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76章

大明镇海王-第176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我们大明第一银行背后的大东家是当今天子和太子殿下,所以您的银子放在我们大明第一银行是绝对不用担心,利息我们绝对不会少您一分,存款到期,我们也会如数将银子奉上。”
  周致笑着给王世瑞介绍了一下大明第一银行的情况,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大明第一银行背景大,实力雄厚,信誉为本,绝不会失信。
  “那就好,那就好~”
  王世瑞笑了笑点点头,这些东西,他早就已经了解清楚了,现在问一问也不过是为了确定下。
  “这如果存款一万两银子的话,一年有多少利息?”
  “我们这里存款分为两种,一种活期存款,利息比较低,一年大概只有2。5%,也就是两厘五的年息,算下来存一万两银子的话,一年有250两银子的利息。”
  “活期存款的好处就是如果你需要用银子的话,随时都可以取本金出来,我们根据存款的日期计算利息。”
  “另外一种就是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利息高,但是没有到期的话是不能取出本金,只能够每年取利息。”
  “定期存款分为三年定期、五年定期和十年定期三种,三年定期的存款利息为3。5%,也就是三厘五,一万两银子的话,一年可以有三百五十两银子的利息。”
  “五年定期的利息为4%,也就是四厘一年,十年定期的利息最高,利息有4。8%,一年存一万两银子的话,一年可以有480两银子。”
  周致非常有耐心,详细的给王世瑞老爷子介绍起银行里面的存款业务了,这可是第一个存款客户,而且看样子,这存款的数额肯定会非常巨大。
  “定期存款只有十年的?”
  “有没有二十年、三十年的那种?”
  王世瑞老爷子听完,微微皱眉,十年的时间太短了,自己一死,自己的这个败家儿子,肯定会将家业给输的精光。
  “额……目前我们还没有怎么久的定期存款项目。”
  周致无奈摇摇头说道。
  “那如果我要存三十年的定期存款的话,不知道你们大明第一银行能不能办,每年给多少的利息?”
  王世瑞老爷很是不甘心的说道。
  “三十年,这个事情我做不了主,我需要向上面请示一下。”
  周致想了想说道,他没有想到,这第一个客户竟然一来就要存款三十年,他们难道就不怕这大明第一银行倒闭,他的这些银子打水漂了?
  “嗯,那我在这里等着~”
  王世瑞满意点点头。
  他是一个商人,岂会不知道这利息非常的低,一万两银子拿去做生意,一年赚几千两银子都是小事,有本事的一年赚几万两银子都是有的。
  存在这银行里面,一年竟然仅仅只有几百两银子的利息,实在是太低了。
  但是他没有选择,他已经没几年可活的了,又拿自己的败家子没有任何的办法,一旦自己走了,吃喝嫖赌的败家子很快就可以将家业给败光。
  所以存在银行里面,年年有利息的话,至少还可以让一家老少不至于饿死,等自己孙子长大了,或许就有希望了。
  他这些银子可不是留给他儿子的,而是留给他孙子的,存个几十年,他估计着这个败家子也老了,孙子大了,家业就保住了。
  周致离开自己的办公室,不过很快又回来了,刘晋主动现身了,有刘晋在,自然一切都好说。
  “王老先生,我刚刚已经请示过了,我们银行愿意接受您的请求,单独给您设立一个三十年定期存款,每年的利息可以有7%,存款一万两银子,每年可以获得700两银子的利息。”
  周致向王世瑞老爷子说道。
  “好~”
  王世瑞满意的点点头,这服务态度还是可以的,想了想又问道:“这定期存款是不是没有到期,就不能取出本金?”
  “是的,没有到期是不能取出本金的,除非……”
  周致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不过他的话没有说完,王世瑞老爷子立即就听出了他还有话要说,但是这个败家子就在旁边,如果让他知道没有到期也可以取出来的话,肯定是会保不住的。
  所以他也是立即就大声的说道:“好,我存了,就存三十年。”
  “谢谢,王老先生的支持~”
  周致一听,顿时就高兴的表示感谢。
  “爹,你疯了,存三十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三十年的话,我都说不定入土了。”
  一旁的王恩逸不乐意了,立即就对王世瑞说道。
  “你死了我就省的操心了。”
  王老爷子冷冷的撇了他一眼,接着对周致说道:“我存三十万两银子~”
  “三十万两!”
  周致微微吸口气,没想到这第一个存款业务的数目就是如此的庞大,这一存还是三十年的时间。
  “好~”
  周致笑着点点头。
  很快,王老爷子挥挥手,手下的下人就开始将一箱子、一箱子的银子抬了进来,这边周致叫人过来,开始对王老爷子的银子进行称重,区分成色。
  这些银子都是王老爷子一辈子辛辛苦苦经商积攒下来的,银子都是一个个标准的银元宝,成色相当不错。
  所以很快就将数目统计出来,三十万两银子,数目没有错。
  “王老先生,数目没有错,这是存款协议,请您过目,如果没有问题的话,请您签字画押,我们将为您办理存款。”
  周致拿出了一份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很简单,远不是后世那些各种各样条条框框协议书那样复杂,简单的说明了王老爷子存款的意向,大明第一银行这边接受存款,并且承诺每年给予利息,到期的时候反还本金。
  王世瑞老爷子仔细的看完,没有问题,拿起笔就要签字画押。
  “爹,您可想清楚了,这可是三十年的存款,这银子放在别人哪里,那可就不是我们的银子了。”
  王恩逸将老爷子铁了心要存三十年,整个人都急了。
  这银子一旦存进去了,想要取出来就要三十年之后,每年那点利息,他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哼~滚开~”
  王老爷子冷哼一声,看到这个儿子,他更是毫不犹豫的签下了字,画上了押。
  见老爷子签字画押完毕,周致这边挥挥手,手下的人就开始将老爷子的银子给收走。
  看着一箱子、一箱子的银子被带走,王老爷子的心里其实也是很虚,很害怕这银子就这样没了。
  可是再看看一旁的王恩逸,又忍不住叹口气,这样的败家儿子,银子留给他,肯定是会被败光的。
  “王老先生,这是您的存款凭证,每年的今年,您或者是您的后人,都可以拿着这个单子来我们这里领取利息,到了三十年之后,凭借这个单子,可以过来取本金。”
  周致这边将一张精致的存款单交到了王世瑞老爷子的手中,这存款单也是特制的,用的也是造银票的纸和油墨,同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防伪技术,别人根本就仿制不了,而且存款都是有留底的,这个就更不怕了。
  三十万两银子换来了一张纸,王老爷子也是小心翼翼的收好,接着想了想又道:“如果这个存款凭证丢失了,或者被外人得到了,该怎么办?”
  “您放心,即便是这个存款凭证丢失了,您或者您的后人也可以持官府这边开出的身份证明来重新补办新的凭证。”
  “当然了,为了安全起见,我建议您设置一个密语,只有密语核对正确的人,我们才会每年给他利息,给他补办存款凭证,这样也可以防止有外人想要窃取您的财富。”
  周致笑了笑说道,接着也是给出了一个建议。
  “好,我留下一个密语。”
  王老爷子一听,顿时眼睛微微一亮,这个想的很周道,有存款凭证还不够,还必须要有密语,再加上身份核对,这三重保险之下,绝对可以保证自己的这笔财富只有自己的后人才能够享受道。
  外人即便是拿到了存款凭证,没有密语,不是自己的后人,他也休想从这里拿到一分钱。
  很快,王老爷子就来到一个秘密的小房间内,在这里有文房四宝,他在一张纸上面写下了两句话,这两句话就是密语,一种这个时代的保密手段。


第362章 盐商聚会
  “一存就存三十年,这个老头子的脑袋肯定是坏了。”
  银行后面的休息室,朱厚照和刘晋全程目睹了这第一笔存款的诞生,朱厚照看到王世瑞真的一存就存三十年,也是忍不住摇头说道。
  “其实他未尝不知道这一点,只是没有选择,他儿子实在是不争气,不存在银行里面,这银子肯定要被败光的。”
  刘晋笑了笑说道。
  “还真是够有钱的,三十万两银子,一个小小的商人而已,整个大明这样的商人还不知道有多少,有名的徽商那更是不知道有多少的银子。”
  朱厚照点点头,接着又开始感叹起来,大明的有钱人真多。
  今天算是长见识了,一个小小的商人而已,竟然有三十万两银子的身价,而且这还仅仅只是银子,他肯定还有大量的田产、房产等之类的,这些也是银子,算下来这王老爷的身价是真的不凡。
  这也让朱厚照知道,以前自己的父皇是多么的可怜,省吃俭用整整十年才积攒下一百万两银子的内帑,感情整个大明比弘治皇帝有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关键是弘治皇帝还被满朝的大臣天天盯着,喊着你要勤俭节约。
  弘治皇帝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也是支持朱厚照跟刘晋做生意,现在也是自己都参与进来。
  要知道现在弘治皇帝每天都可以收到很多的奏疏,说弘治皇帝、太子殿下与民争利,君王从事商贾之道,有失体统等等之类的云云。
  对于这些大臣而言,弘治皇帝越来越脱离他们的掌控,离他们心目中的圣君越来越远,这让无数的人忍不住痛心疾首,恨不能以死向弘治皇帝死谏。
  但弘治皇帝不是历史上那个弘治皇帝,他现在有厂卫给自己当耳目,对于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查的清清楚楚,看清楚了无数人的嘴脸,根本就不理会他们。
  有些大臣表面上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但是背地里却是另外一套,生活奢靡、贪污腐败。
  还有一些大臣,傻乎乎的,没有头脑,不明事理,一心只有脑袋里面儒家提倡的所谓圣君,犹如倔强无比的牛,硬是要将弘治皇帝给拉回去。
  “我们大明有钱的人还是很多的,这地下还不知道有多少银子呢。”
  刘晋笑了笑说道,真正有钱的还是江南地区的盐商、徽商之类的,一个个都可以富可敌国,这绝对不是笑话。
  很快,刘晋和朱厚照就离开了银行,继续在京城闲逛起来。
  ……
  南京,大明名义上的都城,朱元璋同志的发家之地。
  南京城因为其特殊的地位,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大明的经济中心,因为地处江南地区,那更是云集了四方豪商,让整个南京城都变的无比繁华、热闹。
  江南之地,自古以来都是有名的风花雪月之地,扬州瘦马更是天下闻名。
  南京城作为江南地区的中心,在这方面那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玩出各种各样的花样,什么争花魁比赛、青楼楚馆都只是最普通的,真正有钱有势的人更喜欢的是去花船上面游玩。
  这里的一艘花船就是一座销金窟,随随便便一晚上花几千、上万两银子那都是非常普普通通的,有些级别高的花船,一晚上花费几十万两银子也是有过的。
  此时,在南京最有名的一艘花船——烟雨江南号,这艘花船非常大,是用一艘福船改造而来,一向都是南京这边的花船界的扛把子,想要在上面喝杯茶、听一首曲子都需要上千两银子。
  今天,这艘烟雨江南号都被一个大商人给包了,整艘船缓缓的行驶在长江之上,船上面一群商人聚集在一起,彼此在商量着什么。
  “各位,今天把大家叫过来是因为有一件关系到我们这些人财路的大事要商量。”
  坐在主位上的是一个相貌堂堂的中年人,非常的儒雅,看起来不像一个商人,更像是一个儒士。
  他叫程伯安,是江南地区最大的盐商,也是徽商的代表人物,背后的程家更是徽商十大家族当中的扛把子。
  听到程伯安的话,众人也是纷纷打起精神了,同时众人怀里面搂着的姑娘也是非常识趣的一个个离开了这里,让他们能够安安静静的商量大事。
  “关系我们财路的大事?”
  “那就是和盐有关了,难道朝廷这边又要改革盐政?”
  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站立起来问道,他叫冯相,同样也是一个大盐商,背后的冯家也是徽商大族。
  “如果朝廷改革盐政,我倒是不担心什么,我们在朝中也是有人的,而且这改来改去的,我们也可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程伯安微微摇头说道。
  “那到底是什么事情?”
  冯相连忙问道。
  “是啊,老程,就不要卖关子了,有话就直说吧。”
  “是不是有什么消息?”
  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点头说道。
  “大家还记得朝廷新出的关于允许私人办盐场的事情吗?”
  程伯安点点头,想了想又问道。
  “记得,当然记得,就是那个办一个盐场需要每年缴纳两百万两银子给朝廷的事情吧?”
  冯相点点头说道。
  “这事我也记得,当时我们还聚了一次,聊过这事,我们当时就说了,谁要是去办这个盐场,谁就傻子,一个盐场缴纳两百万两银子之后,根本就别想赚到一分银子,而且还要血亏。”
  又有人站了出来说道,这人叫祝本端,也是一个大盐商,祝家是江南地区的大族,垄断了五个盐场的盐,财力雄厚无比。
  “就是啊,一个盐场,就是将那些盐工给累死了,一年也出不了多少盐,两百万两白银,傻子才会去办这个私人盐场。”
  冯相笑着点点头说道。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不仅仅有人去办盐场了,而且还开始抢占我们的生意。”
  程伯安看了看众人,说实话,他一开始也是没有想到真的有人会去办私人盐场,而且还能够对他们构成威胁。
  要知道他们从盐场拿盐,那基本上都是零成本的,只需要一个盐引就可以了,这东西也就是一张纸,他们早就已经打通了盐政上至朝廷大员,下至盐场的每一个小吏。
  每年只需要向朝廷这边缴纳很少的一部分银子,他们就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盐引,唯一需要烦恼的就是盐场的产盐量实在是有限,纵然是压榨死灶户,产盐量也始终就是那么多。
  “谁啊?”
  祝本端连忙问道。
  “你是说那个刘晋?”
  冯相很快就想起了一件事情,顿时就连忙问道。
  “对,就是他,今年新科状元公~”
  程伯安点点头,接着又说道:“朝廷允许私人开办盐场,他第一个就出来办了,在天津这边办了一个长芦盐场。”
  “起初的时候,我也没有太在意,盐这东西,我们都玩烂了,我们都觉得没有人能够再缴纳两百万两白银只有还能够赚到钱,除非是他的盐卖到天价。”
  “但是我们都小看了这个刘晋,也都过于自大,现在长芦盐场的盐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流入市场,北方地区,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都开始有长芦盐场的盐,我们在这个地区的盐销量从上个月开始就开始暴跌了,而且这个月的销量几乎为零。”
  程伯安详细的将情况说明,众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脸色大变。
  “这长芦盐场有那么多盐吗?”
  “可以一下子抢占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