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54章

大明镇海王-第154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氏杂货店内,张天豪显得有些担心,因为这个杂货店的投资不小,单单是这几个店面就花了不少银子,更何况还有一次性的进了如此多种类的货物,这要是赔了,对他张氏来说也是一个打击。
  开百货店,这是以前从来就没有过的事情,因为大家做生意,一般都是只做一个买卖,像以前他是专门做盐巴生意的,除了这个生意,其它的级很少涉足,即便是涉足了,那也是一个个店分开来的。
  卖盐的是卖盐的,卖米的是卖米的,根本就很少会混在一起说来做生意和买卖,都是只做一种或者几种关联的生意买卖,而不是会像现在这样,什么东西都混在一起来卖。
  所以他心里面也是没有底,这是他第一天开业,心里面忐忑着,要不是因为刘晋极力的推荐,他是不会这样去做的。
  安安心心的从长芦盐场这边拿盐来卖岂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当然之所以会愿意做这个买卖,也是因为长芦盐场的盐其实并不怎么赚钱,长芦盐场的盐质量是好,价格也便宜,但是因为这盐的销售价格要听从长芦盐场这边制定的价格,所以就显得有些鸡肋了。
  张氏杂货店的门口,几个张天豪的族人也是店里面的小二,在噼里啪啦的点燃了开工的鞭炮,图个吉利和喜庆,同时也是吸引大街上过往的人群。
  “张氏杂货店开业了,张氏杂货店开业了,凡是在商店里面购买货物满一百文减五文钱!”
  “张氏杂货店开业了,货物齐全,质量好,价格便宜~”
  门口,店小二拿着铁皮喇叭在哪里扯开了嗓子不断的吆喝起来,这铁皮喇叭也是密云铁厂出产的,算是赠送的东西,用这个喇叭一吼,声若洪钟,势若海啸,顿时过往的人群纷纷齐刷刷的看热闹一般看了过来。
  “来,来,各位父老乡亲们,随便看、随便瞧一瞧,不卖也没有关系,可以进来看一看。”
  看到有人群拥挤过来,店小二那更是卖力的吆喝起来,示意大家进店随便看,买不买都没有关系的。
  听到店小二的话,好奇的人、看热闹的人也是纷纷走了进来,顿时让整个小店都变的热闹起来。
  “哟~这里的货物还真是够多的,琳琅满目,什么东西都有啊。”
  第一个进来的王大爷在店里面随便一看,顿时也是忍不住说道。
  “那是当然,杂货、杂货嘛,货不齐全一点,怎么能够叫杂货店呢。”
  王大爷的旁边,店小二张三也是满脸笑容的说道:“这位大爷,您随便看,如果有什么找不到看问我,货物的价钱都写在一旁的牌子上面。”
  “我就看看~”
  王大爷点点头,他是这抚宁县县城里面的人,家里其实并不缺什么东西,他也就是吃饱了没事做过来凑凑热闹的那种。
  “湖广米~”
  “苏州的布匹~”
  “天津的水泥~”
  “……”
  王大爷在店里面非常随意的逛起来,不逛不知道,一逛这才发现,还真是什么样的货物都有,各种各样,种类齐全。
  “长芦盐场雪盐,仅售三十文一斤~”
  很快,他就来到了店里面的拳头产品长芦雪盐的售卖处,几口大水缸里面装满了雪白、雪白的盐,上面还插着一块木板,上面写了这样的信息。
  “这盐~”
  王大爷捞起一把雪盐,仔细的看了起来,色泽雪白、颗粒细腻,弄一点轻轻的一尝,顿时整个人的眼睛都亮了。
  “如此上等的盐,竟然卖三十文一斤,他们张氏准备当活菩萨了?”
  王大爷有些难以置信,这样的盐,那绝对是上等的好盐,以前张氏盐店这里也有卖,却是买三百多文钱一斤,现在竟然只卖三十文一斤,他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接连仔细的看了看牌子上面的字,他都有点不相信了,觉得这个张氏是不是准备当活菩萨了,这样上等的盐竟然只卖三十文一斤,要知道以前即便是最差的盐,他张氏这里也是要卖四十文一斤的。


第323章 生意火爆
  “小儿,这盐只卖三十文一斤?”
  王大爷拉过旁边的一个小儿,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对,大爷,这是长芦盐场的雪盐,最上等的好盐,你要不要来几斤?”
  旁边的店小二笑着回道。
  “这盐是很不错,但是这样上等的盐怎么可能只卖三十文一斤?”
  王大爷点点头,还是不相信的说道。
  “您买几斤不就知道了?”
  店小二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想了想说道。
  “行,给我来五斤,不,来十斤~”
  王大爷一听,点点头,一张口就买五斤盐,接着想了想觉得这样的好盐只卖三十文一斤,不抓紧机会多买几斤怎么行,于是就一口买了十斤盐。
  “好嘞~”
  店小二一听,顿时高兴的笑了起来,热情的为王大爷装好了称好了十斤盐。
  “称量准不准啊?”
  王大爷掂量了下手上的盐,仍是有些不放心的说道,刚刚他可是一直看着,这盐没有混进沙子和泥巴,下面也没有其它的盐,全部都是这种雪盐,他就放心了不少,觉得这要是少点斤两,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要知道张氏以往卖的盐,很多时候都有沙子,甚至还有泥巴的,杂质非常多,没少被人骂,现在却是改了心了,既不渗沙子,又不加泥巴了。
  “大爷,您回去再称一下,如果少您一两,您可以过来砸了我们的招牌。”
  店小二一听,顿时就抬头挺胸的说道。
  得了,看这样样子,这张氏莫不是真准备当活菩萨了,连缺斤少两的事情都不准备做了。
  再仔细掂量下手中的盐,似乎确实是没有少斤两的样子。
  “哪里付钱啊?”
  王大爷看了看店小二问道。
  “柜台收银这里,您可以先在店里面再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想买的,这盐我帮您先提着。”
  店小二指了指柜台处笑着说道。
  “好~”
  王大爷点点头,接着想了想说道:“你这里有菜刀卖吗?”
  他起了自己婆娘天天唠叨着菜刀的事情,想了想还是决定再买一把菜刀,家里面的那把菜刀也确实是已经烂的不行了,都用十几年了。
  “有,有,我们这里有密云铁厂出产的各种上好铁器,包您满意~”
  店小二一听,顿时就连连点头,带着王大爷来到铁器这里,只见镰刀、菜刀、斧子、锄头、榔头、剪刀等等各种各样的铁器应有尽有,全部摆在哪里。
  “密云铁厂?”
  “以前都没有听说过,这铁好不好啊?”
  王大爷随意的拿起两件铁器,仔细的掂量一番,沉甸甸的,至少用量很实在,接着两个铁器轻轻的一碰,一股清脆的声音就清晰的传来。
  “这铁不错啊~”
  王大爷忍不住攒道。
  “那是当然,这密云铁厂产的铁可是现在市面上最好的铁,而且价格很便宜,像您手里面拿的这把菜刀啊,它足足有一斤重,但却只要五十五个大子。”
  店小二一副理所当然的说道。
  “五十五个大子?”
  王大爷一听,再次吃惊的说道:“怎么便宜,还有一斤重?”
  “绝对不会骗您~”
  店小二拍着胸说道。
  “来一把菜刀~”
  王大爷点点头,反正付钱的时候只要价钱不对,他不买就是了,这货确实是好货。
  卖完了菜刀,王大爷又在店里面随意的逛起来,反正闲着没事做,这一逛才知道,张氏杂货店里面的东西还真心都是价格非常的便宜,普通比其它地方要便宜一些,很多东西甚至要便宜很多。
  于是跟在王大爷身后的店小二手里面的东西就越来越多,盐巴、菜刀、剪刀、香皂、蜡烛……原本仅仅只是进来看热闹的王大爷,不知不觉之中就已经买了一堆的东西。
  “感谢您的惠顾,总共是五百八十七文,我们店满一百文可以少三文钱,大爷您看看要不要再去买点东西,凑够六百文钱来,这样可以十八文,您现在这样结账的话,只有五百文可以享受优惠,还是要付五百七十二文钱。”
  等来到收银柜台这里付钱的时候,王大爷一听,顿时整个人都吓了一跳,自己仅仅只是来看热闹的,竟然一下子就花了差不多六百文钱,顿时整个人就有点尴尬了。
  想要不买吧,又怕没有面子,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好东西,质量好,价格便宜也都是日常需要用的,可是买下来的话,这回去指不定就要被来太婆唠叨一番。
  但听到收银这边说的话,王大爷默默的算了算,又去拿了两块香皂,凑了六百文的总数。
  出了张氏杂货店,王大爷脑袋依然还有点嗡嗡的,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只是进去看看热闹,最后竟然买了六百文钱的东西。
  “回去肯定要被老婆子唠叨一番了~”
  想到六百文钱,王大爷又忍不住一阵心痛,这钱也花的太多了,平时一文钱都恨不得当成两文钱话,这倒好,一下子花了六百文。
  可是在看看手中的这些东西,似乎又觉得物超所值,更何况,这满一百文钱还剩下了三文钱,又总觉得自己赚到了。
  “我去~要不要怎么夸张?”
  王大爷回头看了看张氏杂货店,恰好看到一些进城来置办年货的山民,只见这些人一个个都一担、一担的挑着年货出来,箩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盐巴、茶叶、布匹、铁器、水泥、面粉、大米、针线、鱼干……各种各样的东西将箩筐堆得满满的,出门的时候还满脸笑容,一副大赚特赚了的样子。
  “什么时候山里人怎么有钱了?”
  王大爷抓了抓自己的脑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因为出来的人,几乎每个人手里面都提了很多东西,都和自己一样,似乎着魔了一般。
  微微摇摇头,王大爷提着东西往回走。
  这边张氏杂货店里面,所有的店小二都非常的忙碌,张天豪害怕有人偷东西,所以几乎每一处地方都有好几个伙计看着,当然也是可以方便推销下其它的东西什么。
  偷东西没有发现,这一个店小二都是忙的不行,收银这里排起了长龙,买东西的人太多了,而且人人也都买了很多东西,以至于结账的速度都变的很慢。
  “盐没了,赶紧补货过来~”
  张天豪看着眼前火爆的销售,整个人都满脸笑容,一边在店里面巡视,一边哪里少货了也是赶紧吩咐店小二去补货。
  销售非常的火爆,又是临近年关,来采购年货的人特别多,这里的东西又便宜,质量又好,还不会缺斤少两,再加上百货店众多货物一起销售的模式,也算是引爆了整个销售场面。
  货架上面东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几乎可以说转眼间就被人抢的精光,以至于店小二不得不努力的补货。
  卖的最好的就是雪盐和铁器,雪盐质量好,价格便宜,又没有渗沙子、泥巴,还不缺斤少两,来买的人本来只需要几斤盐的,可是一想到这样的好盐,如此的便宜,一个个又都忍不住多买几斤。
  至于铁器,密云铁厂出产的铁器,质量没的说,光是听一听声音就知道,而且还用料足,关键是价格便宜,比起市面上的铁器普遍要便宜很多。
  很多山里来的山民,镰刀、锯子、斧子、砍刀、锄头等等,那都是一买买个齐全,总觉得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一般。
  “这个锄头是我先看到的~”
  “这个锄头还是我先拿到手的呢?”
  “两位不要抢~不要抢,本店货源充足,我们马上就补货过来,尽管放心,人人都有。”
  店里面还有人害怕没货发生了抢购的事情,以至于店小二一边擦汗,也是一边赶紧从后面的仓库这里补货过来。
  很快,张天豪来到收银柜台,只见柜台下面放着的两大箩筐都已经装满了铜钱,同时旁边还要一个小箱子,里面装置碎银子,这生意太火爆了,以至于收银的掌柜都忙的满头大汗。
  “刘公子不愧是刘公子~”
  “如果天天有这样火爆的销售,虽然单件赚的很少,但是这量大,也能够薄利多销。”
  张天豪此时已经彻底的放下心来,原先所有的怀疑都消失一空,将众多的货物摆在一起,薄利多销竟然是真的可行。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接着张天豪又开始思索起这其中的道理来,只是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他当然是很难想清楚这其中的销售原理了。


第324章 年终清算
  京城刘晋府上书房之中。
  太子朱厚照坐在椅子上面,翘着二郎腿,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如果不是知道他的身份,任谁也不会认为他会是当今的太子殿下。
  “老刘,还真有你的,我一直以来这长芦盐场可能要赔本,没想到竟然还能够赚钱,按这趋势下去,明年差不多就能够将投资收回来了。”
  朱厚照听完了李继业关于长芦盐场的产量、销售汇报,也是忍不住对刘晋竖起了大拇指。
  长芦盐场投资巨大,更是每年需要上缴朝廷两百万两白银的税收,还想要盈利,无论是谁看来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刘晋就办到了,靠着晒盐法的强大和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让长芦盐场的产盐量完爆这个时代的煮盐法,质量那更是甩了不知道几条街。
  “等明年开春之后,天气回暖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了,现在嘛,勉勉强强维持住开支吧。”
  刘晋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接着对李继业挥挥手,对方也是立即识趣的离开了刘晋的书房。
  “殿下你来的刚刚好,马上就要过年了,也到了年终清算的时候,这是账本,你看看。”
  刘晋拿出一本账本递给朱厚照,两个人合伙做的买卖很多。
  京城这边的玻璃厂、天津这边的水泥厂、天津港口、天津地产、天津造船厂、天津肥皂厂、天津制衣厂,这些都是刘晋和朱厚照两人合伙的,没有其它股东的生意。
  除此之外,还有密云铁厂、长芦盐场这是大家伙一起合伙的买卖。
  “嘿嘿,又是丰收的时刻,看账本我最喜欢了。”
  朱厚照一听,顿时小眼睛都眯起缝来,也是连忙坐正,拿起账本认真的看了起来。
  其实关于麾下诸多产业的收益,朱厚照自然心里面是有数的,因为他太子府的人在诸多产业当中也是有人的,每个月他都可以收到相关的汇报,很清楚自己麾下诸多产业的收益情况。
  效益最好的自然是玻璃厂,玻璃这个根本就不值钱的东西,经过了刘晋的一波运营,现在成了大明中上流社会追捧的东西,特别是镜子,大户人家嫁女儿要是没有一面拿得出手的镜子,那根本就不好意思见人。
  再加上诸多其它的玻璃制品等等,京城这边的古今楼可谓是日进斗金,除此之外,随着海贸的发展,玻璃产业也是开始畅销到朝鲜和倭国,打开了海外市场。
  算下来,单单是玻璃厂一年都盈利了超过两千万两白银,朱厚照和刘晋两个五五开,每个人都能够分到上千万两银子。
  “不错,不错~”
  看到玻璃厂的账本,朱厚照满脸笑容的直点头。
  他现在是真的富可敌国,比他老子弘治皇帝都更有钱,单单是一个玻璃厂每年都能够有上千万两白银的分红,这简直不可思议。
  要知道朝廷现在一年的税银都还不到三百万两。
  但数据偏不了人,每个月抬进他太子府的银子也偏不了人,只能说明大明确实是富有,只是银子都被埋在了地窖里面,也说明大明朝廷是真的穷。
  除了玻璃厂,接下来就是天津造船厂、天津港口和天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