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死了没有?”
唐三刀仔细的数了数抓住的人,算上妇女和小孩,总共有三十多个,很多都是小孩子,还有仅仅只有几岁,此时一个个都害怕的眼神看着唐三刀等人。
“没死,哪一箭射到了手臂上,要尽快回去治疗。”
马猴子回道。
“没死就好,这下我们可是发财了。”
唐三刀点点头,接着看了看眼前这些被自己抓住的人,然后双眼看向周围的帐篷,看向羊圈、马圈之中,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有肉,是羊肉~”
唐三刀手下的人早就已经等不及了,犹如土匪进村一般,开始不断的翻找起来,很快就发现锅里面煮的羊肉,顿时就欢呼起来。
他们这些边军,现在吃饭还是没有问题,但想要吃肉就别想了,一个个都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闻到肉腥了,顿时一个个都急匆匆的过去抢羊肉吃。
唐三刀等人一个个吃吃的饱饱的,接着开始认真清理自己的战利来,三十多个俘虏,小孩子肯定是卖不到什么银子的,十几个大人能够卖到两百多两银子,这是最大的一笔收入了。
除了这些俘虏之外,马圈里面的马匹有几十匹,这些马只要赶到大同这边,随便一卖也有上千两银子。
除了马圈里面的马,羊圈里面还有几百头羊,这几百头羊也能够卖个几百两银子,另外还有十几头牛,能够卖个几百两银子,至于其它的一些东西就不值钱了。
草原上的普通人也和明朝的普通人差不多,都穷,别看牛羊看起来很多,都是几十上百的,但这些是他们的口粮,靠这个来活下去的,卖掉太多的话,根本就没有延续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冬天一旦冻死的牛羊太多,他们就不得不南下劫掠的原因了,因为冻死的太多了,这意味着开春之后,他们的口粮就没了,没有了牛羊他们就要饿死。
“唐哥,发财了、发财了~”
马猴子整个人都显得非常激动,大量的牛羊、马匹,还有怎么多的俘虏,这些可都是银子啊,一想到这些,唐三刀手下的众人都激动不已。
“收拾、收拾,能够带走的全部带走,赶紧回去,还好这里离我们大同近,不然怎么多的牛羊还真心不知道该怎么弄回去。”
唐三刀同样眼睛泛红,这简直就是一夜暴富,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啊。
很快,众人就开始行动起来,非常快速的收拾好这里的一切,带着自己的战利就浩浩荡荡的向着南边回去。
……
大同城关脚下,城关上的人看着下面庞大的牛羊群,还有数量庞大的马匹,所有人都傻眼了,竟然真的有人敢去草原上掳人,而且竟然还真的让他们给成功了。
“刀疤脸,赶紧开门~”
唐三刀此时趾高气扬,整个人的腰板都挺得直直的,说话的时候都气势十足。
“麻蛋~唐三刀,你们不要命了,真的去草原上了?”
上头这边允许大家去草原上掳人的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但是敢去草原上掳人的却是没有几个,因为人人都怕死,草原上的人岂是好惹的?
大家长期驻守于此,和草原人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草原人的弓箭可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依托城墙还好,真要是在野外,一个草原人能够轻轻松松对付好几个明军,要是距离足够,有弓箭的话,一个人都轻轻松松将几个明军全部射杀了。
弓马娴熟可不是跟你开玩笑,而是真的会要人命的。
“怕死、当然怕死,但是更怕穷死,难得有机会搏一搏,为什么不去呢。”
“少废话,赶紧开门,下来抓几头羊,算是我请兄弟们的,回头我再将大家好好喝几杯。”
唐三刀笑了笑说道,也是大方的送出了几头羊给城关上的守城的兄弟。
这一次收获很大,上面这边少不了要分润一些,其它的兄弟们多少也是要跟着沾点好处的。
第317章 吃人的资本主义
京城,刘晋府上,刘晋舒舒服服的躺在自己的老爷椅子上面,在密云铁厂这边忙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将密云铁厂弄出了点样子,可以放心的将铁厂交给黄锦泉去打理,至于自己则是再次回到京城这边享受腐败的生活。
刘晋的身边,童源手里面拿着一些信息情报在向刘晋进行汇报。
刘晋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
童源点点头说道。
刘晋想了想又说道,在刘晋的观念当中,大明除了人之外,什么都缺,缺粮食、缺银子可就是不缺人,有八十两银子足够雇佣很多人给自己干活了。
童源理所当然的说道,接着想了想又说道:“恩师,您可能还不到,现在京城周围大大小小的作坊和水泥厂、煤炭厂、四轮马车厂、专门的运货行等等,到处都需要人手,到处都能够看到招工的启示,这工钱啊是一涨再涨。”
“这些草原俘虏一个个身强体壮的,用来干活再合适不过了,八十两银子一个根本就不算贵,大家有多少都要多少呢。”
“我明白了~”
京津地区的这些作坊和工厂等等已经初步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势头,特别是刘晋麾下的诸多产业,那更是如此。
到后面的大航海殖民时代,因为对殖民地的开发需求,特别是美洲地区的开发,又带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廉价的奴隶也是帮助资本主义完成了原始的血腥积累。
刘晋的心里面忍不住这样想道。
但解决用工问题的过程必然会伴随着无数的血泪,特别是奴隶贸易一旦兴起的话,必然罪恶滔天。
同时又将自己邪恶的手伸向了北面的草原、东边朝鲜和倭国,将来还会伸向更广袤的区域,奴隶贸易也必然会逐渐的兴起。
想到这里,刘晋也是微微摇头,这一切都还早呢,资本主义现在仅仅只能够算是萌芽,连最原始的积累都还没有完成。
童源看着刘晋在哪里发呆,也是轻声的提醒道。
刘晋回过神来,想了想说道:“吩咐下去,下面的所有产业都不许购买这些奴隶,任何奴隶都不许,我们只用我们自己大明人。”
甚至于后世的西方人,在后面也是开始饱尝奴隶制度的后遗症,白色高卢鸡都要变成黑色的乌鸡了。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童源郑重的点点头,接着他想了想又说道:“恩师,京城通往密云的水泥马路是不是可以动工了?”
“组织人去修吧,不过不用修太宽,一般就可以了。”
“另外,长芦盐场这边也已经完成了一期的建设,恩师您是不是抽个时间过去看看,这晒盐到底该如何晒,下面的人始终还是心里面没有个谱。”
可以说现在的刘晋,绝对妥妥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资本家了,麾下产业庞大,需要忙的事情很多。
刘晋想了想还是准备去长芦盐场这边看一看,原本他是以为这个晒盐其实简单的很,又有水泥这样的神器,建个盐场根本就不难。
要是不赚钱的话,估计弘治皇帝都会把刘晋给吃了,弘治皇帝可是在长芦盐场里面占了大头的。
足足半个时辰,童源这边才将各项事情汇报完,离开了刘府。
第318章 长芦盐场
天津塘沽宽阔的海滩上面,刘晋骑着高头大马,身边跟着童源和几个长芦盐场的管事,一同巡视这边正在建设之中的盐场
此时在沿海的的广袤滩涂上面,大量的人冒着严寒在不辞辛劳的劳作着,这些人衣着单薄,身体消瘦,一看就知道是附近沿海地区的贫困老百姓。
在后世,靠海的地区意味着发达地区、意味着高收入的地区,但是在这个时代,靠海地区却恰恰相反,靠海意味着没有良田,也没有青山绿水,意味着贫穷。
刘晋对此就深有体会,他自己出身的下河屯就非常的穷苦,历来都有只见姑娘嫁出去,不见姑娘嫁进来,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窝窝。
“冬天下水干活一定要给大家准备热水泡脚,同时还要准备热茶和姜汤,另外大家每天的伙食要有保证,三餐都要有肉。”
刘晋看着在严寒之中劳作的人,想了想也是对身边长芦盐场管事吩咐道。
“是,热水和姜汤我们都有准备,就是伙食上面,三餐都要有肉的话,只能是便宜的鱼肉了,猪肉市场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
刘晋的身边,长芦盐场的总管事李继业,也是出身西山煤业的老人,他点点头说道。
“鱼肉就鱼肉吧,童源,你回头让天津港口这边每天送过来。”
刘晋点点头,鱼肉的营养价值其实一点都不会比其它的肉类差,只是这鱼肉吃起来没有那么解馋而已。
吃鱼肉对于现在京津地区的老百姓来说那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天津港口这里的捕捞业已经开始渐渐的兴旺起来,每天捕捞回来的海鱼堆积如山,不仅仅满足了京津地区庞大的需求,甚至于现在已经开始向山东、江苏、浙江这些地区去销售了。
这些地区的海洋捕捞业还没有起步,市场对肉类的需求非常庞大,价格能够卖的更高,而市场永远都是向着利润更高的地区转移的。
“好的,恩师~”
童源拿出炭笔和本子将刘晋吩咐的事情记录下来。
“这样吧,再给我们涨十文钱一天的工钱吧,大冬天的下水干活,处理不好是烙下病根的,我们不能亏待了他们。”
“我们的盐场占了他们的沿海地带,这会影响他们的生计,这盐场的员工招工方面要尽可能的照顾周围的人,让大家也能够跟着我们盐场享受到一定的利益。”
想了想,刘晋又对着李继业吩咐道。
“公子,现在我们盐场最难的事情就是招工的事情了,花钱雇佣他们来建盐场,这工钱给高一点,大把、大把的人愿意来,即便现在是冬天。”
“但是我们盐场招长期员工的事情却是一直进展不顺,大家都不愿意来我们盐场工作。”
李继业一听,顿时就忍不住吐苦水道。
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在塘沽这一带招工,招人建盐田很容易,可是这招盐场的正式工人却是难上加难,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来。
“这是为何?”
刘晋一听,顿时连忙问道,李继业是西山这边出来的老人了,对于西山这边的管理都已经很熟了,盐场招工,这待遇方面肯定是很不错的,竟然会招不到人。
“盐场这边招工的待遇我都是按照西山煤业这边的待遇来开的,只要肯努力干活,一个月挣两三两银子肯定没有问题。”
“但是大家都很顾虑的一点就是,大家怕进了盐场之后改了户籍,怕改成灶户,影响自己的后代子孙,所以尽管工钱很高,但是却没有人愿意来。”
李继业将原因说了出来。
“改成灶户?”
“我们只是招工,和户籍有什么关系,更何况我们又不是朝廷,岂能随便改人户籍?”
刘晋一听,一头雾水,只是简单的招工,你给我做事,我给你工钱和饭吃,哪里还会涉及到什么户籍的事情。
“我也和周围相邻的人说了,但是大家不相信,因为大家觉得盐这东西,历来都是朝廷钻营,别看我们现在做的好好的,说不定那天收回去了,给盐场做工的人岂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灶户。”
“这灶户是什么情况,大家可都清楚的很,灶户比起军户来都还要更加的穷苦,根本就没有人敢来做事。”
李继业很是无奈的说道。
听到李继业的话,刘晋顿时也是沉默了,顿时就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个户籍制度是制约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枷锁。
因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明朝的老百姓不能随意的走动,很多人一辈子连自己所在的县都没有出过。
除此之外,这户籍制度的存在,严重影响力生产力的提高,灶户生的儿子是灶户,世世代代都是,被盐场的官吏压榨到死,甚至于都没有办法反抗。
大家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旦进盐场做工,即便不是灶户,其他人也会以为你是灶户,到时候娶老婆都难,谁会愿意嫁给一个灶户?
生出来的孩子都不能读书考科举,世世代代都要对着一口锅煮盐的灶户。
“这事看来是要找陛下要一道圣旨,或者是找朱厚照这个太子来个旨意才行,即便是自己开口去向大家承诺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刘晋的脑海中很快就意识到这件事情是连自己都无法解决的事情,其实大家就是担心,害怕,害怕一旦进了盐场做工,将来就会成为灶户,世世代代都是低贱的灶户。
纵然是现在盐场这边开出来的待遇非常的诱人,但是没有人敢拿自己和后代子孙的前程去当赌注。
“此事我会向天子禀明,向陛下请一道旨意,到时候你再拿着这个旨意去招工。”
想了想刘晋也是对李继业说道,很是无奈,在这个时代想要发展出资本主义来,还真是有诸多的枷锁。
前面的开海遭到了朝廷群臣的激烈反对,现在仅仅只是半个盐场,因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招工都难,这个封建王朝对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太多、太多的限制了。
“难怪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要进行改革,掌握话语权,说到底还是为了让生产关系能够跟上生产力的发展。”
“老马还真是厉害,一语道破玄机啊。”
心里面刘晋忍不住再次对马克思表示了钦佩。
“除了招工的事情之外,还有什么难处吗?”
刘晋看了看广袤的滩涂,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忙碌,利用水泥修建堤坝,将滩涂地改成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盐田。
长芦盐田投资巨大,比起密云铁厂的投资还要更加庞大,单单是上交给国库的银子就两百万两白银,总的募集资金额达到了五百万两白银。
但实际上能够用来投资建盐田的也仅仅只要三百万两白银,当然三百万两白银绝对是一笔庞大无比的数字,也就是刘晋和朱厚照现在财大气粗,不然还真心搞不起来。
三百万两银子砸下去,长芦盐场这边直接将塘沽周围一带长达上百公里的滩涂给全部买了下来,同时也是向天津、京城这边十多个大水泥厂下了大量的订单,准备在这里建一个超级大盐田。
这里漫长而开阔、平坦的泥质海滩绝对是最理想的盐田,当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晒盐。
这里雨季非常的短,春季气温回升的特别快,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在最理想的晒盐之地,后世这一带的产盐量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规模非常的浩大。
这样的好地方,刘晋自然是要先占住了,更何况,这盐场不建大一点,可是赚不到多少银子的。
“公子,这晒盐法,我们从来没有弄过,我们也请教过不少老盐户了,也先建了一些盐田进行实验,虽然也是出了一些盐,但是却始终没有办法达到您所说的那种雪白如同砂糖一般的盐。”
李继业想了想说道。
刘晋已经将详细的晒盐法告诉了他,他按照刘晋所说的去做,也确实是晒出了盐,效率也确实是很高,但却是始终没有办法说达到刘晋所说的上等盐的程度来。
晒盐法其实非常简单,利用光照、温度、风来蒸发海水之中的水分从而得到盐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先还海水引进蒸发池,经过风水日晒,水分蒸发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引入结晶池,继续风吹日晒,海水就会慢慢的蒸发掉,从而得到食盐。
这样得到的盐和煮盐法得到的盐当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看谁的效率更高,出盐量更大了。
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