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311章

大明镇海王-第1311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晋的回来,整个辽国公府都变得无比热闹起来。
  刘信和刘清多年来努力的开枝散叶,这后代子孙也是有不少,现在都一窝蜂的回来看刘晋这个老祖宗。
  对于刘家的子孙来说,刘晋那就是传奇,那就是开山的鼻祖。
  以后刘家子孙分散在全球各地,那都是要自从昌黎刘氏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刘晋这个老祖宗。
  到了刘晋这个级别了,也确实是有资格做这个开山的鼻祖了。
  刘晋在京城这边暂时住了下来。
  永盛皇帝得知刘晋回来,还特意抽出时间来看了一次刘晋,和刘晋深入的讨论了下如今大明的局势,希望能够从刘晋这里获得一些指点和帮助。
  然而刘晋即便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了,也是依然要装糊涂的,自己总不能说这以后君主立宪制才是未来的主流吧。
  当然刘晋也是不忘提醒永盛皇帝,他永盛皇帝才是这大明最大的资本家,麾下多少的产业,多少的工厂、商行等等。
  这些都还是当年刘晋和弘治皇帝、正德皇帝一手创办下来,打下来的基业,到了如今也是便宜了永盛皇帝,不过他似乎好像有些不太清楚自己的产业到底有多大,有多重要。
  这要是拆自己家业的话,以后可就是和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了。
  刘晋的话说的很委婉,至于永盛皇帝有没有听进去,或者是听进去了之后能不能明白,刘晋就不得而知了。
  在京城这里刘晋住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后就直接的返回昌黎县下河屯老家这里,准备在自己的老家这里静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等待着自己的黄昏落日。


第2280章 大明镇海王(大结局)
  昌黎县下河屯。
  下河屯这个地方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那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小村子,因为地处渤海边,故而那个时候村里的村民多以煮盐为生。
  但偏偏又不是灶户,故而煮盐都是非法的,只能够将盐卖给那些私盐贩子,价格很低,也很辛苦,艰辛度日,是周围十里八乡最穷苦的地方。
  然而到了现在,下河屯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以前海边煮盐的灶台等等早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港口,尽管不是深水区,无法停泊大型的船只。
  但只要肯投入,这里依然修建起了能够停泊千吨轮船的港口和码头,得益于大明京津地区的繁华与发展,这里的港口和码头也是变得无比繁忙,承担了部分京津地区对外的货物运输。
  下河屯村里这里的规模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仅仅只是一个破烂的小村子,但是到了现在嫣然已经变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繁荣热闹的小镇。
  以前的茅草房、烂泥房现在也是变成了一栋栋钢筋水泥的房子,建设的整整齐齐,外墙刷上各种颜色的油漆,看起来漂亮多了。
  有些墙上甚至于还有人在上面作画,让整个村子看起来就充满了活力。
  至于这下河屯,不,现在已经改叫下河镇了。
  至于这下河镇的村民也早已经大变了样子。
  这里处在京津地区的外围区域,紧随着京津地区的发展,也是迅猛的发展起来。
  有人开工厂、开商行,有人跑海运,开轮船,也有人走南闯北的闯荡,如同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里出了很多的大工厂主、商行老板,轮船老板、大庄园主、大种植园主等等,也是让下河镇这里变得无比富裕起来。
  家家户户门口停放的汽车,还都是不错的牌子,奔驰宝马也都随处可见,一条条道路宽敞而整齐,还都装上了路灯。
  各种各样的公园、足球场、运动场等等也是非常多,能够看到大量在里面挥洒汗水的大人和孩子。
  漂亮的学校,里面传来嚷嚷的书声,稚嫩而充满了活力。
  在一处处空地这里,大量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回忆着以往的一幕幕,不断的指着一处处地方,说着大几十年前这里的一切。
  刘晋慢慢悠悠的行走在下河镇,这里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大了,自己多年没有回来,很多记忆中的地方都已经找不到了。
  自己上次回来还是自己母亲去世时回来守孝在这里住了三年的时间,算算时间,这都已经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这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以至于刘晋都有些找不到东南西北了,自己记忆之中的下河屯早就已经消失不见了,就如同这个时代大明的无数村庄一样,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变化可真大啊!”
  刘晋一边说也是一边感叹的直摇头。
  这时几个小孩子拿着足球嬉戏打闹,足球来到刘晋的脚下,刘晋轻轻的捡起足球看着几个孩童。
  “老爷爷,能不能把足球给我们?”
  几个孩童来到刘晋的身边,很是有礼貌的说道。
  他们好奇的看着眼前的老人,这个老人似乎好像不是他们周围的老人。
  “好,好!”
  刘晋笑着将足球递给这些孩子,无论是这孩童,还是周围的这些大人,一个个现在都不认识自己了。
  即便是四五十岁的人,对于刘晋来说,那也是很小了,也都未必见过自己,不认识自己也是正常了。
  此时此刻的刘晋有了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谢谢老爷爷!”
  孩童拿到了足球,再次看看眼前的刘晋,总觉得眼前这个老爷爷非常的慈祥,似乎好像和身边的那些老爷爷有些不一样。
  刘晋继续在下河镇这里走着,散散步,看看这里的一切。
  可以看得出来,下河镇这里的发展的很不错。
  这一方面是跟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这里地处渤海湾,离京津地区又近,京津地区有大量的工厂外溢,昌黎县这里就有很多的工厂,下河镇这里也是有不少的大型工厂。
  一个小镇有一些大型工厂就足以养活整个小镇,并且让一个小镇的人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下河屯这里的工厂还是刘晋特意迁移过来,主要就是为了带动自己家乡的发展,几十年的时间下来,这里的工厂也是越来越多,带动着更多的工厂落户这里,也让下河镇这里飞速的发展起来
  另外一个方面,主要是还是跟刘晋有关,刘晋在朝野几十年的时间,位高权重,手握大权,这自然而然的会惠及到自己的家乡。
  即便是刘晋自己不说,在这里的地方官员自己也会明白该如何去做,故而总是有不少的资金拨到这里搞搞基础建设什么的。
  什么铁路火车,港口公路等等,这些都是少不了的,该有的都会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可以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跟后世修路一样,某个地方出了大能人了,这个地方在基础建设上就很有优势,有些道路歪都歪过去。
  刘晋是什么人,这可是整个昌黎县历史上出过的最厉害的人了。
  官制内阁首辅,掌权几十年,还封了辽国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更重要的是刘晋自己本身就是大明的财神爷。
  麾下各种各样的产业等等不计其数,随随便便的给自己家乡撒点水过来,那也足够自己家乡的人受益无穷了。
  这下河镇乃至整个昌黎县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嫣然已经成为了渤海湾上的一颗明珠!
  走着、走着,刘晋来到了一处公园这里,这里聚集着很多的老人,六七十岁的老人很多,八十、九十的老人也是有一些。
  伴随着大明各个领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长寿的老人就越来越多了。
  在以前的时候,那个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根本就没办法养老人,很多老人自己到了一定的年纪,不能干活了,自己都会想办法走掉,不会给自己的孩子添麻烦。
  现在不同了,粮食什么的根本就不缺,即便是这些年来天灾不断,但是大明的粮食依然非常的稳定,充足。
  而且现在的人不仅仅是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营养搭配,这生活水平高了,年纪大的老人也就不需要去干什么活,可以安安心心的养老。
  这自然而然长寿的老人就很多。
  以前能够获得六十都算高寿了,七十都是古来稀了。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生活水平高了,医疗技术也高了,随随便便都可以获得七八十岁。
  此时此刻,众多的老人聚集在一起,晒着太阳,聊着以往的一些事情。
  “老赵家真是厉害了,听说他儿子现在都已经有百万两银子的家产了!”
  “可不是嘛,这老赵家现在是牛气的很了,以前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烧火煮盐的,当年他爷爷还和我一起去海边挑水煮盐呢。”
  “老李,你孙子听说也是很厉害啊,都已经考上举人了,这明年要会试再金榜题名的话,到时候就是官老爷了。”
  “唉,哪有那么容易哦,现在科举考试可难了,参加的人太多、太多了,难考哦!”
  “老王家的孩子也是很厉害啊,听说在黄金洲这边又发现了两个大油田,这以后坐着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收银子了。”
  “我的乖乖,又发现了两个大油田啊,这可是坐着收钱的啊!”
  “可不是嘛!”
  “这油田都是稳赚不赔的,里面的油跟水一样流出来,那可都是银子啊,银子就跟水一样的流出来,这钱就来的特别快,没看到老王子的老宅子都修的那么金碧辉煌吗?”
  “要说啊,我们下河镇还是出了很多的能人的,这有钱的大老板啊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这孙老头家的孙子在黄金洲这边有几个金矿,听说家里面的金子都快放不下了。”
  “老杨家的子孙在澳洲这边听说有一座铁矿,还准备在哪里建个大钢铁厂呢,这钢铁厂也是建起来了,这以后就是坐着收银子的了。”
  “胡老三家的孩子也是厉害,一个个都考上了大学,考举人,还有当官的,听说最厉害的一个,现在都已经是五品的知府了。”
  “那可真是了不起啊,五品的知府啊,我们昌黎县都没有出过这样的大官吧。”
  有稍微年轻一些人一听,也是连忙感叹起来。
  谁知道他的话一落下,周围的人顿时就齐刷刷的说道:“谁说没有啊!”
  “都不知道你是不是我们下河镇的人,我们下河镇出的最厉害的人都不知道,看到最中心区域那一片院子了吗?”
  “那上面挂着的刘府,你难道不知道我们下河镇出过的最厉害的人吗?”
  “就是啊,要说我们下河屯,乃至整个昌黎县,这历史上最厉害的人,那自然而然就是辽国公刘晋了!”
  “刘晋?”
  听到有人谈论自己,刘晋顿时就忍不住微微一笑,继续听下去。
  “刘晋?”
  年轻人一听,也是有些疑惑,想了想说道:“我是在外地出生、长大的,也就是最近才回家乡来,倒是对家乡的事情知道比较少,能否说说这个刘晋啊。”
  “那就不奇怪了。”
  “我们下河镇啊,最的厉害的人就是刘晋了。”
  “他在以前的时候,官居一品,是我们大明的内阁首辅,天子的肱骨大臣,在朝几十年的时间,深的天子的信赖,大权在握。”
  “而且刘公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却又率领我们大明军队纵横四方,拳打东边的倭国,脚踢南洋的诸多小国,西扫西域和河中,北灭女真鞑靼。”
  “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又辅佐天子治理大明,开创了我大明前所未有的盛世,也是因此被封为辽国公,世袭罔替!”
  一个老人显得非常激动且自豪的说道。
  周围的老人们也是跟着纷纷点头,此时此刻,他们也是与有荣焉,自己的家乡能够出刘晋这样的一个大能人,这绝对是值得自豪的,也是绝对可以值得吹嘘的事情。
  “我的乖乖啊,没想到我们下河镇这里竟然出了这样的大人物啊!”
  年轻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惊叹起来。
  官居一品,内阁首辅,辽国公,还世袭罔替,这无论是哪一样都足以成为一个地方大写特写的事情了,现在竟然还全部都是一个人。
  “可是为什么没有听说过他们家的人啊?也是没有见过他们家啊。”
  “我看那个府邸,确实是很大,很气派,但似乎好像没有什么人。”
  “这里啊只是他们刘家的老家,很少有人来的,只有每年清明的时候,刘家的子弟才会回来这里一下,扫墓祭祖之后就走了。”
  “他们家的子弟啊,早就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了,有的是在京城这边,京城这边的辽国公府才是最主要的。”
  “此外这南非总督刘达就是刘晋的儿子,还有这锡兰总督也是刘晋的儿子,黄金洲最大的石油商行、黄金、白银矿也是刘晋的儿子在掌管。”
  “这刘家的子孙啊,一个个都非常的有出息,我们下河镇这里可是留不住他们的。”
  “是啊,是啊,今年清明的时候,我还看过刘晋的长子刘信回来祭祖呢,对我们这些父老乡亲都还挺客气的。”
  “这刘家的子孙啊特别多,又都特别有能力,分布在全球各地,是各个领域的巨擘,我们大明的那些大商行、大工厂等等,听说都是他们刘家的。”
  “像什么大明第一银行、奔驰汽车、天津贸易商行、大明石油商行、大明电气商行等等,这些都是刘家的产业。”
  “天啊,这些都是他们刘家的产业啊?”
  “这随便一个出来,那都是无比庞大的庞然大物啊。”
  有人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惊呼起来,这些全球赫赫有名的大商行、大工厂,那是遍布全球的庞然大物,没想到竟然是刘家的产业。
  “这些仅仅只是一部分,像京城这边大大小小的学校,像什么大明帝国理工、大明医学院、大明建筑学院、天津海事学院等等这些也都是刘家的产业,都是当年刘公一手创办的。”
  “此外,这海外的殖民地,像南非殖民地、西洋联合商行等等,这些刘晋都是大股东呢,这刘家的财富根本就难以计算,难以统计,庞大到超乎想象。”
  旁边的老人笑了笑继续说道,刘家的产业真的要是去统计的话,那根本就很难统计,大家所说的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没想到我们下河镇竟然出了这样的大人物,大家族!”
  年轻人感叹起来,都有些不敢相信,这小小的下河镇竟然出了这样的超级大家族,大人物。
  “那这个刘公是不是已经不在世了?”
  想了想,这个年轻人也是问道。
  “在呢,还在呢。”
  “算下来,他现在都已经有八十多岁了,听说一直在南云省这边养老呢,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回我们下河镇了。”
  “是啊,人还好着呢,他儿子回来扫墓的时候,我都去问了,听说身体还非常的不错。”
  “说出来伱们可能都不相信,我小时候还和刘晋一起去海边玩过呢。”
  这时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事情来。
  “真的假的?”
  有人立即就问道。
  “当然是真的了,当时我们下河镇还不叫下河镇,叫下河屯,村子就那么大,人并不多,我和刘晋年纪差不多大。”
  “那个时候,他从小就读书,我从小就干活,有空的时候就会去看看他到底读的是什么书,有空的时候就一起去海边玩。”
  “那时候哪里会想到会有现在的这一切,唉,我和刘晋的关系一般般,赵黑山家的关系和刘晋家关系就很好,所以老赵家现在也是跟着发达起来了,家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