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1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刘晋重点将陕西、陕西、河南三地的人口给大量的迁移出去,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几乎是全部都迁移出去。
大量人口的迁移,极大的缓解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地矛盾,给了自然休养生息的时间。
这慢慢的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逐渐的得以恢复,变得越来越好,不仅仅锁住了降水,也让冲进黄河里面的泥沙越来越少了。
这黄河自然也就是越来越不会泛滥了,泥沙少了,河床都不会抬升那么快,洪水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凶猛。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大明朝廷这边多次大修河堤,水库等等基础水利工程,加固了黄河的河堤,面对洪涝的时候,抵抗力更强了。
尤其是水泥的出现,对于基建有着巨大的帮助,修筑起来的时候不仅仅更快,而且也更加的结实、牢固。
这些原因都是黄河变得不再泛滥的原因。
“是的,刘公!”
“这黄河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时,费渊旁边的一个官员站出来说道:“我是本地人,现在也都已经六十多岁了,在以前的时候,我们本地人深受黄河之患。”
“每到雨季的时候,我们都要时刻提心吊胆,担心黄河泛滥冲毁了我们的家园。”
“但最近这20多年来,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个时期,现在的年轻一辈甚至于都已经忘记了黄河泛滥时的恐怖场景了。”
“根据我多年来对黄河的观察,我发现黄河的河水正在逐渐的变清。”
“变清?”
刘晋一听,忍不住眉毛微微一扬。
“是的,刘公!”
“在我小时候的时候,一桶黄河水里面有三分之一都是泥沙,泥沙含量非常的大,这也是黄河河床不断太高的主要原因。”
“而到了最近的这十几年,一桶黄河水里面的泥沙越来越少,这黄河河水的颜色都在发生变化。”
“从以前的浑浊黄水逐渐的慢慢的变得更清,我估计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再过上几十年的时候,这黄河的河水可能会彻底的变清。”
这个官员非常认真的向刘晋说道。
“去打一桶河水上来。”
费渊一听,转头对着身边的衙役吩咐道,对方一听也是立即去打河水,尽管现在黄河近乎断流,但毕竟还没有真正的断流,只是像小河、小溪一般了。
“黄河水变清,这说明黄土高原上的植被、森林恢复的很不错。”
刘晋听完之后,也是点点头说道。
黄土高原这里大量的人迁移出去,环境得到了休养生息。
这个时期又是明朝,黄土高原的环境还没有到后世的那种程度,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这黄土高原的环境肯定是大有改观。
“嗯,接下来稍微改下行程,可以去黄土高原这边看看。”
刘晋心里面也是将自己的行程给稍微修改了一番,准备去黄土高原这边看看,看看黄图高原的植被恢复情况。
“水来了,水来了。”
这时衙役提着一桶水急匆匆的走来,人走的很快,但水却是一滴都会洒出来。
“这水放着,等它沉淀一会。”
费渊连忙吩咐,这远远看过去黄黄的黄河水,等它沉淀下来之后,其实也是可以非常清澈的。
众人只是等了十几分钟就完全的沉淀下来,将表面多余的水倒掉。
“刘公、费大人,在我小的时候,这一桶水里面,至少有怎么深的泥沙。”
刚刚说话的那个官员,对着桶仔细的比划起来。
“但是现在这泥沙的含量就少了很多了,仅仅只是这底层有一层泥沙沉淀,这说明黄河的泥沙含量越来越少。”
“这也是黄河河水变清的原因,因为河水里面的泥沙含量变少了,所以看起来就更清了,不再那么浑浊。”
“当黄河水量丰富的时候,这黄河的河水甚至于看过去的时候都是清的,而不是泛黄的。”
“对哦,是有这种情况,我前段时间也还听到了几个上了年纪的钓鱼老者讨论这件事情,说这黄河的河水比以前清了很多。”
这是又有官员站出来说道。
“黄河变清,这可是好事啊,这说明黄河里面的泥沙更少了,这黄河的河床不会升高的那么快了。”
“再加上眼下又清理了河床里面的泥沙,估计百年内都不用担心黄河泛滥的事情了。”
刘晋笑着点点头说道。
“刘公,自古以来都流传一句话讲黄河清、圣人出啊!”
这时,那个官员又对着刘晋极其认真的说道。
“黄河清,圣人出?”
“这是什么意思啊?”
刘晋一听,想了想问道。
“这时古老相传的一个典故了,据说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流传起来的,意思是说当黄河变得清澈的时候,那一定是天下出了一个圣人,因为圣人的出世,所以才会让黄河都变得清澈起来。”
对方连忙向刘晋认真的解释起来。
“哈哈,看来再过上几十年的时间,等这黄河水变清了,我们大明可就要出一个圣人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
其实刘晋当然是听出了对方在给自己拍马屁了。
“刘公,您就是当世之圣贤啊!”
费渊笑着和刘晋说道,这马屁显然是拍的很合时机。
“我那里是什么圣贤啊,这可是要折煞我了。”
刘晋笑着直摇头,自己算什么圣贤啊,不过就是一个穿越者而已,做了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罢了。
根本就不算什么,更不是什么圣贤,也更不敢自称圣贤。
当然,这是刘晋自己的看法,事实上在现在大明,有无数的人都认为刘晋是当世之圣贤,大明帝国能够有今日,全靠着刘晋苦心的经营和改革。
如果不是刘晋的话,大明能够有现在的繁荣富强?
那根本就不可能,以前大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大家再清楚不过了。
第2244章 大变样的黄土高原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处山顶,刘晋正在往山顶上走去,一边走也是一边仔细的看看眼前的黄土高原。
刘晋穿越之前记忆中的黄土高原是千沟万壑,一片黄土,是落后、贫穷、困苦的代名词,同时也是窑洞、高粱、小米、玉米的代名词。
后世的黄土高原因为植被破坏实在是太严重了,导致了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也是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用水问题。
黄土地是留不住水的,雨季时即便是下再多的雨水,转眼间也都会随着泥沙一同冲走,最后什么都留不下。
所以黄土地上的人们想要用水,往往都是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因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有时候即便是看起来很近的距离却又要弯弯绕绕的走很远的路。
除此之外,在冬天的时候,人们会将下的雪储存到水窖里面去,这里面的水往往就成了一年的用水。
仅仅是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上的情况,连基本的用水都是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黄土高原上的人纵然是再勤快、再聪明,很多时候也是无济于事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1世纪之后,伴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的不断提升才有所改观,逐渐变得越来越好。
毕竟黄土地上的人是华夏大地上最勤劳、最智慧、最朴素、最能吃苦的人,他们总是能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刘晋有些气喘吁吁的来到山顶,拿起望远镜看向四周。
脚下的这座大山算是方圆十几里最高的山了,足以俯瞰周围一大片的区域。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萧瑟的秋意,大地都是秋黄之色,同时也还有成片、成片的林区依然在绽放着绿意。
“不错,不错!”
刘晋一边看也是一边直点头,眼前的黄土高原,环境相当的不错的。
和记忆中的黄土地有着很大的不同,表面上已经很难看到裸露出来的黄土地了,到处都已经被植被所覆盖。
条件不错的地方都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森林,成片、成片,一座山、一座山,一片区域、一片区域的林木。
这些林木看起来都已经有些树龄了,至少都已经有着十多年的树龄,都已经是参天大树了,不是那种小树苗。
较为干燥的一些脊背地区,这些地方也都被大量的野草所覆盖,可以看的出来,这里的草木非常的茂盛。
刘晋使用望远镜都能够看到不少成群的黄羊,这些黄羊都是黄土高原地区、蒙古高原地区特有的野生动物,在后世野生黄羊的数量已经非常的稀少。
长期的狩猎以及生活环境的恶劣让黄羊变得越来越少,仅仅只有少数一些地方还能够看到黄羊的踪迹。
但是,刘晋拿着望远镜竟然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些黄羊的身影,一群又一群的,种群的数量相当不错,并且仔细的观察这些黄羊,也都能够发现这些黄羊一个个膘肥体壮的,显然周围的环境对它们的生存是相当不错的。
黄土高原这里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逐渐的恢复起来,变得越来越好,也是让这些黄羊有足够的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黄土高原上的人基本上都已经迁移出去了,这里剩下的人口已经非常、非常的少了。
人才是黄羊最大的天敌!
以前是时候总是有猎人去狩猎这些黄羊,各种各样的陷阱、机关等,大大的减少了黄羊的数量。
但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存在于黄土高原的一处处角落,霸占了这里的生存资源和土地,大大减少了黄羊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让黄羊的数量始终无法扩大起来。
没有了人类,黄羊们又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这种群的数量就迅速的恢复、扩大,再次活跃在黄土高原上。
“就是没有什么人烟了,想要找个地方讨口水喝都找不到了。”
刘晋仔细的在周围搜索,找了大半天都找不到有人烟的村庄了。
可以看到大量已经荒芜的村庄,很多的窑洞、房屋都已经荒芜、破烂,这些村庄的道路上都已经常满了杂草,破败的房屋里面长处了野草,一片极其萧条的场景。
不知道的还以为现在是哪个朝代末期的乱世呢,人们在战乱之下十室九空,一处处村庄荒芜,人烟消失匿迹呢。
“那边竟然还有几乎人烟!”
这时,刘晋的眼睛微微一亮,因为在一处水泥道路的旁边竟然还找到了一处村庄,这处村庄还有炊烟升起,能够看到一些人影,这让刘晋来精神了。
“走!”
很快,刘晋下了山,坐上汽车朝着这出村庄走去。
郭家村的村口这里,七八个村民们聚在老槐树下面,晒着太阳、聊着天,这七八个村民都是上了年纪的村民,都已经有六七十岁了。
在这里早已经很难找到年轻人了,这能够搬出去的都已经搬出去了,剩下的这些老人都是不愿意迁移出去的,准备留在这黄土高原上到老的。
故土难离,炎黄子孙始终对于自己家乡的土地抱着极深的感情。
即便是朝廷这边出的移民政策再好,这移民出去的人生活的再舒服,依然还是有一些人不愿意离开时代生活的故乡,即便是穷那也要穷死在老家。
老人们晒着太阳、聊着天,又时不时的看向村口的水泥马路,这是村里面唯一对外的道路了,有时候又会有年轻人回来看望他们这些老人,故而大家每天习惯性的就坐在村口老槐树下面等着,期盼着自己的儿孙能够回来看看自己。
“老王,你小儿子真的迁移去南洋了?”
“是啊,我都跟他说了,去河中、黑土省都可以,哪里到处都是我们镇、我们县的人,他非不听,一定要迁移去南洋,说是喜欢南洋那边的气候,还说要带我一起去南洋。”
“我才不去呢,我都一把年纪了,准备死在老家的,还去南洋干啥子。”
“可不是嘛,多好的地方啊,现在黄土地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但却是根本没有年轻人愿意留在这里了,这方圆十几里就剩下我们这郭家村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了,等我们都走了,这里就真的没有人烟了。”
郭大爷有些感叹的说道,这个郭家村本来都是姓郭的,没有姓王、姓李等等的姓,但是自从年轻人不断的迁移出去,一个个村庄荒芜下来之后。
他们这些老人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大家所幸也就不断的聚集搬迁到一起,老人与老人互相照顾。
这要是那一天走了,其他人也是可以帮忙埋进土里面,棺材大家都已经买好了,至于子女什么的,都是远在千里甚至于万里之遥的地方,根本就指望不上。
并不是子女不孝,只是他们这些老人不愿意迁移出去,不愿意随自己的子女去外面生活。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一些年轻人留下来,但是在这里根本就没办法赚钱,这部分年轻人又到城里面去打工,这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来。
但这些年轻人慢慢的又都在城里买房,进一步加剧了这里人口的流逝,最后就真的只剩下他们这些老人了。
有老人过世了才会通知下城里的年轻人,让他们回来料理后事。
“好像有车来了!”
这时王大爷听到了汽车的声响,顿时就来精神了,连忙站起身来看向村外的道路。
“真的是汽车,现在还没到放假的时候啊?”
李大爷也是听到了声音,整个人都来精神了。
村里面就剩下他们这些老人,平时最盼着的就是有年轻人回来,盼着自己的儿孙回来,这听到汽车、摩托车的声音整个人都会激动起来。
上了年纪的人就是如此了,对于什么都已经无所谓了,唯独牵挂着自己的儿孙。
一个个老人都站起身来,踮起脚看着村口的路。
很快,只见好几辆奔驰汽车朝着郭家村这里开来。
“哎呦,这些车好像都不懒的样子啊,谁家孩子发财了,买这样的好车,而且一下子还是好几辆车。”
“老王,这肯定不是我们村里面的人,以往即便是有人开车回来,那也基本上都是只有一辆汽车了,怎么可能会有好几辆汽车一下子来的。”
“就是啊,这个车子上次我跟我儿子进城的时候,好像听人说了叫奔驰汽车,是最贵的汽车呢,一辆汽车都要几千两银子呢,足够买城里面的几套房了。”
在老人们的议论声当中,几辆汽车来到了郭家村,随着汽车停下来,车门打开,刘晋的随从、下人率先下车,接着刘晋这才下了车。
下了车的刘晋仔细的打量了下眼前的郭家村,可以看得出来,老房子都已经基本是倒闭了,也没有人去管了,有人居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新起的房子,看起来都还挺漂亮的,也都挺不错的。
第2245章 时代的巨变
郭家村的村民们好奇的看着眼前的这些车辆以及刘晋他们这些人,可以看得出来,刘晋他们这些人不简单。
再仔细的看看为首的刘晋,这刘晋气度不凡,一看就是大人物的样子,再仔细的想一想,自己郭家村乃至周围的乡镇都应该没有这样的人物啊。
刘晋朝着村民走去,郭大爷、王大爷、李大爷等人则是主动的往前,笑着说道:“不知贵人驾到,有失远迎!”
对于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在这方面是尤其小心谨慎的,因为在以前的时候,别说是外面的大人物了,即便是村里面的村长什么都可以折腾死他们这些村民了。
所以面对一看就是当官或者是贵人的时候,他们都会小心谨慎。
“诸位老哥,我就是路过这里,过来讨杯水喝的。”
刘晋也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