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1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喝的澹水都需要用专门的船只去波斯这边运过来,日子是真的非常的难,以至于后面不得不出售了殖民地一半的所有权给当今大明内阁首辅刘晋这才得以坚持下来。
后来两河流域爆发了持续的战争,茶陵殖民地也是靠着做中转贸易,买卖奴隶、粮食、再加上从波斯湾里面捞点珍珠什么的,这才慢慢的坚持下来。
但要说成为最富裕的殖民地之一,还是不可能的,靠那点买卖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起来。
一直到了后来刘晋买下了这一半的所有权之后,指点出这里地下埋藏了大量的石油,通过勘探之后才发现这里沙漠之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
后来内燃机的发现,石油冶炼工艺的发展,石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价格持续走高之下,茶陵殖民地才算是真正的走出了困难的日子,开始迅速的富裕起来。
现如今的茶陵殖民地,不仅仅有着大量的油田,每天即便是坐着,源源不断涌出来的石油也为茶陵殖民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每天前来这里的运油船都有很多,这里产出的石油主要就是销往南非殖民地、宁国、楚国等海外的殖民地和藩国。
庞大的石油收入,也是让茶陵殖民地这里几乎是一夜暴富起来,滚滚的银子不断的流入,单单是去年,仅仅只是靠卖石油,茶陵殖民地这里就获得了超过三千万两白银的收入。
三千万两白银的收入对于庞大的大明帝国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茶陵殖民地这个人口仅仅只有几万人的殖民地来说。
这就非常的恐怖,非常的可怕了,是一笔极其庞大的数字了。
拥有如此可观的石油收益,李兆蕃这边也是没有忘记要回馈给自己的族人。
当然,本身来说茶陵殖民地这里的人全部都是和李家有关的人。
当年前来茶陵这里,李兆蕃是得到了李氏族人的大力支持,大家不仅仅出钱出力还出人,几乎整个李家从湖广茶陵这里搬迁到了茶陵这里来了。
除此之外就是大量茶陵地区的同乡,亲朋好友,当年相信李家,跟随着李家来到海外,相信有一天能够过上好日子。
谁知道来了这茶陵之后,好日子没有,这苦日子一过就是好些年,直到石油的出现之后,这日子才好过起来。
所以现在有了可观的石油收益之后,也是开始不断的回馈自己的族人。
除了给自己的族人定期发银子之外,李兆蕃也是大量的投资在自己的殖民地上面。
对于李家人来说,这里以后就是他们世世代代传承的土地和家园了,这殖民地就相当于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李家人在这里不仅仅有着自己的总督机构,而且也还有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必要时更是可以全民皆兵。
这茶陵就是李家的王国,整个李氏家族的王国,当然是要好好的经营了。
有钱之后,李兆蕃就任性多了。
没有澹水是吧,那就直接在查了殖民地这里建立了几个大型的海水澹化工厂,专门花钱雇佣人来研究这个海水澹化技术,现在主要还是依靠通过烧煮海水然后冷凝获得澹水的方式。
这种方式显然是比不上后世的先进澹化技术,并且效率非常的低,还需要大量的能源。
但是有钱任性的茶陵殖民地现在才不管这些,不就是话银子嘛,他们现在有的是银子。
直接就给你上马几个大型的海水澹化工厂,澹化出来的海水不仅仅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而且还大量的用来浇灌茶陵殖民地这里的花花草草。
让原本是荒漠一片的茶陵殖民地,现在早已经变了样子,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的,草坪、树木随处可见,绿化水平相当高。
而且还随着茶陵殖民地人口的快速增长,不断的向着沙漠里面延伸过去,以至于出现了极其壮观的景象。
有茶陵殖民地自来水系统灌既的地方哪里一片绿洲,而没有自来水灌既的地方则是一片荒漠,炎热无比。
为了在这荒漠里面种出树木来,茶陵殖民地这边甚至于还从波斯这边大量的进口泥土,用泥土覆盖沙子,然后再来种植树木,可谓是不差钱。
有钱的茶陵殖民地算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走入了类似于后世福利社会制度。
根据去年茶陵殖民地的石油收入,茶陵殖民地这边出台了相关的一些福利制度,按照人口,每个人每年,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从殖民总督府这里领取300两银子。
这个数字比起大明帝国的平均收入还要更高不少,并且足以让这里的每一个家庭都过上富足无比的生活。
要知道这个可是不论男女老幼,这意味着家里面的小孩子都是可以领到这笔钱,以一个家庭有10口人来计算的话,这一年是可以领取到3000两银子的。
如此庞大且可观的收益,让茶陵殖民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坐着吃,根本就不需要去做什么工作。
除此之外,茶陵殖民地这里实行免费的医疗和教育,在这里看病是不需要花钱的,总督府买单,读书也是完全不要钱的,这里的学校都是总督府开设的,全部免费,小孩子全部都可以去免费读书。
如果会读书,想要考科举或者是考大明帝国的高等院校,茶陵殖民地这里还给予大量的补贴、奖励和支持。
李家出了李东阳这样的名臣,那自然是书香门第,家族子弟多以读书为主,即便是到了海外这里,那也是可以回大明这边参加科举考试。
只要能够考上举人,殖民地这里不仅仅有奖励,还可以在总督府担任要职。
要是能够考上大明或者是南非殖民地这边的任何一所高等院校,同样也是有奖励的,对于读书上的支持和投资,这是李家一直以来最舍得做的事情。
在这样的奖励之下,李家殖民地这里出了不少的人才,不仅仅有考上举人的,而且也还有不少在大明、南非这边读高等院校的新学人才。
他们就是李家的未来,有钱的李家未来也还可以往一些科技领域发展的,投资南非、大明帝国的一些产业。
比起后世头顶一块,天下我最富只知道炫富和各种花钱的土豪来说,茶陵殖民地的李家人更懂得长远之道,更加的重视教育。
当然,这也是因为李家殖民地是在整个大明帝国的体系之下,可以依靠在大明帝国的身上,并不是说完完全全真正的就单独的一个国家。
类似于这样的福利制度还有不少,整个茶陵殖民地算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建立起这样完善福利制度的地方了。
这种制度和后世的福利制度差不多,兼顾各个方面。
当然这也是跟李家茶陵殖民地的特殊情况有关,这里基本上都是李家的族人以及亲朋好友,大家跟着过来过了苦日子,有好日子了,那自然是要兼顾大家的。
其它的殖民地也许有差不多情况的,但却是没有石油这样的一夜暴富的资源,即便是想要发展这些福利,那也是没有足够的资金。
“这银子多了,还是要想办法不断的投资,让钱生钱才是王道!”
李兆蕃看着繁华的茶陵殖民地,脑海中却是在思索着长远的事情了。
第2224章 全球化经济
李兆蕃思索着茶陵殖民地的长远发展之道。
因为他知道石油总有一天是会有枯竭的时候,自己李家的人口却是越来越多,不可能说靠着石油永远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一直以来李家都是书香门第,家族主要以读书科举为主,这种坐着吃饭的日子并不是李家的生存方式,也是不符合李东阳留下来的遗训。
李东阳来过茶陵殖民地,也是给李兆蕃以及李家人留下了遗训,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便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李家不能躺在石油上面成为毫无作为的米虫。
所以李家才会大力的支持自己的家族子弟去读书,去考科举、考大学,因为只有读书了,有知识了、有文化了才能够真正守住李家的这些庞大财富。
自古以来都如此。
有些人可能一夜暴富了,但是却守不住自己的财富,很快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将财富给败光。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自身没有什么文化、没有什么知识,懂得东西太少,见识太少,所以德不配位,根本就留不住庞大的财富。
自古以来,但凡能够一直延续的大家族,基本上都是无比重视自己家族子弟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深知,只有知识这个财富是别人无法抢走的,也是最宝贵的财富,有知识,财富自然就会随着而来。
“投资什么比较好呢?”
李兆蕃的脑海中思索着。
现在可以投资的地方有很多,别的不说,单单是将资金拿到大明天津证券交易所或者是南非证券交易所去购买股票,每年也都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
这两个证券交易所目前是全球仅有的2大证券交易所,大量的商行、工厂在这里上市,其完善的制度也是可以确保投资者的权益和收益,每年的年底分红的时候都是股民们最开心的时候。
“冬冬~”
就在李兆蕃思索之际,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
李兆蕃回过神来说道。
很快,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面带笑容的走了进来,这人叫李延川,是李兆蕃哥哥的儿子,才从南非工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哦,是延川啊!”
看到李延川,李兆蕃顿时就笑了起来。
“叔叔~”
李延川也是恭敬的行礼。
“坐吧。”
“谢谢叔叔!”
一番寒暄过后,李兆蕃也是问起李延川的学业来。
“你在南非这边读书读的怎么样?”
“我已经毕业了,准备回我们家族里面做事。”
李延川连忙回道。
“很好,我们李家就是需要向你这样上过新式大学的人才回来,这样才能够发展的更好。”
“正好,我也是在思索我们李家以后的发展之道,你也可以帮帮我。”
李兆蕃一听,顿时就满意的直点头。
李家人才济济,不过很多都是读传统旧学的,这科举考试的道路可就艰难多了,虽然说家族里面有几个子弟考上了举人,但一直都考不上进士。
即便是考上了进士可以在大明或者是宁国、楚国做官什么的,对于李家来说其实也已经无所谓了。
因为李家举族迁移到茶陵这里来了,在大明这边仅仅只有湖广老家还有一些田产、房产,除此之外并无其它的产业和人了。
所以对于李家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眼前这个拼尽了李家所有一切打拼下来的茶陵殖民地,这里发展的好坏才是李家最为重要的。
读旧学显然对于李家殖民地是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的,这里虽然说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但并不需要建立什么王朝之类的。
因为这里的人口就那么一点点,还都是李家自己人。
你学旧学对于这里来说就是屠龙之术,毫无用处,反倒是学习新学,对于李家来说非常的重要。
李兆蕃其实就有意发展炼油业,自己来冶炼石油,直接出口成品,这样的话,收益比起直接卖原油要更高不少。
但是冶炼石油这是需要技术和设备的,设备还好说,只要肯花银子都可以买过来,唯独这个技术,如果自己家族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什么都依靠外人的话,终究是不可靠的。
另外李家还有庞大的财富,该如何打理这边庞大的财富,这也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
时代已经不同了。
现在早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靠着读书做官,有钱之后大量囤地,然后收地租的时代了,现在全球的粮食价格都极其便宜。
指望着囤地收地租的那点收入,李家人都喝西北风了。
现在全球投资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这些在新学大学里面都是有学习的,尤其是学习财经类专业的,至于传统的旧学。
你别指望一群之乎者也的书生能够有什么投资意识,他们一贯都是看不起金银钱财的,觉得这黄白之物最是玷污他们读书人的清高。
让他们理财,他们可能一年都给你亏的七七八八了也都是有可能的。
“叔叔,我还年轻,什么都不懂,可能都帮不上你什么忙。”
李延川谦虚的说道。
“哪里会啊~”
“南非工业大学啊,这可是南非最好的大学,里面出来的人才遍布全球各行各业呢。”
李兆蕃笑了笑,接着也是谈起自己李家茶陵殖民地的未来来。
“我们李家虽然有这块殖民地,现在靠着石油的收入日子过的还不错,但是这石油也总有开采完的时候,我们李家不可能永远靠着石油过日子。”
“总归来说,我们李家还是要想办法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多发展一些其它的产业,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财富一直延续下去,不断的变大,家族才能够一直壮大下去。”
“可是,在我们这里,条件太差了,什么都发展不了,除了石油还能够发展下石油冶炼业之外就没有别的可以发展的了。”
李兆蕃说到这事情的时候,也是烦恼的很。
“叔叔,你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挖一点就少一点。”
“我们李家确实是不可能一直躺在石油上面。”
李延川听完,也是郑重的点头表示了赞同。
“哈哈,你也这样认为,那你觉得以我们李家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去做?”
李兆蕃笑了起来问道。
“其实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目光仅仅只是局限在我们李家的殖民地上面,而是应该放眼全球,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意识。”
李延川想了想也是说道。
“全球化的视野和意识?”
“详细的说说。”
李兆蕃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
李兆蕃本身其实就是传统的读书人,所受到的教育也都是传统的旧学教育,故而虽然知道李家不能躺在石油上面,但却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是!”
“所谓全球化的视野和意识,其实是我大学里面一个教授提出来的。”
“他说当今之时已经不同于以往几千年的,以往全球各地的历史,往往都是独立的,彼此之间很难互相影响,即便是有所往来,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数都很小,不足以对全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但如今就不同了,全球正在飞速的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彼此互相影响,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彼此之间的影响就更大了。”
“当大明北方地区遭遇了大寒潮大量的牛羊冻死的时候,第二年羊毛的价格必然会上涨。”
“当南洋的橡胶种植园出现病害导致橡胶减产的时候,橡胶相关的产品都要大幅度的涨价。”
“当我们波斯湾的油田产量减少的时候,全球的油价都要因此上涨。”
“这些都足以说明,全球的经济正在逐渐的朝着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各个地区之间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推动,依靠自身优势,在这个庞大的体系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比如我们李家茶陵殖民地,我们这里生产石油,开采石油的成本非常低,所以我们有石油方面的优势。”
“再比如天竺大陆这边,气候非常适合发展农业,所以宁国和西洋联合商行的是现在最主要的香料、粮食、蔗糖、茶叶的产地。”
“再比如南黄金洲这里,这里有着广袤的草原,水草丰美,故而极其适合放牧牛羊,以畜牧业为主,出产的牛羊不仅仅品质好,价格还很便宜。”
“这些都是最典型的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