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270章

大明镇海王-第1270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到了下半年,如果冬天来的比以往更早的话,那今年的确是会出现大范围的大幅度减产情况。”
  调阅完各地汇报上来的天气信息,刘晋也是皱起了眉头。
  小冰河期之所以影响大,除了各种各样异常的反常天气,比如大夏天的突然来一场寒潮,下起冰雪,打起霜降。
  这听起来似乎好像不可思议,觉得天方夜谭,但这就是小冰河期经常出现的事情,历史上清清楚楚有着不少记载的事情,并不是乱编出来的。
  在水稻最为关键的生长时期,一场寒潮足以让水稻冻死、冻伤,导致大幅度的减产,甚至于绝收。
  除此之外,小冰河期气候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寒冷天气持续的时间长,强度大。
  持续时间很好理解,那就是来得早,去得晚,可能还在八九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下雪、霜冻了,而走的晚则是像现在这种情况,这都已经到了阳春三月了,然而天气依然一点回暖的迹象都没有,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寒冷天气持续的时间太长,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殖民的,因为这意味着留给农业种植的温暖期会大大的减少,农作物的生长是需要光和热的,没有足够的时间,生长时间不够的话,自然产量会大大的减少,甚至于绝收的出现。
  强度大也是一个问题,温度比普通的年份要低很多,此外就是影响的范围大,连雷州、琼州这边都会下雪,这就是小冰河期的可怕之处。
  雷州和琼州已经是处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处,这里也都会下雪,足见这个寒冷天气的威力了。
  “今年大幅度减产的话,倒是可以好好的收割一波韭菜了。”
  “欧洲、奥斯曼帝国、波斯、中东这些地方,这些年来也是已经吃了好几年的便宜粮食,今年也该涨涨价了。”
  对于可能出现的大幅度的减产情况,刘晋丝毫都不担心,大明粮仓里面的粮食多到根本就吃不完,即便是荒几年不种地,大明人也不会没有粮食吃。
  更何况最近这几年,大明重点开发两广、南洋和黄金洲的粮食种植业,这几个地方的农业受小冰河期的影响小很多,处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粮食生产有保障。
  再加上大明还有天竺这边的殖民地和藩国,天竺大陆的北方有青藏高原阻挡来自北方的寒冷天气,故而受小冰河期的影响很小,土地又肥沃,耕地众多,粮食产量非常大,后世都能够养活十多亿人。
  如果大明的粮食不足,还可以从天竺大陆这边源源不断的输送粮食到大明来,多方面的保证大明的粮食安全。
  刘晋并不担心粮食的问题,反倒是在思索着这出口的粮食该涨涨价了。
  一直以来大明出口到欧洲、奥斯曼、中东、波斯的粮食,价格都非常的便宜,这粮食即便是运到了他们当地的消费者手中,价格都要比他们当地的粮食价格便宜,质量又要比他们的粮食更好。
  如此低的价格自然是有其中的深意的。
  一方面是为了倾销大明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粮食,大明的粮食产量太大了,自身消耗不完,不仅仅大量的用来酿酒、喂养牲畜,还需要大量的出口,才能够消化这些粮食,让农民有种粮的积极性。
  不然这粮食年年丰收,但年年卖不出去,这农民自然而然就不会去种那么多的粮食了,会转向去搞养殖、种蔬菜水果之类的。
  另外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利用粮食来掌控全世界。
  谁掌握了粮食就掌握了一切。
  廉价优质的粮食大量的出口,欧洲、波斯、奥斯曼等地区的人似乎好像是占到了便宜,花很少的价值就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粮食。
  当初欧洲发生大饥荒,那可都是靠着大明帝国的廉价粮食才顺利的度过去的。
  但是因为长期的廉价粮食源源不断的输入,自己本国的农民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种粮貌似是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因为自己种出来的粮食不仅仅没有大明人的粮食好,而且价格上还要比大明人的粮食价格更高很多。
  大明人种粮都是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一个农民种植几千亩、上万亩,粮食的脱离、碾磨等等也都是使用机器,非常的高效而快速,质量又好。
  自己则是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不仅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质量又不好,根本就竞争不过大明人的粮食。
  这种出来的粮食卖不出去,卖不出价钱,这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会打击一些大贵族、领主的积极性。
  很多的大贵族、领主什么的,他们有着大量的土地,依靠收取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粮食为主要的经济收入和来源。
  当粮食的价格一直下跌,并且自己领地上的粮食收益大幅度下降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办法的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养羊,剪羊毛卖貌似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一旦这样的事情大规模、大范围的发生,这些地区本地产出的粮食占比大大缩减之后,这粮食的命脉就掌握在大明人的手中了。
  我心情的好的时候就卖便宜的粮食给你,一旦有个天灾人祸了,我就可以找借口大幅度的抬高粮食价格了,到时候,即便是价格再贵,也一样要认宰。
  这就是刘晋在六七年前开始就已经在布的局。
  用粮食来掌控全世界!
  “来人,发电到欧洲、波斯、奥斯曼和中东等地区,让人调查下这些地方的粮食种植情况。”
  沉思一会,刘晋也是下令起来。
  先看看这些地方的粮食种植情况再说,掌握了他们的粮食种植情况,这提价的时候就有数了。
  如果一个地方的粮食种植少,那么这个地方的粮食价格就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些,如果种植的多,价格就可以少涨一点。
  总之今年涨价是涨定了!
  全球范围内的大范围、大幅度的粮食减产,到时候大明帝国这边再收紧粮食出口,他们自己就会求着大明帝国卖粮食给他们,即便是价格贵一些,一样也是要接受的。
  ……
  奥斯曼帝国西部疆土,东欧多瑙河流域。
  这里原先是欧洲人的土地,奥斯曼帝国经过了一次次地西扩战争,最终占领了多瑙河流域的大片肥沃土地,同时也是占据了大部分巴尔干半岛地区。
  当年的维也纳一战,欧洲联军和奥斯曼帝国大军打的平手,双方就此签署了协议,迎来了一段长时间的和平。
  这片土地也是被奥斯曼帝国所占据,逐渐的慢慢成为了奥斯曼帝国最为重要的粮仓。
  这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河流又带来了充沛的水源,是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的。
  奥斯曼帝国也是将这里视为自己的重要粮仓,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这里,发展这里的农业,巩固自己的统治。
  甚至于奥斯曼帝国还计划修建一条连接这里和都城尹斯坦布尔的铁路,以此来加强统治,方便运输粮食什么的。
  但是奈何修建铁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方方面面的技术和材料都需要依靠大明人,而大明人的报价则是非常的可怕,动辄都是上亿两的银子。
  这样的铁路根本就不是现在的奥斯曼帝国所能够修建起来的,所以铁路的计划一直都在搁浅,但这里的田地却是越来越多,产出的粮食也是越来越多。
  不过这种情况在最近这三四年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情况。
  多瑙河畔一片广袤的平原地区这里,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易卜拉欣正骑着马在视察这片奥斯曼帝国的粮仓。
  作为现在奥斯曼帝国苏丹苏来曼的亲信加儿时的玩伴,易卜拉欣深的苏来曼的信任和重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一步步的做到了大维齐尔的位置上面,这个位置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大权。
  此时此刻,易卜拉欣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广袤肥沃土地,和想象中一片良田的景象不同。
  这里草木茂盛,水草丰美,在依稀能够看到田埂的平原上面放牧着大量的羊群,这些羊群膘肥体壮,一个个有着浓密的羊毛,很显然这个是绵羊,专门用来产羊毛的绵羊,还不是纯肉的肉羊。
  “怎么回事?”
  “为什么在这样的良田上面,这不种粮食,反倒是用来养羊?”
  易卜拉欣看到这样的一幕,顿时就皱着眉头问起身边的康斯坦总督,他是这里的总督,对于这里的情况非常的清楚。
  易卜拉欣之所以前来这里,其实也是为了调查这里,粮食产量连年下降的事情。
  奥斯曼帝国在这里征收到的粮食连年下降,最近这三年下降的极其厉害。


第2219章 被冲垮的农业2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和全球绝大多数地方一样,征收的税是包含实物税的,尤其是在农业税方面,几乎都是征收粮食。
  这跟大明帝国也是一样,大明帝国的农业税也是征税粮食,商税、关税等等则是征收银子,整体来说,大明帝国其实已经发展到了银本位为主的货币体系了。
  粮食税的占比占大明帝国的税收的比重已经可以说微乎其微了,因为大明帝国二三十的时间都在大幅度的降低粮食税。
  现在粮食税的税率仅仅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可以说非常的低了。
  再加上粮食的价格非常便宜,折算成银子的时候,总体占比就很低,大明主要的税收来源就是商税和关税,这是大明最重要的税收。
  奥斯曼帝国自然是没办法和大明帝国相比,奥斯曼帝国的主要税收也是分成三部分,农业税、人头税和商税。
  这其中农业税一直以来都是奥斯曼帝国最为重要的税收收入,而且和大明帝国差不多,奥斯曼帝国收上来的粮食、布匹、牛羊马匹等等也是可以用来支付给官员的薪资的,官员并不是全部都领银子的,一部分是领银子,一部分则是领实物。
  所以能够征收多少的粮食,这对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至关重要,多瑙河流域的这个大粮仓出了问题,这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问题就很大了。
  当然不仅仅是多瑙河流域这里,奥斯曼帝国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征收都出了问题,征收上来的粮食在大幅度的减少。
  只是因为,粮食虽然减少了,但是银子方面的税收却是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羊毛所带来的收益很不错,这部分的税收增长非常明显。
  有些地方的官员甚至于从中看到了商机,将羊毛卖给大明人得到了银子,再从大明人的手中购买粮食用来上交给奥斯曼帝国国库。
  这样从中还可以赚取一笔不错的收益。
  “大人,因为种植粮食根本就不划算,远不如养羊划算,所以慢慢的大家也都不再种植粮食了。”
  康斯坦总督也是连忙恭敬的回道。
  “种植粮食不划算?”
  易卜拉欣一听,也是再次说道:“详细的说说。”
  “是!”
  “大人,以眼前的这片土地来说,我们种植粮食的话,可能需要几千个、甚至于上万个农民,这辛辛苦苦的种植一年粮食,到头来产出的粮食可能连1000块大明银元都卖不到。”
  “但是如果用来羊毛的话,可能只需要不到100个农民就可以将这些羊群给管理的很好,这定期减下来的羊毛,它的价格相当可以,收益可以超过1500两银子。”
  “这换成是谁,也都会选择不种粮食而是用来养殖绵羊。”
  康斯坦总督指了指眼前的这批肥沃土地和易卜拉欣讲起其中的道理来。
  “可是大家都养羊的话,我们吃什么?”
  易卜拉欣微微点头,想了想又说道。
  “吃粮食啊,大明人的粮食!”
  “种粮食大明人才是最厉害的,他们大量的使用机器耕种粮食,在我们北方的克里米亚这里,大明人有着无数的良田。”
  “他们大明人,一个农民都可以耕种几千亩、上万亩的土地,粮食的产量非常大,而且质量好,价格又非常的便宜。”
  “我们用羊毛换他们的粮食,还有大量的银子剩余。”
  康斯坦总督笑着回道。
  易卜拉欣听完也是觉得有道理的点点头,但又总觉得似乎好像哪里不对头,这其中总是有一个环节有问题的。
  但这一时半会又想不出到底是哪个环节有问题。
  “大人,其实现在我们这边种粮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因为大明人的粮食价格非常的便宜,质量又好,即便是运到了我们这里,价格也都要比我们种出来的粮食要便宜很多。”
  “所以大家都不去种粮食,尤其是这里的贵族、领主,他们都不愿意去种粮食,种粮食卖不出去,价格又非常的便宜,收益很小。”
  “大家都选择了养羊、养牛马什么的,这些收益高,并且还不需要大量的人力。”
  “再加上这里地广人稀,其实是非常适合放牧的,鞑靼人以前的时候就经常侵略这里,想要将这里变成他们的牧场。”
  康斯坦总督笑着说道。
  “可是,如果大明人有一天不卖粮食给我们的话,我们吃什么?”
  这时,易卜拉欣终于想起来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果一直依靠大明人的粮食,这大明人有一天不卖粮食给自己的话,自己去吃什么?
  “不会~”
  “大人您应该是去过大明的,相信也见识过大明帝国的机械农业,他们的农业极其的发达,粮食的产量非常的庞大,自己根本就吃不完,需要大量的出口。”
  “他们为什么要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我们?”
  “还不是为了卖出去自己的粮食,免得这些粮食烂在仓库里面。”
  “其实不是我们非要吃他们的粮食,而是大明人离不开我们奥斯曼的市场,如果我们不吃大明人的粮食,那么大明帝国黑土省这里的很多农民都将因此变得贫穷,没有收入。”
  “这可是大明人自己说的,说他们的农民非常关心粮食出口的事情,即便是便宜的价格,他们也都愿意卖出去,卖出去了至少还有不错的收入,如果卖不出去的话就只能够烂掉了。”
  康斯坦总督非常自信的摇头说道。
  “原来如此。”
  易卜拉欣微微点头。
  “大人,大明人这边其实也是有经过专门的研究。”
  “大明人的工业和农业都极其的发达,产量非常的庞大,对市场的需求非常大,需要大量的出口。”
  “不单单是我们奥斯曼帝国,还有波斯、中东和欧洲,大明人都在大规模的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粮食。”
  “他们以此来卖出去大明农民手中的粮食,让大明帝国的农民不至于没有收入。”
  “同时大明帝国这边工业发达,对原材料的需求非常的旺盛,尤其是纺织业对棉花和羊毛的需求非常大。”
  “在欧洲这边大家主要就是羊毛,剪羊毛卖给大明人,羊毛的价格非常稳定,收益相当不错。”
  “在我们小亚细亚、波斯、埃及这边,主要是以种植棉花,棉花的价格比羊毛的价格还要更高,收益还更好。”
  “尤其是埃及和波斯这边,棉花种植业已经形成了规模,产量非常大,并且质量高,比起大明人自己产的棉花还要好,非常的受欢迎。”
  “这些地方的贵族、领主们也是靠这赚了很多的银子。”
  “用大明人自己的话来说,这叫经济全球化,一体化。”
  “彼此之间互相的依赖、互相的增益,对大家都好。”
  康斯坦总督继续的解释起来。
  “以种粮食来说,大明的农民擅长种粮食,他们有着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以及发达的机械农业,所以种粮是最合适的,一个农民都可以耕种大量的田地,所以他们比较适合种粮食。”
  “而欧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