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第1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宫的女人,基本上一辈子到死都可能在宫中,那些给天子生了孩子的妃子可能会好一些,地位也会得到提高,同时老了以后也还可以前往自己儿子的封地跟着自己的儿子享福。
要是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留下的,等到天子走了之后,那就是真的凄凉了。
在大明朝前期的时候,甚至于还有殉葬制度,就是天子在死之前会指定一些妃子一起殉葬,一般殉葬的都是没有子女的妃子,有子女的妃子基本上都不会被殉葬。
这个制度在朱祁镇时期被废除,这也是朱祁镇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值得让人赞扬的地方了。
所以这女人一旦进了宫,等于说是进了死牢,想要过得好唯一的办法就是取悦天子,天子喜欢了,日子就好过了。
但是后宫佳丽三千,个个都是美女,想要在这样残酷的竞争当中得到天子的宠爱,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各种各样的宫斗也是极其的厉害,一个不小心甚至于永无翻身之日。
大明朝来说,这种情况相对还要更好一些,因为大明朝有太子制度,嫡长子制度下,皇位的争夺并不如其它的朝代那么惨烈,这后宫的斗争相对来说也更平和一些。
再加上大明朝后宫的女人基本上都是来自普通家庭的女子,往往没有强大的靠山,相对来说就更好很多。
但是这成了天子的女人之后想要回家一趟,看看自己的父母和家乡,这几乎都是奢望,历朝历代都不会轻易的说允许后宫的妃子出去的。
现在正德皇帝每年都会允许部分的妃子回家乡看望父母,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可以说是恩典了。
当然,这也是经过了很多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朱厚照后宫里面的女人太多了,来源也是非常的复杂。
有通过正常渠道选美进来的,这部分大部分都是汉女,正儿八经的大明人;有的是大明藩属国、藩国以及大明各部族进献上来的美女,这里面有倭国、有朝鲜、也有大明内部各部族的美女。
天下人都知道朱厚照好色,喜欢美人,这进献的礼物当中最多的就是来自各地的美人了。
像朝鲜国和倭国,那几乎是隔三差五就进贡美人,充实大明天子的后宫,其中不少还给朱厚照生了皇子,地位颇高。
也还有部分的美女是朱厚照自己弄进宫里面的,当年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带兵扫荡东欧地区,沿途不知道收了多少的美人,单单是在梁赞公国这里就收了一堆。
此外去西域游玩的时候,又到处留种、惹是生非,收了不少的女人。
总之朱厚照后宫的女人来源很多,其中有大明内部各部族的美人。
尽管来说这是朱厚照好色的原因,但是带来的结果却是让大明内部各部族对于大明有了更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尤其是一些部族的人,他们觉得大明天子愿意册立自己族的女子为妃子,这是将自己族当自己人看待,和汉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这是看得起自己这个部族,重视自己这个部族。
再加上朱厚照广播种子,很多人都给朱厚照生了儿子和女儿,这等于是大明民族融合的重要象征和体现。
这极大的促进了大明内部各部族之间的融合与和睦相处,也是加强了各部族对大明帝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自古以来这联姻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古代送一个女人可以换来几年和平,现在大明天子纳一个少数部族的妃子可以换来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的和平。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还是建立在大明帝国强盛的基础上。
正德皇帝后宫内有着大量来自各部族的妃子,这过年的时候,恩准他们回自己的家乡去看看自己的父母,顺带着带上小皇子、小公主什么的一起回去。
这不仅仅可以宣扬大明天子的恩典,也是可以让这些部族的人看到大明天子对他们的重视,看到民族融合之后的结果。
这对于大明帝国的稳定,内部各部族的和睦,民族的融合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不管是大明的官员还是说这天子后宫的贵人等等,大家都从休沐法典享受到了好处,连带着大明的普通百姓,在这过年假期期间也是能够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同时这过年期间的假期,也是消费的一大旺盛时期,各种各样的商品销售都非常的火爆,极大的刺激了一波消费,拉动内需,刺激大明经济的发展。
好吃还是很多的。
好好的休息了半个月,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错,这新年第一天上早朝,个个都满脸笑容。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伴随着小黄门拉扯开嗓子。
刘晋第一个站出来恭敬的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见刘晋第一个站出来,大家也是一个个都赶紧打起精神了,刘晋身为内阁首辅,这第一个站出来说事,那肯定是大事了。
“陛下,我洋洋华夏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时至今日,我华夏子民、炎黄子孙在我大明历代圣主的励精图治之下已经逐渐的辉煌、强大、繁荣昌盛起来。”
“臣以为,我大明所继承的江山不仅仅是大明朝的江山,更是历朝历代我华夏子孙的江山,我们所延续的是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传承数千年的民族之魂,是伟大华夏民族的历史。”
听到刘晋的话,在场的正德皇帝以及群臣也是肃然起敬,纷纷点头。
从朱元章推翻暴元统治的时候起,明朝上至君臣,下至普通的百姓都认为这是恢复了汉家衣冠,继承的可不是前元的统治,而是继承了历代汉人朝廷的衣冠和传承。
“我大明王朝之所以能够有今日的强盛和繁荣,那是因为我们继承的是秦汉的大统一和风骨,继承是唐宋的雍容大度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延续的是炎黄的血脉,是华夏自强不息的精神!”
“所以臣以为,我大明应该使用新的华夏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来计算来计算,现在正是华夏历1751年!”
“使用华夏历和年号共同来计算年份,以此来昭告天下,我大明的江山延续的是我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江山!”
第2191章 编写新的全球史
“华夏历1751年?”
“继承的是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江山,延续的是秦汉的风骨,唐宋的大气?”
“可以,可以,这个不错,非常不错,就该这样。”
朱厚照一听,仔细的想了想顿时就开心的笑了起来。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的。
朕继承的可不仅仅是大明的江山,更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江山,传承的是炎黄血脉。
果然还是刘晋会拍马屁,其他的官员也就是知道吹点什么文治武功什么的,除此之外也就没有什么可拍的。
但是刘晋就不一样了,这拍马屁的功夫就完全不一样了,直接就拍到自己的心窝子里面去了。
“嗯,刘爱卿说的有道理,我大明延续的是华夏数千年的江山,延续的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传承的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傲骨!”
“使用华夏历也是可以的。”
朱厚照满意的点头说道:“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啊?”
“陛下,刘公所言非常有理,我大明之所以能够有今日的辉煌,那是因为我们延续了炎黄的血脉,传承了华夏的文明,继承了我们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有秦汉的风骨,也有唐宋的海纳百川,我们是全世界最优秀,最伟大的民族!”
“使用华夏历来纪念不仅仅可以表示我们大明的正统性,而且也可以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民族伟大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不过臣以为历代君主的年号也是非常重要的,臣以为可以华夏历和年号并用。”
王守仁站立出来,表示了赞同,同时也是给予了补充。
“嗯!”
朱厚照听完满意的点点头。
“臣等以为刘公、王公所言甚是,我大明乃是华夏正统,传承炎黄子孙的血脉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其他的大臣也是跟着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这种事情嘛,说大,那是大事了,因为这关系到了大明朝的定性问题,说小嘛,其实也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无非就是以后多使用了华夏历来计算年份而已,并不是什么大事。
这刘晋也好,正德皇帝也罢,大家都可以看得出来,对于这个华夏历都是愿意接受的。
因为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使用华夏历的好处有很多的。
首先计算年份的时候会非常的方便,直接加减就可以了,眼前的时候万历多少年,弘治多少年,正德多少年。
这如果对于历史不是很懂的,恐怕真的有时候不太好计算年份。
其次刘晋所说的很有道理,这大明朝不仅仅是大明朝,它更是继承了华夏的历史,继承了炎黄的血脉,延续的是这个伟大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那以后就使用华夏历和年号一起来计算年份,史官这边去好好的推算下,从始皇帝建立大一统开始到现在到底过去了多少年。”
“此外,还必须要去仔细的研究秦朝之前的历史,夏商周时期历史,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华夏历史表出来,编写一部完整华夏历史,使用华夏历和年号来编写史书。”
“如果可以的话,还要编写全世界的历史,将全世界各地的历史都囊括其中,毕竟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
朱厚照见大家没有意见,也是下旨道。
“是!”
史官们一听,顿时一个个都一脸兴奋,这下子又来大活了,这不仅仅是要推算历史时间,而且还要根据华夏历和年号来编写完整的史书,这可是一个大活啊。
这历朝历代,编史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天子对此都非常的重视,现在朱厚照也是接着华夏历的引入开始重新命人编写华夏几千年的历史。
像以往的史书往往都并不连贯,很多时候都是单独的记载某个朝代,像《汉书》就是单独记载汉朝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少数将诸多朝代都编写在里面的史书,故而地位非常高,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以供后人仔细的研究古代的历史,推敲古代历史上发生过的诸多大事。
史官们一个个苦着脸,觉得这下子有事情做了,但一个个也都还是很乐意去做这个时期的,自古以来编书、写书,尤其是编写历史书,那都是大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编写者往往能够跟着青史留名。
像司马迁编写《史记》被后人尊为太史公,还有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也是让司马光留名后世。
总的来说,在古代编写史书那都是青史留名的好事,是史官们都争着抢着去做的事情。
尤其是这种天子下令编写的史书,因为是动用朝廷的力量来编写,故而经费充足,还可以从各地调阅、查询诸多的资料等等,这编写出来的历史就更具有权威性。
“陛下圣明!”
群臣也是齐声的拍马屁了。
编史可是大事啊,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以大明朝现在的强大国力和实力,繁荣盛世来说,这也确实是该去编写历史了,别的不说明朝的永乐皇帝就花了很多的银子去命人编写《永乐大典》,这部书的内容不仅仅囊括了历史,还包括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释藏道经、戏剧、农艺等等,可以说涵盖了华夏几千年历史的知识财富。
现在正德皇帝要重新按照华夏历来编写史书,这必然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肯定也是会将这华夏几千年来的历史以及诸多方面的智慧和知识财富都囊括在其中的。
大家都已经非常的期待,期待着这样的一部恢弘巨着的诞生了。
早朝很快就结束了。
这新年第一次上早朝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事情,不过按照惯例正德皇帝还是召集了重要的大臣到尚书房这里去议事。
“刘晋,你这个华夏历的提议非常不错。”
“我大明就该如此,延续的是秦汉的风骨,唐宋的海纳百川,传承的是我们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就该用华夏历来计算。”
尚书房内,朱厚照一脸兴奋的和刘晋说起来。
接着又对户部尚书童瑞说道:“这个编书的银子要留出足够的预算出来,不要怕花钱,这书要好好的去编写,用华夏历去编写的话,可以更加直观的让人知道我们华夏的历史传承,同时也你能够让后人学习我们华夏几年前历史所积攒的庞大财富。”
“可以向永乐大典学习,将诸多方面都囊括其中,同时还要多诸多的历史进行考证,记载一些历史建筑和重要的地点在里面。”
“还有我大明现在幅员辽阔,疆土广袤,部族众多,这里面也应该还要去囊括各部族的历史,记载各地的历史。”
“要详细的去寻找相关的记载和记录,争取编写出一部完整的历史出来。”
“如果可以的话,甚至于要去编写全球的历史,看看同时期全球各地的人都在做什么,最好是能够有配图什么的。”
“这编写完成之后,还要多刊印出来传播到全大明各地,甚至于全球各地,以后我们的历史就要以此为准,像学校里面学习历史,就要以这个历史为准,所以一定要权威,要可信,要严谨。”
此时此刻的朱厚照非常的认真也是非常的严肃,别看他平时一副嬉皮笑脸、吊儿郎当的样子,但是在面对历史这个问题上,那是必须要严肃的。
自古以来史官的刀笔都是无情的,历朝历代,为了客观、真实的记载历史可是死了很多的史官,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崔杼弑君这件事情上,他接连杀了几个史官,但依然还是记录了他弑君的事。
汉武帝威逼利诱司马迁给自己写的好一些,但司马迁就是不从,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史官都还是很硬气的。
听到朱厚照的话,大家顿时就面面相觑了,这不仅仅是要写华夏的历史啊,竟然还要编写全球的历史。
“陛下,这如果编写全世界的历史,这恐怕花费就会非常巨大,并且还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官员。”
王守仁想了想说道。
“这银子要花,不要省,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大明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实力,那就该去做这个事情,现在可不是以前,这全世界的历史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黄金州的殷商后裔,他们到底是不是和我们同种同源,这个也是需要历史去好好的考究一番的,并且撰写出相关的史书出来,以此来记载和证明这件事情。”
朱厚照想了想非常坚定的说道。
不就是花银子嘛,现在大明有的是银子,不就是需要人手嘛,这天下想要当官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的,这永乐大帝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也都要写出《永乐大帝》来。
自己现在难道还不能轻轻松松的编出一部史书来?
不就是要求多一点,范围大一点嘛。
“嗯,这部书呢,名字就叫华夏大典!”
“编这个书,不仅仅是书写我们的历史,也是要写全球的历史,这样才更加符合我们这个时代!”
朱厚照沉吟一番之后又说道。
“是,陛下圣明!”
大家还能够说什么,也是齐声的说道。
第2192章 儿子生多了的烦恼
尚书房内,其他的大臣都已经走了,各自去办公了,刘晋被朱厚照单独留下来,还命人打开了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
看着庞大的世界地区,上面的地方都已经被被瓜分的七七八八了,朱厚照也是愁眉苦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