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镇海王 >

第1070章

大明镇海王-第1070章

小说: 大明镇海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74章 鲸海捕鲸业
  鲸海海域,伴随着呼啸的寒风,三艘大轮船在海上由东往西朝着海参崴的方向前进。
  传统的风帆船在这样的天气下是比较难以航行的,但新式的大轮船就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足以轻松的克服恶劣的海上条件,在大海之上航行。
  “陛下,这北海道渔场算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这里冷暖洋流的交汇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造就了这个驰名天下的大鱼场。”
  “不过因为这里远离大明,故而一直以来捕捞业并不发达,也就是在冬天的时候,有渔船来这里捕杀鲸鱼、捕获松叶蟹和一些海产品,利用冬天天气寒冷容易保鲜的特性运送到京津地区销售。”
  其中一艘大轮船里面,刘晋和弘治皇帝正悠闲的喝着茶,谈论着鲸海以及北海道渔场的事情。
  后世这里和我们自然是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外兴安岭的土地割让给了毛子,连带着出海口都没有了,本来有个地方离出海口仅仅只有几十公里的,但最终还是遗憾的失去了这片土地。
  这是一片极其富饶、肥沃的土地。
  黑龙江流域的土地非常的肥沃,随随便便都可以开垦出大量的肥沃田野出来。
  外兴安岭的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也是极其的丰富。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鲸海地区的出海口以及诸多岛屿,这些岛屿如果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可以钳制一大片的区域和海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用被困在岛屿链条之中。
  另外这片海域的渔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鲱鱼、秋刀鱼、松叶蟹、鲑鱼等等资源,如果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就不需要进口这些东西了。
  当然了,这是后世的遗憾了。
  现在这片广袤的区域是处于大明辽东省的管辖范围之内,尽管目前的开发程度依然有限,但它依然是大明帝国必不可少的土地,其蕴藏的庞大资源也是渐渐的在被开发出来。
  刘晋自然是少不了要和弘治皇帝普及下这片土地的资源和重要性,大明拥有这片土地,拥有如此庞大的资源,那自然是要好好的珍惜,可千万不能将这片肥沃的土地给弄丢了。
  “鲸鱼、松叶蟹?”
  弘治皇帝看着地图,听着刘晋再说这片土地的富饶和肥沃,也是来了很浓厚的兴趣。
  就在这时,有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说道:“陛下,在海上了发现了捕鲸船正在捕鲸。”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走,走赶紧看看去。”
  “鲸鱼朕都已经有许久没有看到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连忙穿上厚厚的保暖衣服,披上貂皮大衣外甲板上走去。
  刘晋也是赶紧跟了出来,捕鲸啊,这可是不容错过的好项目,没想到竟然在海上遇到了。
  来到甲板上,接过望远镜看向前方,只见不远处的海域上面有几艘捕鲸船正在追逐着一群鲸鱼,鲸鱼时不时都要到水面来换气,一道道巨大的水柱暴露了它们的位置了,吸引了捕鲸船紧随着它们。
  几艘捕鲸船上面的人也是忙碌无比,捕鲸业在大明是极为发达的一个行业,从刘晋开始带头捕鲸到了现在,鲸鱼已经成为了大明人生活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鲸鱼全身都是宝贝。
  鯨油就不用说了,这东西的用处很多,是大户人家照明的首先,纵然是价格昂贵依然供不应求,用煤油灯那是普通家庭的选择,大户人家都是喜欢用鯨油的,无烟又无味还非常的明亮。
  鲸鱼皮则是制作靴子最好的材料之一,畅销大明各地,人人都喜欢穿。
  鲸鱼肉堪比牛肉,一头鲸鱼足以抵达上上百头牛,上千头猪,肉质非常不错,价格便宜又好吃,京津地区的人最爱吃的就是鲸鱼肉了。
  所以鲸鱼一直以来都是大明人的最爱,捕鲸业也是非常发达,不过现在渤海里面的鲸鱼已经很少看到了,大明官府这边也是在考虑着禁止在渤海、黄海之中捕鲸,以此来维护渤海、黄海里面的鲸鱼数量。
  捕鲸就逐渐的转移到了其它地方去了,南海、东海和这鲸海自然而然也是成为了大家捕捞鲸鱼最多的地方了。
  此时此刻,只见捕鲸船穿透这里,机械拉开的床弩重重的射向了一头巨大的鲸鱼,深深的扎进了鲸鱼体内,顿时鲜血染红大海,鲸鱼开始拼命的逃窜、挣扎。
  但越是挣扎就越是死的快,庞大的船只牢牢的拖着,并且还有一枪接一枪的床弩不断的射过来。
  仅仅只是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这头巨大的鲸鱼就彻底的死去浮上水面来,顿时船上的众多船员纷纷欢呼起来。
  几艘捕鲸船陆续都捕捞到了满意的鲸鱼,一个个将鲸鱼拉到船边,迅速的开始忙碌起来,鲸鱼脑袋里面的鯨油是最珍贵的油,价格最高,最好卖,这个必须要先装起来。
  其它的昂贵值钱的鲸鱼产品也是要赶紧先取下来,防止血腥味引来鲨鱼之类的啃噬,有些时候甚至于还要将鲸鱼给丢弃,将没有什么价值的部位直接丢掉。
  “靠过去~”
  弘治皇帝看的是津津有味,这还是他第一次在海上看到捕鲸。
  如此巨大的鲸鱼,仅仅只是靠着床弩就可以捕获,实在是不可思议。
  三艘大轮船缓缓的靠近了几艘捕鲸船,也是让几艘捕鲸船上的人一个个都看了过来。
  和大轮船相比,他们的捕鲸船就显得很小了,又矮又小。
  “哪里来的三艘大轮船啊?”
  几艘捕鲸船的船老大杨根河看了看看过来三艘大轮船,很是疑惑。
  鲸海这边很少能够看到这样的大轮船,更何况一下子还是三艘。
  一般这种大轮船如果前往黄金洲的话,都是直接走中线航线,经过夏威夷横跨太平洋,而不会来鲸海这边。
  鲸海这边的船只都是走北线的,都是夏秋的时候,气温高,浮冰少,更安全的季节才会走这边过,剩下的也都是一些捕鲸船、捕鱼船了,还有少数一些走海参崴前往倭国的商船。
  “老乡,捕鲸呢?”
  这时,弘治皇帝笑着向杨根河打招呼起来。
  声音一听就是京腔了,京津地区的人。
  “是嘞。”
  杨根河连忙笑着回道,他是天津人,靠着捕鲸为生,以前是在渤海、黄海之中混饭吃,现在改到了鲸海这边来了。
  “鲸鱼还蛮多的吧,你们这大冬天的肯定是很辛苦了。”
  弘治皇帝笑着问道。
  “还行,这里的鲸鱼比渤海、黄海是多点,但是也就冬天的时候可以捕下鲸鱼,夏天的时候可就不行了,天气热了,容易臭掉。”
  杨根河点点头回道。
  “能不能卖点鲸鱼肉给我,好久没有吃鲸鱼肉了?”
  弘治皇帝点点头,想了想说道。
  “说什么买啊,既然都是老乡了,要多少你让人自己来割就是了。”
  “那不行啊,你们也是辛苦的,这大冬天的捕鲸,都指望着赚钱呢,不收钱的话我可不要了。”
  弘治皇帝人随和,又带着笑容,也是很快就和杨根河这边聊的很开心。
  “这三艘大轮船是你的啊?”
  “是啊,做点小买卖养家糊口。”
  “嘿哟,您可真是大手笔,就这三艘大轮船没有百万两银子是根本就买不下来的,这还是小买卖啊。”
  “让您见笑了,这鲸海我还是第一次来了,听说这鲸海有不少的特产呢。”
  “那是,不是跟您吹,这鲸海啊可不一般,这里的鲸鱼数量多,个头还大,这里的海域鱼群也是特别多,鲱鱼、鲑鱼、秋刀鱼什么的黑压压的一大片,以至于整个海域有时候都是黑色的,因为鱼太多了。”
  “还有啊,我们辽东省啊,这皮草、人参、鹿茸、虎骨那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到时候你在海参崴这里一定要买上一点,但千万要长点心,那些人看到外地有钱人啊,那就是死命的喊高价呢。”
  “好嘞,好嘞,到时候一定带上一些。”
  “早就听说海参崴了,很早就想去看看了。”
  “海参崴到没什么可看到的,和我们天津、北京比那是相差远了呢,也就是一个小渔港,有几个造船厂,其它也就没有什么了,也就是现在通火车了,不然的话,这海参崴的人啊还要更少。”
  “是吧,这季节的松叶蟹怎么样?听说非常不错呢。”
  “这个季节不行了,松叶蟹最好的季节是在十月呢,那个时候的松叶蟹啊,又肥又膏多,好吃的很,现在都已经过季节了。”
  “您如果要尝尝鲜的话,其它的海鲜品种也很多,可惜了,我这是捕鲸船,不然船上有的话,我就给您一些了。”
  “真是谢谢您了。”
  “客气了,我们京津老爷们出门在外难得遇到老乡,理应互相帮助、帮助。”
  “对,对,说得好,理应互相帮助,我们大明人在外都要互相帮助。”
  弘治皇帝开心的和杨根河聊着天,了解下老百姓的生活,顺带着了解下这鲸海周围的一些情况。


第1875章 海参崴的流放犯人
  辽东省海参崴。
  伴随着呼啸的寒风,鹅毛大雪将大地给覆盖的严严实实,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直延伸到了茂密无边无际的寒带针叶林之中。
  在广袤的原始丛林之中,一条铁路从西而来,伴随着呜呜的声响,一列火车在雪地之中画出一条长长的线,分割大地。
  “真冷啊!”
  海参崴港口这里,码头工人李疤头搓搓自己的手脚,在煤炉上面烤火,煤炉上的酒已经温开,还有烤肉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给自己倒上一碗酒,一口下肚,整个人全身都是散发着暖气,体内的寒气仿佛一下子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拿起烤肉,大口、大口的来上几口,满嘴的油,香气充斥舌尖,满足。
  “这海参崴也真是奇怪,其它地方的海都冻上了,唯独这海参崴的港就是不会冻上。”
  再看看海上,朦胧的一片,看不清太远的地方,冰冷的海水无情的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李疤头以前犯过事,还是重罪,本该判死刑的,但刚好遇到了大赦天下,所以死刑就改成了流放,运气还不错,流放到了这海参崴,成为了第一批来到海参崴的大明人。
  也是亲眼看到了眼前的海参崴从一片荒芜之地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港口,再发展到了现在变成了一个超过十万人口的城市了,更是通火车,有了连接外地的水泥公路,港口这里也是日渐的繁荣忙碌起来。
  在这里,李疤头也是从新做人,娶了一个朝鲜女人为妻,生了孩子,也是在这里拥有一片土地,春耕秋收的时候在家里面忙碌,平时的时候主要是到港口这里当苦力,当装卸工人,负责帮忙装卸货物。
  装卸货物的活是苦力活,但是收入相当的不错,正常一个月可以挣好几两银子,遇到忙碌的事情,一个月甚至于还可以赚10两银子。
  也正是靠着卖苦力赚钱,再加上有自己的田地,李疤头才能够重新在这海参崴做人,老婆孩子热坑头,小日子也是过的有滋有味的。
  “又在喝酒~”
  就在李疤头喝着小酒,欣赏着外面景色的时候,一道女童的声音响起。
  李疤头一听,顿时就赶紧看过去,整个人连忙笑了起来。
  “哈哈,我的宝贝,赶紧过来,抱一抱。”
  来人正是李疤头的宝贝女儿李蝈蝈,这可是他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都怕化了那种。
  “我才不要你抱呢,就知道喝酒,妈妈都说了,要你少喝点酒,你就是不听,等下回家自己跪搓衣板去。”
  李蝈蝈现在还只有六岁,但是说话的时候跟大人一样抱着双臂,一副很生气的样子。
  “好,好,我不喝酒,不喝酒了。”
  “这下总可以抱一抱了吧。”
  李疤头听完了,顿时就笑的更开心了,连忙将酒拿开,然后拿起一块烤肉,小心的吹凉说道:“来尝尝爹爹的烤肉,很好吃的。”
  “这还差不多。”
  李蝈蝈这才满意的让李疤头抱着,接着也是开心的吃起烤肉来。
  抱着自己的女儿,看着她开心的吃着烤肉,李疤头整个人都变的无比宁静。
  回想自己的人生,小时候父母缺乏管教,养成了吊儿郎当、好吃懒做的性格,年少不懂事到处惹是生非,给父母添加了无数的麻烦。
  后来更是和一群狐朋狗友干起了违法犯罪的事情,犯下了杀头的大罪,也幸亏是生长的时代好,刚好了遇到了盛世。
  天子爱民如子,一次次的大赦天下,给犯下错误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李疤头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和很多人一样被流放到了海参崴这里。
  在这里,起初的时候非常的艰苦,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
  身为一个南方人,来到如此寒冷的地方,一度让李疤头感到了无比的绝望,冬天的时候,刺骨的冷,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
  后来,情况逐渐的好转,这里的基础慢慢的好起来。
  在这里砍伐森林、开垦土地、修筑道路和房屋,一晃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自己也有了老婆,有了孩子,为人父母,他才逐渐的明白了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混蛋。
  所以对于现在的生活,他也是倍加珍惜,珍惜现在的一切,努力将生活过的更好。
  好在这是一个不错的时代,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得益于大明帝国的迅猛发展和突飞猛进,纵然是流放到海参崴这里的犯人,大家也是逐渐的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他现在只想着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纵然是干着码头工人的工作很累、很累,但是他却觉得累点没有什么,只要能够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就可以了。
  “老李,没喝呢?”
  这时,又是一道声音响起,赫然同样是码头工人的王九指,他和李疤头一样,都是犯人,被流放到这海参崴。
  也都在这里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和田地,过上了新的生活。
  “蝈蝈在这里,不让喝酒。”
  李疤头笑了笑说道。
  “哈哈,这天大地大,天王老子都没有你女儿的话管用啊。”
  王九指一听,顿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王叔叔你也不准喝酒,不然我告诉月月妹妹去。”
  李蝈蝈看着王九指提着的酒瓶,嘟着嘴说道。
  “哈哈,好,好,不喝酒,不喝酒,吃肉、吃肉。”
  王九指一听,顿时就连连点头。
  海参崴这里流放的罪犯非常多,可以说一半的人都是被流放过来的罪犯。
  但这里的治安可以说是全大明最好的地方了。
  流放到这里罪犯因为拥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再加上在这里也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和日子,故而一个个都是极为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改过自新的机会。
  在这里,虽然罪犯很多,但却是比大家想象中的要安全的多,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汇聚一次,大家反而能够更加和谐的生活。
  至于说那些真正死性不改,不知悔改的人,这里的人有的是办法来收拾你,毕竟一个个都是重刑犯,都是老江湖了,大家被流放到了这里,基本上都是想着重新做人,改过自新,过上安宁的生活,而不是再和以前一样。
  到了这里,一旦再犯事的话,那就是再也没有机会给你改过自新了。
  “老李,以后谁要是娶你了家蝈蝈啊,肯定是个耙耳朵了。”
  王九指是川渝人,笑着和李疤头聊起天来。
  “哈哈,耙耳朵好啊,听老婆话也没什么不好的。”
  李疤头顿时就笑了起来。
  接着看看外面的鹅毛大雪说道:“怎么冷的天不在家里面搂着媳妇,怎么跑码头来了?”
  “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