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险,如果当初姑父娶了别人,恐怕就没有表弟了!”刘义这时插嘴道。
李节无语,沉思片刻这才摇了摇头开口道:“只凭这点香火情,恐怕信国公应该不会替我们求情!”
其实这也很正常,李善长若是倒台,朝中大臣势必人人自危,汤和如果真替李节父子求情,也要冒很大的风险,而李祝与汤和之间只有那么点香火情,根本不足以让人家冒险。
另外最重要的是,就算是汤和愿意求情,朱元璋也未必一定会答应,李节不喜欢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所以汤和这条路只能做为备用方案。
“那你的意思,不会还是想娶公主吧?”刘英已经听刘义讲过李节娶公主的计划,不过在他看来,这个计划根本没有可能成功,别说李节,他儿子刘义好歹也是个正儿八经的小侯爷,但也没资格与皇家联姻。
李节知道刘英心中的想法,不过他也懒的解释,于是转移话题道:“舅舅,我记得当时祖父要打我们时,是太子殿下替我们求情,不知我们离开后,太子殿下有没有说什么?”
“你不会又在打太子的主意吧?”刘英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一听李节问起太子,立刻也警觉起来。
“怎么可能,我只是心存感激,毕竟如果不是太子的话,我和父亲就要吃苦头了。”李节矢口否认道。
刘英要是信李节的话那才叫有鬼,不过他也懒的追问,于是想了想回答道:“太子殿下倒是没说什么,不过这也正常,太子的一举一动都那么多人盯着,他也绝不会轻易的表露自己的想法,不过……”
“不过什么?”李节急切的追问道。
“不过在你祖父离开寿宴后,有不少宾客都在私下里讨论你作的那首打油诗,虽然用词粗俗,但却将名利二字刻画的入骨三分,当然更把你祖父气的半死,如果不是太子和信国公帮你们求情,说不定他真的会让人把你们打死!”
刘英说到最后也有些后怕,当时的李节简直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要知道按大明律,当爹的打死儿子可是不犯法的。
“那首诗我也印象深刻,另外在回来的路上,我似乎听到街上也有人在唱这首诗,怎么会这么快就传出去了?”刘义这时再次插嘴道,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疑惑的表情,毕竟寿宴上才发生的事,应该不可能这么快就传的满城皆知吧?
“我是走路回来的,顺便把这首《好了歌》教给了一些孩童与乞丐。”李节微笑着解答了刘义心中的疑问。
“你……你还真是不给自己留一丝退路啊!”刘英闻言也是苦笑着叹息道,想必明天一早,寿宴上的事就会传遍京城,再加上这么一首讽刺李善长放不下名利的诗歌传扬出去,到时李善长肯定会恨死李节,祖孙之间断然没有再和好的可能了。
“没必要再留后路了,该说的我在寿宴上已经说过了,是他听不进去,既然如此,我也只能走自己的路了!”李节沉默了片刻这才感慨的道。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刘英沉吟了一下再次追问道。
“舅舅小的时候玩过砖头吗?”李节忽然神秘的一笑问道。
“什么砖头?”
“我小的时候喜欢把砖头一块块的立起来,然后推倒第一块砸倒第二块、第二块再砸倒第三块,依次类推,最后所有砖头都倒了,而我只是轻轻的动了一下小指头,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连锁反应。”李节笑着解释道。
“你的意思是……”刘英极其聪明,通过李节的描述也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今天我与韩国公府决裂,就是我用力推倒了第一块砖头,而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砖头倒下去,如果我觉得慢的话,可以在中间再推倒几个砖头,使之尽快的达到我的目的。”李节再次笑着解释道,至于如何推动其它的砖头,那就要看他穿越者的本事了。
第16章 朱元璋
金陵皇城也叫紫禁城,事实上北京的紫禁城就是依照南京的紫禁城修建的,甚至连宫殿的布局、名字都一样,另外南京紫禁城的规模比北京紫禁城的规模更大、更雄伟。
谨身殿东暖阁,这里是平时朱元璋处理政务的地方,因为天气寒冷,再加上朱元璋年纪大了,身体畏寒,于是就特意让人在谨身殿两侧修建了东西暖阁,地下有烟道,冬天时点上木炭,使得整个暖阁温暖如春,有时朱元璋处理政务太晚,就直接住在这里。
太子朱标迈步来到东暖阁,他也是刚从李善长的寿宴上回来,需要向父亲禀报一下今天寿宴上的事,只不过当走到暖阁门前时,朱标却是停了下来,先是整理了一下服饰,又调整了一下心情,这才迈步进到暖阁之中。
天色已经不早了,暖阁中灯火通明,一个身材魁梧的老者坐在书案后,案上堆放着许多的奏折,老者手持朱笔,正在批阅着一份厚厚的奏折。
朱标立刻放慢脚步,尽量让自己的脚步声变轻,以他肥胖的身躯,做到这一点也真难为他了。
不过朱标的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只见老者头也不抬的开口道:“回来了?”
朱标有些尴尬的一笑,没想到自己还是惊动了父亲:“回来了!这天都快黑了,父皇您也不要太劳累了!”
“快过年了,许多事情都是到了年底才报上来,真是一群庸官!”只见朱元璋批阅完手中的奏折,这才丢下笔抬起头道。
只见朱元璋长方脸,扫帚眉,大眼大鼻子大嘴巴,反正五官都比一般人大上一号,但并不像后世传说中那么丑,反而十分的威武,可能因为多年的养尊处优,使得朱元璋看起来有些发胖,但身躯依然十分的魁梧,看得出来,他年轻时肯定是个孔武有力的壮汉!
朱标早就习惯了父亲对官员们的苛刻,而且他也知道,父亲并不是一直这样,以前父亲打天下,也曾经与那些开国功臣称兄道弟,后来做了皇帝,身上威严日盛,下面的大臣再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特别是在朱标的母亲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的性子就越发严厉了,脸上更是常年都见不到一丝笑容,连朱标自己在见到父亲时,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来责罚。
“寿宴上出事了?”朱元璋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子,这才开口问道。
“是,李公的孙子李节劝说他回乡养老,结果惹得李公大怒,将李节父子二人赶出府门,而且还禁止他们日后登门。”朱标如实回答道。
对于朱元璋这么快就知道寿宴出事这一点,朱标也丝毫不意外,毕竟锦衣卫可是皇帝的耳目,虽然这两年锦衣卫受到打压,但情报搜集能力依然十分强劲,大臣家中发生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送到朱元璋的案头。
“你对此怎么看?”朱元璋再次问道。
朱标也知道这不是父亲在询问自己的意见,而是在考验自己的见识与眼力,所以他也立刻回答道:“儿臣以为李节虽然年少,但却极有见识,如果李公能听从他的建议回乡养老,对他和朝廷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他要是愿意回乡养老,早就回去了,何至于等到现在?”只见朱元璋冷笑一声道,暖阁中只有他们父子二人,所以朱元璋说话也没有了顾忌。
“父皇,儿臣倒是觉得那个李节是个人才,有眼光又有胆识,以他现在的年纪可以说相当难得了!”朱标这时再次开口道,他对李节还是十分欣赏的,否则也不会在寿宴上帮李节求情。
“听说他还送了一份寿礼,叫什么天下第一明镜?”朱元璋目光幽幽再次问道,也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
“正是,那面镜子儿臣也亲手把玩了一下,竟然不是黄铜所制,而是用玻璃制成,比之铜镜要清晰百倍,而且还是李节新手所制,世上仅此一面。”朱标立刻回答道。
“比铜镜清晰百倍?”朱元璋闻言也露出惊讶的表情,虽然他得到的情报十分详细,有些细节还是被忽略了,不过紧接着他忽然又有些伤感自语道,“可惜啊,如果皇后还在的话,朕倒是可以把镜子要过来送给她,她这个人最爱臭美,每天都要照上十遍八遍的镜子。”
听到父亲提到去世的母亲,朱标也是眼圈一红,他是长子,马皇后在世时,对他最为关心,犯错时父亲要责罚他,也都是马皇后护着他,现在母亲不在了,父亲的脾气也越发暴躁,经常拿他出气,可是却再也没有人能帮他求情了。
伤感过后,朱元璋却又摇了摇头道:“不过再清晰的镜子也只是镜子罢了,于国于民没什么大用,顶多成为妇人手中的玩物,李节将精力花费在这种东西上,简直是不务正业!”
听到父亲说李节不务正业,朱标也是心中一惊,当即也再次道:“除了镜子外,李节还为李公作了一首诗,虽然用词粗俗直白,但却直指人心,李公气的差点让人把他给打死。”
“哦?说来听听!”朱元璋听到李善长竟然被一首读气成这样,当即也十分感兴趣的道,锦衣卫送上来的情报可没有这首诗。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朱标的记忆力极佳,仅仅听李节诵读了几遍,就一字不差的背了出来。
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一生大起大伏、曲折离奇无人可比,所以当他听到这首好了歌时,一下子引起了他的共鸣,内心深处一些早已经尘封的记忆也随之打开,过了好一会儿这才低声道:“这个李节……倒也有点意思!”
第17章 收回家产
“节儿不好了!”大清早上,李夫人就慌慌张张的跑到李节的房间大叫道,“你爹……你爹他……”
“我爹咋了?”李节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了起来,昨天寿宴上的计划成功,导致他兴奋的半夜才睡着,一直到刚才都还没醒。
“你爹他非要去见你祖父,说要劝他回乡避祸,我……我怎么也拦不住!”李夫人十分焦急的回答道,昨天李祝已经向她解释了所有事情,相比李祝这个当爹的,她这个当娘的反而更信任李节的判断。
“原来是这件事。”李节听后却是淡定的一笑道。
“儿子你就一点不着急?”李夫人看李节的样子也更加着急的问道,昨天他们一家才被李善长赶出府门,今天李祝却急匆匆的跑过去,这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娘,着急有什么用,我爹的脾气您比我清楚,哪怕祖父对他再怎么绝情,但只要知道祖父未来可能会有大难,他肯定是不会袖手旁观的。”李节双手一摊无奈的道。
李夫人听后先是一愣,随即也露出了几分苦笑,自己的丈夫她最清楚不过了,说他迂腐也好,愚孝也罢,反正他就是那样的人,如果他不去的话,反而显得有些无情无义了。
“放心吧娘,我爹去了顶多就是被赶出来,到时碰了一鼻子灰,他自然就会回来了!”李节再次劝说道,他早就知道李祝会去见李善长,早点让他死心也好。
李夫人也觉得儿子的话有道理,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不过随即她又有些担忧的道:“儿啊,你祖父可是放言与咱家断绝关系,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甚至说不定还会有人狗眼看人低,日后找咱们的麻烦,你可得小心着点!”
“有人找麻烦才好,越是这样,咱们与韩国公府断的越干净,日后他们出了事,也不怕再牵连到咱们,不过这段时间可能要让母亲你们受委屈了!”李节最后也给李夫人打了个预防针,断绝关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很可能会有其它的事情找上门,到时李夫人可得想开点。
“为娘还没有老糊涂,现在受点委屈,总比将来丢了性命强,说起来你祖父才真是老糊涂了,明明那么大的年纪了,还不早点回乡养老,偏偏还留在京城这是非之地,日后一家人都要被他害死了!”李夫人说到最后也有些脑火。
李祝不受李善长的待见,李夫人这个做儿媳妇的在家里当然也要跟着受气,特别是李善长害得李节发疯,更让她对李善长早就十分不满,再加上昨天的事,李夫人在背后骂几句也是人之常情,当然这也就是在儿子面前,如果李祝在这里,她肯定不会这么说。
看到李夫人发火,李节也笑着劝了几句,他早就把家里的情况摸透了,父亲李祝是个传统的读书人,有些迂腐和固执,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外面的职务上,而家里则由李夫人做主,有些事情李夫人的话比李祝还要管用。
事情果然如李节所料,到了下午时,李祝十分沮丧的从外面回来,只不过李节见到他时,却是脸色一变,因为他看到李祝的左脸红肿,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巴掌印。
“父亲你的脸……”李节强忍着怒火问道。
“没事,我又惹你祖父生气了!”李祝苦笑着回答道。
“你见到他了?”李节再次追问道,虽说这个时代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但他依然十分恼火,心中对李善长的最后那一点尊敬也彻底消失了。
“本来是见不到的,不过我先找到你五叔,让他帮我求情,最后好不容易见到父亲,结果没说几句,就……”李祝说到最后也露出一脸的无奈,虽然他早就知道说服父亲的希望不大,但他还是想试一试,至少日后问心无愧。
就在李祝的话音刚落,就见李夫人慌慌张张的快步走来,看到李祝脸上的伤痕时,也不禁眼圈一红道:“都说了不让你去,你偏不听,吃苦头了吧!”
虽然嘴上埋怨着,但李夫人还是快步上前查看李祝的伤势,随后让人拿来药箱,亲自给李祝涂上消肿的药,虽然是老夫老妻了,但是在儿子面前,李祝还有些不太自然,几次想要躲开,都被李夫人给拉了回来。
李节看的好笑,正准备告辞离开,免得老爹害羞,不过还没等他开口,就听前院一阵喧嚣,似乎有人在吵闹,紧接着就就见一个下人飞奔而来禀报道:“老爷不好了,二老爷带人闯进府里来了!”
“他来干什么?”李祝闻言也一下子站了起来,所谓二老爷,当然就是他那位不对付的二哥李礼了,对方一向瞧不起他,所以两人几乎没有任何来往。
“走去看看吧!”李节这时也站了起来,李礼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登门,而且还带人闯进来,肯定是来者不善。
李祝点了点头,刚站起身来,却没想到李礼就已经带着人气势汹汹的从外面闯了进来,这让李祝也脸色一沉道:“二哥你这是做什么?”
“谁是你二哥?你已经不是我李家的人了,就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李礼却是冷哼一声斥道,丝毫不给李祝面子。
“你……”李祝闻言也气的脸色涨红,但却又没办法反驳,毕竟寿宴那天,李善长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没有他这个儿子,又将他们赶出府门,的确算是断绝了关系。
“你来做什么?”李节上前一步质问道,李祝这样的老实人与李礼打交道肯定要吃亏。
“哼,当然是来收回我们李家的家产,这座宅子,另外还有城中的铺面、城外的田地,全都是我们李家的,你们既然不是李家人了,这些家产当然要收回来!”李礼看着李节十分不屑的道。
“欺人太甚!”李祝听到李礼竟然是为了自己的家产而来,当即也气的大吼一声,田产铺面也就罢了,可若是没了这座宅子,他们一家岂不是要流落街头?
第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