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驸马 >

第371章

我要做驸马-第371章

小说: 我要做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向李重海打听李重贺的事,可不仅仅是为了看朱棣的笑话,同时也是想和李重海合作,毕竟他可是一直对美洲念念不忘,可惜以前美洲只有朱棣的势力,现在总算是多了李重贺。
  “没问题啊,我来之前大哥还给家里写信,说是他的人已经抵达了东海岸,那边的水土肥沃,比西海岸更加适合耕种,也更适合建造城市和港口,所以他准备将重心向东方转移,到时肯定也会愿意和岳父你们这边交流的。”
  李重海一口答应道,毕竟这是双赢的事,自然没理由拒绝。
  有了李重海的保证,朱权也更加放心,当即亲自给李重贺写了封信,讲述了一下关于合作的想法,然后让李重海替他把书信送到李重贺手中,另外他还让人准备了一些礼物送给李重贺,这样显得正式一些。
  最后李重海告别了朱权,率领舰队从地中海出发,一路西行赶往美洲,虽然李节早就提出地球是圆球形的,而且早在之前,朱棣就派人从美洲抵达了非洲和欧洲,证实了李节的猜想,但直到现在,却还没有一次真正的环球航行。
  对于环球航行这件事,李节也一直放在心上,只是以前一直忙于对外扩张,对内改革等事宜,根本没有余力做这些事,所以才一直拖到现在。
  欧洲距离美洲要比大明距离美洲近的多,因为大西洋只有太平洋的一半大,而且美洲与欧洲大陆之间的距离也要近的多,再加上李重贺乘坐的都是蒸汽军舰,速度也十分的快,仅仅半个月后,他们就抵达了北美洲的东海岸。
  李重贺最早是在北美洲的西海岸登陆,但他这几年发展很快,毕竟他背后有大明和李节的支持,特别是他早早的派人横穿了美洲大陆,先是在五大湖区域设置了定居点,然后以此再往东抵达海岸,并且开始修建港口。
  当李重海的舰队抵达北美洲的东海岸时,很快也找到了李重贺的港口,并且当他们的舰队进入港口停靠下来时,李重海也一眼看到了码头上的李重贺。
  长大后的李重贺身材魁梧,这点继承了老朱家的基因,但相貌却更像李节,这点和李重海一样,兄弟二人虽然相差几岁,但站在一起却像是双胞胎一样,只是李重海比他矮上半头。
  “大哥!”一向稳重的李重海见到李重贺也兴奋的向岸上挥手大叫,虽然李重贺比他大几岁,但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也极为深厚,只是自从李重贺来到美洲后,他们兄弟也只能靠书信联系了。
  李重贺见到李重海也十分激动,紧走几步上前相迎,当李重海从甲板上来到码头,兄弟二人也重重的抱在一起。
  “三弟,欧洲那边的战事还算顺利吗?”激动过后,李重贺这才扶着李重海的手臂关切的问道,在李重海来之前,李节就给他来过信了,告诉了他关于李重海出征的事,这也是李重贺来到这里的原因,要知道他之前可是一直呆在西海岸那边。
  “我和岳父联手,再加上湘王和楚王也出兵了,所以基本没什么悬念,欧洲三个海上实力最强的国家都已经投降,我也卡死了他们发展海上势力的可能,日后整个欧洲都将成为我们的乐园!”李重海立刻回答道。
  “太好了,父亲的心愿终于了了,你这一路辛苦了,我给你准备了接风宴,咱们边吃边聊!”李重贺当即拍着李重海的肩膀大笑道。
  做为李节的长子,李重贺比任何人都清楚,父亲心中对欧洲一直十分的忌惮,做梦都想征服欧洲,现在总算是达成了这个愿望,估计晚上睡觉都能更加的安稳了。
  李重贺将李重海留进港口,至于李重海带来的人,自然有港口的官员接待,兄弟二人来到李重贺的住处,酒宴也很快摆上,兄弟二人边吃边聊。
  李重贺问了一下李重海在欧洲打仗的事,又询问了一下他路上的经历,而李重海则更关心李重贺在美洲这边的情况,于是开口问道:“大哥,燕王那边有没有什么动向?”


第840章 大结局(上)
  李重贺的处境远不像李重海之前说的那么轻松,朱允熥虽然想让李重贺牵制朱棣在美洲的发展,但因为距离太远,再加上大明与朱棣表面上还要保持友好的关系,所以李重贺在美洲这边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前段时间我刚和燕王见了一面,初步划分了一下势力范围,算是达成了一个共识,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发生什么冲突了。”李重贺面色轻松的道。
  “燕王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他年初不是还给父亲写信,对你在美洲表达不满吗?”李重海闻言也不禁惊讶的问道。
  李重贺在北美洲,朱棣在中美洲,两者虽然陆地上的距离遥远,但海上势力却有不少的交集,比如倭国到美洲的航线,本来掌握在朱棣手中,但现在却落入到李重贺手中。
  虽然现在大明到美洲之间已经变成蒸汽船通航,倭国到美洲航线的重要性也下降了许多,但依然是大明与美洲之间主要的航线之一,所以朱棣对这件事也一直十分不满。
  “燕王当然不会这么好说话,不过前段时间父亲让人放出风声,说朝廷打算派人去南美洲,这个消息一出,燕王也立刻老实了许多,之前见面时又和我谈起联姻的事,最后我也同意了。”李重贺再次笑道。
  “联姻?谁和谁?”李重海闻言立刻追问道。
  “还能是谁,你大侄子和燕王的长孙女,两人年纪相仿,而且也都认识,过段时间就要张罗着给他们订婚了。”李重贺无奈的道。
  他受李节的影响,对这种政治联姻有些排斥,但现在的局面上,联姻的确可以有效的绝种他和朱棣之间的关系,所以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同意了儿子与朱棣孙女的婚事。
  “订婚了也好,我出来的时候,永慎这小子还吵着和我一起出征,被拒绝后还想偷偷的上船,结果被父亲狠狠的教训了一顿,以他的年纪,也是时候收心了。”李重海闻言也是哈哈一笑道。
  永慎正是李重贺的儿子,李节的长孙,这小子聪明绝顶,李节教给他的东西一学就会,但就是沉不下心,而且他还胆大包天,平时一有机会就往外跑,前两年他更是偷偷坐船想去大洋洲,跑到半路才被抓回来,气的从不打人的李节也破戒了。
  “慎儿的确是太胡闹了,燕王的孙女也在京城上学,他们两人也都认识,希望订婚后他能收收心吧。”李重贺想到自己那个顽劣的儿子也不禁有些头疼的道。
  早在多年前,朱允熥就在李节的建议下,设立了一座皇家学院,学院的教学效仿求真书院,只不过学院里的学生全都是皇族出身,海外的一些亲王也会把儿孙送到大明求学,毕竟相比大明,他们那边的教育条件实在太落后了。
  李永慎和燕王的孙女自然都在这座皇家学院里学习,只不过男女是分开的,但因为李节和朱棣的关系比较好,所以燕王一系的子孙大都经常去李节府上拜访,所以双方肯定早都认识。
  “对了,我听说陛下最近的身体不太好?”李重贺忽然又想到一件事,于是压低声音向李重海问道,他人在美洲,对大明的许多消息都不是很灵通,而且有些事情也不方便写信,顶多就是和李节通信时提上几句。
  “这倒是真的。”李重海也露出凝重的神色道,“大哥你也知道先皇的身体不太好,驾崩的也十分突然,陛下是先皇的嫡子,似乎也遗传了先皇的病,不过不像先皇那么严重,年轻时倒是不显,但现在却时常胸闷心痛,精力也大不如从前了。”
  “那父亲怎么说?”李重贺闻言同样面色凝重的问道,朱允熥是他的亲舅舅,他当然也十分关心对方的身体情况,不过他更知道,朱允熥是大明的皇帝,身体的健康也关乎到大明的稳定。
  “父亲为这件事也十分担心,曾经和大娘多次进宫劝陛下,因为据父亲和医科的人研究发现,陛下的病是先天带来的,药石很难有效,只能以休养为主,偏偏陛下的政务繁忙,平时根本没时间休息,这对他的健康也十分不利。”
  李重海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刚开始陛下还有些放不下,但后来有次发病较重,这让陛下也终于开始给太子放权,就像是当初太祖皇帝培养先皇一样培养太子了。”
  “文圻这个太子做的也不容易,现在陛下终于给他放权,这对他来说倒是一件好事。”李重贺闻言也松了口气。
  朱文圻不但是他的表弟,更是他从小到大的玩伴,两人一起跟着李节学习,自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哪怕他身在美洲,两人也保持着半月一封书信的联系。
  “是啊,我走的时候太子给我送行,拉着我说了许多,更是念叨大哥你好久,毕竟你这一走,能让他说心里话的人又少了一个。”李重海说到最后也叹了口气。
  大明的太子不好当,特别是朱文圻从年幼时就做了太子,背后有无论人盯着他的位置,以前有李重贺陪着他,他的压力还有人帮着分担,可是现在李重贺一走,朱文圻能依靠的人就更少了。
  “不管怎么说,文圻总算是熬出头了,再加上父亲在一旁看着,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李重贺长出了口气道,李节可是朱文圻的太傅,所以自然也是坚定的太子党,朱文圻这些年虽然经历了不少的明枪暗箭,但都在李节的保护下有惊有险的渡过了。
  聊完了朱文圻的事,兄弟二人又聊了不少的家事,而李重海也详细的了解一下李重贺在美洲这边的情况,以及大明这几年的移民政策变化。
  当初诸王出海时,从大明带走了不少的移民,当时大明的人口也一度有些紧张,于是后来也拼命的鼓励生产,甚至一家生两个儿子就奖励一头牛,生三个儿子则可以每月去当地衙门领钱,直到孩子十五岁成年为止。
  经过二十年的鼓励生育,一对夫妻最少也有三五个孩子,多的甚至达到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当然这些大都是妻妾一起生的,再加上这些年大明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医疗手段也更加进步,使得孩子的成活率大增,所以大明的人口也出现一个爆炸增长期。


第841章 大结局(下)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也开始鼓励向外移民,要知道以前诸王出海时,想从大明引进人口都要受到各种限制,结果现在开始鼓励出海了,其中美洲更是移民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而这也是李重贺来美洲的原因之一,毕竟大明要开拓新的土地,以便容纳更多的百姓。
  李重贺兄弟二人一别多年,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最后几乎聊了一整晚,直到天亮这才沉沉睡去。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重贺带着李重海在自己开辟的土地上转了转,特别是港口西部的五大湖区域,那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简直就是天赐之地。
  这几年李重贺从大明迁移来上万的人口,在这片土地上开垦种植,光是这里的粮食产出,就足以养活他们在北美洲的人口,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这边的粮食甚至可以出口卖到大明去了。
  不过现阶段北美洲的发展重点还是在农业上,在工商业上的发展就差上许多,比如现在也就采矿业比较兴盛一些,因为美洲这边盛产黄金,所以到处都能见到淘金的人。
  李重贺倒是没有刻意发展工商业,并不是他不打算发展,而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毕竟他现在的位置十分微妙,大明将他这边视为一片大农田,主要出产粮食,但如果工商业也发展起来,恐怕就会有人感受到威胁了。
  李重海在李重贺这边呆了大半个月,他也把朱权想和李重贺合作的事转告给他,而李重贺对此当然也十分欢迎,立刻就准备派人去和朱权联络。
  最后李重海再次启航,李重贺也挥泪为他送行,兄弟两人都知道,今天这一别,下次见面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重海的舰队沿着北美洲的东海岸一路南下,最后抵达中美洲的区域,这里的陆地更加的狭窄,朱棣也早就把势力延伸到东海峡这边,甚至早在之前就派舰队横渡大西洋,抵达了欧洲和非洲海域,不过因为朱权的抵制,使得朱棣没能再往前走。
  朱棣事先并不知道李重海要来的消息,所以当李重海的舰队抵达朱棣的势力范围时,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二人也十分的惊讶,随后朱高炽更是亲自赶来迎接,并且盛情的款待了李重海的舰队,顺便也向他打听了一下大明和欧洲那边的情况。
  说起来朱棣这边也一直想要修建一条运河,从而打通太平洋与大西洋,只不过这条运河比朱权那边的运河更加复杂,所以到现在都还没有修建完成。
  朱高炽是李重海的长辈,而且李重海又身负皇命,所以朱高炽也表现的极为热情,特别是当朱高炽得知,李重海协助朱权打败了欧洲的几个小国,使得大明的势力也延伸到欧洲后,更让他十分激动。
  以前朱高炽他们就一直想要探索非洲和欧洲,只不过中间有朱权挡着,一直没能让他们如愿,现在大明也参与到欧洲之中,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说不定可以借机将势力发展到欧洲去。
  运河没有修通,所以李重海也只能绕过南美洲,如果放在风帆船时代,这可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因为南美洲的最南端已经快和南极连在一起了,那里不但十分寒冷,而且风浪也很大,一不小心就可能翻船。
  不过现在已经是蒸汽船时代了,所以李重海他们几乎是无风无险的绕过了南美洲的最南端,并将这里命名为南极角,因为从这里向南方眺望,几乎可以看到南极洲的冰山。
  绕过了南美洲后,李重海他们又赶到了朱棣所在的燕京港,毕竟以李节和朱棣的关系,李重海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去拜访一下,另外舰队绕过南美洲也消耗了大量的补给,需要去燕京港补充一下。
  等到拜访过朱棣,补给过后的舰队也再次出发,经过半个月的航行后,他们也终于抵达了大洋洲的东南沿海,这里已经建造起两座港口城市,朱有炖和笛儿都住在这里。
  朱橚自从被朱棣坑了之后,就再也不管事了,周王府的事情也全都交给朱有炖打理,当然大洋洲这边本就是朱有炖夫妇打下来的,所以朱橚不但自己没有插手,也严禁其它的儿子插手。
  李重海的舰队在大洋洲登陆之后,也受到朱有炖和笛儿夫妇的热情欢迎,特别是笛儿,对于自己这个侄子更是喜欢的不得了,拉着他的手就说个没完。
  其实笛儿在这几年也偶尔回大明,主要是李祝夫妇的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
  李重海对笛儿这位姑母也十分尊敬,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位姑母可是管着半个周王府的地盘,自己的姑母朱有炖之所以能在大洋洲站稳脚根,也多亏了姑母的帮忙。
  当初出海的诸王之中,实力第一的肯定是朱棣,毕竟他出海的最早,得到的支援也最大,再加上他的能力又远超其它诸王,所以自然各方面都是第一。
  不过除了朱棣之外,第二的位置就不太确定了,朱权的军事力量倒是可以排在第二,经济也不差,毕竟守着运河收税也能让他富的流油。
  但是朱权在经济方面却不如朱有炖的大洋洲,大洋洲这里虽然偏僻了一些,但却适应畜牧业的发展,朱有炖和笛儿针对这点大力发展毛纺织业,再加上大洋洲的矿产丰富,铁矿的品质更是极高。
  所以靠着这两个行业,朱有炖的经济实力比朱权还要强一些,至于军事方面可能要差一些,毕竟朱有炖这边几乎没有什么打大仗的机会,不像朱权常年处于征战之中。
  李重海在大洋洲又逗留了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