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蒸汽船的研制。
“王复参见驸马!”只见年轻的王复快步上前向李节行礼道,不过他并不认识李节身边的朱棣,更不知道对方是大名鼎鼎的燕王殿下。
“不必多礼,松江这边的蒸汽船厂是由你负责的吗?”李节见到王复也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问道,他并没有介绍朱棣的身份,事实上这次朱棣回大明都没有向外声张,这次来松江更是隐藏了身份,免得引起外人的猜想。
“正是,老师去了北京,南京这边就由我们这些年轻人负责,我对蒸汽船还算熟悉,所以就来松江这里监督船厂的建造。”王复立刻回答道。
第636章 蒸汽船作坊
松江港最北端,这里也是与镇海卫交界的地方,滚滚长江水,从这里被崇明岛一分为二,汇入大海之中,而做为长江与大海的交界处,这里自然是水产丰富,以前也是最佳的捕鱼地。
不过现在这里除了捕鱼船外,最多的却是各色的商船,进出长江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不过海船吃水太深,所以一般不能深入长江,所以许多时候都要从这里换船,于是松江港也就应运而生,成为长江入海口上最热门的港口。
另外海船在海上行驶久了,船底会长满了附着物,另外船只在海上遇到故障时,都只是抢修一下,能用就行,只有到了港口才会大修,于是港口附近一船都有各种维修船只的作坊,松江港当然也不例外。
而且做为长江的入海口,松江港这边淡水对于海船也极为重要,哪怕什么也不做,只需要停靠几天,淡水就能杀死船底的附着物,从而使船只轻装上阵。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松江这边的造船作坊几乎全都分布在最北边的沿江一线,而在这些众多的造船作坊中,一座新建立的作坊在其中并不怎么起眼,只是相比其它的作坊,这里进出的客人显得极多。
李节和朱棣在那个王复的陪同下来到这座蒸汽船作坊,别看这座作坊与周围的其它造船作坊相比并不怎么显眼,但进到里面才会发现,整个作坊的占地面积极大,五个船坞中都有新船在紧张的建造之中,看样式正是朱棣之前乘坐的蒸汽船。
“驸马请看,这是我们已经定型的蒸汽甲型船,现在海面上跑的全都是这种型号的蒸汽船,相比最初的蒸汽船,这种甲型船性能稳定,结构合理,完全可以胜任在大明沿海的短途航行,之前您乘坐的就是这种船……”
王复指着建造中的几艘蒸汽船,边走边向李节和朱棣介绍这些蒸汽船的性能与特点,最初的蒸汽船经过多方改进后,性能终于稳定下来,于是就变成了眼前这种甲型船,也是第一种投入量产的蒸汽船。
“原来它叫甲型船。”没等李节开口,旁边的朱棣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后就向王复问道,“这种甲型船的性能的确不错,但它跑的航程有点太短了,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一次加满煤和水之后,跑出去更远的航程?”
朱棣心心念的就是把蒸汽船开到美洲去,当然希望这种船跑的越远越好,最好是能加一次燃料和水就能从大明跑到美洲去,当然这显然不可能,所以朱棣也只能希望尽量的让蒸汽船的航程远一些。
王复可是蒸汽船方面的专家,听到朱棣的要求后,略一思量就回答道:“想要让蒸汽船跑的远一些当然可以,而且方法还不止一种,比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大船只的体型,使它能装更多的燃料和淡水,但蒸汽机的效率有限,如果增大船体,可能就要多增加几个蒸汽船,如此一来,消耗的燃料和淡水会更多,所以这个办法虽然有效,但也有一定的限度。”
说到这里王复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当然除了这个办法,也可以在沿途增加补给点,让船只能够及时的补给,只要补给足够,船只本身又不出问题,哪怕是绕着全球跑上一圈也完全没问题。”
“那如果是从大明到美洲,用蒸汽船来航行的话,你觉得中途要加几个补给点?”朱棣干脆把话挑明了直接询问道。
“这个……”王复闻言也皱起眉头,因为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所以最后他也有些无奈的道,“这个我暂时也给不出答案,因为我们需要先改进蒸汽船,让它的航程达到最大,然后再计算出补给点的距离问题。”
“四叔,王复这话倒是没错,而且就算是计算出补给点的距离,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毕竟大海上可不是想要补给点就能有的。”李节这时也开口赞同道。
朱棣也知道自己是太心急了,所以这时点了点头也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王复带着他们继续参与整个造船作坊,朱棣也听的十分认真,毕竟蒸汽船对他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李节也是第一次来这里,事实上整个造船作坊也刚造完没多久,之前是边建边造船,一共也才出产了不到十艘的蒸汽船,现在五座船坞已经建造完毕,火力全开之下,造船的速度也大大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蒸汽船的订单已经排到两年之后了,因为蒸汽船的性能被许多人都看在眼里,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这种船的潜力巨大,所以许多人哪怕是借钱,也要提前投资这种船,否则日后肯定会被别人甩在后面。
“现在船坞已经建成了,工匠们也慢慢的培养起来了,唯一制约我们造船速度的,就是最核心的蒸汽机问题,南京那边产的蒸汽机质量不行,所以我们使用的蒸汽机都需要从北京运过来,但北京那边同样需要蒸汽机,所以产量也有限,这也导致我们这边也只能排队等着。”
王复最后向李节抱怨道,这个问题他可解决不了,但他知道李节肯定有办法解决,所以才趁着这个机会向他诉苦。
李节闻言也无奈的一笑道:“这个也没办法,火车的事你应该也听说了,现在蒸汽机优先提供给火车,另外还有纺织机、抽水机等都在研制之中,它们同样都需要蒸汽机带动,所以现在到处都需要蒸汽机,你们这边的订单北京也是优先供给,仅排在火车之后。”
听到李节提到火车,王复也眼睛一亮,当即好奇的问道:“我听说北京到太津的火车已经开始运营了,那什么时候火车能修到我们这边?”
王复虽然是蒸汽机方面的专家,但对火车显然是个外行,所以李节听到他的话也无奈的一笑道:“暂时是不太可能了,光是有黄河和长江这两条天险挡着,铁路就别想修到松江这边,不过日后可能会在南方的小范围内修一段铁路,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第637章 四叔你在害怕?
李节和朱棣在松江住了整整五天,这五天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蒸汽船的造船作坊里,朱棣已经向王复表明了身份,并且告知了他自己对蒸汽船的要求。
对于朱棣这位亲王,王复当然也不敢怠慢,所以他立刻组织身边的学者对朱棣的要求进行研究,其实朱棣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在一次补给装满后,尽量的使蒸汽船的航程变长,毕竟他要横跨整个太平洋,所以中间尽量要减少补给。
表面上看,朱棣的这个要求似乎并不难解决,毕竟只需要把船造的大一些,自然能装更多的补给,但船只变大,对蒸汽机的功率要求也会变大,甚至直接增加一台或几台蒸汽机,否则根本拉不动那么大的船。
而如果增加了蒸汽机的功率或数量,那么消耗的燃料和淡水也会随之增加,所以蒸汽船的体积也不能无限增大,而是需要其中一个最优的值。
当然了,在这种情况下,王复他们肯定需要重新设计出一艘新型号的蒸汽船,毕竟现在造的甲型蒸汽船,主要是针对大明近海使用的,根本没有考虑过补给不够的问题,毕竟在近海的区域内,船只随时都可以得到补给。
短短五天时间,王复他们肯定设计不出一艘新船来,不过却研究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并且向朱棣和李节保证,最迟在半年内,他们就可以把朱棣需要的船设计出来。
这也让朱棣十分高兴,当场下了订单,只要王复他们设计出的新船满足他的要求,他第一年就订下五艘,接下来还会的后续的订单,而且比第一年只多不少。
另外朱棣还用自己亲王的特权,直接将船坞中一艘马上要完工的甲型蒸汽船给预订了,因为他需要让手下人熟悉一下蒸汽船的操作和性能,如果等到新型蒸汽船设计出来再准备,那可就太晚了。
做完了这些事情,李节和朱棣也终于准备启程离开松江,然而就在他们准备上船的前一晚,却忽然接到朱允熥派人送来的急信,竟然是召他火速回京。
“陛下这么急着召你回京,难道是京城那边发生了什么事?”上船之后,朱棣也不禁好奇的猜测道,因为朱允熥派来报信的人并不知道召李节回京的原因。
“京城那边应该没什么大事吧,至少我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值得让陛下这么急着派人召我回去?”李节这时也皱着眉头道。
李节和朱棣这次来松江,也是得到朱允熥的同意的,所以如果不是有特别紧急的情况,朱允熥应该不会派人打断他们。
“这就奇怪了,如果不是京城那边,难道是边疆那边又有什么新的战事了?”朱棣再次猜测道,除了发生战争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外,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其它的事情能让朱允熥这么急着召李节回去。
“边疆最近好像也挺平静的,特别是北方的进展很顺利,草原人的势力被分割包围,只能步步退却,根本无力反击啊?”李节却再次摇了摇头道。
自从大明主动进驻草原,并且开始筑城为营,步步紧逼之后,草原人的局势就彻底的倒向大明这边,看清局势的草原人大批的倒向大明,少量不肯服输的草原人,也只能向更北方逃窜,所以在李节看来,北方边境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还是别乱想了,等到了京城自然一切都明白了!”朱棣当即拍了拍李节的肩膀道,他们现在得到的信息太少,再怎么乱猜也没有用处。
“这倒也是!”李节闻言点了点头,不过话是如此说,但他总感觉自己好像遗漏了什么,可是仔细想又怎么也想不起来,最后他也只能摇了摇头放弃了。
蒸汽船的速度虽快,但从松江到太津,最快也要用上三天的时间,这还是李节有急事,所以蒸汽船不敢在路上停留,如果放在平时,一般从松江到太津最少也要五天时间才能到。
这三天李节也一直有些担心,幸好有朱棣时不时找他聊天,其实朱棣这段时间同样处于一种焦虑之中,主要就是与朱允熥达成盟约后,他的未来也充满了未知,虽然朱允熥答应的条件十分丰厚,但他心中依然没底。
这天傍晚,李节和朱棣一起吃过晚饭,两人来到甲板上欣赏夕阳西下的风景,这地朱棣也终于忍不住向李节问道:“你觉得我放弃高丽,选择去美洲真的是一步好棋吗?”
“四叔在害怕吗?”李节似乎听出了朱棣的言外之意,当即开口反问道。
“不错,我的确是在害怕,如果我没有放弃高丽,那么我的前路是十分明确可见的,可是现在选择了这条路,却注定充满了未知与危险,我自己倒也罢了,可是我却担心自己身边的人。”
朱棣说到最后也叹了口气,人的年纪最大,就会有更多的顾虑,特别是对身边人也会更加的看重,这也是人到中年所负担的责任。
“四叔,您有担心是很正常的,不过在我看来,选择去美洲对于您来说,却是最正确的一条路,毕竟狭小的高丽根本容不下您,而朝廷也不会容许京城附近有一支威胁自己的力量,所以若您不走,日后双方肯定会发生冲突。”
李节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相比之下,美洲那里才是真正属于您的天地,只有到了美洲,您才可以真正的放开手脚,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谁也管不了您,而以您的能力,肯定可以在美洲为儿孙们置办一份更大的家业!”
李节的话也说到了朱棣的心坎里,只见他沉思良久之后,终于长吸了口气,眼神也再次变得犀利起来道:“你说的不错,老虎就该傲啸山林,圈养起来的老虎已经不再是猛兽,而是人的玩物,想我朱棣蹉跎半生,也的确是时候为自己拼一把了!”
听到朱棣的这些话,李节也终于放下心来,随后又和朱棣讨论了一下美洲那边的情况,不过聊着聊着,两人却发生一些小小的分歧。
第638章 瘸子帖木儿
“中美洲物产丰富,位置优越,连接着两个美洲大陆,可以说只要控制了这里,就相当于控制了两块大陆,所以之前的美洲土人是在这里建城立国,是整个美洲大陆的精华部分,所以若我去了美洲,肯定是要在这里筑城建国!”
船舱之中,朱棣涨红着脸,指着桌面上的美洲地图据理力争道,说是地图,其实是他和李节随手画的,只是有两个美洲大陆的大概形状,但也足够了。
“中美洲的确有很多的优点,但这里既然是交通要道,自然也是四战之地,现在美洲没有其它的势力,四叔您自然不必顾虑这些,但若是日后美洲有其它的势力介入,四叔你们说不定会四面受敌!”李节却是丝毫不让的争辩道。
“只有自身实力弱小的时候,才会四面受敌,我第一个到达美洲,自然也能占据最富饶的土地,发展出最强大的力量,就像中原的历代王朝一样,只有占据了中原沃土,才算是统一了华夏!”朱棣却坚持自己的看法道。
“可若是论到土地肥沃,北美洲的腹地才是一片广阔的大平原,那里也是整个世界上最好的耕地,只要占据了那里,,哪怕没有土豆和玉米这些高产作物,光是种小麦和稻米也完全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
李节说话时也伸手一指北美洲的腹地,那里也就是后世美国的大平原,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产地,耕地数量也是居世界之冠,正是靠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所以后世的美国人再怎么浪费粮食也无所谓。
“可是据我得到的消息,这片土地十分原始,大部分的区域都没什么人口,如果我去了那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远不如中美洲这片区域,这里土人众多,物产丰富,矿产也随处可见,特别是金银铜等矿,更是十分常见,所以占据这里对我来说才是最优选择!”朱棣再次坚持道。
李节和朱棣聊起美洲的情况,结果就是因为定居美洲的地点发生了争执,朱棣坚持定居的中美洲,而李节则坚持选在北美洲中部,也就是后世美国的位置更好,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最终李节还是没能说服朱棣,其实这件事李节也是犯了经验上的错误,后世美国的强大给了他太深刻的印象,虽然美国的强大有地理位置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他们抓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从而奠定了自己世界强国的基础,真要靠自己发展,美国未必能发展到后世的那种程度。
“其实你说的这些未必是错的,只是我现在连在美洲立足都还没有开始,所以谈未来的事也有些遥远,而且区区中美洲也许只是我的跳板,日后我总会向南北两个方向发展的,到时再占据其它的地方也不迟。”最后朱棣也补充道。
“这倒也是,如果四叔您向外扩张,最好首选北美洲,哪怕是付出一些代价,只要能拿下那里,绝对可以为子孙成就一番万世的基业!”李节这时也再次开口道。
“万世基业的事我现在可不敢想了,毕竟日后的事谁也不敢保证。”朱棣说到这里忽然扭头看向李节,随即一笑道,“不过如果你愿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