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驸马 >

第284章

我要做驸马-第284章

小说: 我要做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如果李节真的出事,蓝玉肯定会将江南杀个人头滚滚,幸好李节及时将自己安全的消息传到京城,这才让朱允熥给蓝玉下旨,让他改道来凤阳见李节,只不过大军行动太过耗费时间,所以他才在这时遇到了李节。
  李节见到蓝玉也十分高兴,当即上前行礼,蓝玉还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不过对李节还是颇为和善的,毕竟之前要不是李节劝他,恐怕他现在可能就要给家人引来大祸了。
  “早知道你没事,我就用不着如此急着赶路了。”蓝玉笑着扶起李节道,短短几个月不见,他发现李节也瘦了不少,看来他在江南的这段日子也过的并不怎么如意。
  “大将军辛苦了,说来也怪我太大意了,竟然没有防备这些胆大包天之徒的袭击,这才连累陛下和大将军你们担心了。”李节说到最后也有些愧疚。
  “这种事怎么能怪你,要怪也怪那个什么王叔英,没想到这帮子文人还真有胆子,豁出命去也要除掉你,看来你这次还真是捅了马蜂窝啊。”蓝玉说到最后也不禁笑了起来。
  “大将军,这里距离凤阳不远,您要不要回去看看?”李节也无奈的一笑,随后又向蓝玉问道,蓝玉和他是老乡,老家定远县距离凤阳很近,李节估计蓝玉也很长时间没回老家了,所以才有此一问。
  “不用了,我才刚接手武学不久,许多的有事情都需要我亲自处理,结果因为你的事被打断了,所以我们还是早点回去吧,我也好早点把武学接管过来。”蓝玉却是摆了摆手道。
  李节听到蓝玉的话则是暗自一笑,武学本来由冯胜和汤和主管,不过后来汤和年纪大了,经常生病,所以武学就由冯胜一人掌管,现在汤和去了南京为老朱守陵,更不可能管武学了。
  当然武学还有李节的舅舅刘英,不过刘英以前只是个混吃等死的侯爷,无论是威望还是资历,都远无法与冯胜和汤和相比,所以他也早早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平时也不怎么管事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武学就成为了冯胜的一言堂,说起来冯胜这个人虽然表面看起来挺和气,但其实肚子里的花花肠子极多,有时李节都挺不喜欢他的,也难怪当初老朱要将他弃之不用了。
  武学的重要性就不必说了,从名义上来说,武学和锦衣卫一样,都是由皇帝亲自掌管,而且武学比锦衣卫的意义更加重大,所以当然不能一直由一个人掌管,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蓝玉就被朱允熥和李节引入到武学之中。
  汤和的性格就和他的名字一样,与人相处时都是一团和气,相比之下,蓝玉的性格就太过霸道了,而冯胜同样也是个不好相与的人,所以蓝玉刚去武学,立刻就与冯胜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蓝玉和冯胜这两个大将军,可比老虎可怕多了,所以两人在武学之中简直是龙争虎斗,谁都不肯服输。
  对于这种局面,朱允熥其实是十分乐于见到的,毕竟武学本来就不该成为某个人的一言堂,现在蓝玉和冯胜争斗的越激烈,朱允熥就越容易从两人中寻找一个平衡,从而加强对武学的掌控。
  至于李节,之前也是躲的远远的,免得被蓝玉或冯胜抓壮丁,毕竟武学本就是李节提议的,之前他还在武学任过职,所以李节在武学中也颇有影响力,再加上他又能左右武学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刘英,所以李节在武学中的地位也极其重要。
  不过蓝玉似乎并没有拉拢李节的意思,或者说他不屑于用这种手段,毕竟以他高傲的性子,肯定对自己的能力有着绝对的自信,根本不愿意拉拢什么盟友,若是换做今天来的是冯胜的话,那可就不一定了。


第610章 最担心的事
  大运河,从杨广开凿这条运河到现在,这条河一直成为南北交流的大动脉,唐宋两朝都受益于这条运河,特别是宋朝,开封之所以成为繁华的东京汴梁,主要就是当时的水路能够直接将南方的粮食与货物运到开封城。
  而在大明这个时期,这条大运河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毕竟北方经过多年的战乱之后,田地荒芜、百姓凋零,偏偏北方边境又要驻扎重兵,需要大量的粮食,所以这条运河也显得尤其重要,老朱在位时,就曾经数次疏通这条运河,以确保南方的粮食能够顺利的运到北方。
  李节之前走运河时,坐的就是运粮船,只是因为遇到危险,这才弃船登陆,不过现在危险解除,李节他们也再次弃马乘船,毕竟相比陆路,走水路要方便快捷许多。
  李节站在船头,打量着这条并不算宽阔的运河,运河并不全都是人工挖掘而成,而是通过连接几条天然的人道,才组成了这条大运河,因为人力有限,所以在一些人工挖掘的河段,就会显得有些狭窄,比如李节他们现在所处的地这段就是如此。
  而且运河挖掘完成后,也并非就万事大吉了,而是需要常年的保养,否则有些河段就会因为年久失修,而导致河道淤积,比如李节曾经去过开封,那里之前曾经能与运河相通,但现在许多河道却都已经被堵塞了。
  “漕运?也是时候变成一个历史名词了!”李节打量着船只拥堵的河面,最后也不禁低语一声道。
  所谓漕运,也就是指朝廷利用水道运输粮食到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而在大明这个时期,漕运最主要的就是指李节脚下的这条大运河,甚至还设有专门的漕运总督,总理整个漕运事宜。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李节眼见之处,虽然到处都是船只,整个运河上看起来一片繁华,但如果仔细分辨的话,就会发现这些船大部分都是商船,或是运人或是运货。
  至于打着朝廷的旗号,专门用来运粮的漕船,却已经不多见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北方对南方的粮食需求在减少,毕竟随着玉米、土豆这些高产作物的推广,北方的粮食已经勉强可以自给自足。
  当然了,南北方的粮食还有一些商业上的交流,比如北方需求南方的大米,而南方需要北方的面粉,只是这个需求就比较小了,而且像这种粮食运输,也慢慢的被海运取代,毕竟狭窄的运河走不了太大的船只,一次的运输有限,而海船则完全没有这些限制,运费也更加低廉。
  以上种种原因,也就导致了运河漕运的衰落,当然漕运的衰落也并非是坏事,比如眼前这片拥堵却又繁忙的影响,到处都是拉人拉货的商船,要知道以前为了给漕运的粮船让路,许多河段都不允许商船经过,现在少了运粮船,反而使得整个运河的商业更加繁荣起来。
  “你小子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刚才叫了你几声你都没有答应?”正在这时,蓝玉忽然走到李节的身边问道,他也和李节一起登船,毕竟他年纪大了,马上的颠簸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没什么,只是在想漕运的事,大将军你还没有休息?”李节笑着回答道,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了,蓝玉因为之前急着赶路,所以也颇为劳累,这几天都是早早就休息了。
  “船舱就这么屁大点的地方,手脚都伸展不开,老是这么呆着感觉骨头都快生锈了,所以就出来走走。”蓝玉手扶船舷也打量着运河上的景色道。
  “这也没办法,毕竟运河就这么大,河水又不太深,所以只能走这种内河用的小船,相比之下,走海路的海船就要大多了。”李节也随口回道。
  他和蓝玉住的房间已经是船上最大的房间了,其它的房间更小,有的甚至只能容下一张床,而且还要两个人挤,至于普通船员的住处,条件就更加恶劣了,所以跑船一直是件十分辛苦的活。
  “你提到海船,我倒是想到一件事。”蓝玉忽然一拍脑门道,这件事他本该早就和李节说的,只是年纪大了,有些事情丢嘴就忘,事后才会偶尔想起来。
  “什么事?”李节好奇的追问道。
  “其实还是和武学有关,前段时间燕王给陛下写信,说他那边想效仿武学,建造一座专门培养海军将领的武学,只是他对这方面没什么经验,所以想请武学这边派些人前去帮忙,陛下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召我和冯胜前去询问。”蓝玉回答道。
  “这是好事啊,陛下犹豫什么?”李节闻言也精神一震,当即喜形于色的道。
  随着李节的努力,大明也终于将目光投向大海,朱棣与朱樉等人陆续出海,再加上大明对海贸也开始重视起来,使得大明在海洋上的利益也越来越重,而要保护这些利益,就必须有相应的武力,所以海军将领、以及航海人材的培养也早就该提上日程了。
  “武学是国之重器,现在军中的将领已经陆续被替换成武学出身的学员,所以朝廷对武学也越发的重视,燕王毕竟是境外的藩王,若是让他也掌握了武学,朝中大臣担心燕王的实力会越发强大,甚至威胁到朝廷。”蓝玉这时也脸色严肃的回答道。
  李节闻言也是心中一沉,他最担心的情况终于还是出现了,当初朱允熥刚登基时,就考虑过削藩的事,虽然被李节劝阻住了,但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朱允熥已经对朱棣这些藩王产生了忌惮之心,现在之所以没有下手,主要还是时机不对。
  李节其实并不反对削藩,但他希望削掉的只是大明境内的藩王之权,对于朱棣这些境外的藩王,大明非但不能削弱他们的权力,反而还要加以支持,让他们有更多的力量攻略海外的领土。
  只是从现在朱允熥的表现来看,他似乎把所有藩王都当做自己皇位的威胁。


第611章 审问王叔英
  河运不但舒适,而且还比海运还要安全,唯一的问题就是偶尔会遇到河道堵塞的问道,毕竟来往的船只太多,而河道又有限,有时遇到船只搁浅,可能一堵就要大半天时间,所以河运的速度也快不起来,不过船上什么都有,闲暇时还能和杨士奇下几盘棋,倒也不觉得无聊。
  趁着路上的这段时间,李节也尽量和杨士奇多接触了一下,虽然对方是他的救命恩人,李节本不该怀疑他,但李节总感觉杨士奇的出现有些蹊跷,至于他的解释,表面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可仔细一想,却又感觉有些说不通。
  毕竟杨士奇能成为王叔英的心腹,定然也深知王叔英的性格,怎么会在最后关头忽然发现与王叔英不是一路人,然后就背叛对方呢?
  当然也可以说杨士奇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从而选择投靠了李节,这倒也说的通,但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李节总感觉杨士奇并不是一心钻营,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的人,这就给人一种很矛盾的感觉,这也让李节对杨士奇更加的好奇,毕竟他还很少遇到这种让自己也看不透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也越来越近,估计最多三五天的时间,就能到达京城地界。
  这天上午,李节特意提出时间,与黄化一起离开自己住的船,来到了船队最中间的一条船上,这条船是专门用来关押罪犯的,王叔英等人全都在这条船上,平时有锦衣卫严加看管,没有李节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李节和黄化登船,立刻有锦衣卫上前迎接,随后两人来到船舱的一个小房间中坐下,这时李节才向迎接的锦衣卫问道:“王叔英最近怎么样,有没有交待什么?”
  “启禀驸马,王叔英似乎已经心存死志,无论怎么审问他都不肯开口,您之前又吩咐我们不能用刑,所以我们也撬不开他的嘴巴。”锦衣卫立刻回答道。
  “陛下要亲自审问王叔英,暂时不能交给你们折腾。”李节白了一眼对方道,这帮锦衣卫除了用刑讯逼供的手段外,根本不会用其它的手段了,其实折磨人也未必要对肉体用刑,其实从精神上折磨人反而更有效果,可惜这帮人完全不懂这个道理。
  “那他平时饮食怎么样,有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黄化这时也看出李节的不满,于是再次开口问道。
  “没什么过激的举动,平时就是蒙头大睡,能吃也能喝的。”锦衣卫再次回答道。
  “能吃能喝,说明他并不是一心求死,这样的人倒也不难对付。”黄化立刻从自己的经验分析道,他们锦衣卫最怕遇到的就是那种不吃不喝,一心求死的人,这种人哪怕是他们也拿对方没办法。
  “把他带过来吧!”李节再次吩咐道。
  上次见王叔英,除了一顿臭骂之外,李节没有任何的收获,本来李节是不想再审问对方的,但杨士奇又让他十分不放心,所以才再次来见王叔英,毕竟要了解杨士奇,最好的办法就是询问与他最熟悉的人,而王叔英当然是最佳人选。
  锦衣卫当即答应一声,然后转身离去,不一会的功夫,就见王叔英被带了进来,只见王叔英这时脸色红润,似乎比之前还胖了一些,看样子锦衣卫果然没撒谎,对方的确是能吃能睡。
  “驸马怎么有空来见我这个犯人了,难道是马上要到京城了,驸马你终于沉不住气,要对我用刑了吗?”王叔英见到李节也是冷笑一声反问道。
  李节闻言却是无语的一笑道:“王侍郎未免把自己看的太高了,你犯下的那些事情,就算你不交待,别人也会交待出来,现在我们已经将所有涉案的人全都抓捕归案,除了你们这些谋,包括所有参与的人一个也逃不了,所以你的口供对我们来说并不怎么重要。”
  王叔英听到李节的话也是脸色一沉,随后冷哼一声再次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还要见我?”
  “你想不想知道到底是谁出卖了你?”李节忽然反问道,杨士奇背叛王叔英的事还处于保密之中,事实上知道杨士奇身份的,除了他和黄化之外,也就只有几个锦衣卫的高层了,而这些人全都被李节下了封口令,所以王叔英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出卖了他。
  “是谁?”王叔英闻言也急切的追问道,他也不是个傻子,明明他之前已经胜券在握了,甚至在凤阳城门处设下陷阱,就等着李节前去送死,结果李节在最后关头逃脱,随即就派黄化回到南京,将他们这些主谋全都一个不漏的抓捕归案,当时他就知道肯定是有人背叛了自己。
  “你觉得谁会背叛你?”李节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再次反问道。
  “参与袭击你的人虽然不少,但知道整个计划的人却不多,除了我们几个被抓的人外,也只有派出去的方孝儒和杨士奇了,不过这两人应该都不可能背叛我们,所以我实在想不明白会是谁背叛了我。”
  王叔英也十分冷静的分析道,但他到现在都没有怀疑杨士奇背叛了他,足见他对杨士奇的信任。
  “你们在南京那边的几个主谋肯定不可能给我报信,而且我也是在快要进凤阳城时,才遇到有人报信,告诉我凤阳城门处有埋伏的事,所以能背叛你的,也只有方孝儒和杨士奇了。”李节微笑着提醒道。
  “是方孝儒对不对,他本就是后来才加入我们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迂腐,但却功利心极重,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前程,做出什么事都不意外。”王叔英立刻判断道,看样子在他心中,还是更加相信杨士奇这个心腹。
  “你猜错了,方孝儒是我后来封锁凤阳城后,花了一天时间才抓住的。”李节摇了摇头道,脸上也露出几分怜悯的神色,毕竟都到这种时候了,王叔英还被蒙在鼓里,想想也真够可怜的。


第612章 儒家最大的威胁
  “竟然是他!”王叔英一脸呆滞的站在那里,眼神中也满是不敢相信,估计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竟然是自己最信任的杨士奇背叛了他。
  “这不可能,你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