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驸马 >

第257章

我要做驸马-第257章

小说: 我要做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太划算了,反而有点劳民伤财。
  老朱在晚年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一直准备对草原再次用兵,而且他曾经和李节讨论过这个问题,李节的建议是步步进逼,用修建城池的方式,一点点的吞并整个草原,反正现在已经有土豆了,完全可以将草原的土地变成良田。
  不过李节的办法虽好,但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草原人可不会老实的等着他们一点点夺走他们的生存空间,于是对草原再次用兵也就提上了日程,按照老朱的估计,再来一次对草原的大清剿,估计能保证北方边境十年的安定,到时也就可以慢慢推进李节的计划了。
  “这几年残元的实力的确恢复的很快,北方边境也不是很太平,特别是咱们迁都之后,直接面临着残元的威胁,看来这一仗的确是该打了!”朱允熥沉思了良久之后,也终于做出决定道。
  蒙元王庭虽然被灭,但还是有一些蒙元的贵族逃了出去,另外还有一些草原人打着蒙元的旗号,这些人被明人统一称为残元或胡元,当然后世更喜欢称他们为北元,只是大明一般认为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配继承蒙元的称号,所以用残元和胡元这种带有鄙视性的字眼来称呼他们。
  “陛下英明,残元的实力已经发展到一个临界点,如果再让他们发展下去,恐怕就不好对付了,现在用兵正是出力最小,收效最大的时机!”李节看到朱允熥同意,当即也笑着上前道。
  “那姐夫你觉得这次出兵应该让谁来领兵?”朱允熥这时也露出激动的神色道,这是他登基之后的第一仗,一定要打的漂亮,当然他心中也有些忐忑,毕竟刀兵一起,后果如何谁也说不准。
  “这些年军中一直都在努力的培养新生将领,特别是武学出身的将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表现的极为出色,不过他们还是太年轻了,这一仗又极为重要,绝不能有失,所以最好还是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负责。”李节考虑了一下这才回答道。
  “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而且蓝大将军和傅将军都是十分合适的人选,你说该派他们两人谁去呢?”朱允熥先是点头,随后又有些苦恼的道。
  按说蓝玉应该是最适合的人选,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在军中无人能及,特别是十年前就是他率兵在捕鱼儿海灭掉了蒙元的王庭,在草原上用兵的经验极为丰富。
  另外蓝玉还是朱允熥的舅公,这次朱允熥登基,他也立下了拥立之功,朱允熥对他也极为依重,所以由他带兵朱允熥也更加放心。
  不过蓝玉也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功劳太高,功高震主这种话可不是白说的,当初老朱在的时候,倒是可以震住他,毕竟别说他了,连徐达和常遇春在老朱面前都得老老实实的。
  可是朱允熥不是老朱,甚至他连朱标都不如,朱标至少还能靠自己的威望压过蓝玉,但现在朱允熥什么都没有,之前蓝玉又立下拥立之功,所以朱允熥对蓝玉也有一些忌惮,万一蓝玉再大败残元,立下不世之功,日后他可就没办法压制对方了。
  李节也知道朱允熥在担心什么,事实上他也有同样的想法,而且他还知道,蓝玉的性格也有很大的问题,这个人太过嚣张跋扈,当初老朱都受不了他的性格,几次三番的敲打,却还是没办法让蓝玉改正。
  现在蓝玉年纪大一些,看起来似乎比以前稳重了一些,但本性却没变,若是让他再立下战功,难免会变得更加嚣张,到时就算朱允熥再大度,恐怕也不会容他,毕竟身为帝王,他绝不会容许有人威胁到自己的位置。
  想到这一点,李节也终于开口道:“陛下,蓝大将军勇猛精进,用兵大开大合,擅长以少胜多,能够打硬仗,相比之下,傅将军却是用兵稳重,洪武五年三路大军北伐,连中山王都出师不利,傅将军却是稳扎稳打,七战皆胜!”
  李节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这才接着又道:“这次咱们出兵清剿草原,只能胜,不能败,而且现在咱们占据着主动,也不需要冒险,所以臣以为这一战应该由傅将军领兵更加合适,至于蓝大将军,京城这边还是不太安稳,需要他带兵镇守!”
  “还是姐夫厉害,这么一分析我也觉得傅将军更加合适!”朱允熥闻言当即拍板道,他对蓝玉本来就有些犹豫,只是不方便说出来,毕竟蓝玉可是拥立他的大功臣,现在有李节开口,他自然也就顺势答应下来。
  李节自然早就知道朱允熥的想法,他主动提出让傅友德领兵,就是给他个台阶下,可以说两人对此都是心知肚明,所以说完之后也都是相视而笑。
  不过很快朱允熥的脸色又变得有些沉重,只见他从袖子中拿出一份文书递给李节道:“姐夫,这段时间你一直没时间处理父皇的丧葬事宜,不过礼部那边的人也一直没有闲着,现在最重要的是确定皇陵的位置,这是拟定的几个地点,我现在有些拿不定主意,还是你来决定吧!”


第539章 和皇帝吵架
  朱标的丧葬事宜本来就是由李节负责,所以选择皇陵的位置也是他的份内之事,只是之前李节忙着抓捕朱允炆,所以事情才被推到朱允熥这边,现在他有时间了,这些事情当然还是要交到李节手中。
  所以李节也没有推辞,拿到这份皇陵的备选名单后,也并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说要亲自去查看一下。
  其实李节知道明十三陵的地点,而位置最好的就是历史上安葬朱棣的长陵,这座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不过天寿山是后来改的名字,在确定修建皇陵之前,天寿山其实名叫黄土山,因为风水极佳,十分适合做皇陵,所以才改名为天寿山。
  在这份名单之中,黄土山就列在上面,所以李节早就认定这里可以修建皇陵,只不过考虑到朱允熥的心情,他如果连看都不看就确定皇陵的地点,就显得有些太草率了,所以有些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李节将几个皇陵的备选地点全都走了一遍,然后这才确定了黄土山做为皇陵的修建地点,并且上书请求将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对此朱允熥自然是大笔一挥同意,于是大批民夫与军队进驻天寿山,开始修建朱标的皇陵。
  皇陵当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修建完的,甚至有些皇帝从刚登基,就开始为自己修建皇陵,比如老朱在南京的孝陵就是如此。
  现在朱标已经去世快一个月了,才刚选好皇陵的地址,就算调集了大批的民夫与军队加工加点,肯定也无法在几个月能修好。
  不过这点倒也难不住李节和大明的官员,事实上宋朝的皇帝都是死后才修皇陵,所以这种事也算是有先例,而皇帝死后修建皇陵并不是要在短时间内必须修建完毕,而是只需要将主墓室修建完毕就行了,至于剩下的建筑可以慢慢的修。
  表面上看,李节这段时间要么是在忙着修建皇陵,要么是忙着处理与朱标丧葬有关的事宜,而朱允熥则被庞大繁杂的政务缠住,为此他不得不再次加强了几个大学士手中的权力,让他们能够辅佐自己处理政务,这其实已经是内阁的雏形了。
  不过在暗地之中,李节和朱允熥却秘密召见了傅友德,然后开始布置对草原用兵的事宜,对此傅友德也十分的激动,他本以为蓝玉立下拥立之功后,自己恐怕就没有什么机会了,却没想到陛下还是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自己。
  所以傅友德很快就制定了对残元的作战计划,他当年就曾经深入草原做战,对草原的地形、气候都十分熟悉,而且朱允熥和李节也告诉他此战的目的,所以他制定的计划也是稳扎稳打,没有半分的冒进,这点也让朱允熥极为满意。
  因此出兵的计划定下来后,傅友德也立刻带着任命赶往太原整军备战,距离秋天也只剩下几个月了,到时就是出兵的最佳时机。
  当然了,如此大的军事行动,想要保密肯定十分困难,虽然朱允熥已经封锁了消息,但一些粮草、武器方面的调动还是瞒不过一些有心人,当然这些人一般都是朝中的高官,他们也不敢对外乱说,不过朝堂内外的气氛却为之一变,不少人在私下里也在讨论着朝廷要对哪里用兵?
  这天下午,李节从皇陵那边回来,现在皇陵的进度很快,但他却担心施工时的质量问题,所以他也时不时亲自跑去皇陵监督,免得皇陵修好了,结果却出了问题,到时他也难辞其咎。
  李节按照以往的习惯,也准备去见一下朱允熥,向他汇报一下皇陵的修建进度,顺便再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帮忙,毕竟朱允熥一个人处理政务实在有些吃力,哪怕组建了初级的内阁也不行。
  不过就在李节刚来到暖阁的门外,却忽然听到里面传出一阵激烈的争吵声,这让他也吓了一跳,因为他听出其中一个声音正是朱允熥,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和皇帝吵架?
  想到这里,李节也正要迈步进到暖阁中,却没想到忽然只听里面的争吵一下子停了,随后里面就传出一阵剧烈的脚步声,似乎是有人气呼呼的往外走?
  李节心中一动,当即躲到旁边的柱子后面,毕竟现在情况不明,他也想知道和朱允熥吵架的人是谁,结果很快就见蓝玉一脸愤怒的从里面闯了出来,他也没发现李节,直接就迈着大步离开了。
  看着蓝玉离去的背影,李节似乎也猜到了一些,只见他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迈步进到暖阁之中,结果只见朱允熥也一脸恼火的坐在书案后面,周围的太监宫女等人也都是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
  “你们都下去吧!”李节挥手对周围的太监宫女吩咐道,接下来要谈的事情有些敏感,肯定不方便其它人听到。
  这些太监和宫女听到李节的吩咐也是如蒙大赦,当即答应一声都离开了,而朱允熥看到李节也有气无力的道:“姐夫你回来了,皇陵那边的进度怎么样了?”
  “进度还可以,应该可以及时修建好地宫,不过陛下你这是怎么了?”李节先是回答了一句,随后又明知故问道。
  “还不是被凉国公给气的,他知道了我任命傅将军统兵后,竟然找上门来说我处事不公,结果没说几句竟然和朕吵了起来,简直是岂有此理!”朱允熥说到最后也更加恼火,一张脸也是气的通红。
  现在朱允熥可是大明的皇帝,连李节都对他改变了称呼,可是蓝玉却偏偏不知尊卑,因为这次出征的事和他这个皇帝吵架,这要是传出去,朱允熥的面子往哪放?
  说起来这也就是蓝玉,他不但是军中第一人,而且还是朱允熥的亲舅公,之前更是和李节一起立下拥立之功,所以朱允熥也不敢真的拿他怎么样,否则换做是另外一人,恐怕早就被他拉出去砍了。


第540章 战果
  这次对残元用兵,朱允熥命傅友德统兵,却引起了蓝玉的不满,说起来他也真是胆大包天,竟然跑来找朱允熥大吵了一架,偏偏朱允熥又拿他没有办法,所以只能向李节诉苦,说到最后眼泪都快出来了。
  “姐夫,你说凉国公是不是太不像话了,我都已经给他解释清楚了,京城这边也需要他坐镇,可他就是听不进去,最后甚至和我吵了起来,难怪当初皇爷爷老是骂他嚣张跋扈!”朱允熥最后也气的拍着桌子怒道。
  “陛下息怒,蓝大将军的脾气你也知道,当初除了太祖皇帝外,谁都拿他没办法,不过蓝大将军对朝廷的忠心还是没有问题的!”李节这时也只能开口劝道,毕竟他也不想因这次的事,使得朱允熥与蓝玉闹翻。
  “凉国公的忠心我自然不会怀疑,可他也太大胆了,连我这个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简直是胆大包天!”朱允熥依然怒气难平的再次道。
  “要不这样吧,我去找蓝大将军谈一谈,劝他收敛一下脾气,这样日后对大家都好。”李节想了想再次开口道,蓝玉嚣张跋扈的脾气的确应该收敛一下了,否则日后朱允熥肯定容不下他,说不定他依然会落得与历史上一样的下场。
  对于蓝玉,李节的看法也十分复杂,从性格上来,他并不喜欢蓝玉,特别是他的嚣张跋扈,的确很惹人讨厌,不过蓝玉也的确有嚣张的本钱,军中将领若论战功,除了死去的徐达和常遇春外,的确无人能与他相比。
  当然了,蓝玉身上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当初李善长冤死,别人都避之不及,但蓝玉却敢亲自去给李善长上香,另外之前朱允熥登基,也多亏了蓝玉,而且现在朱允熥也刚登基,的确需要蓝玉坐镇京城,帮他稳定军心。
  最重要的是,蓝玉的确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从公心上来说,李节并不希望看到蓝玉落得个横死的下场,而且蓝玉还是朱玉宁的舅公,两家也经常走动,比如蓝玉的孙媳,就是朱玉宁的闺中好友之一,经常去李节家里和朱玉宁玩上几手牌。
  朱允熥也只是生气,并没打算真的拿蓝玉怎么样,现在听李节这么说,于是也点了点头道:“好吧,那就有劳姐夫你了,不过你现在忙着父皇的丧葬事宜,所以蓝玉的事倒是不急,有时间了再去找他也不晚。”
  “臣明白!”李节当即点头,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下政务,他这才告辞离开。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节也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朱标的丧葬事宜上,特别是皇陵的修建,更是消耗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要保证工程的进度,又要保证建筑的质量,有时候工程遇到问题,也需要他去操心。
  不过无论如何,皇陵的修建还是十分顺利的,而朱标的葬礼也在有条不紊中准备着,也就在朱标下葬的那天,远在太原的傅友德也终于出兵北伐草原。
  傅友德兵分三路,齐头并进杀进草原,但他并不冒进,而是稳扎稳打,每进一步都是优先消灭草原上的反对势力。
  草原人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事实上随着老朱打败蒙元,又数杀进草原清剿之后,敢于反抗的被大明屠戮一空,剩下一些胆小的,自然顺势投靠了大明。
  当然这些草原人根本没什么信义,经常是今天投靠大明,明天就可能反叛,特别是残元的势力再次发展起来后,一些本来投靠大明的部落就再次动摇起来,对大明的命令也是阳奉阴违。
  不过这次傅友德带着大军再次杀进草原,之前投靠大明的那帮墙头草自然开始向大明表忠心,反正草原上以实力为尊,谁强他们就跟随谁。
  当然傅友德也没便宜这帮墙头草,而是将他们编成先军,命他们清剿其它的部落,一是让他们相互消耗彼此的力量,二来也是激发他们与其它部族的矛盾,日后就算大军撤出,这些部落为了在草原上存活,也只能更加的依靠大明。
  不得不说傅友德打仗的确很有一手,三路大军一路横扫,将残元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势力清扫了一遍,最后残元不得不收敛残部,往漠北迁移而去。
  这也是草原人应对中原大军清剿的老办法,毕竟打不过他们就往气候更加恶劣的漠北一躲,中原大军如果想要追杀,就要直面漠北恶劣的条件,甚至可能会被熟悉地形与气候的草原人埋伏,当初徐达第一次北伐失利,就是因为不熟悉草原的地形与气候。
  残元退入漠北,如果是蓝玉带兵,他肯定不会放弃追杀,毕竟当初他可是杀到捕鱼儿海,才把蒙元的王庭消灭,区区漠北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傅友德却十分谨慎,他并没有忘记这次出兵的目的,也没有忘记之前朱允熥对他的叮嘱,所以傅友德并没有率军追击,而是开始巩固战果。
  残元逃入漠北,但并没有带走所有人,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