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驸马 >

第236章

我要做驸马-第236章

小说: 我要做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夫你想什么呢,怎么刚才我和你说话你都没反应?”这时朱允熥忽然拍了拍李节的肩头问道,刚才他们一起上了马车,却没想到李节一直发呆,他连着问了几遍李节都好像没听见。
  “啊?你说什么?”李节眨了眨眼终于从沉思中清醒过来,然后歉意的一笑问道。
  “我问你有炖和笛儿的事情进展到哪一步,可你一直没反应,到底在想些什么事情?”朱允熥说到最后也露出好奇的神色,相比朱有炖和笛儿的感情进展,他现在反而对能让李节发呆的事情更感兴趣。
  “有炖和笛儿一切进展顺利,如果不是有炖想多陪陪笛儿,恐怕我早就向陛下禀报,让他们两人早点订婚了。”李节笑着回答道,但却没有回答第二个问题。
  “姐夫你别打算糊弄我,快告诉你刚才为什么发呆?”朱允熥却是不依不饶的问道,他太了解李节了,所以可不会轻易被糊弄过去。
  “真没什么事,我就是在考虑晋王如果去了吕宋,会对南洋那边的局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李节无奈只能撒了个谎道,毕竟他总不能说今年的科举会发生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所有上榜者皆为南方人吧?
  “真的?仅仅考虑这个问题就能让姐夫你那么入神?”朱允熥却还是有些怀疑的问道。
  “当然是真的,你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件事,南洋的环境虽然险恶,但也是一片富饶之地,特别是各个岛上盛产香料、黄金、木料等物品,全都是咱们大明急需之物,若是能将南洋开发出来,那我大明的国力将提升近倍!”李节一脸坦然的解释道。
  “就算是如此,可以晋王的那两卫人马,在南洋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朱允熥眨了眨再次问道,对于这个问题,他之前还真没考虑过。
  “你可不要小看了晋王,他本就擅长武略,就算只有两卫兵马,也足以成为南洋的一个霸主,而除了他之外,也只有楚王在安南,我现在最担心的,是随着楚王与晋王在南洋势力的扩张,万一发生冲突怎么办?”李节再次说道。
  对于上面这些问题,李节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之前曾经认真的思考过,之前朱棣在高丽,朱樉在倭国,两人的势力都扩张的极快,现在高丽和倭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朱棣最先转向,将目光投向美洲,据说朱樉现在也参与进来。
  至于南洋那边,情况可能会好一些,毕竟南洋的面积广阔,朱樉与朱桢短时间内可能还不会起冲突,但随着日后的发展,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将大增,而到时大明只能充当一个调解人的身份,只是南洋那边遥远,大明的调解能否起到作用也未可知。
  “姐夫你想的太远了,南洋那么大,别的不说,光是吕宋就不是晋王短时间内能掌控的,所以你也不要太担心了。”朱允熥却有些不太在乎的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事情虽然看似遥远,但提前做好准备总归是没有错的!”李节却是坚持自己的看法道,同时也算是给朱允熥提个醒,毕竟他可是很可能接替大位的人,这种事更要提前做好准备。
  十天之后,朱棡带着家眷离京,在两人马的保护下赶往太津乘船出海,走的时候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而在朱棡离京的同一天,洪武年间最后一次科举也终于拉开了帷幕。


第487章 南北榜案
  又是科举之年,早在去年的时候,京城中就已经挤满了各地来的学子,这些人并不是都来参加科举的,更多的人其实是来京城游学,顺便结交一下朋友,毕竟对于读书人来说,结交一些朋友也能为自己日后打下基础。
  京城也因为这些读书人的到来,比往常更加热闹了几分,毕竟一般读得起书的人,家里都不会太穷,而有能力来到京城游学的人,更是家境都比一般人强得多,毕竟在这个时代,出门游学可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一般的穷书生可负担不起。
  不过李节自从那天听到科举的事后,却一直心神不宁,暗中也一直观注着这次的科举,而当得知这次的主考官是刘三吾,考官是白信蹈等人时,李节也不由得暗叹一声。
  历史的惯性还是十分巨大的,哪怕科举被推迟了一年,但这次的科举依然与历史上相差不大,连考官的人选都一模一样,看来这次的南北榜案是无可避免了。
  想到这里,李节不禁叹了口气,他倒是很想插手进去,避免这件案子的发生,甚至为此李节还苦思数天,想要找到插手的办法,但是最后他想的脑子都疼了,却还是毫无办法。
  其实这也不怪李节,因为南北榜案十分特殊,李节之前又没怎么关注过科举,现在匆忙之间想要插手进去,简直难比登天。
  甚至就算是李节真的插手科举,恐怕也很难改变这次科举的结果,反而还可能会惹祸上身,毕竟这件案子实在太特殊了,哪怕他明知道后果严重,却还是无法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发生。
  另外李节也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科举这件事上,朱有炖和笛儿的感情升温,也终于惊动了老朱,于是老朱下旨为两人赐婚,也不等周王从开封来北京了,老朱自己主持为他们两人订婚。
  自己的妹妹要订婚了,虽然不是正式成婚,但按照古礼,订婚却是成婚前最重要的仪式,没有之一,所以绝不能有任何的差错,李节身为长兄,当然要一手包办,所以他最近也十分的忙碌,至于科举的事,也只能暂时的放到一边了。
  这天一早,李节接到宫中的召见,于是立刻进宫见到朱标,原来是朱有炖与笛儿订婚的流程已经定了下来,需要李节确定一下,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日后订婚就会按照这流程来办。
  本来朱有炖和笛儿订婚的事,老朱是想亲自过问的,但他这段时间的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最终还是由朱标接手,李节是他的女婿,翁婿两人商量着来,倒也十分的顺利。
  “殿下,订婚的事我没有异议,不过我想问一下,这个婚事订下来后,一般会等多久才会让他们完婚?”李节看完流程后这才向朱标问道。
  “这个可说不定,怎么,你是想快点把妹妹嫁出去,还是想多养几年妹妹?”朱标闻言也不由得笑着问道,虽说朱有炖不是他的儿子,但他却一直十分欣赏朱有炖,所对这桩婚事也十分的上心。
  “我是想晚几年再让他们成婚,毕竟两人虽然已经成年,但年岁还是有点小,而且笛儿一直跟着我学习,学业还不算大成,许多东西我都没来得及教给她。”李节实话实说道,毕竟和自己的老丈人也没什么太多的顾忌。
  “行啊,那就等个两年再成婚也不迟!”朱标闻言也是笑道,其实皇族子弟成婚都会晚几年,比如朱允炆和朱允熥兄弟二人,都是在十七八才完婚。
  就在朱标的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内侍飞奔而来禀报道:“启禀殿下,翰林学士刘三吾求见!”
  “哦?定然是今年科举的名次出来,快召他入殿!”朱标听到刘三吾的名字也不禁十分高兴的道。
  旁边的李节闻言却是一皱眉,他也没想到会这么巧,之前他一直关注着科举,只是实在想不出避免南北榜案的办法,所以只能暂时放弃,前段时间科举也如期举行,却没想到这么快就出成绩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须发皆白的刘三吾从殿外快步走了进来,李节见到对方也不禁为之一叹,刘三吾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却依然能够健步如飞,相比之下,刚过七十大寿的老朱却已经精力不济,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
  刘三吾是茶陵人,出身于官宦巨家,他父亲曾经是元朝的翰林学士,两个兄长也都曾在元朝做官,只不过元末战乱,他的两个兄长都死于乱兵之中,只有刘三吾流落到广西一带,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提举,后来明朝打过去,他才回到老家隐居。
  不过刘三吾也真是长寿,在他七十三岁时,由他的同乡茹瑺举荐给老朱,很快就和他父亲一样,也做到了翰林学士的高位,而且还深受老朱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刘三吾在仕林中的声望很高,他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在朝中也以直言犯谏著称,甚至还曾经上书老朱,说诸王手中握有重兵,恐会对江山社稷造成威胁。
  说实话,刘三吾敢说出上面的话,李节也十分佩服,因为李节自问没有胆子敢说这种话,毕竟这可是离间老朱与亲王间的父子感情,一个搞不好就可能人头落地。
  也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所以刘三吾这次才被老朱任命为主考官,毕竟以刘三吾的官声,应该不可能出现贿赂作弊的事,然而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偏偏就是刘三吾做主考官的这一届科举,发生了科举史上的一大奇案。
  只见刘三吾快步来到朱标面前,然后双手将一份奏本呈上道:“启禀太子殿下,今次科举取士已经结束,取中贡生共五十一人,其中会元为江西宋琮!”
  “快呈上来让我看看!”朱标闻言也露出几分喜色,随即就有内侍上前取了奏本,然后呈交给朱标观看,李节本来就站在朱标身边,于是这时也扭头看了一下这份贡生的名单,每个名字后面还会有这些贡生的籍贯。


第488章 谁给他们的胆量?
  大体上来说,科举共分为三场考试,也就是乡试、会试与殿试,其中乡试是在各州府举行,从地方上筛选出各地的举子,一般只有秀才才有资格参加,比如后世有名的范进中举,就是参加了乡试考中了举人。
  而各地的举人需要赶往京城,参加最为重要的会试,通过考试的举子被称为贡生,一般来说,只要通过了会试,就几乎拿到了进士了名额,后面的殿试则是皇帝亲自出题,只要不要表现太出格,一般都会被赐予进士出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乡试的头名称为解元,比如唐伯虎就是在乡试中考了第一,所以人称唐解元,而会试的头名称为会元,殿试的头名自然就是状元,如果一个人能在三场考试中都拿到第一,也就是传说中的连中三元,其中的难度之大,简直超乎想像,整个中国历史上,一共也只出现十七次连中三元的人。
  刘三吾呈给朱标的名单,也就是这次会试的贡生名字,一共五十一人,第一名是个名叫宋琮的人,与解缙是同乡,都是江西人,这并不意外,毕竟在明朝时期,江西可是有名的考霸之乡,一共出了十八个状元,可谓是文风鼎盛。
  不过李节越往下看,眉头却是皱的越紧,最后更是在心中暗叹一声,历史果然重演了,这份名单之中,全都是清一色的南方人,这么说也不太准确,因为这些贡生的籍贯主要在集中在一小片区域内,比如南方的湖广、广东、四川三地,加在一起竟然只有两人上榜,湖广同样是被剃了个光头。
  朱标刚开始看的还十分高兴,但是看到后来时,脸色也渐渐的难看起来,毕竟他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这份名单中的籍贯问题也被他发现了,哪怕这些地方的学风鼎盛,人口也比较多,但也不可能所有贡生全都被这几个地方包圆了吧?
  “刘学士,这份名单是不是有问题?”朱标沉吟片刻终于抬起头问道。
  “启禀殿下,这份名单是我与考官认真评卷后才得出的名单,绝对没有半点问题,臣敢拿自己的清誉做担保!”年老的刘三吾却是站直身子禀报道。
  不过朱标听到对方的话,眉头却是皱的更紧了,甚至李节感觉朱标似乎有些恼火,不过良好的涵养还是让朱标冷静下来,最后一挥道:“你先下去吧,我需要考虑一下再做批复!”
  “臣告退,还请殿下早做决定,毕竟京城中的举子也都在等着开榜!”刘三吾再次开口道,说完也行了一礼告退离开。
  看着刘三吾离开了大殿之后,朱标忽然将奏本重重的往桌子上一摔,怒火也一下子爆发出来气道:“无耻之尤!”
  “殿下息怒,这件事也许并不是殿下想的那么严重!”李节急忙上前劝道,朱标的身体同样也不怎么好,哪怕减过肥了,他的病根依然在,最忌这种大喜大怒。
  “这还不严重?所取贡生全都是江南、东南一带的学子,不但整个北方连一个学子没有录用,其它几地的学子同样十分稀少,这名单若是公布出去,定然会引发天下大乱的!”朱标气呼呼的再次怒道。
  “这……”李节听到这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早就知道这件事的严重后果,甚至也想过挽救,可惜实在想不出办法,只能任由它发展,现在总算是事发了,这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头要落地了?
  “我现在最担心的还是父皇那边,毕竟父皇的身体不好,如果这份名单呈给父皇,说不定会气出什么病来!”朱标这时重重的一捶桌子道,刚才他之所以强忍着没有发火,就是担心事情闹的太大,从而惊动了老朱,到时事情可就瞒不住了。
  “我也担心陛下的身体,不过这么大的事情,陛下肯定会知道的,更何况陛下从一开始就对这次的科举颇为关注,现在会试结束,陛下肯定会询问结果的。”李节这时也叹了口气再次道。
  “说的就是如此,你快想想办法,怎么和父皇说这件事,才不至于让他太过生气?”朱标当即向李节问道。
  “殿下您这简直太难为我了,陛下要生气谁也管不了啊!”李节听到这里却是无奈的一摊手道,他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做到这种事?
  朱标其实也是一时心急,这时也反应过来,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了,这让他也尴尬的一笑,随后又皱起眉头道:“这可怎么办,父皇迟早都会知道,甚至知道的越晚,说不定会越生气,我真怕……”
  朱标说到最后时,脸上的表情也更加焦躁,这时的他已经开始将恨意转向刘三吾这些人,虽然暂时还不能断定这次的会试有舞弊之类的事情出现,但其中肯定有猫腻,毕竟全国各地的举子就算水平有差别,但也不可能出现北方举子无一人上榜的情况。
  事实上朱标的怀疑也很有道理,从老朱登基到现在,共举行了六次科举,哪怕是洪武四年的第一次科举,上榜者共一百二十人,其中北方占三十一个。
  要知道当时大明的统一战争刚刚结束,整个北方都被打烂了,河北与河南的人口加在一起,竟然还没有山西的多,而战乱对教育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但就算是这样,北方依然有三十一人上榜,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当时北方人口与南方人口数量也是这个比例,由此可知南北方学子的水平其实都在同一条线上。
  后来的几次科举,南北方录取的比例,也都和人口比例差不多,特别是上一次的科举,状元虽然是南方人,但榜眼却是一位陕西的举子,由此可知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北方不但人口大增,文化教育也开始恢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次的科举就算北方人达不到原来的比例,也不可能没有一个人上榜,这也是朱标断定这次会试有猫腻的原因,只是他却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大臣敢如此大胆的在科举这种事上玩弄手段?


第489章 最高级的作弊
  乾清宫外,朱标带着李节磨磨蹭蹭的来到门口,两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犹豫,朱标手中还拿着那份贡生的名单,两人考虑再三后,决定还是早点把这件事告诉老朱,毕竟这种事也根本瞒不住,所以还不如早点让老朱知道。
  “殿下,咱们进去吧,陛下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都经历过,这种事想必在陛下看来也不算什么!”李节看朱标还是有些担忧,于是开口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