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驸马 >

第221章

我要做驸马-第221章

小说: 我要做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节和朱棣也听的十分出神,特别是李节,因为江船长讲的内容,许多都能与他所知的美洲相印证,特别是美洲土人的风俗习惯,也让他感觉有些熟悉。
  “……在我们的船队到达疑似中美洲的区域时,遇到了当地的土人,并且发现了殿下要我们寻找的一样作物,那就是玉米,当地人以玉米为主食……”
  “等一下,你们真的找到了玉米?”李节听到这里也一脸激动的打断了江船长问道,如果玉米找到了,那么是不是土豆、红薯和辣椒之类的作物全都找到了?
  。


第447章 迟到的寿礼
  看到李节如此激动的问起玉米,江船长也呵呵一笑道:“我们不但找到了玉米,另外还找到了土豆、辣椒等作物,当然也有一些作物没有找到,比如红薯、西红柿等作物。”
  “太好了,这些东西都在哪里,能不能让我看看?”李节闻言也兴奋的大叫一声,其它的作物也就罢了,可是土豆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东西可以代替主粮,而且还可以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种植,有了这东西,也就意味着大明可以开垦草原上的土地了。
  江船长已经知道李节的身份,看到他如此激动,当即让人把从美洲带来的物品抬进来。
  很快有个人抱着箱子走了进来,而当看到这个人时,李节也愣了一下,对方这时也认出了他,不过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说什么。
  李节知道李芳远被朱棣送到了船队中,只是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相见,甚至他之前觉得李芳远可能都不能活着到达美洲,毕竟相比其它人,他之前并没有航海的经验,说不定上船没多久,就可能死于各种意外或疾病,却没想到他不但活着,而且这位江船长对他还颇为信任,否则也不会让他接触这些重要的货物。
  “参见殿下!”李芳远没和李节说话,但这时却向朱棣行礼道,毕竟他是朱棣亲自安排到船上的,而且还被朱棣安排了收集这些作物的任务,现在也总算可以向朱棣交差了。
  “嗯,没想到你能活着回来,这次你干的不错,日后我会有其它的安排!”朱棣神情淡定的说道,刚才在甲板上他就认出了李芳远,所以并不像李节那么意外。
  “谢殿下!”李芳远闻言也终于露出几分激动的神色,他这一次舍生忘死,为的就是搏一个出头的机会,现在终于得到了朱棣的肯定。
  李节见到李芳远虽然意外,但这时却没功夫理他,只见他上前打开箱子,只见里面摆放着一个个整齐的袋子,里面是各种作物的种子。
  看着这些种子,李节也再次露出激动的神色,当即上前亲自查看,其中最显眼的就是玉米种子,毕竟这东西在后世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另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种子,有些李节认识,有些却完全不认识,毕竟除了他画的那些作物外,江船长他们把遇到的一些土人作物也带了回来。
  不过李节翻了一遍却没见到土豆,这让他也皱起眉头问道:“怎么没见到土豆?”
  “驸马有所不知,土豆发芽了,所以我把它们种到桶里了,就在甲板上!”李芳远立刻回答道,他们从美洲回来的时候,因为天气寒冷,土豆倒是可以存放,但是到达南洋之后,天气却炎热起来,土豆的块根开始变绿发芽,于是只能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
  “带我去看看!”李节立刻说道,相比其它作物,土豆的重要性更加关键,毕竟这可关系到大明的北进策略,所以他必须要亲眼看到才放心。
  李芳远答应一声,然后带着李节等人来到外面的甲板上,而在船舱的另一侧,一排木桶里装满了泥土,里面长着一丛丛茂盛的植物,正是李节朝思暮想的土豆。
  “太好了!太好了!”李节快步上前,伸手抚摸着这些土豆的叶子,脸上也满是狂喜的神色,有了这些土豆,不但北方草原可平,而且困扰中原上千年的粮食问题也将得到解决,而粮食则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日后必将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竟然还真有土豆,这玩意真的能亩产上千斤?”朱棣这时也好奇走上前道,虽然李节给他的小册子中有土豆的详细介绍,可是亩产千斤的作物,实在超出了他的想像,所以在见到实物之前,他都不敢相信,甚至到现在都抱着几分怀疑。
  “启禀殿下,土豆的产量的确很高,我们也是在美洲的一处土人部落中发现的它,当地的土人就以土豆为主食,一株土豆就能产出数斤,甚至是十数斤的块根,煮熟之后味道还不错,甚至土人还用这东西酿酒。”江船长这时上前介绍道。
  “能酿酒那肯定能吃,一株土豆就能产数斤,这么说来一亩产个几千斤完全有可能了!”朱棣听到这里也兴奋的道,他虽然没种过地,但基本的农业知识还是了解一些的。
  “殿下,这才是送给陛下最合适的寿礼,咱们现在就让人把这些土豆送进宫里,陛下肯定会十分高兴的!”李节这时忽然一拍巴掌大笑道,今天刚好是老朱的寿诞,如果能把这些土豆送给老朱,估计老朱能乐晕过去。
  “好办法,可惜就算是连夜运送,恐怕也要明天才到,父皇的寿诞已经过去了。”朱棣说到最后也不禁有些可惜的道,如果船队能早一天到达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殿下,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而且陛下的寿诞一般要庆祝数日,晚一天也不妨事!”李节却十分豁达的道。
  朱棣一听也有道理,于是立刻命人将这些种着土豆的木桶抬下船,然后装车连夜运往京城,他和李节也没有在港口停留,而是直接带上江船长和李芳远这些人一起回京,估计老朱也想听他们讲一下这一路上的艰难,以及在美洲的见闻。
  江船长等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进京城,而且还要去见传说中的皇帝陛下,这让所有人都是激动的全身发抖,连李芳远也激动的呼吸急促,不知道见到老朱后,自己该说些什么?
  不过在回去的路上,李节却实在顶不住了,虽然他比朱棣年轻,但他却没有朱棣的好身板,像朱棣带兵时,甚至需要几天几夜不停的行军,可是李节却没有吃过这种苦,不过刚好这次进京的船员也太多,不可能人人都会骑马,于是就准备了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超越京城,为老朱送上这份迟到了一天的寿礼。


第448章 进宫
  李节在回京时睡了一路,等到他再睁开眼睛时,却发现外面天都已经亮了,而且京城也近在眼前,这让他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的修路的决定,正是在他的提议下,北京与太津之间的道路才全面硬化,使得道路十分平坦,所以他才能好好的睡上一觉。
  当然就算是水泥路面十分平坦,但马车的减震系统几乎没有,如果不是他实在太疲倦了,恐怕也根本睡不着,不过就算是醒着了,醒来也是全身发酸,活动了好一会儿才感觉好受了些。
  这时车队也已经来到城门前,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朱标竟然率领着一队人前来迎接,朱允熥与允炆等人也都在人群之中,见到李节也纷纷围了上来。
  “姐夫,土豆在哪里,快让我看看!”朱允熥上前一把拉住李节问道,昨天李节走的太匆忙,他也是事后才知道美洲船队回来了,为此也十分懊恼,如果他早点知道,肯定会吵着和李节一起去。
  朱标这时也在向朱棣问起船队的事,之前朱棣已经连夜派人进京报信,所以朱标也大概知道一些船队的情况,特别是得知传说中亩产几千斤的土豆竟然带回来了,更让他激动的一夜未睡,早早的就跑来城门这里迎接。
  看着心急火燎的朱标父子,朱棣与李节也相视一笑,随后带着他们来到后面的车上,只见车上摆着几十个大木桶,里面栽种着已经长出几尺高的土豆,绿油油的看着极为喜人。
  “这些土豆真的能亩产几千斤?”朱标也再次问出同样的问题道,虽然早就得到李节的再三保证,但是见到实物时,他还是禁不住有些怀疑。
  “殿下若是不信,可以等上几个月,到时土豆成熟,您一见便知!”李节也懒的再解释,毕竟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所以说再多也不如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
  “对对对!咱们快快进宫,父皇也早早的就在宫中等着你们呢!”朱标闻言也立刻点头,随后率领着众人就直奔皇城。
  昨日的寿宴虽然只是在皇城中举行,但京城中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因为历朝历代,帝后的生日都是难得的节日,一些商家也趁此机会打出促销的手段,更有僧道上等为皇帝祈福,所以整个京城也比往日要繁华许多。
  江船长率领着李芳远等船员坐在车上,这时也都在打量着北京城的景象,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出身,根本没机会见识京城的繁华,哪怕是李芳远,也是第一次来到大明的都城。
  以前李芳远只知道大明国土广阔,国力强盛无比,至于国都的景象,在他想来可能就是比高丽的国都开城强一些,因为他见过最繁华的城市就是开城,至于比开城还要繁华,他根本想像不出来。
  然而当他亲眼见到大明国都的景象时,却猛然间发现,开城与北京城一比,简直就像是个不入流的小村镇一般,两者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另外李芳远还知道,北京其实是大明刚刚迁过来的首都,之前的国都在南京,据说那里比北京更加繁华,毕竟南京做了几十年国都,肯定不是刚刚立为国都的北京能比的。
  “夜郎自大,输的不亏!”李芳远这时忽然用低不可闻的声音自语道,哪怕他游历了整个美洲,甚至在美洲也见到一些颇为繁华的城邦,然而无论是哪里的城邦,都远无法与大明相比,想想当初他们父子竟然敢和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为敌,甚至让他感觉有点可笑。
  很快马车来到皇城的门前,而李芳远看到这座城中之城时,更是倍受打击,原来大明的皇帝住的地方竟然是一座坚固的城池,想想高丽王的王宫,与这座威严的紫禁城相比,简直就如同茅草屋一般。
  不过这些打击却也让李芳远看清了现状,甚至为自己的果断而感到庆幸,当初他决定投靠朱棣时,就已经放弃了复仇的想法,现在的他只想为自己争一条出路。
  马车进到皇城,随后一行人下车步行,朱标与朱棣、李节等人来到华盖殿,只见老朱这时端坐在大殿之上,见到几人进来也立刻问道:“土豆真的带回来了?”
  “启禀父皇,土豆的确带回来了,就在殿外!”朱棣立刻上前禀报道。
  “快送上来!”老朱急切的吩咐道。
  随着老朱的一声令下,立刻有人把种有土豆的木桶抬上来,而当看着这些绿油油的作物,老朱也同样露出怀疑的神色,毕竟在他想来,能亩产几千斤的作物,肯定有其不凡之处,可是现在看来,这些土豆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
  李节就知道老朱会有这种反应,毕竟刚才朱标就是个例子,于是只得上次告诉老朱,这些土豆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成熟,到时一看便知。
  “好,那朕就把这些土豆放在殿外的空地上,平时由你亲自照顾,等成熟了让朕亲眼看一看它的产量!”老朱听到李节的解释也再次吩咐道。
  “臣遵旨!”李节闻言立刻答应下来,虽然他没种过地,但照顾一下土豆还是没问题的,更何况土豆这东西也十分好养活,不像一些名贵的花草那么娇贵,其实能做为粮食种植的东西,一般都比较皮实。
  这时朱棣又把其它的作物种子送上来,李节也亲自为老朱讲解这些种子,其中的玉米也再次引起老朱的注意,玉米的产量虽然不像土豆那么夸张,但也比小麦和水稻强多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之前李节曾经向老朱提过的金鸡纳树,这次却没能带回来,毕竟这种树并不怎么常见,船队又没有深入美洲大陆探索,所以许多植物都没能找到,不过这次没找到也没关系,反正很快就会组织第二次的美洲船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都会有找到这些植物的一天。
  “父皇,探索船队的人也被我带回来了,您要不要见一见他们?”这时朱棣再次上前问道。
  “宣他们进殿,朕要好好的听他们讲一讲海外的事情!”老朱当即也大笑着点头道,难得今天这么高兴,当然要听一听这些人在海外的见闻。


第449章 封赏
  大殿之中,老朱坐在龙椅之上,朱标与众位大臣位列两侧,而江船长等人则站在殿中,正对着老朱与满朝文武讲述着他们这一路的艰辛。
  刚开始江船长这些人还表现的有些拘束,但是在慢慢的放开之后,讲述的内容也更加声情并茂,特别是讲到那些死去的弟兄们时,更让他们眼含热泪,而当讲到他们在山穷水尽之时,只能喝臭水维生,最后甚至只能闭目等死,却又绝处逢生时,也让殿上的不少人为之动容。
  老朱也听的十分入神,特别是当江船长他们讲到船队到达美洲后的情况后,老朱也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关于美洲那边的情况,虽然美洲远在万里之外,但这座大陆实在太富饶了,不但盛产金银,而且还有土豆、玉米这样高产的作物,简直就是上天赐于明人的礼物。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老朱也对美洲这座富饶过头的大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果不是他年纪太大的话,他甚至都想亲自去看一看美洲。
  不过就算自己去不了,自己的儿孙却可以去美洲,比如朱棣,朱棣探索美洲的用意他最清楚不过,只是美洲实在太大了,光靠朱棣一个人根本吞不下整个美洲,而老朱的儿孙只会越来越多,这些人如果有志气的话,完全可以学着朱棣一样去美洲。
  江船长他们讲了两三个时辰,中间老朱也几次赐茶,这才让他们将自己在美洲与海上的见闻详细的讲解了一遍。
  “很好,你们舍生忘死为天下百姓取回这些高产作物,让天下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光是这件事,就是天大的功德!”
  老朱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开口道:“如此大功,若是不加以封赏,恐怕连老天都不会答应,你们暂且在驿馆中住上几天,等候朝廷的封赏!”
  听到还有额外的封赏,江船长等人也全都露出欣喜若狂的神色,他们虽然大部分都已经不算是明人了,但却有不少亲朋好友,甚至是家人都在大明,如果能拿到朝廷的封赏,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时间已经不早了,老朱看到江船长这些人也一个个都是面带倦色,毕竟昨晚他们都是连夜赶路,根本没有休息好,于是老朱就让人赐宴,然后等他们吃饱喝足后安排到驿馆休息。
  等到江船长这些人离开后,老朱又来到殿外,亲眼看着侍卫将土豆安置在殿外的空地上,然后这才放心的回到暖阁,又和朱标他们商量了一下封赏的事。
  老朱之所以没有当场宣布对江船长这些人的封赏,主要是这些人的封赏没有前例,所以老朱也需要拿捏一个度,封赏太重肯定不行,毕竟大明的爵位还是十分值钱的,一般来说,只有立下军功才能封爵,比如李节的靖海伯,就是他用军功换来的。
  不过江船长这些人虽然没有立下军功,但他们的功劳却实在太大了,所以最后老朱也破例,加封江船长与王猛等几个船长为正五品的骁骑尉,其它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分别授予飞骑尉、云骑尉等勋位,虽然只是有名无实的武勋,但却已经属于勋贵之例。
  当然除了武勋之外,老朱也有实际的赏赐,那就是给这些人赏赐了不少的土地,至于钱财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