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队的人并不是越多越好,毕竟这只是一支探索船队,而不是去美洲打仗的,所以船队的规模也并不大,一共才两条大船和五条小型船队,还要装上足够的物资,根本没有多余的地方再装人。
“我不会派太多人,只需要派两个人跟着船队就行了,毕竟我可不信任你们,万一你们在美洲有什么发现不告诉我的话,那我岂不是太亏了?”朱樉也说出自己的理由道,虽然他和朱棣一向不对付,但毕竟是亲兄弟,所以有什么话也都是直说。
听到朱樉说只派两个人,朱棣的神情也是一松,只见他考虑了片刻终于点头道:“好吧,两个人我可以安排一下,不过你要知道,出海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万一你的人死在海上,可不要埋怨我们!”
“放心吧,既然我敢派人,自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朱樉也立刻回道。
朱棣也熟知朱樉的为人,知道他这个人的疑心病极重,几乎和自己老爹有一拼,如果不让他的人上船,说不定日后三方的合作就会出问题,所以两人就商量了一下派人登船的细节,至于人选倒是简单,朱樉直接从身边的亲耳中点了两个人,而朱棣则安排了一条船回九州,同时带上了自己的一封书信,给张定边他们说明情况。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棣也在石见国呆了几天,主要是趁着这个机会去了一趟石见银山,其实说是银山,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座银矿,这里已经被彻底的开采出来,每年都有几百万两的白银出产,看的朱棣也十分眼红。
与此同时,大明国内也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正在缓缓展开,那就是正式迁都的事宜,随着春节的过去,老朱终于下旨诏告天下,将金陵改名为南京,同时他也将率领南京的文武百官,启程赶往北京与朱标汇合。
。4
第371章 老朱的乡情
阳春三月下扬州,这时正是江南风景最好的时节,不过老朱却在今年的三月率领文武百官渡过长江,一路北上前往北京。
老朱并没有在开始时就选择走水路,而是准备先去一趟凤阳,祭拜一下自己父母的皇陵,毕竟凤阳离北京太远,他的年纪也大了,之前又生了一场重病,天知道日后还有没有时间回来?
朱允熥自从回到金陵后,就一直侍奉在老朱身边,祖孙二人的感情也越发的深厚,而在离开金陵后,朱允熥更是亲自照顾老朱的饮食起居,老朱的饭菜都是由他亲自尝过后才放心的端给老朱。
凤阳距离金陵也并不算远,只不过老朱这次率领的队伍太过庞大,所以也花了十几天才走到凤阳,正所谓近乡情怯,哪怕是老朱也不能免俗。
“允熥,看到那座山头了没有,皇爷爷小时候就是在那里放牛,后来有一次太饿了,就把地主家的牛给杀了吃了,结果被地主家打了一顿赶了出来!”老朱手扶着车撵的窗子,指着远处的一座小土山给朱允熥介绍道。
“皇爷爷小时候就这么胆大,要是换我的话,我可不敢这么做。”朱允熥也笑着说道。
“哈哈哈~,我那不是胆大,而是饿的狠了,人的肚子里要是没食,那世间的一切律法就是狗屁,只要能把肚子填饱,他们什么事都敢去做!”老朱先是大笑一声,随即又有些感慨的道,只有做过饥民的人,才能体会到饥饿的可怕。
“皇爷爷,曾祖父和曾祖母去世的太早,连我爹都没见过他们,您能不能给孙儿讲一讲他们两位老人家的事?”朱允熥这时忽然露出感兴趣的表情道,他知道人越老就越喜欢回忆过去,老朱也是如此,特别是来到凤阳,肯定会触动皇爷爷儿时的回忆,所以也就顺着提出这个要求。
不得不说朱允熥的话也触到了老朱心中最柔软的那块地方,于是只见看着远处的小山头缓缓开口道:“你曾祖父真名叫朱五四,并不是宗祠上写的朱世珍,像我们这种穷苦人出身的人,根本没有正式的名字,至于朱世珍这个名字,还是后来我发迹后,给你曾祖父取的。”
说到这里时,老朱也不禁再次一笑道:“别人都是老子给儿子取名字,结果到了我这里倒好,竟然是儿子给老子取名字,你说有趣不有趣?”
“皇爷爷是非常之人,自当行非常之事!”朱允熥当即一记马屁轻轻奉上道。
这话倒是很合老朱的胃口,毕竟他这一辈子,做的全都是非常之事,别的不说,光是以南伐北,一统天下这件事,就是史上的独一份,更别说他的出身之低,更是历代帝王之最,得国之正也无人能与他相比。
想到自己这辈子的精彩,老朱也露出几丝满意的笑容,随后再次开口道:“你曾祖父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平时只知道埋头干活,可是在那个乱世里,普通人想要光靠干活减少一大家子实在太难了,所以我二哥、三哥都相继饿死了,也只有我是幼子,从小受你曾祖母的疼爱,所以才能存活下来。”
说到这里时,老朱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十分沉重,有时候他感觉自己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代替早逝的两个哥哥一起活着。
“皇爷爷,那曾祖母呢,她一定是位十分温柔和善的母亲吧?”朱允熥也看出老朱的心情沉重,于是急忙再次开口问道。
没想到老朱闻言却是一愣,随即也不禁一笑道:“这你可猜错了,你曾祖父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你曾祖母如果也是个温柔和善的人,恐怕我们朱家在村子里根本活不下去!”
提到母亲时,老朱似乎连心情都变好了一些:“当年在村子里,你曾祖母可是出了名的泼辣,毕竟我们是外乡人,如果家里没有一个强硬的人,恐怕早就被人赶出去了,而你曾祖母最厉害的就是骂人,甚至可以骂上一天都不带重样的!”
“呃?竟然是这样?”朱允熥闻言也是一脸的惊愕,这完全和他想像中的曾祖母不是一个画风啊!
“你难道没有发现吗,皇爷爷我骂大臣也十分厉害,这点就是和你曾祖母学的,毕竟我也是从小被她骂大的!”老朱这时继续说道,当然这些话他也只是对自己的亲孙子说说,对于外人他肯定是不会说的。
不过说到这里时,老朱却忽然有些伤感的再次道,“不过我娘骂归骂,但我知道,她其实最偏爱我这个幼子,可惜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后来家里实在养不活我了,于是我娘就求人托关系,把我送到寺里,虽然在寺里十分辛苦,但至少有口饭吃!”
老朱说到最后,眼眶也微微发红,似乎又想到了当年一家人忍饥挨饿的苦楚,虽然他这一辈子过的十分精彩,从最底层崛起,一路做到了现在的九五至尊,可也吃尽了人世间的苦楚,如果有选择的话,他绝不想再重走一遍自己的人生路!
“皇爷爷,以前的事都过去了,您现在开创大明,成为天下之主,曾祖父与曾祖母在天之灵肯定也会十分欣慰的!”这时朱允熥开口劝道。
“欣慰个屁,当初你曾祖父和曾祖母去世时,我连个埋他们的地方都没有,幸亏了刘英他爹送给我一块地,这才把他们给埋了,所以后来我送给老刘家一个侯爷,这也是他们应得的!”
老朱这时还沉浸在当年的情绪中无法自拔,甚至还十分的自责,虽然后来他为父母修建了皇陵,但依然无法弥补当年的愧疚。
朱允熥这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了,这时他也无比想念姐夫李节,因为如果他在这里的话,祖父肯定会冲他发火,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由自己一个人承担了。
说话之时,老朱的车队也终于来到了凤阳城门前,只见有一个年轻人率领城中的官员前来迎接道:“孙儿朱允炆恭迎皇爷爷!”
第372章 兄弟间的争斗
朱允炆率领凤阳城中的官员前来迎接,车中的朱允熥也是神情一变,眼神也一下子凌厉起来,就像是一头护食的饿狼遇到另一头来抢食的狼一般,不过这种表情变化也是一闪即逝,眨眼间就恢复如常。
相比之下,老朱却露出一个难得的笑容,只见他打开车窗笑着对车前的朱允炆道:“允炆上车吧,陪皇爷爷一起进城!”
朱允炆闻言却是不喜不忧,当即轻声答应一声,然后这才迈步上车,背后的官员也全都露出羡慕的神色,毕竟人家是皇孙,甚至日后还可能继承大统,这种福分也不知道是几辈子修来的?
朱允炆进到车厢中,也一眼见到了坐在老朱旁边的朱允熥,不过他也并不意外,只见他先是再次向老朱行礼,然后又对朱允熥微微一笑道:“二弟,好久不见!”
“大哥这话就言重了,上次我从凤阳经过时,还曾经特意探望过你,难道你这么快就忘记了?”朱允熥却是话中暗藏锋芒的反问道。
“我当然记得,不过那也是几个月之前了,而且当时皇爷爷大病初愈,我也是心急如焚,可惜却无法侍奉在皇爷爷左右,也多亏有你赶回南京,从那时起,我也就放心多了!”朱允炆再次安静的笑道。
“不错不错,看来你在凤阳没白呆,比当初沉稳多了!”没等朱允熥再开口,老朱就禁不住夸赞道,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朱允炆的确比以前强太多了。
听到老朱的话,朱允熥也立刻笑着改口道:“皇爷爷说的极是,我也觉得大哥的变化极大,上次我路过凤阳见过大哥后,也给父亲和姐夫他们写信,告诉他们大哥身上的变化,想来他们再次见到大哥时,肯定也会十分惊讶。”
朱允熥明着是夸赞朱允炆,但其实要是仔细一想的话,朱允熥却是站在一个高处评论朱允炆,而且话里话外似乎都将以前的朱允炆贬的一无是处。
老朱也似有所觉的看了朱允熥一眼,虽然只是一个十分平淡的眼神,却让朱允熥心中一惊,随即背后就被冷汗浸湿了衣衫,因为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话实在太过了,甚至已经惹得老朱不高兴,这绝对不是一个件好事,甚至可能会毁掉自己这几个月精心建立起来的形象。
“好了,既然来到凤阳,你们两兄弟也要多亲近一下,免得日后生分了!”这时老朱不软不硬的开口道。
这也让朱允熥终于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皇爷爷没有明着说自己,这说明皇爷爷也并没有真的生气,只是一想到刚才被朱允炆占了上风,他还是禁不住有些恼火,当下也偷看了一眼朱允炆,却发现对方正目光含笑的看着他,虽然看起来似乎很正常,只是从他的笑容之中,朱允熥总感觉带着几分讥讽。
老朱的队伍进到凤阳,同时也入住到凤阳的皇城之中,这也是凤阳城修建完成后,老朱第一次入住这里,毕竟他平时实在太忙了,哪怕凤阳离南京并不远,但他也没有时间来这里,想要祭拜父母都是派大臣或皇子前来。
“皇爷爷,您这一路上辛苦了,要不要在宫中休息几天再做其它打算吧?”朱允炆陪着老朱和朱允熥吃过晚饭后,这才向老朱开口劝道。
这次朱允炆见到老朱,也发现一向伟岸的皇爷爷变得苍老了许多,不但头发全白了,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甚至连一向挺直的腰背也佝偻了几分,脸上也带着几分疲倦,所以他才会劝说老朱休息一下。
“不必,我这个不肖子难得来凤阳一趟,明日一早,你们就陪我去祭拜一下你们的曾祖父母!”老朱却是摆了摆手道,如果不是今天天色太晚,他都恨不得今天就去祭拜,毕竟他上次来凤阳还是洪武十二年的时候,离现在都已经十几年了。
“皇爷爷,我觉得大哥说的对,您现在大病被愈不久,之前又是一路颠簸,连御医也说您现在不宜太过劳累,所以我觉得您还是先休息几天为好!”朱允熥这时也十分真诚的劝道,为此他甚至还赞同了朱允炆的话。
“好了,你们两个不必再劝,我意已决,明日一早就去祭拜,我累了,你们两个下去,让人准备一下明日祭拜的东西的!”老朱说到最后也直接一挥手道。
这下朱允熥兄弟二人也都不敢再劝,彼此对视一眼只能点头称是,然后一同退出了老朱的寝宫。
看着两个孙子离去的背影,老朱却是坐在那里沉默了良久,最后缓缓的自语道:“允熥终是太年轻啊,特别是李节不在他身边,使得他也太过急燥,看来日后还是需要多加历练啊!”
说到李节,老朱也忽然叹了口气再次低声道:“为何这世上只有一个李节,如果朕的儿孙中出一个李节这样的人物,岂不是就简单省事多了?”
对于老朱的感慨,离开的朱允熥与朱允炆则丝毫不知,不过两人在走出大殿之时,却不约而同的停下脚步,随后只见两人也彼此对视一眼,似乎都在打量着对方。
“大哥,几个月不见,你的变化还真大啊,竟然连皇爷爷也夸奖你稳重了!”朱允熥这时不阴不阳的开口道,虽然朱允炆表现的很稳重,但他总感觉对方是装的。
“我一向都是如此,只是以前被人故意引诱,从而失了方寸而已,不过在凤阳的这段时间,却让我静下心来思考了许多,总算是有了一些收获,日后二弟你可要小心了!”朱允炆也毫不掩饰的反击道。
“那又如何,你可是被流放到凤阳,皇爷爷可没说要带你去北京!”朱允熥再次反唇相讥道。
“呵呵,皇爷爷是没说要带我走,可是你不要忘了,我在凤阳马上就要呆满一年了,到时按照宫里的规矩,我自然要回到父亲的身边,皇爷爷肯定会带我一起去北京的!”朱允炆也十分自信的道。
朱允炆的话也让朱允熥一下子醒悟过来,算算时间,朱允炆的确在凤阳呆了一年时间了,这让朱允熥的脸色也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
第373章 祭祀明皇陵
明皇陵,也就是凤阳皇陵正式的名字,虽然这里并不算真正的皇陵,里面也只是埋葬着老朱的父母,以及兄长与嫂子等人,但却依然按照皇陵的规格建造。
老朱昨天到达凤阳,仅仅休息了一晚,就带着朱允熥与朱允炆两个孙子前来祭拜父母兄嫂,而且在车马刚到皇陵的大门口时,老朱就下车步行。
只见这座皇陵规模宏大,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小城一般,外面的城墙高大,规格完全与凤阳城的城墙一样,而在皇陵之中,则驻扎着一个千户所的守卫,负责这里的安全事宜,另外还有祭祀的庙宇等建筑。
如此规模巨大的皇陵,前后历经十几年才建成,第一次是老朱还没有称帝时,当时他还只是受封为“吴王”,就派汪文与刘英这些乡间故旧回凤阳,修缮父母的陵寝。
等到老朱称帝的第二年,当时他想迁都到凤阳,于是就让人开始修建凤阳城,同时也正式修建了明皇陵,不过后来迁都的事被刘伯温劝阻,老朱就打消了迁都的想法,不过还是让人再次扩建皇陵。
最后在洪武十二年的时候,整个明皇陵才终于建成,老朱也因此亲自率领朱标等皇子与大臣前去祭祀,后来老朱虽然没时间来凤阳,但也经常派朱标等人代替自己前来,比如朱允炆被贬凤阳,去年就是由他代替老朱祭祀了皇陵。
老朱迈步穿过长长陵道,最后来到了父母的皇陵前,只见皇陵左右两侧分别设了一座高大的石碑,其中西侧为御制皇陵碑,碑文是老朱亲自撰写,主要是讲述了自己艰辛的身世、戎马生涯,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整个碑文共一千多字,感情十分充沛,读之让人落泪。
而在皇陵的东侧,则立着一面无字碑,之所以无文,主要是老朱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根本无法用文字表达,所以才有了这面无字碑。
值得一提的是,这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