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要做驸马 >

第178章

我要做驸马-第178章

小说: 我要做驸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姚广孝当即也答应一声退了下去,他了解朱棣的脾气,只要他认定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再更改,另外朱棣也的确不甘心困居于小小的高丽,也许只有美洲那种广阔的大地,才更适合朱棣纵横驰骋!
  等到姚广孝离开后,朱棣也起身出了房间,然后来到甲板上看着眼前的港口,只见方关的手下正在忙碌的从船上搬下各种货物,其实就是他们从倭国抢来的战利品,而码头上的商人却根本不在乎这些东西是哪来的,哪怕有些货物上还沾着血,他们也愿意花钱购买,因为这些东西可比正常的货物便宜多了。
  朱棣看着眼前繁忙的码头发了一会呆,随后又扭头看向身后,只见大明的海军战船几乎挤满了整个港口,他们只是临时停靠,而且主要是为了处理船上的战利品,所以也显得有些凌乱,但是从一些满是伤痕的船体上也能看出来,这些战船都曾经饱经战火。
  “也许,真的像李节说的那样,大明的未来在海上!”朱棣这时低语一声,随即坚毅的脸上也再次露出沉思的神色。
  一个月后,朱标率领的船队也终于缓缓的到达河间府,再往前的河段因为淤泥堵塞,暂时还没有疏通,船只也无法再往前行,所以只能改为车马,最后这支庞大的船队又走了几天之后,也终于到达了北京城。
  李节已经是第二次来北京了,不过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叫北平,现在不但名字换了,而且经过一年的改建之后,整个北京城也变化极大,特别是水泥的应用,使得这里的建筑也更加多样,甚至有些主要的道路,也用水泥将之硬化,如此一来,整个北京城显得更加有后世的感觉。
  而在队伍到达北京之后,所有人都累的不轻,其实之前坐船还是挺舒服的,但是后来改为车马后,一路上却十分的劳累,所以朱标进入北京后,立刻下令全员休整,并且还给各个官员分配了住处。
  李节和朱玉宁当然有自己的公主府,不过现在还没有建好,幸好北京的紫禁城已经修建了一部分,完全可以入住,于是他们夫妻就和朱允熥、朱雪晴等皇族成员全都暂时搬到了紫禁城入住,反正这里空着也是空着,光是朱标一个人住也显得太孤单了。
  也就在李节和朱标他们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朱棣也带人从高丽回到北京,然后就告诉了他们自己与张定边决定派船队寻找美洲的事。


第344章 有用的犹太人
  北京紫禁城,一切都是按照金陵紫禁城的布局一比一照搬过来的,老朱还没有住进来,朱标却已经带着一家人住了进来,当然了,朱标也只是住在太子的春和宫,至于皇帝的寝宫他可不敢住进去。
  “四弟,你真的决定了?”大殿之中,朱标也一脸严肃的向朱棣问道,除了他们兄弟外,李节与朱允熥也在一旁坐陪,今天是朱标给朱棣接风洗尘,却没想到刚一见面,朱棣就讲出他与张定边等人联合寻找美洲的事。
  “我决定了!”朱棣这时重重的点了点头,随后又看了旁边的李节一眼笑道,“其实从这小子献上地球仪时,估计就已经算计着想让人去找到万里之外的美洲,刚巧我也闲着无聊,还不如让人去试一试,反正就是出些人力物力,如果真的能找到,也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四叔果真是好气魄,我的确一直心系着美洲,只不过却担心路途太远,需要冒太大的风险,所以才一直没有行动,现在四叔若是能与张老将军他们联合起来,派人找到美洲,的确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李节也笑呵呵的开口道。
  “行了,不必给我戴高帽,不过美洲是你最先提出来的,所以此行也需要你给我们提供一些消息和帮助!”朱棣大手一挥再次开口道。
  “这个当然没问题,不过我想问一下,张老将军他们既然提出去美洲的事,应该也做了不少的准备吧,不知他们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李节这时也露出认真的表情问道。
  “这个张定边倒是说了,他们之前已经派人找到你说的那条洋流,的确就在倭国的东边,如果你说的没错,那么这条洋流应该就可以直通到美洲!”朱棣再次回答道。
  所谓的洋流,其实就是北太平洋暖流,这条洋流刚好经过倭国,而且一路向东直通北美洲的西海岸,可以说只要船队沿着这条洋流前行,就不会迷失方向,从而可以极大概率的到达美洲,这也是之前李节献上地球仪时,特意写了一本地理说明上记载的内容。
  “原来如此,如果他们找到了这条洋流,的确是增加了不少到达美洲的概率!”李节闻言也自语道,随即也再次抬头向朱棣问道,“四叔,那不知你们现在还有什么困难?”
  “其它的倒还好说,就是需要你把美洲的情况详细的写下来,到时如果真到了美洲,我们也能做个参考,另外就是缺少一些专业的人才,比如船队中需要精通天文、地理之类的人,我打算请大哥帮一下忙,看看能不能从钦天监中招几个这方面的人才。”朱棣说到最后也看向了朱标,钦天监方面他也不熟,所以才想请朱标帮忙。
  “这你可问错了,李节对钦天监可比我熟多了!”没想到朱标却伸手一指李节笑道,这话倒是真的,钦天监无论上下,都和李节很熟。
  不过李节这时却皱起眉头道:“钦天监我的确很熟,找几个懂天文地理的人也不难,但难就难在要让他们随船队出海,这可是一个苦差事,我担心这些人恐怕吃不了这个苦!”
  李节说的也是实情,天文地理本来就是一种比较小众,但却又比较高端的知识,一般有资格学天文地理的,大都是宝贵人家出身。
  这有点像后世的学生,一般穷苦人家出身的学生,比较喜欢选择理工科,因为日后容易找工作,至于像什么音乐、美术之类的科目,一般学费都不便宜,所以大都是比较富裕的人家去学习。
  “这么说也有道理,可除了钦天监,还有哪里能找到懂得天文地理的人呢?”朱棣闻言也点了点头,毕竟这次是他和张定边合作,并不是朝廷指派,再加上出海又辛苦又要冒着生命危险,所以想要从钦天监中招人也十分困难。
  “等一下,我有点不明白,为何出海还需要懂得天文地理的人才随行?”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朱允熥却忽然插嘴问道,他毕竟还年轻,哪怕经常跟着李节,但有些东西依然懂的不多。
  “出海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活,比如在海上无依无靠,四周全都是海水,想要辨别方向就十分困难,哪怕有洋流也不行,所以有时候就需要依靠天文来辨别方向,另外还需要绘制海图与地图,所以懂得天文地理也是必需的!”李节笑着解释道。
  “原来如此!”朱允熥闻言也点了点头,随即他就忽然一拍巴掌道,“四叔,我知道哪里有懂天文地理的人才!”
  “真的?允熥你快告诉我,无论花多少钱我都愿意!”朱棣闻言也一脸惊喜的叫道。
  朱标与李节也都露出惊讶的神色,其中李节忽然想到了什么,当即惊讶的道:“允熥你该不会想从求真书院里找吧,他们现在才刚开始学习,对天文地理远谈不上精通啊?”
  “不是,我才不会让书院里的学生冒险,不过姐夫你怎么忘了,之前你和我不是刚见过一批懂天文和地理的人吗?”朱允熥这时却调皮的眨了眨眼睛道。
  李节听到这里先是一愣,随即也猛的一拍脑门叫道:“我真糊涂,竟然忘了那帮犹太人!”
  “犹太人?什么犹太人,我怎么没听说过?”朱标闻言也好奇的问道。
  “父亲,犹太人算是色目人中的一种,之前我还掌管着灾民营时,曾经接受了一批远道而来的犹太人,他们中有一些学者,就对天文地理颇为精通,只不过对咱们大明也没什么用处,所以姐夫就把他们送到造船作坊干活了。”朱允熥笑着解释道。
  “懂天文地理的人竟然被你们送到作坊里干粗活?”旁边的朱棣闻言也忍不住瞪大眼睛问道,为了招募懂得天文地理的人,他可是打算下重金悬赏,却没想到李节这边竟然如此不珍惜人才。
  “四叔有所不知,这帮犹太人可不是省油的灯,我对他们是心怀戒备,所以才不敢重用,如果不是这些人中有人精通造船,说不定早就被我赶走了。”李节笑着解释道,随后朱允熥也开口,把当初见到犹太人的经过详细的讲了一遍。
  李节则在旁边补充了一下,主要是讲了一些犹太人的恶行,给朱标和朱棣都提前打个预防针,免得他们日后被这些犹太人钻了空子。
  “原来只是一群放高利贷的,不过没关系,反正我现在只需要用一下他们中的那些学者,至少剩下的人,还是让他们在造船作坊里老实呆着吧!”朱棣最后也微笑着点头道。
  “行,既然四叔您不嫌弃,那我就立刻写信,让人从那些犹太人中挑几个不错的送来,到时让他们随同船队一起出海!”李节听到朱棣的话也没有异议的道。
  李节等人谈笑之间,就决定了几个人的命运,这就是权力中冷酷的一面,不过李节对此却并没有任何的不适,毕竟犹太人习惯于依附别的民族而生,自然也就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掌握,而真正强大的民族,只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棣也一直呆在北京,李节则派人急速赶往金陵,以最快的速度把那些犹太人找来,不过在此期间,忽然一封来自凤阳的书信送到李节手中,不过当拿到书信时,李节却久久不敢打开,因为这封信是汤和府上送来的,而自从汤和重病离京之后,就一直没有消息,李节最担心的就是接到他的死讯。


第345章 出游
  “咦?”书房中的李节打开汤和送来的书信,看到上面的内容却不由得惊讶的轻声叫道,看到最后更是震惊的站了起来,满脸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夫君这是怎么了?”这时朱玉宁也刚好走了进来,见到李节震惊的模样也好奇的问道。
  “玉宁你快来看,汤爷爷他的病情竟然好转了!”李节这时也急切的将这个好消息与妻子分享道。
  “真的,之前不是所有人都说他老人家要不行了吗?”朱玉宁听到李节的话同样震惊的问道,随即就快步上前接过书信,结果发现这竟然是汤和亲笔写给李节的书信,信上的内容不多,主要就是汤和报了一下平安,说自己的病情好转,现在已经可以在下人的搀扶下走动了。
  “我也十分想不通啊,之前我可是多次去探望,当时汤爷爷的情况真的十分糟糕,说句难听的,几乎随时都可能断气,当时陛下也派御医去看了,都说希望渺茫,当时送汤爷爷回乡,就是想让他落叶归根,却没想到他的病竟然还能好转!”李节这时也是一脸的不敢相信。
  “也许是老天开眼,不想让信国公走吧!”朱玉宁这时也放下书信轻声道,她知道李节曾经受过汤和的照顾,两人的感情也很好,之前汤和病重的时候,李节也为此伤心许久。
  “不对,我怀疑这老头又是在装病!”李节却忽然开口道,以汤和当时表现出来的病情,几乎就是在濒死的边缘,恢复过来的希望极小,所以李节更愿意相信他是在装病,或者说他的病绝不像当时他表现的那么严重。
  “装病?为什么?”朱玉宁闻言却也惊讶的问道,如果汤和装病,那也要有一个装病的理由,总不能就是为了装病回老家休养吧?
  “这个就要问他自己了,不过我怀疑很可能与允熥的事有关!”李节站直身子微笑道,将自己代入到汤和的角度,似乎也不难理解他装病的理由了。
  “与允熥有关?”朱玉宁闻言先是一愣,随即也醒悟过来道,“你是说信国公看到允熥与允炆之间的争斗,所以才想借生病躲回凤阳,免得日后惹上麻烦?”
  “不错,这老头最会见风使舵,特别是这几年更加小心,连朝堂上的事都不会发表任何看法,更别说介入皇储之争了,偏偏他和我的交情不一般,十分容易被我拉下水,所以还不如早早的躲到凤阳去,免得沾上这种麻烦!”李节分析到最后也露出自信的表情。
  汤和这个人的心思很复杂,这世上除了老朱外,恐怕也只有李节最懂他的心思,之前李节是被他装病的样子吓到了,根本没往这方面想,可是现在仔细一想,就发现有些情况不太对劲。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老朱的反应,明明汤和病的那么重,老朱却毫不犹豫的同意将他送回凤阳,要知道病人最忌在路上颠簸,难道老朱就不怕汤和死在半路上?
  想到这里,李节也立刻把上面这些讲给朱玉宁,结果朱玉宁听后也十分赞同的连连点头,汤和生病这件事的确有些蹊跷,现在看来对方似乎真的是在装病?
  “姐!姐夫!你们在哪呢?”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朱允熥兴冲冲的声音,紧接着就见他一脸兴奋的冲了进来,见到朱玉宁两人也立刻道,“姐你也真是的,不是来叫姐夫吗,怎么这么久还没一点动静,咱们不是和父亲说好了要去长城吗?”
  “去长城?”李节听到这里也是一愣。
  朱玉宁这时却一拍脑门道:“我差点忘了,来的时候我不是一直念叨着想去长城吗,父亲也一直记着这件事,今天刚好他有空,于是就决定带我们一起去长城,刚才我来找夫君就是想告诉你准备一下!”
  “那太好了,咱们快走吧,别让太子等急了!”李节闻言也立刻赞同的道,虽然他上次来北京已经登了一次长城,但朱玉宁和朱允熥却从来没见过,现在好不容易来到北京,趁着老朱不在,他们也难得自由的外出一次。
  当李节三人见到朱标时,发现朱棣一家和朱雪晴都在这里,这次朱棣不但自己来了,而且还带来了自己的妻子儿女,这主要是徐王妃对朱玉宁十分想念,毕竟她和朱玉宁平时也只能靠书信往来,前几天两人相见时,也是抱头痛哭,毕竟对于朱玉宁来说,母亲早逝后,徐氏对她的关心就显得格外珍贵。
  人到齐了,朱标也立刻宣布动身,这次其实并不算是一次官方活动,而是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的郊游,朱标与朱棣两人带头,李节和朱允熥这些晚辈跟随,至于徐王妃和朱玉宁、朱雪晴这些女眷,则跟在后面。
  长城是北京最坚固的一道防线,现在既然要迁都北京,自然更加重要,所以这也是朱标来到北京后,立刻跑来巡视长城的原因,朱棣也好长时间没回北京了,一路上都在感慨北京城内外的变化也是极大,有些地方他都快认不出来了。
  “李节,朝廷的那个水泥能不能给我送去一些,我看这玩意用来筑城或建房子都是十分方便,甚至连道路都能用,简直比砖石好用多了!”朱棣这时忽然向李节问道。
  “四叔要用肯定没问题,不过水泥的产量却有限,现在也只有北京和金陵设有水泥作坊,这两地都是消耗水泥的大户,现在水泥作坊产的水泥根本不够这两地用的,所以恐怕很难挤出多余的水泥供给四叔。”李节说到最后也是双手一摊无奈的道,水泥这东西的需求实在太大,特别是北京城,到处都在重修,生产多少水泥都不够用。
  “这还不简单,直接在我们高丽也设一座水泥作坊不就行了吗?”朱棣闻言也立刻开口道。
  不过李节听到朱棣的话却看向朱标,并没有擅自回答朱棣的话,果然,只见朱标也扭头对朱棣笑道:“四弟你就别想了,父皇已经说了,水泥这东西的作用太大,暂时不允许流通到大明之外,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