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驸马-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以稀为贵,人们越是买不到三国演义,就越是勾起无数人的好奇心,有些传抄出来的内容也开始在读书人中流传,可惜这些内容都是断断续续的,还不如去听说书人的评书。
借着这股热潮,李节也立刻找到罗贯中,不过罗贯中对城中的这股三国热还一无所知,因为李节和朱允熥搞的小动作根本没通知他,当然李节和朱允熥也没想到三国这把火会烧的这么急、这么旺。
不过这也是好事,当李节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后,罗贯中也兴奋的老脸发红,当即就决定提前售卖书籍,其实自从样书确定后,三国演义已经印刷出来不少了,本来罗贯中想着第一次印刷五千部就足够了,但李节却坚持要求最少印刷一万部,否则根本供应不上。
现在虽然没有印刷完一万部,但七八千部还是有的,完全可以边印边卖,于是罗贯中当即做出决定,即日起开始售卖自己的书籍,而当各个书商得知三国演义有货源时,立刻像是闻到血的鲨鱼一般主动找了过来,七八千部的三国演义在眨眼间被抢购一空,第二天就出现在各个书肆的案头。
本来求购无门的人得知三国演义竟然上市售卖,也让他们兴奋的跑上街头抢购,不过因为货源有限,每家书肆分到了三国演义都很有限,只要去晚一点,可能就被人抢空了,于是就出现不少人挨家挨户的去询问,有些人甚至在一天之内跑遍了整个京城的书肆。
罗贯中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书竟然引起这么大的轰动,特别是当他和李节一起走上街头,看着无数人追捧着自己所写的三国时,也激动的热泪盈眶,似乎当年的落魄也都是值得的。
李节也十分理解这些求购三国的人,因为他自己就收藏了三部三国,其中一部是最开始的样书,另外一部则是正式印刷出来的第一批三国。
不过这两部都不算什么,最后一部才叫珍贵,因为罗贯中为了感谢他,竟然把他的手稿送给了李节,虽然李节再三推辞,但却架不住罗贯中的坚持,因为对他来说,三国已经印刷成书,他再留着这些书稿也没用了,于是李节最后只得收下。
然而就在整个京城因一部三国而疯狂时,却发生了一件十分不和谐的事,也许在别人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但李节却觉得十分可恨!
第275章 知识产权
李节与朱允熥相对而坐,旁边的罗贯中也在,三人面前摆放着一套书,封面上写着《三国志通俗演义》七个大字。
表面上看,这本书与印书局发行的书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当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封面的用纸比较低劣,字也有些模糊,而当打开书时,一股劣制墨水的味道就扑面而来,隐隐间带着股臭味,里面的插画人物也都像是鬼一样。
“没想到这么快就出现盗版了!”李节气的一巴掌拍在面前的这套三国上怒道,三国演义才上市不到十天,盗版就已经出现了,虽然印刷的很低劣,但价格却只是正版的一半,再加上现在需求火爆,所以盗版根本不愁卖。
“这很正常,毕竟一本书卖的好,肯定会引来一些书商盗印,这种事朝廷也管不了。”相比李节的愤怒,朱允熥反而十分平静,甚至觉得这本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其实朱允熥也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普遍想法,毕竟古代可没有什么版权意识,哪怕旁边的罗贯中,估计也没想过别人盗版自己的书籍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事实上相比钱财,罗贯中更看重自己这本书的传播程度。
也正是在这种想法下,所以罗贯中这时也笑着劝解道:“李伴读你不必生气,别人想要盗印咱们也管不了,不过他们的印刷如此低劣,对咱们正版的书籍也造成不了太大的影响。”
“不行,这本书是您半生的心血,这些人用盗版来赚钱,简直就是在吸您的血,无论如何我也要帮您讨个说法!”李节却十分固执的道。
看到李节也是一片好意,罗贯中也不好再说什么,这时对面的朱允熥却好奇的问道:“那你准备怎么帮罗老先生讨公道,总不能直接派人把盗印三国的书商全都抓起来吧?”
朱允熥的话也问到了关键上,因为大明的律法中并没有关于盗版书籍的罪名,甚至连类似的专利权也都没有规定,正所谓法无禁止即可行,所以李节想抓那些书商都找不到合适的罪名。
“现在没有,但并不意味着永远没有,我这就去进宫见陛下!”李节却猛然起身道。
“李伴读万万不可,区区一件盗印书籍的小事,怎可惊动陛下?”罗贯中听到李节的话也吓的站起来阻拦道,虽然李节是一片好意,但他还是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
“罗老先生不必担心,我进宫可不仅仅是为了盗印三国的事,事实上我有一件事早就想向陛下建议了,刚好这件事可以做为引子!”李节却是耐心的解释道。
听到李节这么说,罗贯中也不好再阻拦,朱允熥也露出感兴趣的表情,于是就吵着和李节一起进宫见老朱,李节也没拒绝,两人带着那部盗印的三国就坐上马车直奔皇宫而去。
暖阁之中,老朱也正在处理着与迁都有关的事情,刚才他才召集了几个大臣商议完一些迁都方面的事务,有许多的事情都需要老朱亲自处理,当然这也怪老朱,他把相权收回到手中后,大臣们就没有了自主之权,无论事务大小都要征得老朱的同意。
当然老朱也是乐在其中,对于他来说,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才让他感觉到安全,再加上他的精力过人,无论大小事务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大明就像是一具效率极高的机器,不但修复了元末战乱造成的影响,而且还在飞速的向前发展。
李节和朱允熥进到暖阁后,老朱这才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道:“你们两个怎么来了,是不是水泥的事上有什么问题?”
“皇爷爷放心,水泥的事十分顺利,我们与工部已经在京城这边试建了一座水泥作坊,现在已经可以出产一些水泥,另外工部的官员也学的差不多了,即日就可以启程去北平!”朱允熥立刻上前禀报道。
“这么快就能启程去北平了?”老朱听后也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又夸奖了李节两人几句,无论是水泥的发明还是对工部官员的培训,他们都做的相当不错。
这时朱允熥看了看李节,只见李节双手拿着那部盗版的三国再次上前道:“启禀陛下,臣今日求见是有另外一件事想要禀报!”
“你手里拿的什么书?”老朱这时也发现了李节手中的书籍,当即也露出感兴趣的表情问道,他以为李节又有什么新的书籍送给自己,上次的三国和水浒可是给了他很大的惊喜,到现在他都偶尔会去翻上几页。
“请陛下御览!”李节当即将手中的三国呈上道,随即有内侍接过书籍放到老朱的桌子上。
“这不就是三国吗,你让朕看什么?”老朱看清书上的名字也立刻皱起眉头问道。
“陛下请仔细看!”李节并没有回答,而是再次说道。
老朱闻言也耐着性子打开书,结果很快就发现了这本三国不一样的地方,随即他也就反应过来笑道:“原来如此,没想到这才短短几天时间,民间就已经开始有人盗印三国了。”
看老朱脸上微笑的表情就可以知道,老朱也没太在意这种小事,毕竟这种事实在太常见了,再加上人家也没有违反什么法律,所以朝廷也管不了。
“陛下,此书是罗老先生花费了半生心血所著,蒙陛下恩典,准许印书局为他出书,而且印书局所印的书籍,卖出后所得的收益会分出一半做为罗老先生的润笔之资,可是现在这些盗印书籍一出,无论他们卖出去多少,罗老先生都一文钱也得不到,这岂不是太不公平了吗?”李节却是十分严肃的禀报道。
“这个……”老朱闻言也是一愣,他还真没考虑过这点,虽然李节说的有道理,但读书人的事,一向重名不重利,所以罗贯中应该不会太在意钱财的收入。
“陛下,若是罗老先生没有得到陛下的恩准,也没能在印书局印书,反而所有三国都是由那些不法的书商盗印而成,那岂不是意味着老先生花费了半生的心血,却得不到半文钱的报酬,虽然读书人重名不重利,但只要是人,他们总归是要吃饭的,若是没有任何收益,那还有什么人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李节这时再次反问道。
“不对,读书人著书立说,更多的是换取名望,孔老夫子的论语印了那么多,不也没有人给孔家后人半文钱吗?”老朱却觉得李节的话中有漏洞,当即指出来道。
“陛下说的有道理,但您要知道,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圣人,绝大部分人劳碌一生,其实不过是为求‘衣、食’二字,另外不仅仅是写书,另外还有一些新发明,比如我之前发明出来的玻璃镜子,现在同样也有人开始偷取了制作之法开始仿制,这些人根本就是在不劳而获,若是陛下无法保证发明者的利益,那日后谁还会费心费力的去发明新东西?”
“我明白了,原来你是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感到生气!”老朱闻言再次大笑道,似乎是明白了李节来找自己的原因。
“陛下,区区一个镜子作坊,我并不放在眼里,只不过是在为别人不劳而获感到不平,别的不说,这段时间海贸发展迅速,对海船的需求很大,据说有一家造船作坊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才搞出一种新式海船,不但速度快,而且抵抗风浪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可他们才刚生产了没几艘,这种新船就被其它造船作坊仿造,导致他们连之前投入的成本都收不回来,如此下去的话,还有谁愿意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李节这时也终于把话题引到自己的目的上来,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古代律法的空白区域,更没有后世的专利法,而自己的发明得不到保护,也就意味着发明者不能从中得到收益,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无法鼓励发明创造,更无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老朱也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了李节的意思,当然李节的说话于情于理也都站得住脚,就像他打仗一样,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连军中的一群莽汉都懂得这个道理,更别说那些有能力发明新事物的聪明人了。
“那你对此有什么想法?”老朱沉思良久终于再次向李节问道。
“臣建议颁布一部专利法与著作法,用来保护那些像罗老先生以及造船工匠等人的利益!”李节当即开口道。
其实李节是想搞一部知识产权法,只不过老朱这些古人可能并不能理解知识产权这四个字的含义,李节想要解释也比较费劲,所以就分开为专利法和著作法,另外还有一部商标法,合在一起才能称为知识产权法,不过商标法并不太迫切,所以暂时没有提出来,日后可以补上。
第276章 朱家子孙怎能不行?
无论是专利法或是著作法,这两个新名词都让李节解释了半天,才让老朱明白了这两部律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其中的专利法,若是实施之后,将大大促进人们搞发明创造的热情。
若是以前,老朱可能会对这两部律法有些怀疑,但是在见识到热气球、水泥等新事物的作用后,他也明白了技术的巨大作用,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一项新技术,可能会对一个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所以老朱听完李节的讲述后,也露出的沉思的神色,李节和朱允熥也静静的站在一旁等候,他们都知道老朱在考虑问题时,不喜欢被别人打扰。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老朱这才抬起头,但却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抚着胡须看了看李节,随后又把目光转向旁边的朱允熥问道:“允熥,你觉得李节提出的这两部律法如何?”
听到祖父竟然问自己的意见,朱允熥也吓了一跳,这还是他第一次被祖父询问意见,而且还是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这让他也不禁激动的脸色发红。
“启禀皇爷爷,孙儿平时主管着几个作坊,也亲自参与了水泥作坊的筹建,平时也与许多工匠都有过接触,他们这些人中不乏聪明才智之辈,有些我和李节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到了他们手中却是轻松解决,只不过……”
朱允熥说到这里忽然露出了迟疑的神色,甚至还偷偷看了看坐着的老朱,似乎有些不敢开口。
“只不过什么?有话就直说,男子汉大丈夫吞吞吐吐像什么样子?”老朱看到孙儿犹豫的样子也立刻脸色一沉道。
“孙儿知错!”朱允熥立刻认错,当即整理了一下思绪回答道,“只不过孙儿也发现那些工匠有些问题,虽然他们中有不少聪明才智之辈,但他们却有些懒惰,明明他们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但如果没有上官的吩咐和催促,他们却都是懒的去做!”
朱允熥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刚开始我还觉得这些人太懒,可是后来我对工匠们的生活更加了解后,才理解了他们,其实并不是他们懒惰,而是对于他们来说,干多干少都一样,就算他们能够想出新的方法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可这种事的功劳都是属于他们的上官,对他们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好处,所以他们当然也就懒的去做了。”
朱允熥的话这番话也让老朱露出惊讶的神色,虽然他出身底层,但做了皇帝后,已经很少能够接触底层百姓的生活了,没想到自己这个孙子竟然肯低下头去观察普通工匠的生活和想法,而且还能看到如此细微的东西,这让他也十分意外。
“殿下所说的工匠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陛下定下户籍制后,虽然这保证了各个行业的恢复速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也产生了不小的问题,比如就像殿下说的,工匠来干多干少都一样,甚至如果监管质量的官员如果放松一些,就会导致出产的物品质量下降,比如钢铁,据我所知,军器局就曾经因为钢铁的质量下降,从而导致造出来的枪炮炸膛的事故!”李节这时也再次开口道。
明初时户籍制的危害还不算严重,等到了大明中后期时,那时的危害才会彻底的显露出来,比如当时军队的各种武器铠甲,质量竟然低劣不堪,火炮与火枪根本不能用,因为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炸膛?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户籍制,比如工匠的儿子永远都是工匠,职位竟然是世袭的,根本不管对方是否具备工匠的技能,而且当时的工匠地位低下,收入也十分微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造出来的东西当然没有任何的质量保持,所以纵观整个明朝,许多技术甚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倒退。
“听你话中的意思,难道你觉得户籍制有问题?”老朱这时眉头一皱再次问道。
老朱也没想到李节竟然把议题引向了户籍制,要知道户籍制是他亲自制定的,而且他一一直认为这个制度很完美,不但可以让各行各业各司其职,保证了这些行业的稳定,同时也能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比如农业和工商业,现在都恢复的相当迅速。
“陛下,天下大势一直处于变动之中,这世间也没有永恒不变的律法,有些律法是针对当时的情况制定出来的,但随着情况的改变,这些律法就不再适应眼下的情况,所以当然也需要进行一些改变!”李节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
如果放在以前,李节可能还没有胆子当面指出老朱的错误,但是经过这两年的培养,他和老朱之间已经建立起相当的信任,一般来说,如果只是讨论政务的话,李节完全可以大胆放言,哪怕不合老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