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要塞之贼主天下 >

第266章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266章

小说: 要塞之贼主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转身就往山下跑去。
    其他人也都纷纷跟上。
    虽然挡不住英国人,但是他们要想逃命还是可以的,毕竟这里他们熟门熟路,而且也安排有接应的人。
    一群幸存者乱哄哄的往山下跑去,快要跑到山脚下的时候,却看见前面有一队人马挡住了去路。
    对方打着火把,借着火光姚大海看的分明,当头一人正是郑森。
    “姚老大这是要往哪里去啊?”郑森换了一身披挂,全身着甲,头戴金盔,要悬宝剑,又回到了他昔日少将军的模样。
    “郑森,你们父子说好的我们打前锋,你们随后支援,为何去迟迟不到,害的我的兄弟们死伤惨重,你说你们是何居心?是不是想要借刀杀人,将我们兄弟全部赶尽杀绝?”姚大海一见郑森,举刀指着郑森厉声盘问道。
    “姚老大莫要生气。我们虽然来得晚了些,但是也不算太迟。姚老大你们辛苦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我们好了,你们好好休息一下吧。我一定帮你们给皮老大好好的报仇,让英国人一个都不留。”郑森微微一笑,淡然说道。
    姚大海一愣,看郑森的态度,难道是他想多了?
    他没有注意到郑森说到“一个都不留”的时候,咬字很重。
    而在郑森说完之后,他身后离开闪出来一支全副盔甲的队伍来,人人手中都端着一支英国人手中那样的火枪,枪口正对着姚大海他们。
    “放!”郑森一挥手,冷声道。
    “砰砰砰!”密集的枪声顿时响起,姚大海首当其冲,胸口中了五六弹,血流如注,当场死亡,眼睛之中却犹然带着不可思议的神色。
    跟着姚大海一起逃出来的那些人也都纷纷中弹倒地。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杀戮当中,他们毫无反抗力,一个不留的死光了。
    不用郑森下令,自有人上前检查了一遍,没死的顺便给补上一刀。
    “少将军,都死了。山后边的人此时应该也搞定了。”一个亲兵头领凑到郑森跟前禀告道。
    郑森看着地上的姚大海等人的尸体,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是很快就消失,点点头道:“都守好了,不能让一个英国人冲下山来。”
    那亲兵头领沉声道:“少将军放心吧,这次咱们把所有的大炮都弄过来了。还有咱们手中的火枪也有上千条。而且咱们还事先挖好了工事,以有心算无备,英国佬跑不掉的。况且山下面还集结了咱们上万人马,全是好手。”
    郑森点点头,转身向后面走去。
    他此刻的心情还是很复杂的。
    今天的这一切都是父亲为了保全郑家苦心算计出来的。
    英国人是郑家要交给朝廷的投名状,是保住郑家的关键。要让朝廷那位看到郑家的诚心,那就必须要干脆利索的干掉英国人。
    先用一直不听话的皮三去故意激怒英国人,让英国人杀了皮三。然后又用皮三的死去激怒皮三的手下,再假装要为皮三报仇,怂恿姚大海等人火烧英国人。
    郑芝龙当然清楚皮三手下那上千号人不可能全部干掉英国人的,所以他们只是充当一个炮灰的角色。
    现在炮灰的使命完成了,他们也该去找他们的皮老大了。
    剩下的戏要他们郑家亲自来唱,而官军就在建宁城等着看戏呢。
    想到威震东南十几年的郑家竟然落得了如此下场,郑森心中升起强烈的不甘之意。
    但是父亲说的对,形势比人强,他就算再不甘心也只能低头忍着。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南平定
    福州城城门洞开,郑芝龙带着儿子及手下诸首领头目在城外二十里外翘首等待,眼睛一直看着北边的方向。
    从火烧英军大营过去已经足足半个月了。
    英国人两万人马,包括史密斯在内几乎是无一逃脱,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杀死下山的路上。
    郑家军也损失不小。
    白牧亲自来福州查看过现场之后,郑芝龙又亲自上了一封降表,言辞恳切的表示自己愿意将手中所有的权力和资源都交给朝廷,解散手下所有人马,让他们解甲归田,绝对不再滋事为盗。
    条件就是朝廷赦免他不敬之罪,保全他们郑家一门老小性命即可。
    白牧对于郑芝龙能够做到如此果决狠辣的壮士断腕,以两万英国人的性命作为投名状,又如此识时务的交出所有权力,心中既有诧异,还有一些佩服。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也不能擅作主张杀了郑芝龙,所以写了一封战报奏表,连同郑芝龙的降表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
    而江川的批复也很快下来、送到了白牧手中。
    在得到了江川的批复之后,白牧这才带着第一军亲自赶到福州,向郑芝龙宣布旨意,同时进行交接事务。
    郑芝龙等人此时就在等待白牧大军的到来。
    郑芝龙的脸色看起来很平静,但是他身旁的郑森却是一脸沮丧愤恨,不时的捏着拳头发出响声,似乎心中恨意难平。
    “森儿,到了此时,便不要多想了。咱们郑家享了这么多年富贵威风,也足够了。如今能够保的一家老小平安,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郑芝龙察觉到儿子的心情,出言劝慰道。
    “爹,道理我都明白,只是心中却仍然是心绪难平,我不甘心!凭什么我们郑家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如今却要拱手想让,却只能换来一个平安而已。他江川要拿我们的东西,却还要摆出一副宽厚仁慈的嘴脸来,好像是他给了我们多大的恩泽似得。我真的不甘心!”郑森咬着牙低声道。
    郑芝龙转过头来看着儿子,神色极为严肃的道:“森儿,我明白我的心情,我心中又何尝不难受,何尝不委屈?这是我辛苦一辈子打下的基业,我又何尝甘心拱手让人?”
    “可是你必须明白,水无常形,人无常势。如今这天下大势不在我郑家这边,若是我们非要强行争取,只能落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到了那个时候什么都保不住了。人绝对不能与大势抗争,否则害人害己。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关头了,你切莫冲动行事,使我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如果那样的话,你就是我们郑家的罪人!”
    郑森脸色变幻,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低下了头。
    “儿啊,你若是真有英雄之志,你就且隐忍一时,好好锤炼自己,若是那江川能够坐稳这江山,你就潜心修身,若有机会便要努力使自己出头,为朝廷效力,也能保我郑家再度富贵。若是风云再变,你便可积蓄实力,伺机再起,说不定将来还有一番造化。你明白了吗?”
    郑芝龙看儿子不说话,又低声开解道。
    郑森终于点点头,表情恢复了平静,说道:“父亲,我明白了。我会控制我自己,绝对不会冲动行事的。”
    看着儿子如此,郑芝龙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手下的人其实该遣散的也遣散了,不愿意留下的也让他们自己自谋出路去了。
    愿意留下的,都差不多是跟他一样没有了再打打杀杀的雄心壮志的人。
    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想在朝廷之中再觅得一份差事的人。
    “老爷,他们来了。”一旁的管家忽然叫了起来。
    郑芝龙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官道上尘土飞扬,蹄声阵阵,显然是大队人马逶迤而来。
    当头的一队骑兵纵马而来,在郑芝龙等人三丈外齐齐勒马停了下来,动作整齐划一,就如一人一样,看的郑芝龙等人暗暗心惊。
    为首一人身穿毛呢军服,身后毛呢披风,头顶大檐帽,眉目硬挺冷峻,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显得英武不凡。
    “罪臣郑芝龙等参见白将军。”郑芝龙急忙上前参拜,众人也都跟随。
    他上次见过白牧一次了,也知道这位爷是摄政王江川的心腹大将,又是这次的传旨钦差,自然不敢怠慢。
    “郑老爷子请起,无需行此大礼。”白牧跳下马来,长声大笑道。
    看到白牧的样子,郑芝龙心中放松了不少,显然朝廷那位答应了自己提出的条件。
    想到一家老小的性命算是保住了,郑芝龙心中还是很宽慰的。不过一想到自己多年的基业很快就要成为他人的嫁衣了,心中也还是有几分酸楚和不舍的。
    哪怕他已经想的很开了。
    寒暄几句之后,白牧重新上马,郑芝龙也坐上马车,向福州城而去。
    到了福州城里,第一军主力也很快到达,与郑家军交接了城防。
    其实此时也没有多少郑家军了,只剩下一些在城门口维持秩序的人而已,也是担心引起朝廷的误会。
    待交接了城防之后,白牧便在郑芝龙的将军府之中宣读了王命懿旨。
    “郑芝龙能顺应大势,主动臣服归顺朝廷,免了生灵涂炭,刀兵四起,实乃忠义之臣。本王甚是欣慰,今特封郑芝龙为二等安乐侯,且全族移居京城。本王已令工部为安乐侯建造安乐侯府一座,以犒赏安乐侯全家忠义之举。”
    郑芝龙一愣,没想到江川竟然还给了自己一个侯爵。在他原本想来,能有一个子爵都已经是顶天了。
    当下急忙叩谢道:“臣郑芝龙多谢殿下天恩。”
    至于移居京城,这也是应有之义。换做是他自己,也不可能让自己继续待在东南的。
    白牧微微一笑道:“安乐侯,恭喜了。这里还有一道王命懿旨,请静听。”
    “安乐侯之母郑氏德劭年高,且能深明大义,主动规劝子孙归顺朝廷,实乃天下妇人之楷模。今特封为一品诰命妇人,享陛前不跪,且另有绫罗绸缎宝物若干赏赐。”
    郑老太太如今还在建宁城,这道旨意郑芝龙代领即可。
    郑芝龙没想到母亲还有诰命加身,心中又是意外又是惊喜,又急忙跪倒谢恩。
    等他拜完,白牧又拿出一道王命诏书道:“安乐侯,这里还有一道旨意。是给贵公子郑森的。”
    郑芝龙惊讶的看了白牧一眼,又看看有些愣怔的儿子,急忙扯了扯他的衣服道:“森儿,上前听旨。”
    郑森这才回过神来,上前跪拜,低头听旨。
    “本王听闻安乐侯之子郑森少年英武,气度不凡,又熟悉海战。本王如今欲扩建水师,正是求才若渴之时。特征召郑森入水师之中任职。具体职衔,由水师提督邓世昌安排。郑森领旨之日,则是赶赴水师任职之时。另,安乐侯麾下原有各人,若是有志于效力水师者,皆可跟随郑森一同前往水师报道,具体职事俱由水师提督邓世昌安排。”
    郑森听完之后,愣在了原地。
    他本以为自己从此以后再没机会征战沙场了,毕竟以自己的身份,江川不杀自己已经算是开恩了,但是却没想到竟然还能让自己去水师任职,而且还让自己带上父亲以前的部下。
    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太过小瞧这位摄政王殿下了。
    这位的心胸好像也不是那么狭窄啊。

第二百七十三章 宋献策归降
    自半个月前打破潼关进入陕州之后,狄青的东路军经过半个月不疾不徐的行军,相继光复华阴,大荔,蒲城等城池,最终攻入了渭南府。
    所到之处,大顺军要么是闻风而逃,要么是一触即溃,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什么像样的攻防战。
    这一路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的到了渭南府,东路军的人马已经扩张到五十万人左右。
    这其中有秦军嫡系十万人左右,剩下的都是这一路上归附收编的各路人马。虽然说战斗力不如秦军,但是却也能壮壮声势,摇旗呐喊。
    这一路上不断的胜利,狄青也没少了这些归附军的好处,所以这些人士气也颇为高涨,遇到打仗的时候也各个奋勇向前,不畏生死,倒是也慢慢有了一些悍勇之师的模样。
    在渭南府休整两日之后,狄青召集麾下众将商议之后,决定将人马分成两路,东路沿临潼向西安城攻击。
    另一路为南路,则沿着蓝田,长安从南向西安城攻击,两路合围西安。
    东南两路大军分别行事,狄青亲领东路军,在临潼城下却被挡住了。
    驻守临潼的是李自成的老营人马,算是大顺军之中的精锐,由李自成麾下心腹军师宋献策防守。
    临潼城作为大顺国的京城西安城的东部屏障,虽然是个小城,但是却也修建的城墙深厚,护城河水深一丈,称得上是一座坚城壁垒。
    只要临潼城一下,西安城就会毫无屏障的暴露在自己面前。因此,狄青料定,大顺军一定会在此地死守的。
    因此他已经做好了强攻的准备,主力大军还没到的时候,就已经派出先锋大军切断临潼和四周的道路,尤其是与西安城的道路。
    他要一战而下,然后直接兵临西安城下。
    可是前锋大军去了没多久,就派人回来报信,说是镇守临潼的宋献策派人联络,要求面见狄青。
    狄青虽然有些意外,但是还是猜到了一些其中缘由,让人将那宋献策的使者带了过来。
    “小人宋思明见过狄大将军。”使者是一名青年,见到狄青礼数很是周全。
    狄青道:“你就是宋献策派来的使者?你跟宋献策是什么关系?”
    那青年使者不慌不忙的道:“回禀大将军,宋献策即是家父。”
    狄青有些意外,点点头道:“宋献策竟然派了自己的儿子来当使者,看来的确有些诚意。说吧,你父亲打算怎么做?”
    到了此时,狄青已经确定宋献策是派自己儿子来谈判投降事宜的。
    毕竟到了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再为李自成陪葬了。况且从收集到的大顺军高层的资料上来看,这宋献策从来都是一个心机城府深沉之人,否则也成不了李自成手下的头号智囊,况且还挂着一个丞相的名头。
    李自成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稍微有点头脑的这时候都会为自己考虑一下了。也只有那少数头脑简单,满脑子都是忠义的人才会跟着李自成一条道走到黑的。
    宋献策显然不在其中。
    宋思明道:“大将军,李自成粗鄙跋扈,毫无人君之姿。摄政王殿下人中之龙,雄姿英发,力挽狂澜,大明天下即将重新一统。我父子久慕朝廷,早有效力之心,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今日大将军重兵前来,大顺国灭亡在即。我父亲愿为将军尽绵薄之力,让将军攻克西安更加顺利。”
    “好,贤父子能有效忠朝廷之心,本将军自然欢迎。只是不知道你父亲打算怎么助我一臂之力啊?”狄青眯眼问道。
    “我父亲愿意打开临潼城门,献城归顺朝廷。只要将军能报我宋家平安无事即可。”宋思明显得很是谦恭。
    狄青倒是不屑一顾,冷哼一声道:“你父子当是好算计。临潼城虽然号称坚城,但是在我大军之下重炮之下根本不值一提。你父子纵使不献城投降,我要破这城池也只在反手之间。你父子在李自成麾下多年,助纣为虐,罪行深重。若无大功,我如何在摄政王殿下面前报的你的宋家平安?”
    宋思明听得冷汗涔涔,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狄青说的的确没错,不说临潼城如今之中兵无战心,将无战意,士气低迷,就算他们士气高昂全盛之时,恐怕也很难抵挡官军的重炮的。
    要知道,当日在北直隶的时候,很多人可是亲自领教过官军火炮的厉害的。
    至今一想起来,很多人都是面色发白,谈之色变。
    “既然没什么好说的,那就回去告诉你父亲,让他尽管来守。我自会用大炮跟他说话,到时候可莫要后悔今日。”狄青看着宋思明的样子,冷声说道。
    宋思明终于回过神来,急忙叫道:“大将军且听我一言。我父子一心想要归顺朝廷,为将军效力,绝不敢再与朝廷大军对抗。将军但有吩咐,可尽管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