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要塞之贼主天下 >

第138章

要塞之贼主天下-第138章

小说: 要塞之贼主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察哈尔部率先投降了江家军之后,蒙古其他各部落也都是蠢蠢欲动,甚至有人已经开始私底下联系格尔丹,希望他能为自己牵线搭桥。
    更有甚至更是直接起兵反叛,比如说蒙古杜尔伯特部的可汗就起兵反清自立,打出了要恢复祖先成吉思汗的荣光的旗帜,自称天都汗,对其他部落和满清村寨开始烧杀抢掠,并且引诱翁牛特部和土默特部也相继反叛。
    朝鲜半岛上也不太平。
    满清留在朝鲜用来震慑的数万大军也被调回来了一大半用来防守盛京。剩下的人马根本不足以震慑朝鲜三国,因此三国也开始用各种方式来恶心试探这些留守清军,不断的有各种小冲突发生,清军士兵失踪的消息时而发生。
    一开始,满清另一个辅政王郑亲王济尔哈朗还派兵弹压,但是如今满清就像是一个到处漏水的破船,往往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边刚安定,那边又开始闹腾了。
    而且满清真正的敌人江家军正在汹汹而来,他们只能把大部分兵力用来留守盛京,能够派出去平叛的兵力根本没有多少。
    如今人心惶惶,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得出来满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所以济尔哈朗也不敢再派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的人出去平叛了,生怕他们去了不仅没有平叛,反而成为了叛军的帮凶。
    他唯一可信任的只有满洲兵。
    可是满洲人口本就不多,所有人口加起来也就十万左右。要不是靠着战力强悍压服了一盘散沙的蒙古各部,收编了很多明军俘虏,这才能够有足够的兵力纵横辽东。
    如今既然蒙古人和汉人都不值得再信任了,他们只能信任满洲兵。
    可是满洲兵本就只有五六万之多,而且这还算的是所有能够上战场的男丁,不是指的常备的各旗的护军。
    这五六万人在和江家军的历次作战之中已经损失了超过一大半,剩下的有一部分还分布在老城赫图阿拉,那里是努尔哈赤起兵的老巢。
    剩下的能够在盛京防守的也就不到两万人了,这两万人既要防备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还要防守盛京,准备跟江家军死磕,可行而知他们的兵力有多么的捉襟见肘。
    就在这种情况下,江家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终于陈兵盛京城下。
    一场决定满清国生死存亡的大阵马上就要开始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诡异的战局
    说是灭国之战,其实对于胡宗宪来说,也就是一个破城之战。只不过眼前的这座城池有点大,地位有点特殊而已。
    江家军六万大军开到盛京城下之后,并未将军马散开团团围住盛京,而是将六万人马全部集中在盛京南门之外安营扎寨。
    六万大军分为三部分扎寨,狄青和冉武各率左右两万大军,将胡宗宪的两万中军拱卫其中,三座营寨形成掎角之势,互相呼应。
    若是从天空俯瞰而去,三座军寨之中全是整齐分布的无数顶的军帐,看起来遮天蔽日,无穷无尽,煞是壮观。
    六万大军在盛京城下汇合之后,安下营寨之后胡宗宪第一时间召集狄青和冉武,三人在胡宗宪的中军大帐之中商议了一个时辰这才散去。
    第二日,盛京城头上的清兵守军密密麻麻,都在紧张的等待着城下的江家军发动进攻。
    所有人都觉得,挟着一路胜利而来的江家军一定会趁着士气正高时很快发起攻击,所以盛京城中的清军几乎一夜没有睡踏实,生怕江家军发动夜袭。
    只可惜从太阳升起一直到了日上三竿,最后到如日中天,江家军依然没有一点动静。
    从城墙上看下去,城外的三座江家军军寨一片平静,只有营寨外巡逻警戒的一队队游骑策马而过,丝毫看不出一点要攻城的迹象。
    严阵以待的清军终于憋不住了,本来因为敌军兵临京城之下而鼓起的士气和紧绷的神经又开始一点点的松懈下来。
    亲自登上南面城墙观战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礼亲王代善面对这种诡异的情况,也是面面相觑。
    不过他们也算是久经战阵,商议之后一致认为这是敌人的怠兵之计,就是想用这种办法来让守军疲惫懈怠,从而在出其不意的时候突然开始攻城,打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两位亲王的看法很快得到了很多将领的赞同,这让已经做了好几年冷板凳的代善得到了久违的成就感,捋着花白的胡须矜持的笑个不停。
    代善这个人虽然没有太大野心,但是却并不代表他真的对权力和地位不热衷。很多事情都只是相对而言的。
    以前有皇太极压着,后来皇太极死了又换成了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手握大权。所有人的人都围着这两人在转,自己这个当年跟着先帝努尔哈赤身经百战的大贝勒礼亲王却如墙角的蜘蛛网一样被人遗忘了,这让代善的心中很是失落,也有不甘。
    之前多尔衮没有受伤的时候,他也就把心中的那点念想给掐断了,想着就这么平平淡淡的当个太平王爷安度晚年算了,什么名利都随风而去吧。
    只是没想到广宁城外一场大会战,六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阿济格身死,多尔衮重伤,跟随多尔衮出征的文武官员和贵族一大半都成了江家军的俘虏。
    这场仗断送了满清的前程,也让多尔衮的威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再加上多尔衮重伤昏迷,一向懦弱无决断的济尔哈朗自己一个人有点扛不动这担子,就把代善给又拉了出来跟他一起主持残局。
    这让代善心中那颗权力的种子又开始重新发芽了。
    他虽然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烂到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但是重新掌握到权力的快感还是让他心中大块,感觉自己好像都年轻了几岁似得。
    而且论资历,活着的人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得上代善的。济尔哈朗其实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而代善却是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这资历绝对是最老的。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代善重新出山之后,雷厉风行的发布着一道道的命令,甚至很多命令根本就不与济尔哈朗商量,自己就单独做决定了。
    济尔哈朗虽然心中不爽,但是却也没有办法,只能配合。
    毕竟这个时候了再争来争去也没多少意思,二来他也没有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心智和魄力去和代善争。
    因此,代善一下子成了满清国的核心人物。
    “都听好了,心里明白着。这是敌人跟咱们玩心眼子,就是想让咱们放松警惕,好趁机打咱们一个措手不及。所以,心中那股劲不能松,都给我继续绷着,好好领着你们手下的人,不能给敌人任何机会。”
    被一群将领簇拥着的代善一边在城头上巡视一边大声的训话,一张满是褶子的老脸上带着矜持而自得的神色。
    “都听着呢。礼亲王说的没错。”
    “王爷说的是正理,这些贼人实在太可恶,跟咱们玩心眼子,还是被王爷给看穿了,奴才一定看好下面的兵。”
    “我们都听礼亲王的,不会让那些南蛮子得逞的。”
    后面一堆将领乱哄哄的表着态,其中有几分真心几分敷衍就不知道了,总之代善那张千沟万壑的老脸却如盛开的菊花一样绽放开来。
    代善旁边的济尔哈朗也随口敷衍着,脸色却不太好看。
    只是这些人里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派兵出城去主动袭击敌人的建议,好像从广宁城外大会战之后满清国的将领们一下子都变得谨慎了起来。
    在上头的督促斥骂之下,城中的守军刚刚松懈下来的精神又重新紧张起来,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城下江家军的三座大营的动静。
    不光是江家军驻守的南城墙的守军凝神戒备,就连其他三个方向的守军也都重新打起了精神,一双双眼睛紧张的看着城外,生怕那支强悍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江家军突然从自己面前冒出来。
    可饶是这样,代善却依然没有向城外派出一个人去侦察一番。
    他们现在唯一做的就是等待江家军主动攻城,或者换句话说叫等死。
    可是一连三天,江家军的三座营寨依然没有动静,依然没有一点攻城的迹象。
    这下子,城中清军的神经再也绷不住了,鼓起的士气和戒备心重新开始流失。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
    这一天天的提心吊胆的就等着另一只靴子落下来,可是人就偏偏不落,这不是想把人搞成神经衰弱嘛。
    面对这种情况,刚刚尝到重新掌权滋味的代善终于急了,急忙召集有资格议事的贵族将领们一起议事。

第一百八十二章 朝堂内讧
    一群人商议了半日,吵闹了半日,最终也没有商议出个所以然来。
    有人说这是敌人在玩空城计,这营寨之中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兵马了,营寨外巡逻的兵马其实都是幌子。
    敌人的主力早就偷偷的藏起来了,准备趁着己方不备的时候从其他方向攻城。
    也有人说敌人都藏在营寨中,就是故意示弱,让己方轻敌,然后派兵偷营,到时候伏兵进出,再杀一个措施不及。
    这两种说法都各有一群人支持,双方互相不能说服,一个个扯着嗓子在皇宫大殿上吵了起来,吵得面红耳赤,依然互不相让。
    坐在上面的代善和济尔哈朗两个人沉着脸不说话,皇位上坐着的小皇帝福临被吵架的场面下的小脸苍白,紧紧闭着嘴唇,不敢说一句话,眼眶之中眼泪都快出来了。
    皇位后面有一道悬着珠帘的小隔间,里面依稀是一个女人的身影。
    双方吵了半天,也没个结果,代善和济尔哈朗还是不说话,场面乱的跟菜市场一样。
    这时候,一个声音忽然冻结了这些喧闹。
    “到底是什么情况,派一小队人马出去一探不就知道了,何须吵来吵去的。”
    这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正是从那道珠帘后面传出来的。
    这道声音不大也不小,但是却足以让大殿中所有人的人都听得清楚。
    所有人都停了下来,一起看向珠帘后面的人影,眼神之中的含义各个不同,但是每双眼睛之中都有些惊讶。
    显然是大家都没想到她会在大殿上议事的时候开口说话。
    “太后娘娘,所言有理。”济尔哈朗起身对着珠帘后面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行礼了。
    这个女人正是小皇帝福临的生母,原来皇太极的妃子,永福宫庄妃,也就是历史上被传的很厉害的那个孝庄皇太后。
    也就是被江川俘虏的那个满清公主雅图的生母布木布泰。
    她跟得了天花死去的宸妃海兰珠都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女人,两人还算是表姐妹,一起嫁给了皇太极,这也是一种用来结盟的手段。
    布木布泰为了儿子当上皇帝,不惜以委身多尔衮为代价,终于让自己的儿子登上了皇位。
    可是没想到虽然自己儿子成了皇帝,自己也子凭母贵成了太后。
    可是她发现,一切都跟自己当初想象的大不一样。
    布木布泰是个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她对权力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渴望。本以为儿子成了皇帝,外朝还有多尔衮的辅助,自己这个皇太后定然会在朝中有很大的话语权。
    可是没想到,多尔衮自己其实内心也是想当皇帝的,他虽然迫于形势推举了福临当皇帝,可是他的内心是想当不甘心的。
    而且他也瞧不上一个小娃娃和一个女人的能耐,因此一当上辅政王就迅速的显示出了独裁的迹象,甚至连跟他一起辅政的济尔哈朗都不太当回事了,更别说布木布泰和一个六岁的小皇帝了。
    布木布泰心中很失望,但是她知道必须隐忍,继续讨好多尔衮,否则她们母子估计连命都保不住。
    只是万万没想到多尔衮亲率大军出征的第一仗就是一场大败,自己也重伤昏迷。朝中局势迅速被代善把控,连济尔哈朗都快成了一个摆设了。
    这个时候的布木布泰更不敢轻举妄动了,安安心心的当一个木偶。
    今天这个朝会,代善派人把她们母子请来其实就是当一个象征而已,她心里非常的清楚。
    只是她听了半天,终于忍受不了下面的嘈杂和那些贵族将领们的愚蠢颟顸,这才开口打断了他们的争吵。
    济尔哈朗表态,布木布泰有些惊讶,也有些欣喜,急忙在珠帘后面向着济尔哈朗点了点头算是回礼。
    只有代善依然不说话,吧嗒吧嗒的抽着手中的水烟袋,猛吸了一口后吐出一道烟圈慢悠悠的道:“这是朝廷军议大事,太后还请自重,不要随便插话的好。”
    代善本来就跟皇太极和多尔衮都有仇,如今大权在握,怎么可能对布木布泰好脸色。
    这句话一下子让布木布泰脸色涨红,就好像被人狠狠的抽了一巴掌一样愣在珠帘后面,一双大眼睛死死盯着老代善的背影,说不清是愤怒还是吃惊。
    她终于明白代善把她们母子请到大殿上并非是尊重,而是要拿羞辱她来强调自己的权威,心中一下子充满了愤恨,死死的咬着红润饱满的嘴唇,恨不得一口咬死代善。
    但是她最终什么都没做,片刻后声音平淡的道:“哀家一时失言,还请礼亲王,郑亲王和诸位王公大臣见谅。”
    殿中所有人都惊疑不定的看看代善,又看向珠帘后面的那道影子,一时间面面相觑,气氛顿时尴尬起来。
    这时候,六岁的小皇帝福临终于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代善黑着脸站了起来,把烟袋锅子在靴底上磕了两下,任凭烟灰落在一尘不染的大理石地面上,冷哼了一声不紧不慢的道:“哭什么,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朝廷商议军国大事的地方,不是让女人插嘴,让小孩子乱哭的地方。要哭,回后面哭去。”
    代善的话让下面的王公大臣都惊呆了,大家都愣愣的看着这位满脸褶子的礼亲王,不知道他怎么会突然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来。
    上面那两位毕竟名义还是一国之君和皇太后啊,代善刚才的话就跟训斥自己的府中的女人和孩子一样的口气,这焉能让人不吃惊。
    代善的话把小皇帝福临吓得一下子止了,哭声好像忽然被卡在了喉咙,小脸煞白,胆怯的一抽一抽的扭头看向珠帘后面的布木布泰。
    “礼亲王,哀家是先帝遗孀,当今皇太后,福临是当今大清国皇帝,你身为臣子,怎么可以说如此无君无父的悖逆之言,你到底要做什么?”
    珠帘背后的布木布泰终于忍不住了,掀开珠帘冲了出去,一把将福临搂在怀里,盯着代善,脸色涨红的怒斥道。
    代善冷哼一声,缓缓将手中的烟袋锅子插在腰间的玉带里,正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大殿外面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
    “报!敌人驱使了数千名大清百姓开始攻城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盛京城外,今日再也不是一片安静了。
    江家军的三座大营营门大开,一队队黑衣黑甲的军马从中隆隆开出,在南城外开始列阵,并且向东西北三个方向都派出了警戒的骑兵。
    而在这些沉寂了三日的军马前面一群穿着左衽袍服,头脑上光秃秃,留着女真人金钱鼠尾小辫的人群却分外显眼。
    这些人当中男女老少全部都有,一眼看过去约莫有数千人之多,黑压压的一片。在身后的刀枪弓箭驱赶之下正一步一步缓慢的向着盛京南面城墙蠕动而去。
    人群之中哭喊叫骂声一片,有的对着身后的士兵叫骂,有的则对着城头上观望的清军哭喊求救,整个人群充斥着一股恐惧夹在着愤怒的情绪。
    胡宗宪端坐在被中军团团护卫的云车之上,云车旁边的红底金字的主帅大纛正在风中飞卷翻腾。
    胡宗宪面色凝重,用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