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兴 >

第92章

汉兴-第92章

小说: 汉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弥陀佛,这简直是最好的结果了!不,比自己之前想象的最好还要好的结果!
    自己没有落在贼人手里,也不会嫁给野蛮的鞑子……。
    呃,等等……,真的不会嫁给鞑子?
    “徐大人,若是奴家回到江南,父皇又要把奴家嫁到辽东去,你当如何?”
    “公主放心,有下官镇守齐省,任何人都别想把公主送给鞑子!”
    ……
    徐世杨没去迎接公主,他的身份不够,毕竟名义上的家主和节度使是他老爹,而且他也没心情去照顾一个小丫头,在徐世杨看来,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整理这次行动的收获。
    现在,徐世杨正站在一艘运银船的船舱里,满意的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大木箱。
    其中一个木箱此时已经被打开了,里面是码放的整整齐齐的银条,银光闪闪的居然让人感到有些刺眼。
    徐世杨拿出其中一根,稍微掂量一下,足足有一斤重,按江南银价,纯度较高的库平银一两价值两贯铜钱,也就是说,他现在手里就提着整整24贯铜钱,可以在江南买20多石粮食!
    “我那里得多少农户辛劳一年才能种出这么多粮食啊?”
    徐世杨自言自语道
    “果然还是直接抢劫来钱快,可惜以后可能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司令。”李井槐走过来,小声汇报“我去私人商船上看了看,大多是些布匹和粮食,也有不少闵铁苏钢。”
    “听那些商户说,女真人给这些货品除了很高的价钱,到了辽东可以卖钱,也可以换些珍珠鹿皮之类的辽货,鞑子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这倒是可以理解,辽东苦寒之地,生产力并不发达,鞑子也不怎么会种地,当然要尽可能从江南输入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比如粮食和布匹,还有钢铁。
    这些东西对徐世杨来说同样重要,他满意的把手中银条扔回木箱中,略有些兴奋的命令
    “把所有缴获登记造册,先运回青州去!”

第227章 留人
    李井槐听到命令,却并未直接离开,他张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说出来。
    徐世杨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怎么了?还有什么事?”
    “船上……,船上还有几个唱南曲的戏班子。”
    李井槐苦笑着说
    “属下问了一下,是江南那些通辽的大户给鞑子勃极烈的礼物,这些人……,还有匠户的眷属有些特别怕我们,不敢下船。”
    “还有戏班子?”
    徐世杨想了想,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女真鞑子的政权已经稳定了十多年,这种全民贵族,全民当兵,通过压榨其他民族维持经济的政权,其享乐之风开始普遍蔓延也是很正常的。
    特别是女真人勃极烈级别的高层贵族,穿丝披缎,饮酒作乐已是平常,身边养些弄臣小姓,戏曲班子,呼朋引伴一起玩乐也已经很常见。
    如果不是他们多少还保持一点从白山黑水间带出来的野蛮作风,只怕是他们早就腐化到江南朝廷那种地步了。
    其实,只要看看如今女真人总是被蒙兀鞑靼劫掠却基本束手无策,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徐世杨觉得,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敌人越腐化,自己今后就越有可能更轻松的达成目的。
    只是此时略微有点麻烦,那些戏子挺怕江北流民和盗匪的,看样子比对鞑子还更怕一点。
    总不能老让他们呆在船上不是?
    “我去劝劝他们。”徐世杨说“我在江南略有些名声,不知道他们是否听过,如果他们知道我,应该就能放下心来。”
    徐世杨打算尽量从和亲船队中吸收人口——除了公主随嫁的太监和僧道他不想要之外,其他人对徐世杨都有用。
    年轻的宫女和各种工匠自是不必说,这些人口无论在哪,都是用处很大。
    禁军士兵和漕船艄公也算是专业人士
    禁军士兵对鞑子缺乏信心,但装备和身体素质都是很不错的,若是有合适的训练,再获得一两次胜利,建立起信心后,他们就是非常好的选锋兵补充。
    漕船艄公常年行走在运河上,若是留在齐省,可以作为徐世杨和江南的另一条交流路线。
    就连那些戏曲班子,也可以充实徐世杨新组建的宣传队——南曲确实太靡靡之音,但怎么说人家都是专业人士,哪怕现改风格都比青州军现在这些纯粹的娱乐外行强得多。
    因此,徐世杨认为这些人都值得自己示好一下,每一个愿意留在齐省的人,对青州军来说都是一分助力。
    ……
    徐睦河成功的安抚住仁福公主本人,公主答应去徐家为她专门准备的临时宫邸暂住,随嫁的宫女和太监自然应该跟公主住在一起。
    只是青州没有那么合适的大房子,给公主的临时宫邸只能住下公主一半的随从,剩下的人不管愿不愿意,都得分散在别处居住。
    这也是徐家家主的小计策——把人分散开,更容易找机会留下。
    与徐世杨不同,徐睦河还想留下一些太监——有些话他没有跟徐世杨说,连续获得几次重大胜利后,现在他已经隐隐有了弯弓射鹿的的想法,因此他很想现在建设一下自己的后宫,好好享受一下。
    后宫这种东西,不是不断收女人就可以的——女人到处都是,无非是质量问题。
    但能照顾后宫,承担必要的重活,又不会给自己带某颜色帽子的男性可不好找——生产太监本身也是一个技术活。
    徐睦河以不敢逾越为由,让仁福公主自己决定谁跟她住在一起,这也可以看出谁是公主的亲信,他觉得剩下的人都有很大机会到手。
    当然,现在还不是展示自己野心的时候,公主应得的待遇还是得有,护卫工作是徐世杨亲自安排的选锋兵精锐负责,而且还掺入相当比例的镇抚兵维持军纪。
    另外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诚意,徐睦河专门安排了自己的闺女,徐世杨的亲妹妹徐世玫跟公主住在一起,这样能让公主更加放心一点,另外也可以拉近一下双方的关系。
    徐世玫今年14岁,长的还算漂亮,但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徐世杨的影响,性格野的厉害,几次逃家想去新军参军。
    徐睦河希望这个女儿能从公主那里学会一个真正大家闺秀的仪态,而不是整天缠着徐世杨想搞一条火枪。
    ……
    徐世杨就在运河边上见到了工匠的代表。
    这是一个名叫戴梓,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头,他自称是军器监大匠,旁边一个年轻人介绍时,甚至说他在军器监堪称国手!
    这名号倒是真吓了徐世杨一大跳——大周别的不敢说,军器监确确实实是有牛人的,若是这戴梓真的是国手级大匠,那就是强扣也得把他留在青州!
    “这位大王……,老朽代大家来问问,大王打算怎么处置我们?”
    在军器监再厉害,到了青州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面对徐世杨这种地方军阀,也得小心一点,毕竟面前这年轻人握着刀把子。
    当然,想要人才的时候,徐世杨也不能在老头面前跋扈。
    “戴老丈,我不是什么大王。”徐世杨回答“在下是大周青州节度使麾下,新军总兵徐世杨。”
    说司令他们有可能理解不了,总兵这个职务就比较清晰了。
    “青州节度使?”
    戴梓愣了一下,大周在青州还有地方政权?
    他身边那个年轻人的关注点略有些不同
    “您叫徐世杨?”
    “前段时间,江南有位叫徐世杨的好汉,火烧都亭驿,杀了全部鞑子使者……。”
    “那就是我。”徐世杨笑道“我在都亭驿留了名字,是不是金枪班那些家伙把我的留字抹了?”
    杀光鞑子使节团的时候,徐世杨留下“杀人者,青州徐世杨”的字迹,目的就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名声。
    可惜的是,为了多少撇清自己的关系,金枪班那些家伙把徐世杨的留字抹去了,虽然大家还是传言江北来的徐世杨杀光了鞑子使节,但那只是传言,与光明正大的留字还是有些不同的。

第228章 这个朝廷做不到,就换个朝廷
    一直小心翼翼的戴梓听到徐世杨的名号,惊讶的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如今,都亭驿大火在江南也算是个传奇故事,很多说书人甚至把这件事编成了评书、戏曲。
    特别是朝廷根括之后,处于一种逆反心理,这些针对鞑子的民间艺术流传的很广。
    这些戏曲的内容很夸张,除了徐世杨烧了都亭驿,杀光了鞑子使节这个基本事实之外,其他的内容简直天马行空——有说徐世杨使八百斤大锤锤杀使六百斤大刀的鞑子使节的……,也有说徐世杨拿个咒符,呼风唤雨斗法咒杀鞑子野猪精的……。
    作为一个高等级工匠,戴梓是不怎么信这些戏曲内容的,但都亭驿大火是摆在眼前的事实,而且在缺乏娱乐的时代,民间戏曲是相当优秀的推广手段,如今的江南,特别是在临安府那边,只要是个人,肯定多少听过一些徐世杨的名号。
    “原来,大王……,不,将军就是火烧都亭驿的好汉。”戴梓赶紧对徐世杨行了一礼。
    “当不起,我现在只是上校,还不是将军。”
    徐世杨谦虚一句,也不管老头知不知道上校是什么意思。
    “戴老先生,既然知道我不是什么山贼强盗,还是请您跟大家说一声,先下船休息一下吧。”
    徐世杨笑着说
    “总是在船上呆着也不是个事。”
    “大王……,将军……,呃,上校?您打算怎么安置我们?”戴梓小心翼翼的问。
    其实,他也清楚,现在人为刀俎,徐世杨无论怎么对待大家,自己都没有谈判的余地,只是背后就是几千同僚还有近万家眷惊恐的目光,若是有机会,还是应该努力争取一下吧?哪怕只能争取一点点优惠待遇也是好的……。
    “诸位先去青州休息一段时间。”
    徐世杨回答
    “等一切安排妥当,我会想办法让诸位回到江南家中。”
    话是这么说,可什么时候算是安排妥当,那就完全由徐世杨自己说了。
    “大人要愿意放我们回家吗?”戴梓似乎有些不敢相信。
    “我又不是山大王。”
    徐世杨真诚的笑道
    “只要不是去投鞑子,我这里来去自由。”
    “只是有一点,戴老先生,你们是怎么被送过来的,你们恐怕比我清楚吧?现在我就算是让你们回江南,你们就不怕再被朝廷根括一次?现在的江南,可有大家的立足之地?”
    说到这个,戴梓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根括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事。
    朝廷或许只是想把工匠凑齐,送给鞑子好完成和亲。
    但下面执行的贪官污吏,怎么可能不上下其手,多捞好处?
    像戴梓这样,在军器监有些人脉,也有些名声的大匠还好说一点,一些工匠被塞上船时,身上根本不着寸缕,仅有的一点家产都被经手的污吏瓜分了!
    甚至还有女眷被人抓走卖掉的!
    就连戴梓,也是花了大半家产,这才勉强保住了年轻的女儿和儿媳。
    江南的生活是很富足,也没有经历什么战乱,可这根括,比战乱也没好到哪里去,再来一次,任谁都受不了。
    对这些已经进过一次和亲队伍的工匠们来说,去辽东是给鞑子做奴隶的,回江南肯定还要再遭第二茬罪,天下之大,居然没了这么多手艺人的容身之地,这简直是个笑话。
    “戴老先生,其实你们也不必灰心丧气,你们都是有手艺的,只要不去辽东或江南,在哪都能活得很好。”
    徐世杨奸笑着循循善诱
    “就比如说我们青州吧,我承认,我们如今正是百废待兴,可这不是正好能让诸位一展拳脚吗?”
    “我在青州也有‘军器监’,诸位暂且在那里暂住,顺便帮我做些活,凭你们的手艺,挣得钱粮养活自己家人毫无问题,说不定还能攒些盘缠。”
    “等过几年,江南那边平息一下,大家想回家,我也绝不阻拦。”
    戴梓好奇的问“江南平息……,大人这是何意?”
    徐世杨的原意是等他腾出手来,建立起一支真正的大军,征服江南之后,江南自然就平息了。
    当然,现在不能这么说,因此徐世杨的给出的理由只能是“等到朝廷意识到鞑子对江南不再有威胁,不会被几个鞑子所谓的使节威吓一番,就要在自己国土上根括,那时候,诸位就可以回去了。”
    “会有那么一天吗?”戴梓身边那个年轻人期待的问。
    “会有的,一定会有的。”
    徐世杨很肯定的回答。
    若是这个朝廷做不到,换个朝廷不就得了?
    ……
    不管工匠们怎么想,至少目前为止,除了青州,他们确确实实没有别的选择余地了。
    何况,手艺人凭手艺吃饭,也算是理所当然。
    青州至少答应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进行生产,只不过徐世杨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在青州的工厂工作,收入按照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结合计算。
    基本工资只有粮食和极少的副食品、衣物补贴,只能保证工匠和他的家人饿不死,但别想过的富裕。
    绩效工资上不封顶,每月考核各自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综合考绩之后发放,像戴梓那样的大匠,一个人努力一个月,就能让全家过的很好。
    何况戴梓家也不止他一个工匠,他的儿子——就是跟在戴梓身边跟徐世杨谈判的年轻人,也是个不错的军器监工匠,他们全家一起努力,花几年时间,重新攒下一份家业也不是什么困难的大事。
    当然,他们生产什么,必须得按照徐世杨的要求来。
    一些青州独有的先进武器,现在只能是以半流水线——各自生产某个零件,之后组装的形势生产,免得有人咬紧牙关一定要回江南,把徐世杨的新式武器泄露出去。
    戴梓在工匠中确实有些面子,在他的劝说下,被朝廷根括来的工匠全都老老实实下船,统一登记后等待分配工作。
    在登记的过程中,徐世杨发现,朝廷根括来的工匠简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什么行业都有。
    当然,主力还是朝廷自己的军器监和匠作监工匠,这些人大多能直接投入军工生产——大概也是鞑子最想要的人。
    但是,除此之外,来自民间的工匠就显得有些混杂了,其中既有铁匠铜匠木匠,也有石匠瓷匠,甚至还有熬糖师傅以及铸造过私钱的罪犯!

第229章 货币
    徐世杨真想捏住江南那些贪官污吏的脖子好好问问,把熬糖师傅送到辽东去到底是何居心?
    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发觉甜菜可以榨糖,辽东也不会有甘蔗,这些熬糖师傅若是真到了鞑子手里,哪有什么活路?
    当然,徐世杨自己现在也没有制糖产业,不过他有把势力扩张到台岛或琉球的计划,那里都是可以种植甘蔗的,大不了把糖产业的利润分给李氏海盗集团几成。
    另外,徐世杨现在觉得,也许他可以在自己的领土上引种一些甜菜,给自己的制糖工业搭一下基础——糖在工业时代之前一直是奢侈品,若是能给前线士兵的备用食品里加一点糖,关键时刻是真能救命的。
    何况糖的能量很大,也易于吸收,这个时代甚至可以当做药品使用。
    除了熬糖师傅以外,徐世杨还在工匠队伍中找到一些鞑子可能用不上,但对他自己来说十分重要的工种——造纸工匠。
    最好的宣纸工匠基本没有,但各种粗纸、草纸工匠却是不少。
    这对徐世杨来说也是极有用处,至少火枪兵的纸包弹药所需的纸张看起来已经没问题了,这样可以有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