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兴 >

第41章

汉兴-第41章

小说: 汉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给所有士兵合适的装备,徐世杨被迫下令重启火门枪的生产,这东西枪管比火绳枪短三分之二左右,也没有枪托之类的部件,每杆所需工时连火绳枪的三分之一都没有,因此生产速度非常快。
    加上从徐睦河那里拿到20杆火门枪,神机兵的武器装备就算勉强解决了,差不多依旧是一半火绳枪,一半火门枪的比例,混合列装。
    多余的火门枪被装备给女兵,这一次,所有医疗队女兵,不管是不是士兵,都不准离开153堡去浮来山躲避,是以人人发了一杆火门枪。
    平时喜欢跟那些小姐妹嘻嘻哈哈的赵琳像是变了一个人,仗着医疗队长和15屯“妇女主任”的权威,拿根柳条把姑娘们抽的连哭带叫,硬逼着她们参加军事训练。
    赵琳下手可比男人狠多了,几个月下来,医疗队的队列和射击两项成绩居然也有了很大起色。
    只是那些姑娘们此时可把赵琳给恨死了。

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
    7月下旬,徐世柳乘坐属于徐世杨的一艘六百料中型福船,沿齐、苏两省海岸南下,8月初绕过崇明岛,从钱塘江入海口逆流而上,抵达杭州。
    此时的杭州是南迁的大周朝廷所在地,官面上被称为临安行在。
    原本杭州就有差不多30万人口,随着朝廷南迁,十几年间,临安行在人口迅速膨胀,如今人口已经超过130万,称为这个时代毫无以为的世界最大城市,没有之一。
    登陆之后,徐世柳跟船队的其他管事一起,雇了两辆马车,分头行动。
    船队需要把齐省那些不怎么值钱的货物卖掉,换成粮食和盐巴;徐世柳则带着父亲的书信,按地址挨个拜访徐睦河的几位师友。
    马车沿着宽阔的道路直奔临安城,距离入城还有一段距离,但此时徐世柳已经完全分不出眼前这条街道到底是城内还是城外。
    熙熙攘攘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屋,身穿绸衫,满面红光的行人,无一不显示出世间第一大城的绝世繁华。
    眼前的景象,对出生在齐省西南乡下的徐世柳来说,确实非常震撼人心,然而他现在根本没有心情欣赏,对现在的他来说,临安城虽好,却不是安身之所。
    至少现在不是。
    想要将来在这临安有一席之地,他必须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奔走、疾呼,为远在北方千里之外的兄长,争取每一分可以利用的力量。
    “开始行动。”徐世柳坐在马车里,看着外面繁华的街景,自言自语的说“第一个,先去拜访文相公。”
    严格来说,应该是前文相公,大周主战派的精神领袖,现在虽已致仕,但对朝堂仍有一定影响力,而且文家家大业大,在江南拥有良田万顷,桑林千亩,店铺数百间,仅仅经济实力,也足以让世人侧目。
    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支持,不仅相当于整个大周主战派都在支持徐家,哪怕文相公手指缝里稍微漏一点钱粮,都够三哥那几百兵吃喝了。
    ……
    8月,地里的高粱开始收割,鞑子南下的日期也已经临近了。
    也许是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中原地区的流民开始新一轮大规模流动。
    从8月初三开始,定远营士兵就在西面拦截不少向齐省东部逃亡的流民,一开始只是百多人的小股,没过几天,流民就开始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出现了。
    徐世杨下令定远营暂停训练,开始武装收拢流民。
    一开始的小股流民还好,基本没人敢于抵抗,徐世杨将他们分别安置在151和152两个堡子内,到八月十五,他已经收拢了男女老少上千人。
    但是之后的情况就变得有些不同了,八月十六,中秋节刚过,一股总数上万人的难民大军出现在费县附近,费县的坞堡主不敢拦截,任他们继续向东前进,期间甚至有一个坞堡不小心被流民攻破。
    流民所过之处,所有未收割的粮食全都被吃干摸净,连秸秆都被流民拔走,许多坞堡损失了大半年的收获,眼看着如同蝗虫一般的流民向东滚滚而去,只留下一片片光秃秃的土地,欲哭无泪。
    这时,徐家家主再度召集所有坞堡主开会,商议应对流民的办法,然而徐世杨拒绝参会,他在8月22独自率领定远营对越来越庞大的流民大军发动进攻。
    战斗的过程非常乏味,流民缺乏合理的组织,夜间甚至连岗哨都没有安排,乱哄哄的挤作一团,外围是体力较弱的老人和一些失去父母的半大孩子,内层则是还算强壮的部分流民。
    流民团体得到的粮食,大多落入这些强壮男人的手中,外围的老弱连点汤都喝不到,愈发虚弱。
    而徐世杨的定远营,在过去的一年里,吃得饱穿得暖,每隔几天就有鱼或肉下肚,身强力壮不说,营养还远比流民充足。
    在各级军士官的带领下,部队采取去年对付鞑子的战术,夜袭流民大军。
    定远营携带了10门木炮,用作火力支援,但实际战斗中根本没用上,选锋兵一直摸进流民营地,那些外围老弱都未能察觉,他们只是蜷缩在火堆旁,烤着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的东西,等着填一填肚子。
    直到选锋兵冲到近前,挥舞刀斧开始砍杀,那些老弱流民才发出如梦初醒般的惨叫,试图向核心部分靠拢。
    强壮的流民一批批被吵醒,但他们只能看到惊恐的人群汹涌而来,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都搞不清楚。
    有人被惊慌失措的流民踩死,更多的人随大流,一起开始逃亡。
    有人大喊“鞑子来了!快逃命啊!”
    也有人喊“土匪来啦!快逃啊!”
    具体到底是谁来了,根本无人知晓,混乱中,缺乏统一指挥的流民直接炸营,彻底崩溃了。
    ……
    徐世柳带着父亲的书信,在文家门外等了很久。
    来拜访文相公的人络绎不绝,但大多像徐世柳一样被文家的管家直接挡在外面。
    那管家大声宣布“文相公观潮去了!你们过几天再来吧!别堵在门口让人心烦!”
    徐世柳凑上去,悄悄给管家递了一把铜钱,没成想那老头直接叫人把他丢了出来,那些铜钱还差点砸在徐世柳的脸上。
    “哪来的土老帽?”管家冷哼一声“也不看看这是谁家!滚!”
    徐世柳虽然被人丢了出来,心里确是理解这管家的做法,他觉得这样不爱财的人,才配做主战派精神领袖文相公的门下人。
    反而是他自己,居然用这铜臭之物,沾污他人的高洁,实在令人羞愧。
    徐世柳正要再上前解释,却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富家翁,给那管家递上一个小巧的木箱。
    管家打开一条缝隙看了一眼,站在徐世柳的角度,都能看到缝隙中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这么一个箱子,少说得有一百两吧?
    “大人明鉴,小的得知文相公要开书院,心中实在高兴的很。”那富家翁点头哈腰的谄笑着说“小的福薄,不能亲耳聆听文相公授业,但小人也知道文相公这是要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此愿献上铜钱五千贯,绢一千匹以资助学。”
    “嗯……,你想要什么?”管家把装银子的箱子递给身后的小厮,昂着脑袋问富家翁。
    “只求犬子能入书院进学……。”
    富家翁一躬到底。
    “回家等消息去吧。”
    管家瞥了目瞪口呆的徐世柳一眼,冷哼一声,转身走了。

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
    文家大门在徐世柳面前轰然关闭。
    过了好半天,徐世柳才明白过来,那管家哪是人品高洁啊,这分明就是嫌弃自己给的钱少!
    那一瞬间,这个年轻的坞堡主气的差点拔刀攻击文家大门。
    可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的刀留在船上,没有带来。
    愤怒充满了徐世柳的大脑,他在莒州,是一县范围内最强家族的嫡系子孙,不仅可以对坞堡民生杀予夺,就算是别家的坞堡主都得看在徐家的面子上,让他三分。
    再加上徐世柳确实是个读书种子,周围人都让着他、宠着他的情况下,自然养成了他骄横跋扈的性格。
    如果不是徐世杨最近一年的表现太过耀眼,他本来是连这个亲哥哥都看不起的。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刚刚到达这江南,居然就被区区一个管家如此羞辱!
    那刚刚给管家贿赂一百两银子的富家翁弯腰从地上捡起一枚铜钱,轻轻放在徐世柳手中。
    “小哥儿,宰相门前七品官,你也莫要生气,这种事,经历的多了,你也就懂了。”
    徐世柳紧紧握住手中的铜钱,低垂着眼帘,如同受伤的野兽一般沉声说道
    “我们在江北浴血奋战,一次次抵御鞑子的劫掠,一文钱都要想尽办法用在刀刃上。”
    “家里这次让我来,本是希望小子把江北的情况报告给文相公,请他想办法主持北伐,解黎民与倒悬,却没成想……。”
    “小哥是江北来的?”富家翁低声说道“怪不得……。”
    怪不得只拿出一把铜钱,就想请动宰相的管家给他通传。
    这要是不被扔出来才是怪事。
    徐世柳摇摇头,指着文家大门高声说道“江南诸公不过尔尔!鼠辈也!我徐世柳不屑与此獠为伍!”
    说完,一甩衣袖,转身就走,只留富家翁和一片正等待文家接见的小官、乡绅惊讶的目光。
    ……
    一夜过后,定远营以一死五伤为代价,击溃上万流民大军。
    死在那一夜的人少说有上千,但绝大多数其实是被流民自己踩踏致死,真正被定远营士兵杀掉的人不足三百,徐世杨当场抓住大约一千俘虏,其余全部溃逃。
    回到坞堡,对俘虏略作安置,徐世杨又把所有能派出去的人全都派了出去,目的只为了多抓几个流民回来。
    再过一两个月,鞑子应当就该来了,这一次,徐世杨应当是用不上这些流民。
    但鞑子过后,就算他能打赢,153堡以西的一些地方,一定也会被糟蹋的不成样子,到那时会有很多荒废的堡子和田地等着他去恢复。
    十五屯系统脱产人员比例已经高的离谱了,到时候再一分散,徐世杨的劳力缺口会大的惊人,自己家族其他坞堡又指望不上,因此徐世杨必须趁这个机会,多收拢一些人口,夯实自己的根基。
    既要紧抓当下,又要考虑未来,徐世杨觉得自己活的真累。
    不过再累的活也要去干,这涉及到徐世杨自己的未来,和小命问题。
    十五屯系统男女老幼齐上阵,在野外抓了大约两千俘虏。徐世杨立刻对他们进行甄别,其中几百妇女和青少年都被编制十人一组的小队,全部交给徐睦河带到浮来山上安置。
    其余绝大多数成年男丁,暂时被分配给徐家其他堡主代管。
    徐世杨明确说明,这次打退鞑子以后,他会统一跟各屯结算流民消耗掉的粮食,但所有暂时分配出去人口都得还给他。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这些人面对鞑子时的战斗力非常可疑,如果把他们编入15屯部队,看见鞑子后给他来个炸营就搞笑了。
    不过,这些人现在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至少让他们去田里干些活还是没问题的。
    9月初,15屯系统内的田地全部收割完毕,这比往年快了不少,流民俘虏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气。
    有了新粮食,又节约出不少时间,徐世杨决定物尽极用,用自己手下的老民兵,加上流民青壮,加强153堡的防御工事。
    他下令把周围5里内所有树木全部砍伐干净,远一点的地方也要想办法点一把火。
    然后在153堡土墙前面三米外,另外修起一道胸墙。
    胸墙只有一米半高,加上悬户,差不多正好遮挡一个成年壮丁,前面还挖了一道壕沟,宽三米,深一米有余。
    壕沟加胸墙,这就是两米半高,鞑子从沟底向上进攻胸墙,还得攀爬,这对他们来说也算一种阻碍。
    胸墙背后,徐世杨部署了大部分定远营士兵,在这里他们可以用木炮和火枪平射敌人,如果胸墙守不住,徐世杨也不用担心,他们身后就是153的夯土围墙,大家转身后退,接着防守就是了。
    9月底,徐世柳从江南回来了,这次他带回一千五百多石粮食,其中有五分之三属于徐世杨,剩下是徐世柳用自己的钱购买。
    徐世柳给十五屯运来一千两百石,比徐世杨应得的部分多不少,这让后者很是诧异。
    徐家五郎给出的解释是,他在江南吃了文相公的闭门羹,这让他自尊心十分受伤,还有他在江南大肆宣扬徐家即将面对数万鞑子的进攻,但根本没人相信。
    徐世柳认为这是他的名声还不够大的缘故,他希望这次跟徐世杨精诚合作,狠狠打疼鞑子,最好能斩个几百首级,到时候他可以把这些鞑子脑袋扔给文相公的管家,看看在文家眼里,到底是几百鞑子首级值钱,还是几百两银子值钱。
    这倔小孩让徐世杨哭笑不得。
    徐世柳去江南之前,徐睦河给了他一些金银,这些钱可不是给他买军粮的,那本就是让他有些余财,上下打点一番。
    却没成想,徐世柳根本不理会这一套,文家管家把他扔出来之后,他直接回头把父亲给他送礼的金银全都换成粮食和盐,统统运回莒州来了。
    “哥,靠人不如靠己!那文家现在根本看不起咱!”徐世柳愤愤的说“咱们得先打出个名堂来!”
    “是啊,得先打出个名堂来。”徐世杨无奈的回答“不过你还是年轻了点,要是他们把你赶出来的时候,你直接在文家大门上写一句‘文官贪财,武将怕死,大周所以南渡’,效果肯定很不错。”
    徐世杨拍拍自家弟弟的肩膀说道
    “以后你还得好好学学如何装比啊。”

第104章 开始
    9月底,最后的防御工程完工,徐世杨开始分流新收拢的流民。
    前前后后,他一共得到大约30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壮男女流民中的老弱很难活过来),徐世杨留下500个在工作中表现最好的男丁,作为辅兵补充进153的防御系统,其他人全部暂时分流。
    所有分走的流民只交给二房和三房下属的坞堡,长房一个人都没有,十五屯系统跟长房系统的分裂已经隐隐成型。
    随后,在徐世杨没有参加的家族内部会议上,长房系统其他坞堡主都对他表示强烈不满,家主徐睦江甚至以他没经过家族同意就扩充坞堡为由,提出罚没151和152两个坞堡。
    没有罚没153,大概是因为还需要牺牲一条尾巴,用来平息鞑子的怒火吧。
    然而,二房徐睦河、三房徐睦海都拒绝处罚徐世杨。
    用徐睦海的话说,家族是没同意徐世杨向西扩张,可也没说他不能扩张。
    徐世杨向西恢复的两个坞堡,本来就不是徐家的地盘,这实际上也是扩大了徐家的势力范围,对家族来说有功无过。
    除此之外,长房系统内的徐世松也明确表示反对处罚决议。
    孤掌难鸣之下,处罚决议最终流产,但为了平息家主的怒火,家族会议也不同意徐世杨照着自己的想法胡乱分配流民。
    准确的说,徐世杨那种抓住几千新劳力,却一点都不想分给别的做法不通过。
    徐世杨分流到别处的流民,由三位老爷重新分配,具体的分配方法是三位老爷拿走三分之一,其他坞堡主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归徐世杨。
    徐世柳把家族会议的决定悄悄告知徐世杨,他当时并未对亲戚们未得到本人同意就瓜分他的资产的做法多说什么,只是回信提醒徐世柳,别忘了两人的约定。
    因为不断涌入的流民带来了远方的消息——鞑子来了。
    10月初,金军10万抵达燕云地区,汇合这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