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进步,毕竟,联合永远比分裂更有力量。
……
结盟仪式结束后,徐家,准确的说,是徐世杨个人,跟张家的买卖也差不多谈成了。
也许是结盟之后,张家觉得应该表露出一些信任,他们对徐世杨明确表示,这次购买的海船,自己其实也用不了,而是会转手卖给江南附近活动的一些海主。
这些海主亦商亦盗,对所有船只都来者不拒,有船卖给他们,既能赚一笔,将来再去江南做生意,若是在海上遇到,也好说话一些。
这种坦诚赢得了徐世杨的好感,况且他也很希望跟江南的海主们留一些人脉——真正的大海主手下都是几百上千条船,数万十数万海盗的大军阀,在海上找他们说话比找官府有用多了。
于是,两家各退一步,徐家将自己的船员水手集中在5条大船上,其余10条中型船以每料一贯的价格转售。
但张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出售给下一个客户,不管是哪路海主最终拿走这些船,张家都必须以六家联盟的名义出售,让联盟中的各家,在势力庞大的海主面前都露个脸,以后也好打交道。
第85章 家主的决定
所有中型船全部按照一百料计算,张家需要支付给徐家一千贯大周制钱。
张家没有这么多现金,把金银铜帛全算上都没有,因此只能先期支付一半,剩下的一半,在今年内用粮食、鱼和徐家船队的主泊费用冲抵。
胜利是徐世杨一个坞堡打下来的,因此这笔收入大多归了他。
钱帛徐世杨拿走六成,今后一年张家送来的粮食和鱼,全部归十五屯所有。
还有新的徐家船队,从今天开始起,徐家长房、二房各自拥有两条大海船,剩下的一条,明确归属给徐世杨暂时继续放在二房船队里管辖),今后哪怕是徐家别的坞堡主需要徐世杨的海上运力,也得付给他一部分酬劳。
这也算某种封建道德,即使是亲戚,也不能白拿别人的好处。
俘虏方面,徐世杨只保留几个倭寇工匠,其他人全都折算成粮食出售给自家的坞堡主——徐世杨本人对这些海贼的忠诚度没有丝毫信心,他缺人口,宁愿去招揽些流民。
还不如换些粮食回来,去年徐家的坞堡主都积攒了不少粮食,存在粮仓里也是浪费,不如换过来用以培养徐世杨最值得信赖的新军。
作为对徐世杨暴打族叔的惩罚,徐睦江罚他支付一头牛、一匹骡子给徐睦泽作为补偿。
但徐世杨兄弟免除徐睦泽在船队中职务的命令没有更改,徐睦泽改任长房一屯的管事,负责劝农工作——这个时代是不需要劝农人勤劳耕作的,因此徐睦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所有职务,只能依靠长房分给他的一份份地维生。
徐家的另外一个人事变动,是二房次子徐世柳,接替董超成为14屯堡主,而董超代替徐睦泽成为船队财务主管。
这一切理顺之后,兴奋的各家家主们又一次摆起宴席,这一次,徐世杨参加宴会,并且没有在宴会上打人。
只是这小子不改战争贩子本色,在喜庆的宴会上提议各家都出些兵,凑一只军队,把莒州、日照两县境内所有土匪都清剿一番。
在不影响农忙的情况下,各个坞堡都能抽调十个几十个家丁,现在六家联盟,全凑起来也有近千人,加上徐世杨那本来就脱产的一百新军,实力已经足够了。
而且,土匪在山上也是要耕种的,否则他们也得挨饿,因此现在各山寨能动用的,其实只有脱产或半脱产的积年老匪,一个山寨能有百多人就算很强了,根本不可能是拥有十倍兵力优势的联军的对手。
剿匪如果能够成功,对地方豪族来说自然是好处多多。
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也是各家愿意来跟徐家联盟的最重要原因——他们都想借助能100破3000的徐家军的战力,给自己营造一个安心生活的环境。
于是,六家联盟的第一次集体行动就这样定了下来。
在宴会上,兴奋的各家家主就要求与会的坞堡主们说说自己在这时能出多少人,所有坞堡主都知道此事的重要性,这个出十五,那个出二十,一共凑了700多人。
最后,徐家承诺出动300人——包括徐世杨的新军,一共一千人,大家各自自备军粮,下月初在张家集合,一起行动,先攻击日照附近的土匪,然后在去已经安靖许多的莒州,争取半年之内消灭所有人数在一百人以上的中大规模盗匪团伙。
因为徐世杨出兵最多,而且战斗力有目共睹,因此各家家主当场任命他为这次联合剿匪部队的总指挥官,统治调遣各家部队。
似乎是为了略微抑制一下徐世杨的暴虐性格,日照的几个家主都强烈要求徐世柳担任联军的赞画,这一点最终也得到莒州这边徐家和范家的首肯。
只是,徐世杨发现,自家家主对二房占据联军所有重要位置似乎有些不满。
这也难怪,徐家确实是莒州地方首屈一指的豪族,但在内部,他这个家主无论做什么能影响全家的决定,都必须得到二房主家徐睦河的同意——两人都是进士,都在大周当过官,都在江南有一些人脉,实力上其实也没差多少,连这次的家主会议,徐睦河都来参加,而且也被视为家主一员。
最近一年,徐世杨强势崛起,打鞑子、灭土匪、战流寇,都是以他为主力,甚至干脆就是他一个人上去把事情就办了。
最近听说徐世杨把去年被鞑子毁了的两个坞堡恢复起来,虽说还没跟家里要坞堡的名号,不过实力已经有了,再加上已经明确归他的一条大海船,十五屯一系已经隐隐超越三房徐睦海,成为徐家第三大势力。
如果徐世柳跟徐世杨一样厉害,再让他发展一年,加上徐世杨和原本二房就有的力量,那样岂不是二房实力远远超过长房?
等到下一代人真正开始挑大梁,徐家家主到底还是不是长房的人,这可就难说啦。
‘得想想办法。’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长房的世字辈也有几个出头的。
可惜的是,徐世柳担任赞画职务,是日照方面4家家主联保出来的,选的还是徐家子,要是自己反对,会给人一种徐家家主在挤兑自家侄子的感觉。
‘不能增强长房,那就只有削弱二房了。’
徐睦江面色不善的瞥了徐世杨一眼。
‘他得罪了鞑子,鞑子早晚会来报复,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
四月初,徐世杨回到自己坞堡,跟他一同回来的还有属于他的一千石粮食,张家支付的第一笔粮食和咸鱼,以及大约价值500贯的钱帛。
有了钱粮,新军部队的高强度训练又可以开始了。
但徐世杨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开会,做总结。
这次去日照打倭寇,虽说是大胜,可暴露出来的毛病一点都不少,特别是新军长矛兵,居然有差不多一半人被倭寇尸体上的那点财物吸引,只有20几人一路跟着徐世柳突到海边。
这种见小利而忘大事的气氛必须得到更改,只是毕竟是一场辉煌胜利,而且杀敌之后,敌人身上财物属于士兵的规矩也是徐世杨定下的,这个时候当然不能惩罚什么人。
因此,徐世杨决定这次只奖不罚。
第 86章 第一次扩军
既然只奖不罚,那就必须让得到奖励的士兵,获得的利益大于那些搜刮尸体的人,这样才能让剩下的人主动去思考下一次遇到类似的事,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首先当然是精神方面的鼓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男人都是勋章控,不分时代。
徐世杨融化了一批银钱,为这次参战的士兵专门铸造了一批勋章感谢老天,他现在手中工匠不少)。
新军所有火枪手和第一时间突击到海边参与夺船的长矛兵,每人获得一枚铜制忠勇勋章,长矛兵可以在右臂衣袖上秀一枚布制士兵突击章。
为了让勋章更具影响力,徐世杨专门在15屯本部召开了隆重的授勋仪式,得到勋章的士兵还将获得坞堡女兵队一对一献上的鲜花和所有堡民的欢呼。
此外,更实惠的奖励也不能少,获得勋章的士兵今后每天将有一条鱼的额外补给,有亲人健在的,亲人所耕种的份地每亩地减税一斗。
没有亲戚健在的士兵,徐世杨他们给没人发放了一份五年后兑换的土地券——只要他们在新军服役满五年,期间没有违反军纪被处罚,不管到时他们退不退役,都将获得一块五亩面积的田地。
与税赋沉重的份地不同,这些土地将完全属于个人,税率相对来说很轻——上田每亩3斗,中田每亩2斗,下等田地头三年不交税,之后三年每亩1斗。
土地永远是汉人念兹在兹的宝物,只要再听话服役五年,期间不犯大错,徐家就将产生大周南迁以来,江北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自耕农。
虽然只有五亩田地,但对全部都是农民出身的士兵们来说,这已经足够让所有人沸腾了。
制作精美的勋章,令人赞叹的奖励,少女献上的鲜花,以及其他堡民混合着羡慕嫉妒的欢呼声,让所有得到勋章的士兵无酒自醉熏熏然,一个个像是小公鸡一样高傲的昂起了头。
而那些没有得到勋章的士兵,毫无例外的被家里亲戚们好一顿埋怨——每亩地每年少交1斗粮啊!
那些士兵自己也很懊恼,扒光一个倭寇,最多得到一身破布衣裳,运气好的能得到几枚铜钱或散碎银两,与令人羡慕的勋章、实打实的减税或土地相比,无异于天上地下。
‘下次再上阵,我也不去搜刮尸体了,那才值几个钱啊!’
……
授勋仪式结束,徐世杨立刻开始着手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新军被证明战斗力拔群,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扩大新军编制自然是首要任务。
徐世杨决定采取一老带一新的模式,把新军兵力扩大到200人,两个分队编制完全一样,都是10个冷兵器近战兵,10个炮兵,30个火枪手加50个长枪兵。
因为长枪也是倭寇的主要武器之一,因此现在徐世杨手中长枪数量足够,只是靠近枪尖的枪杆部分需要增加一个防止劈砍的枪套——对倭寇的战斗中,出现过长枪被武士刀砍断的现象,如果不是枪兵突击的时候,倭寇已经崩溃,新军原本应该付出更大代价。
近战兵的武器也没多大问题,至少伐木斧管够,而且从鞑子、盗贼、倭寇那里缴获的武器中挑拣一番,找出二、三十件品相较好的重型冷兵器本也不困难。
炮兵所需武器也好准备,木炮生产简单,不需要重新装填,一次性使用,甚至可以预先装填后封存。
由于重量轻,10个人的小队,野战时可以通过独轮车携带3门木炮,若是守城,甚至可以把库存的木炮当做重型霰弹枪使用,轮番释放。
装备方面的最大问题仍旧出在火枪上。
由于工匠数量增多,15屯可以在未来三个月里,期待把蛇杆火绳枪装备数量提升到30支。
但剩下的一半火枪手,仍然不得不以蛇杆火门枪为主要装备,为此,他还得把已经分给女兵的火门枪回收,装备给一线部队。
赵琳为此找她姐姐好一通抱怨,但没办法,现在仍然是新军的初创时期,徐世杨真正的根据地只有三个不满员的村子,在这种环境下,任何东西都必须物尽极用。
公孙胜曾经提议继续生产火门枪,因为这种武器枪管很短,也不需要枪托等部件,造一只火门枪所需时间,差不多只有火绳枪的三分之一。
然而火门枪,甚至蛇杆火绳枪在徐世杨心中都是过渡性武器,只在新军婴幼儿阶段充数用,因此他坚定的拒绝了重新生产火门枪的意见。
为了提升火绳枪的产量,徐世杨咬牙开出极高的赏格如果能够在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减少火绳枪生产工时,坞堡铁匠可以直升中尉,得20亩土地券。
盗匪、倭寇出身的工匠,以前不管什么罪名,一律一笔勾销,然后提升为中士。
徐世杨的目标是,今年之内,把新军再扩大两倍,达到800到1000人规模,而且到那个时候,所有新军火枪手都以火绳枪为主要装备。
有榜样在前,有土地吸引,招兵工作远比火枪生产轻松的多,新军很快扩大到200人,徐世杨将他们平分成两个中队,中队长都是徐世杨兼任,徐大以上士身份代理第一中队日常事务,徐二同样以上士身份负责第二中队工作。
由于下个月就要出征剿匪,徐世杨要求两个代理中队长,先训练新兵的队列和纪律,其余科目在之后的剿匪战斗中以战代练。
从四月十一开始,新军进入又一次大规模训练工作中。
与去年冬天不同,这次不论老兵新兵,一律只训练队列和列队行进,老兵们只对新兵宣讲一次队列纪律,之后一对一帮扶新兵在前老兵在后,新兵任何一个动作错误,都要挨五到十下军棍。
如果十天后新兵仍然犯错,老兵新兵一起挨罚。
这种枯燥的训练让很多人感到十分不适应,即使老兵也是如此——去年冬天的训练可远没有这次这样单调。
不过好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二十天后,队列集训结束,之后五天,士兵在队列训练的空隙中,开始穿插熟悉武器操作的训练。
五月初六,训练暂停,200新军士兵,20个车夫组成的大车队,以及10名医疗队,加上徐世杨本人,总计231人,离开十五屯,前往本家坞堡,开启六家联盟联合剿匪的战争。
第87章 局势
在继续我们的故事之前,不妨让我们把目光放的高一点,先来看看东方大陆如今的局势吧。
北方,经受过一次鞑靼劫掠的女真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暴虐,首先行动起来,把自己满腔的怒火倾泻向——不是鞑靼,也不是汉人,而是倒霉的高丽人……。
五月初,女真人的大金国5个勃极烈突然领兵数万,越过鸭子江,向南直进。
高丽军连战连败,两个月内丢失两京,国王和他的小朝廷不得已逃至济州岛。
六月底,高丽国王向大金上表称臣,答应每年向女真上贡岁币金百两,银千两,粮食十万石,人参千斤,以及女子百人。
随后,女真军队带着劫掠来的10万高丽奴隶,以及其他数不尽的财物、牛马牲畜等战利品,心满意足的返回辽东。
这次大规模劫掠给损失惨重的女真人注入一针强心剂,因缺乏劳动力而荒芜的田地有了劳力去耕作,极度匮乏的粮草也得到部分补充——至少9、10月间南下劫掠汉人的军粮是不用愁了。
女真劫掠高丽的同时,西北的党项人得到更靠西的高昌、回鹘等西域国家求援——这些佛教国家遭受一个域外强权帕尔斯的攻击,危在旦夕。
虔诚信佛的党项人出兵7万,与西域各佛国联军合作,击退了帕尔斯军队,不过,战斗中党项人损失不小,本来就国力薄弱的他们,必须在别的地方得到一些补充。
另外,党项人也需要一些额外的财富,维持他们对西域各佛国宗主的地位。
因此,这一年夏季,党项人做出了入关劫掠汉人的计划。
在之前抢劫辽东过程中,收益颇丰的鞑靼人,今年显得比较老实。
不过强盗始终是强盗,让他们尝到甜头,不把对方生剥活吞,他们是不会收手的。
鞑靼人已经在年初的劫掠中得到一个结论与其去抢劫已经疲敝不堪的汉人,不如趁女真人劫掠归来的时候,去抢劫他们。
这样的话,女真人的貂皮、马匹、人参、鹿茸以及他们劫掠到的汉人财富都可以落到鞑靼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