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如何结束这场倭乱的方法,他们跟王家有一些分歧。
“可不可以派人跟倭子联络一下?”
一个鲍姓堡主小声说
“徐家惹出来的事,让徐家自己解决好了,他们家5条船货,给倭子一半,让倭子撤军可好?”
“胡闹!”王家老大王平站起来呵斥道“先不说2、3条船货能不能满足倭子的胃口,明年他们再来,你们再把谁的船货给倭子?”
“事是徐家惹出来的,接着让徐家大发倭子不就成了?”鲍姓堡主梗着脖子大叫“凭啥咱们几家要出兵保徐家的财产?”
“我不知道我们家的人花自己的钱惹了那门子事。”
一个冷冷的声音响起。
鲍姓堡主猛地转头,看向说话的人。
此时,徐世杨正骑在战马上,背对着傍晚的霞光,用不善的目光来回打量这些本地堡主。
本地坞堡主们都被晚霞晃了眼,看不清徐世杨此时的表情。
不过,恍惚中,他们能眯着眼勉强看到一个身穿铁甲的壮硕战士右手正提着马鞭直直看向自己,刺眼的阳光铺在壮汉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一层金色的披风。
23个全副武装的骑兵排成两列横队20个骑兵、栾廷玉、孙立加上骑着一匹驮马的徐世柳),犹如一双巨大的翅膀,在这个战神一般的骑将身后张开,隐隐对本地堡主们形成一个冲锋的阵型。
“你是谁!?”鲍姓堡主惊疑不定的叫道。
“世杨?”倒是王安率先反应过来,惊喜的呼唤到“你是小妹的崽儿徐世杨!”
“二舅。”徐世杨在马上对王安轻轻点了一下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诸位。”
徐世杨又对在场所有坞堡主说道
“集结你们的手下,我带你们去干掉那些倭寇。”
第75章 张家
徐世杨的态度蛮吓人的。
不论王家、丁家还是鲍家,在这种氛围中都不敢说出一个“不”字。
他们总感觉,只要拒绝的话一出口,徐世杨的骑兵就会先向自己冲过来。
现在他们面对的这个人,可是杀过鞑子土匪如砍瓜切菜的“雏虎”啊!
“我的人冲第一阵,你们都跟上。”
徐世杨骑在马上,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说道
“打垮倭寇后全面追击,战利品谁抢到归谁,畏缩不前者,别怪我不客气。”
“我话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沉寂。
现场只能听到马儿无聊的响鼻声。
“很好,现在集合你们的队伍,出发。”
徐世杨轻轻一拉缰绳,二十几个骑兵一起转身,向南方五里外的日照港走去。
“三哥!刚才你真厉害!”
徐世柳骑着驽马,跟在徐世杨旁边,整个人都在兴奋的微微发抖。
“那么多人,都被三哥吓得动都不敢动!”
“我话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哈哈哈,痛快!太痛快了!”
徐世杨微微一笑,对此也有些自得。
刚才他们对面有超过20个坞堡主和他们的家丁,人数上是这支小骑兵部队的5、6倍,结果他们都被徐世杨一番话震得哑口无言。
“骑兵终究是骑兵。”徐世杨得意的对徐世柳解释道“只要骑在马上,对步卒就有威慑力,而且我故意选择背对太阳出现,这样可以让他们无法直视我,心理上就落了下风。”
这也是徐世杨一定要等栾廷玉手下这些不入流的骑兵的原因——他需要在气势上首先压倒那些三心二意的盟友,统一他们的思想。
徐世柳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并非真的像他的外表那样鲁莽。
“三郎,咱们就这样冲过去?”栾廷玉打马上前,小声说“那样我得让孩儿们下马。”
“不。”
徐世杨一口回绝
“冲锋陷阵是我的工作,你们这次不要下马,装也要装出个正规骑兵的样子来。”
“我带我的步卒上前,打垮倭寇。让其他坞堡兵跟上,你们骑兵护着五哥儿,在最后。”
“三哥!我要跟你一起冲阵!”徐世柳不满的叫道。
“你应该先学会抓住战场最关键的时机。”徐世杨说道“你跟栾堡主、孙堡主一起指挥骑兵,不要让别的坞堡掉队或逃走。”
“我负责打穿倭寇的阵型,别的坞堡负责一拥而上压垮倭寇,而你们骑兵,应该抓住机会不断追杀逃敌。”
徐世柳歪着头想了想“我负责追杀?”
“对。”徐世杨毫不犹豫的忽悠小孩“你的任务非常重要,上了陆的倭寇,最少要留下一半,你得抢在他们上船之前卡住他们的退路。”
“你要明白,咱们不能每年都来这么一出,否则咱们家的地还种不种了?所以必须一次就给倭寇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以后绕着日照港走!”
“成!我听你的!我一定狠狠给倭寇一个教训!”
徐世柳被忽悠的热血沸腾,他很羡慕刚才徐世杨一出场就镇住上百人的样子,作为一个中二少年,他觉得那样很酷。
‘如果我这次真能留下一半倭寇,我想其他家的坞堡也会仰视我吧?’
……
“徐家什么时候养骑兵了?”
“那有什么奇怪的,没听说吗,徐家三郎杀了一整个谋克的鞑子,光正经的战马就缴获好几十!”
“二十个骑兵,这还只是二房的人吧?徐家长房三房还有一些?就算有马,他们怎么养得起?”
“浮来山!他们攻破了浮来山!那罗道人十年的积攒,不都落到徐家手里了?”
“这话说的在理,要不然徐睦泽那厮哪来的金银在江南逍遥。”
“都怪徐睦泽!要不是他漏了富,何至于引来这么多倭寇!”
“咱们就这样帮徐家拼命?能有啥好处?上了阵死的可都是自家儿郎!”
“怕什么!没听那徐家三郎刚才怎么说的吗?跟我来!那自然是他打头阵,咱们只给他掠阵就好!一骑抵五步,嘿嘿,咱们今天开开眼,看看这徐家雏虎到底有多大本事!”
……
日照港再次打退了倭寇的进攻。
只是,此时最重要的防线——土墙已经被倭寇挖塌了很长一段,还有几处也被挖出几个大洞。
就在刚才,一帮挥舞倭刀的倭子精锐怪叫着从土墙缺口处冲入堡内。
这些倭子个头不高,但刀法娴熟,跟个猴子似得又叫又跳,不时挥出一刀,登时就有一个民兵惨叫着倒地。
那倭刀极其锋利,弧度很大,轻轻划在没有甲的民兵身上,就是一道慑人的血口子。
而且砍兵器也很顺手,每当一阵刀光闪过,地上总是洒落一地被斩断的长枪柄和人的胳膊。
就那么二十几个倭子,打的上百民兵节节败退,眼看大事不妙,最后还是日照港的主人,张家家主亲自带全部子侄、家丁反扑,大家一拥而上,才把这伙倭子赶出坞堡。
战斗间隙,张家家主阴沉着脸在土墙垮塌处巡视,指挥老弱妇孺一起动手,想办法在这里垒一道矮墙,哪怕很矮很矮,也比直接跟倭寇拼刀子强一些。
“爹,这一次咱家死了快三十个了!”家主的长子凑过来,语气沉痛的说“不能在这样下去了!”
“是啊,爹,咱这是用自家的命去保徐家的财货!”另一个儿子忍不住大声叫道“咱把徐家的船都交出去吧!这样他们也该退兵了!”
“胡说!”张家家主忍不住呵斥道“为父跟你们几个说过多少遍了?只要交足了钱粮,进了日照港,咱张家拼了命也得护着!否则今后谁还来咱家停泊?”
张家控制的耕地很少,而且产量比内陆还要低一些,如果不是靠着港口收停泊费,他们根本站不住脚。
家主很清楚,仅就港口条件来说,日照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北面的旅顺,南面江南的那些大港口就不提了,哪怕同属齐省的登州,也能稳压日照一头。
这样之所以还有人来日照停泊,纯粹就是张家一直严格保证在自家港口停泊的货船的安全,而且也不乱收费。
如果连这点坚持都没有,日照根本无法作为一个港口继续存在。
第76章 开打
“坚持住!”
张家家主鼓励自己的几个儿子
“徐家肯定不会眼看着他们的船队落入倭寇手中,所以他们必然会来救援。”
“我估计,最多5天,也许三天,咱们就能看到他们的前锋了!”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说把什么人送给倭寇,否则徐家几千兵过来问罪咱家一样过不去!”
最后这个理由说服了张家的头目们。
倭寇得了财货,一转身上船走了,剩下他们老张家怎么面对徐家?还能把坞堡搬到船上不成?
到时候,他们就要独自面对能灭了浮来山土匪,甚至能打败鞑子,而且处在盛怒之中的徐家军了。
“孩儿们知晓了。”
张家的子侄们低着头,闷闷的回答。
“孩儿还是觉得顺不过这口气来……。”
有人小声嘟囔着
“咱家死这许多人,那徐家也不会给咱什么补偿……。”
“唉……。”张家家主也无奈的摇了摇头“咱家占着这日照港,本来就不能只吃肉不吃亏啊。”
“老爷!老爷!”
一个满脸烟尘,衣服上还沾着血迹的壮汉小跑着来到张家家主身边,大声禀报“援军来了!那倭子集了几百兵,北面去了!”
“哦?”
张家的首领们精神一震,纷纷跑到土墙墙头,向北面望去。
果然不错,原本散落在土墙外面的倭子已经少了很多,站在高处,还能看到一股大部队正向北快速离去。
如果不是援军来了,倭子应当不至于调遣这样一支生力军离开主战场。
不过,这个时候,来援的人是谁?
“是丁家、王家、鲍家那些人?”一个充满疑惑的声音响起。
“那些胆小鬼,要来早来了!”家主长子不屑的反驳道“他们就躲在5里外的地方,已经好些时日了,这时候怎么会突然冲过来?”
“那是徐家的人到了?”
“他家离得远呢,哪能这时就到?”
按张家自己的估算,如果徐家收到消息就立刻扔掉农活开始集结,再赶到这里跟王、丁、鲍家的坞堡兵会师,休息一日后奔赴战场,应该需要7到10天左右的时间。
而现在,时间不过过去区区5天而已。
“不是那三家,也不是徐家,那会是谁?”有人急道“难不成朝廷派人来了?”
“去去去,p个朝廷,朝廷已经有10年没过江了,怎么会来这日照?”
“别吵了,他们来了。”张家家主指着北方视线的尽头,那里隐隐约约出现了一排小黑点。
正向北方前进的倭寇突然发出一阵渗人的嚎叫声,显然他们已经看到来者的摸样了。
像以往的几次战斗一样,徐世杨跟在进攻的队伍中。
只是这一次,方阵中已经裁汰了刀盾兵,为了与周围战友们配合,他没有携带那柄碍事的虎牙大刀,而是举着一根与其他民兵一样的长枪。
作为总指挥官和新军的精神支柱,徐世杨的长枪上挂着那面纯红色旗帜,此外他还穿着那套银光闪闪的铁札甲,在周围只有锁子甲和皮甲缴获自鞑子)的民兵中,显得格外令人瞩目。
经过一个冬天的严格训练,现在新军已经不需要听着徐世杨的口令5步一整队了,但他嘴里仍然叼着竹哨。
100人的队伍排成密集阵型,火枪手在前,长枪兵在后,根据哨声,以大约每分钟70步的速度快速前进与腓特烈的步速相当)。
101人的新军后面,是乱哄哄的坞堡联军,由于徐世杨急于交战,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全部集结,目前只有大约7、800人的样子。
部队的最后,是23个骑兵,徐世杨把自己的战马给了徐世柳,让他负责骑兵部队的指挥。
实际上,与那些以为他们兄弟正在争家产的人想的不同,徐世杨其实蛮喜欢这个弟弟的,这孩子会骑马虽说骑术比真正的骑兵差得远),读过书,种过地,也杀过人,除了经验不足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太过明显的缺点。
而现在他身边的栾廷玉和孙立都是经验丰富的战士,辅佐他指挥骑兵,能让这个中二期孩子学到很多东西。
再经过几次类似的场面,让他攒足经验,在这个时代这孩子绝对称的上人才。
所以,身边极度缺乏帮手的徐世杨不介意好好培养他,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两个人都有远大前程的情况下,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为徐家二房那点财产起什么争执。
四家联军的对面,大约800左右的倭寇正嚎叫着集结在一起,迎头向这边走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百十个手持倭刀的浪人,他们是倭寇军中的核心和支柱,性质上相当于基层军官或者将领的亲兵、家丁之类。
跟在浪人后面的海盗,就显得比较杂乱了,从装备上看,长柄镰刀、抓钩、竹枪、汉式腰刀、扶桑样式长枪等各式各样的武器都有。
唯一的统一特色是都没有盔甲,甚至很多人连一身像样的衣裳都没有,就随便捆着一条兜裆布,大声吆喝着跟在队伍里。
倭寇之间同样互不统属,他们大多是响应所谓“大统领”的号召,来日照赚一票的,因此集结速度也不快,到现在,两军距离已经只剩大约1里距离的情况下,仍有小股倭寇匆匆汇入队伍中。
敌人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但人越多,他们的阵型就显得越混乱,除了排头的百多个浪人之外,其他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挤成一团,与阵列严整的新军形成鲜明对比。
新军侧翼,解珍解宝呐喊一声,各自率领4个侦察兵快速越过本阵,他们全都持弓在手,任务是主力交战前动摇对方的军阵。
侦察兵成散兵线状态,靠近到70步左右,随后蓬蓬蓬熟练的向倭寇抛射轻箭。
一整个冬天的狩猎行动,让这些强壮战士的射术有了很大提高,鞑子那制作精良的角弓轻易把锐头轻箭抛过70步距离,恶狠狠砸在倭寇头上。
敌阵中瞬间响起一片惨叫,浑身上下完全没有任何防护的海盗被射的鸡飞狗跳。
几个善射的倭寇赶紧跑出己方阵列,用狭长的倭弓还击,但侦察兵最少有一套锁子甲,倭寇那单薄的竹片弓完全无法对他们造成有效伤害。
第77章 齐射
散兵对战中,既缺乏类似训练,手中装备也不够专业的倭寇被打得苦不堪言,不断有人中箭倒地,甚至还有绊倒同伴的。
倭寇的冲击阵型变得更加混乱,前方浪人依旧走的飞快,但后方那些普通海盗开始犹豫,许多人走着走着,居然混到后排。
“不准后退!”
随着一声怒喝,几个走在最后的倭寇身首分离。
这倭寇的大统领带着二十几个穿着竹木盔甲,手持雏刀的光头壮汉赶到战场。
这些壮汉是一向宗僧兵,倭寇大统领最信赖的战士,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在这几千人的海盗团体中都算得上出类拔萃,而且这些僧人自持有“佛陀菩萨庇护”,战斗中总是显得十分狂热,因而被扶桑本土的大军阀们视为心腹大患。
不过,这些僧兵的存在,对那些势力不强,或者与一向宗关系较好的军阀也有一些好处——只要表示一心向佛,并把劫掠来的财物上交一部分作为“佛产”,他们就能得到僧兵的武力支持。
此外,精神上的藉慰也是非常重要,越是双手沾满血腥,就越期望在临死之前“放下屠刀”,然后“立地成佛”。
这股海盗中的僧兵就是这种情况,所谓大统领是虔诚的一向宗信徒,每次劫掠都会把2成的战利品敬献给寺庙,因此身边始终能够跟着2、3十个僧兵,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