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运力,还得有足够的粮草可以向前线运。
秦国的碎叶和河中,以及花剌子模人实控的玉龙杰赤,都是本地出了名的水草丰茂之地,然而再怎么水草丰茂,也无法供应这么庞大的部队和多到异乎寻常的牛马骆驼。
根据秦军参谋部的计算,如果战争时间控制在半年以内,秦国自己实际只能保证全军所需粮草的百分之39包括游牧民所需的奶酪和他们赶来的羊群,其余百分之61的粮草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枪械、弹药需要从国内运来。
如果战争持续时间超过半年,那么可自给的粮草比例将会减半。如果战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那么秦国实际上等于一整年绝收,接下来大部分粮草都必须由母国供应,直到战争结束后自身产能逐步恢复。
秦王的参谋部拒绝把前线可能缴获的帕尔斯粮计算进去,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来源太不可靠,若是算进去很容易出问题,安全冗余太低。
为了弥补这高达六成以上的补给缺口,秦王和他的班子必须竭尽所能。
好在母国本土有充足的粮食,只要能搞到钱,或者让银行相信秦国有偿还能力,那么粮食本身不是问题。
秦国大规模种植棉花已经有了成果,今年收获的棉花运到国内去,就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
对徐代炫来说,一个额外的好消息是,秦国与本土的联系已经无需走艰难的西北路线,而是可以利用漠南直接绕行到秦国这个路线直线距离更长,但没有西北那一系列地理障碍,其实反而更好走一点。
再剩下的部分,就得依靠国内的借款和贷款了。
为此,秦王以大片领土和矿山为抵押,从帝国各大银行借贷三千万两新币。
另外在华夏发行秦国国债,这个利息比帝国国债高不少,第一期一千万,第二期三千万,第三期五千万,合计九千万两。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些资金已经足以弥补一切物资缺口还有很大剩余了。
但这方面需要秦军不断获得胜利,地盘越来越大作为基础,若是战争失败,无法获得新的领土,那么这么一大笔钱,仅仅是利息就够徐代炫喝一壶的了。
毕竟是皇孙,帝国皇室不可能让徐代炫落魄至此,为了坚定投资者的信心,内阁在1798年底,向秦国派遣了四千正规野战军。
汉千无敌,这已经成为某种共识。仅仅是听说四千野战军即将前往秦国助战,这就足够让人们相信大秦必胜,从而对秦国国债趋之若鹜了。
第754章 霸权2
华夏对秦国的支持,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出兵和经济扶助,还有一些隐性但十分重要的方面。
比如开通漠南道后,本土前往西域的道路好走了许多,这让本土的粮食可以以一个比较小的消耗比例运抵秦国。
华夏甚至还愿意代为承担物资在国内运输(从粮食出发地到秦国,之后由秦国自己负担)的运费。
另外就是帝国允许军工厂把各种新式武器优先提供给秦军。
这方面包括给前往秦国的正规军提供新式后膛枪,野战炮以及机枪(蒙蒂尼)等装备。
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回馈,秦国除了需要为母国资本全面开放市场,并且把自身定位为工业倾销市场,原材料供应商外,还需要在胜利后,把自己拆的更细碎一些。
比如,如今秦国的两个核心,碎叶城和河中府,将会分开建国。
其中碎叶城将会分封为莒国,河中府为鲁国,玉龙杰赤方向也会分封为卫国。
至于秦国自己,征服泰西丰后,新的秦国将会在那边建立。
而徐世桢会被封为魏王,他的封国也在那边,将来会与秦国并肩向西继续开拓。
……
徐世杨觉得,不用等三百年,现在老徐家就已经开始给帝国和内阁演示什么叫马尔萨斯陷阱了。
他的父辈,徐睦河那一代人,徐家睦字辈有大约二十多个男性亲属现在还活着。
仅以嫡亲算,徐睦河也有一个哥哥(徐睦江)和一个弟弟(徐睦海)。
到了世字辈,随着徐家从地方土豪坞堡主向大一统帝国的皇室进化,人丁也越来越多。
徐睦河当上节度使的时候,他们睦字辈三兄弟的子嗣一共只有六个人,分别是长房:松、柏、桢;二房杨、柳;以及三房当时刚出生不久的徐世梓。
之后到现在,三兄弟,特别是徐世杨的老爹,因为越来越位高权重,这些年他有能力也有心情收越来越多的各色美女。
前周的宫女他觉得挺好,民间美女有心进入皇帝后宫的他来十分欢迎,华夏勋贵功臣和江南世家大族为讨好他送来的美女也是来着不惧。
有几次,徐世杨觉得太过分,直接命令近卫军把女孩在宫外拦住送回家去,后来他还干脆下令,宫中从此不允许再招入新的汉人宫女(太监也不允许),宫中现有的汉女一律封为女官,领内府的俸禄,服役五年以后,若是没有诞下皇嗣,即可出宫回家嫁人。
这才稍稍止住自家老爹集邮一样收集全国美女的嗜好。
但是,止住汉女入宫不代表能止住徐睦河收集其他美女,宫中需要太监宫女承担大量日常工作,毕竟那么大的宫殿,仅仅是打扫卫生也是个庞大的工程。
因此徐世杨不得默认大家用阉割的异族少年(大部分还是异族王室或贵族)和少女来充数。
徐世杨从来不在皇宫久住,不管是泉城的美泉宫还是金陵的长乐宫都是。
而近卫军只能在皇宫几个外殿拦人,进了后宫的女孩,皇帝收不收全看皇帝想不想,谁都没法阻止。
因而最近十几年,徐世杨又多了很多亲弟弟,其中还有很大部分是混血儿。
徐世杨的大伯和叔叔在这方面也没好到哪去。
至今,不算旁系,仅仅徐家睦字辈三兄弟的子嗣,已经妥妥超过四十人了,而且其中几个跟徐世杨的孙子差不多年纪!
徐家已经成人的世字辈六兄弟(就是当上节度使之前出生的六个人),如今也都是儿孙满堂。
徐世杨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徐世柳那边更多。
而徐代炫成为亲王,海外分封建国后,为了拉拢他的那些封臣,各地送上来的异域美女他也没法拒绝,现在徐代炫虽然不久前才立了正牌王后,但儿子也已经有好几个了。
徐世杨估计,从今往后,老徐家每代人口都会上涨一大截,前世明朝那种三百年间宗亲数十万根本就不在话下,上百万都有可能。
这些人怎么安置?
宗亲之外,随徐世杨打天下的那些功臣,给他们爵位,给他们官位,给他们地位,这都是应得的。
但养尊处优之下,他们的后代是否能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做出贡献?还是成为拖后腿的存在?
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成为后者吧?
所以徐世杨才设计了功勋制度作为鞭策手段,结合代代减爵的传统,给所有宗王勋贵一个为之奋斗的理由和目标(贵族的继承人立下足够的功勋就可以不减爵),而非让他们一出生就躺在功劳薄上,被人当猪一样圈养起来。
可这又有了新的矛盾——以如今帝国这种威势,上哪去给大家找这么多功勋?
还有,徐世杨普及教育,现在还好点,在过几代人,那么多受教育的人民需要更好的生活,更高的政治地位,上哪里去找到这些东西满足他们的胃口?
徐世杨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对外扩张。
宗室亲王们带头,勋贵跟上,引导所有有志于提升自己地位的人一起上。
帝国扩张到自然边界的极限,就把外面那些地分封出去齐楚燕韩赵魏秦晋卫郑许莒鲁宋,除了齐因为是皇帝登基前的王号而不能作为封国名之外,其余王号都可以封。
扩张到哪里就封到哪里,以经济为纽带,以血缘和文化为枢纽,把母国和属国紧密联系起来,直到占据整个世界,再也没有可扩张的地方为止!
因为现在的华夏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一旦停止扩张,内卷化就不会停止,衰落就不可避免。
扩张、霸权,这就是帝国的生命,不能也无法停止。
所以徐世杨才会支持自己儿子继续向西扩张,留下以征服的土地,给后人慢慢开发。
现在这些土地对帝国的经济意义并不大,甚至可能是个负担,但它们是帝国的安全阀,有了这些土地,帝国才有未来。
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在休整了区区一年之后(就这安静的一年还取缔了数百家外蕃势力,实际上还是扩张了),帝国将会发动新的扩张攻势。
目标是东南半岛上剩余的国家。
然后,再过几年,帝国还会继续发动对天竺的征服,然后再从天竺这条路线一路向西,跟秦国并行扩张,直到世界的尽头。
第754章 无题
徐世杨这种坚定的打破知识垄断的作风,造成士绅豪门对帝国和徐世杨的看法两级分化很严重。
而且很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那些地方风评很好的耕读世家,对徐世杨的看法通常都不太好。
然后就是那些命运与前朝息息相关的前周勋贵比如金陵四大家族这样的。
相反,曾经在地方上风评不太好,甚至很不好的单纯地主、财主就是家中缺少功名的那类人,对帝国的看法还不错。
因为打破知识垄断对他们也有好处以往他们这些没有功名的土财主也是士绅歧视的对象,官府养的肥猪。
普及初级学校后,他们的子孙也不用为了跻身士绅阶层,到处求人拜师了。
这意味着他们的上升渠道也拓宽了。
而且,对土财主们来,最重要的东西其实是他们的财富,而在帝国,机会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土财主们发现,哪怕把佃户的高利贷全免了,帝国也会给他们更多发家致富的出路。
有点冒险精神的,可以投资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的工厂、农场。
只想着过安稳日子的,可以买国债吃利息。
甚至不舍得那点田地,保守到连国债都不信任的,也可以用更便夷价格买些扶桑奴、交趾奴之类,在自家土地上勤劳耕作奴隶签死契,在官府地位等同于大牲口,用起来比雇佣佃户舒服多了。
当然,最后这种人很少,更多的人,是选择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购买几个奴隶照料家中祖田作为退路,另一方面把余粮余钱投资工厂或国债,争那一份发财的机会。
综上所述,不管是底层平民还是社会地位稍高一点的自耕农、财主,之前对帝国持负面态度的,其实只有那些习惯以武犯禁的侠,和喜欢以文乱法的儒。
而周史案之后,有些轻侠和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上有些坐歪聊儒士反而对徐世杨和帝国有了一些好福
对侠客们来,徐世杨那个对汉人宽大处理的批示,让他们觉得徐世杨这个人至少不是个暴君,那种想象中的暴君横行暴敛、欺压良善的场景,至少在汉人中不会发生。
那么,他们对抗朝廷,为民伸冤,就成了自以为是。
人就是这样,不管事实如何,若是认定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那么他做多少没下限的事都是正常的。
但若是正好相反,那么人做事的信心和决心就会崩的十分夸张。
一个例子:华夏古代的汉奸军队,通常战斗力都不低,因为他们是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战,异族能够给他们烧杀抢掠的机会,他们就认定这是正当的。
徐世杨前世的两个鞑子政权都是以本族为核心,汉奸为主体的组合式军队。
但近代民族主义觉醒以后,为异族服务的汉奸军队就成了弱鸡的代名词,不仅仅是华夏,在别的国家也是类似,伪军就没有一个有战斗力的。
转回话题,到1798年底,随着周史案和大理刺驾案的结案,以及帝国强大的宣传机器对徐世杨的吹嘘,除了因为自身利益被帝国彻底剥夺而反帝国的少数人外,真正还在质疑帝国合法性的汉人已经很少了。
而且,那些一意反对帝国的轻侠和儒士,大部分也发配到边疆塞外了。
在那里,他们没有选择,只能支持帝国。
原因很简单,塞外异族可以给他们最好的,也不如帝国给他们最差的。
……
共和1798年,帝国先后流放了近十万人,秦国、晋国、楚国等内属亲王国,以及辽东、漠南、大理等新编省份都分到不少。
这些人将成为维持边境安宁的基础,使得这些地区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为此,边疆省份和亲王们对这些人都十分重视,是发配,但得到的待遇一个比一个好。
秦王用发配的儒士充任王室领地的地方官僚,他们不是都觉得自己是经世之才吗?给块土地,任他们折腾实验自己的施政方针,若是能成自然最好。
若是不成,反正秦国够大,国民以异族为主,地方上受些损失也不心疼。
而这种事情放在国内,就没人敢做类似的实验。
即使那些不愿意为官的人,对秦王也有用处,比如可以去整理编篡异族的史书不论是秦国的大敌帕尔斯,还是已经降服但仍然处在半独立状态中的花喇子模人、铁勒人,秦国都要整理他们的历史。
嗯,以便于污蔑人家。
总的来,秦国方面会把这些异族历史上的英雄全面污蔑为人、奸邪之人、蠢材,甚至是混蛋。
要灭其国,必先毁其史,要想毁其史,必先污其英雄。
这个道理徐代炫还是懂的,他的主要对手帕尔斯是华夏传统文明辐射区外的国家,有自己的文明、历史和英雄,摧毁这样一个国家,不是战场上获得几次胜利就能做到的,这必须是一场全面的征服,从他们的人,到他们的灵魂。
伴随着秦国军事胜利的,必须还有文化胜利。徐代炫就是要对占领区的异族民众彻底洗脑,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把华夏当成人类文明的灯塔,把他们自己的文明当成彻底的糙粕。
为此,他需要这些旧式文饶辅助这些人对类似的工作可是十分在行,而且他们也喜欢这样的工作。
要知道,这些人可是能把自己的文明贬低的一无是处,更别高高在上的评价别饶文明了。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自然还有军事上的直接征服。
这就需要那些轻侠们一起出力了。
共和1798年底,徐代炫开始筹备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明年攻入帕尔斯的核心领土。
最近几年,凭借着之前几次野战全胜的威名,秦军已经把帕尔斯国都泰西封以东所有领土砸的支离破碎,就像一头猛兽已经被拔掉爪牙,剩下的就是尽快给它最后一击,然后杀掉吃肉了。
为此,秦王开始在整个秦国统治区进行总动员,国内的流放犯这么好的军事资源自然也不会被浪费。
第755章 霸权1
1798年秋收过后,新粮入库,秦国就开始着手进行与帕尔斯决战的准备工作。
按照秦王府的命令,包括武装文官在内,秦国所有15岁以上50岁以下汉人青年男女都要备战,除了直接奔赴前线以外,秦国还得有核心人马负责后勤运输和后方控制区稳定工作。
这将是一次真正的总动员,参战的汉人部队将会达到三万,其中仅仅前线和运输线部队就有两万之巨,而且还有很多女兵带枪参战,甚至连女性骑兵都樱
在这远离本土文明核心的地方开拓,不得不,秦国确实武德丰沛。
除了秦国的汉人之外,徐代炫还像本土和临近的晋国请求支援,本土倒也不客气,直接发榜在全国招募志愿兵,预计将会征募五千人前往秦国。
另外还有一千多晋王派来的援军。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