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县衙的氛围让他有了一种十分不妙的直觉也许这次临时更改行程来登封,不仅仅是处理一件侮辱妇女案和一件殴人致死案就能解决的。
“把门砸开。”
徐世杨脾气上来,直接了当的下令。
近卫兵同样是群悍将,担当近卫兵指挥官已经十多年的李逵挥舞两扇门板一样的大斧头,上前几下就把县衙的大门劈成碎片!
在他身后,其他近卫兵甚至已经提着左轮瞄准洞开的大门了!
然而,里面并没有贼人挥舞武器冲出来,从洞开的大门向里面看去,反倒是看到县衙大院里跪了一地的人。
“大师莫要动粗,切莫动粗,只求大师再宽限几天”
县衙里传出来的话,让徐世杨一愣,他怎么觉得好像在哪里听到过这句话?
呃,想起来了,就是刚才。
那个小店主就是对收债的和尚们这么说的!
第731章 寺产
想明白这一点,无助于熄灭徐世杨心中的怒火你们作为帝国的官员,也去跟和尚借贷了?
愤怒的徐世杨上前几步,走进县衙,对着跪在最前面的家伙就是一脚,把那个士模样的家伙踹了个滚地葫芦。
“你们这群混蛋,先解释一下宽限几天怎么回事?你们难道都欠那些和尚钱了?而且你们居然给和尚下跪?老子没说过吗?平民以上汉人只准跪天地君亲师!你们敢抗命?”
徐世杨怒道:
“还有,谁是县令?谁又是那白航云?给老子滚出来!”
那些县衙的公务人员这才抬起头看了徐世杨一眼,他们发现来的人不是和尚,不由得长舒一口气,但随后想到这些人敢劈开县衙的大门,再加上刚才徐世杨的怒吼,他们的心重新提了起来眼前这位敢这么说,明显官职不小啊!
“这位大人,敢问您是?”刚才被徐世杨踹飞的那个家伙受伤不重,他爬起来,点头哈腰的向徐世杨身边凑,只是被李逵等人拦住了。
“我是徐世杨!”
完全没有隐瞒的意思。
这句话一出,仿佛在县衙扔下一门30斤炮弹,声音不大但似乎震得整个大院都在微微颤抖。
所以那些刚刚站起来的县衙工作人员又都跪下了。
“殿下!!!???”
有人甚至吓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哭个p!县令呢?那个白航云呢?滚出来!”
徐世杨越来越不耐烦了,他曾经对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寄予厚望,认为他们应该是帝国的神经束,帮助内阁控制这个国家的最基层,让整个国家向着内阁制定的方向快步发展。
他们当然也会堕落,神经也会坏死,但那不应该是现在,这个帝国正处在上升期,威风八面的时候。
现在这些家伙这种鬼样子,徐世杨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基层是不是腐化的比自己想象的更加迅速。
“殿下,在下就是白航云。”最终还是挨踹的那个家伙率先反应过来,开始回答徐世杨的问题:“县尊大人,他,他不在县衙住,他现在一直在少室山上。”
“住在山上?”徐世杨讶然道:“他在山上做什么?”
“殿下,请您听我解释”
事情不像徐世杨想的那样,但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实际上,从前周还没南迁开始,这整个登封县就已经差不多全是少森寺的地盘了。
田产是僧田、店铺是僧产、农民也是少森寺的佃户。
那个时候,登封县县衙实际上就什么事都没法管因为登封根本没有俗产,而大周时代,僧产是免税的!
“别说寻常田产、店铺,就是那些龌蹉行当,也是少森寺把持的!”白航云接着说道。
肉铺、酒肆,僧人霸占这些与佛法不合的店铺已是寻常,甚至连姬院,以及登封城的粪段都被少森寺霸住了。
只要能赚钱,僧人们倒是真的荤素不忌。
发展到华夏帝国统一的时候,少森寺有良田万顷,店铺千家,寺内号称有棍僧三千,还有带发修行的外家弟子数万!
这哪是寺庙啊,这就是军阀!
也难怪当初金军几次南下都绕登封县而过呢,这可不是信仰能说得过去的,这根本就是因为金军不想啃这块骨头。
帝国控制登封一带后,僧人们倒是多少收敛了一点至少他们没跟帝国派来的县令对着干,但不对抗不代表他们没有别的办法。
少室山的后山有一些同属于寺产的庄园,里面装修的十分华丽,僧人们又在庄园里养了很多殊色少女,既有扬州瘦马,也有登封本地的女郎,甚至还有些尼姑。
帝国的登封县令上任之后,僧人们请他去后山吃酒,席间各种美女作陪,让他很是潇洒一回。
作为刚刚退伍的老兵,县令没能过这个美人关,很快深陷其中,他觉得登封既然全是僧产,那么自己这个县令下山也没什么好管的,于是干脆直接住在山上了。
“巡查组呢?没来过吗?”徐世杨压抑着心中的怒火问道:“为什么从来没人上报过这件事?”
帝国的巡查组自然不是只有徐世杨亲自率领的这一支队伍,实际上,吏部和户部经常组织都城官员组成巡查组,对某个省的某些地区进行抽查,以防止出现官员违纪违法现象。
查出来的违纪违法官员很不少,但为什么漏了登封县这么一个大窟窿?
“巡查组倒是来过一次,不过那个时候县令下山也能对付过去毕竟县令本人没有做什么违法之事。”
而且,少森寺的僧人很识趣,帝国不给僧道免税,他们倒是也认了,完全按时缴纳税款,一分不少,所以巡查组也没觉得这登封县有什么不好。
徐世杨明白了,他的巡查组,总是把税收能否全部收上来当成巡查的第一重点,然后就是人口上升比例是否达标,只要这两项数据合格,而地方官员没有太大的错漏,他们就会给地方官员通过。
登封的人口很多,僧产又一直暗示交税,那么巡查组给其通过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何况县令还有勋章在手,大家对他的信任程度很高。
徐世杨又问:“你们刚才跪在地上,说什么再宽限几天是什么意思?”
“我们也欠少森寺的钱。”
“缺钱为什么不去找银行贷款?”
“不是我们缺钱,而是县衙缺钱。”白航云回答:“上缴国家的税,少森寺一不少,给地方官府运作的税,少森寺是一分不给,县令大人自己在后山玩的舒心,也不愿管这事,下官是前周降臣,说话在僧人中不好用。”
所以登封县很缺钱,但又不敢跟银行借贷,因为这等于侵吞放贷的僧人的利益。
另外,其实这装修还算不错的县衙,其实也是僧产,这事少森寺租给县衙的房子,每个月都要缴纳高额租金的!
“呵呵,真是有意思极了!”
徐世杨被气乐了:
“上上下下都在做混事,居然一直每人上报!”
说到这,他突然响起那个拦路告状的老妇人。
那个老妇人从未出过远门,她甚至连现在的皇帝是谁都不知道,但她就是跑到川省,准确拦截徐世杨的车队了。
在眼前这个登封县户部主计白航云的支持下。
第732章 名门正派1
白航云支持那老妇人去告状,其实也很好理解——你说他报私仇也好,正明里也罢,反正他的目标就是要干翻少森寺。
毕竟大周时代他当登封县令的时候,少森寺天天欺负他,将他这个县令呼来喝去如同使唤奴婢。
华夏控制登封后,他这个登封户部主计还是被少森寺天天欺负,还是呼来喝去如同奴婢。
白航云受不了了,他要报复,所以趁着这个外地来的小商人被少森寺殴死的机会,白航云主计又是出钱,又是出主意,甚至还在外地雇了不相干的人护送,让老妇人直接拦截徐世杨的车架,告御状!
结果还真被他告成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运气——不论对老妇人、白航云还是徐世杨来说,都是。
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徐世杨已经显得平静了许多,但他身边那些近卫兵们反而更加紧张了。
他们都是跟在徐世杨身边十年以上的老兵,对这位帝国真正统治者的性格很清楚。
现在他显得平静,不是因为他不生气了,恰恰相反,他是气的要杀人了。
杀很多人。
果然,华夏帝国皇太子徐世杨很快下达命令:
“李逵,你带人去联络附近的驻军,调兵来。”
“少森寺是吧?我到要看看,扒了这个所谓正派第一的皮,剩下的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
登封县现任县令谭三甲正在少室山的后山休息。
没穿衣裳,怀里搂着两个同样没穿衣裳的女人,其中一个还是没有头发的师太。
谭三甲很喜欢这个师太,因为他觉得在佛门重地骑在师太身上纵横驰聘特别刺激,而且师太还会在他的要求下一边侍奉他一边对着佛像欢叫,那就更刺激了。
至于另一位妇人,则是山下的良家妇女,据说刚刚嫁了人,被他压住时哭的很伤心,但丝毫不敢反抗,那梨花带雨却不得不小意奉承的样子真的别有一番风味。
据说这是因为小妇人的丈夫租种少森寺的田。
在登封,所有田地都是少森寺的寺产,佃户要租种田地,就得付出点特别的代价——比如自家媳妇闺女必须按时上山“烧香拜佛”。
甚至登封还有俗语:“有好媳妇的种水田、有孬媳妇的种旱田、没媳妇的只能开荒地”。
这妇人就是如此,她被和尚逼着来伺候谭三甲,所获得的收获,也不过是自家可以租种少森寺的二十亩水田罢了。
谭三甲对这两个女人很是满意,如方丈慧净师傅所言,在特殊的场合,用特殊的手法玩这身份特殊的女人,特别有意思。
作为老兵和县令,谭三甲是不缺钱的,他有军功,是公民,自然也有蓄奴的权利,自行购买的外族女奴,加上少森寺双手奉上的女人,在登封当了区区两年县令,谭三甲经历过的女人已经妥妥超过二十个了。
作为一个男人,谭三甲对自己这两年的经历颇为自豪,他认为这是男人的本事,而这种好日子会持续,并且永远持续下去。
‘也许,十年之内,老子就会玩到上百个女人?那样也就不枉此生了!’
嘭嘭嘭
“大人!县尊大人!”
嘭嘭嘭
突然,一个胖大和尚惊慌失措的大叫着敲打谭三甲的房门,门并没有关紧(因为经常会有‘新货’送来给县尊尝鲜),大和尚没轻没重的拍了几轮,门居然吱呀一声直接打开了。
被压在身下的小妇人惨叫一声,掀起被子盖住自己的脸。
谭三甲倒是很冷静,他一把推开怀里的师太,站起来对那和尚怒道:“慧善,你是被狼撵了还是怎地?冒冒失失闯进来作甚?”
“大事不好了县尊大人!快先别玩了!”
慧善从地上捡起谭三甲的袍子,给他披上:
“快穿上,登封县出大事了!”
“呵呵,能有什么大事?难不成土匪来了?”谭三甲满不在乎的笑道:“看老子一枪一个把他们全宰了!”
“要是土匪就好了!”大和尚满脸油汗,肥肉微微颤抖,显然十分紧张:“是大兵!是帝国大兵进城了!”
“帝国大兵?进城?”谭三甲茫然道:“没听说最近有部队调动的消息啊。”
他是县令,如果附近驻军有调动,通常会通知他筹办些粮秣路上用,另外也要做好换防部队的拥军工作。
这种不声不响的突然调动,难道是有什么紧急军情?
可豫省是内地,内地现在还能有什么紧急军情?
算了,不想了,无所谓,做好拥军工作就成了。
谭三甲当即穿好衣裳,对大和尚说道:“算了,你也不懂我们帝国的规矩,我下山去看看吧。”
他一点都不紧张,帝国军队所向无敌,但他们对地方没有管辖权,更何况这是内地,若是有人违反军纪冲撞地方,宪兵队的枪子可不会客气。
谭三甲县令的大脑里根本就没有这些部队是冲着自己来的思维。
毕竟他自己也是帝国老兵退役,是自己人,谁会跟自己人过不去?
谭三甲的镇定,感染了少森寺的僧众,他们觉得每天好酒好肉,又花钱又送女人的伺候这位县尊大人,终于到了见回报的时候了。
帝国大兵再怎么不讲道理,跟谭大人总该能说得上话的。
只要能说的话,这事就不算事——无非就是多花点钱呗。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僧众的预料,谭三甲刚一下山,立刻被带着宪兵袖标的红衣兵围住了,当时他还想解释什么,但人家认出他就是本县县尊之后,没有丝毫客气,直接把他五花大绑,拖走了!
这一下问题可就大了!
主持方丈立刻开始动员寺里的棍僧,准备兵器,封锁山门,同时派人从小路下山,准备去县上看看情况,若是可以,就在当地动员俗家弟子和正巧下山的僧众,让他们做好准备,关键时刻上山救援。
……
事情迅速朝着不利于少森寺的方向滑落。
从豫省军区调集的野战部队迅速包围了整个登封县城,随后帝国在周边州县动员预备役和民兵,临时编组成每百人为一队的小战斗群。
随后,野战军把包围登封的任务交给预备役和民兵,他们自己则转而包围少室山。
第733章 混乱
华军体现出强大的动员速度,徐世杨下令当天,城外随行的部队就已经秘密进城,以县衙为核心布置防御阵地。
第二天,附近野战军单位开始陆续抵达。
第三天,野战军已经完成对登封的包围,并且在当天抓到了下山来看看情况的谭三甲。
第四天,民兵和预备役也陆续到来,少室山上的僧人不断派人下来说项,但徐世杨懒得跟他们谈话,少室山现在是许进不许出,下山的人不论是谁,一律先行逮捕关押。
第五天,华军动员各级部队已经超过两万人,在边境,两万汉兵已经可以灭亡一个地区大国了!
部队完成对少室山和登封县两方面包围的同时,还在登封县实施宵禁,并且临时封锁了诸多街道。
第六天,更多部队到来,有个不知道是飞贼还是飞侠的家伙,忍耐不住试图施展轻功(没左脚踩右脚那么夸张,不过说他身轻如燕倒是真不过分,翻越城墙很麻利)逃离登封。
然而此人被狙击手直接击毙。
到此时,登封城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情况似乎不太妙,这帝国大军下手狠厉的让人有些无法适应。
于是登封县所有酒肆商铺住户全都紧闭大门,一步也不外出,静静等待最后的结果——反正帝国军总不至于屠自己的城。
只是某些大侠,以及跟少森寺有联系的俗家弟子(很多都是在山下经营僧产的,可以算是寺有企业的掌柜),就有些惴惴不安了。
他们也不是傻子,帝国包围登封,目标只有可能是少森寺,只是不知道这武林正派第一的大寺到底哪里惹到帝国了,搞得如此兴师动众。
该不会是要灭寺吧?
第七天,该来的总归是来了。
随着徐世杨一声令下,城外的帝国军突然入城,与城内军队一起挨家挨户清查登封县所有人口。
县内少数与少森寺没有太大关系的人家,只是受到警告,两天之内不要出门,若是有贼人进入家中,立刻敲锣或大喊,提醒附近兵士前来逮拿。
若是家中没有两天存粮,或者有急事必须外出(比如有病人急需医生),可以申请部队派人监视外出。
对于那些少森寺的佃户和店铺伙计,军方只准女人,孩子、老人和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