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扶桑王还是西域王,你可以自己选,也可以到时候再选择,你有单独经营领地的经验,到时候不论去哪应该都能做的很好。”
干嘛非得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争的你死我活呢?
一家人,亲兄弟,若是没有机会坐上皇位,那就带着自己的支持者去海外开拓生存空间吧。
世界那么大,出去看看挺好的。
……
共和1792年的东方,华夏灭亡伪金之后,其势力范围最北已经抵达外兴安岭;南方则是淮河北岸;向东,华夏的乐浪州实际上就是原高丽的咸镜道、平安道;向西,华夏已经把西夏和大周隔绝开,并且有一小段边境线与吐蕃接壤,此外,华夏还悄悄控制了台岛。
这样的势力范围,从面积上来看也已经是一等一的顶尖大国,何况国力还明显比周边强出至少两个档次虽然那些势力看不出来)。
这一年,华夏帝国的人口为
奴隶100万人。
庶民40万户,150万人。
平民240万户,1200万人。
公民60万户,310万人。
总人口1760万,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另一个位面公元1810年拿破仑战争时期)奥地利帝国的人口,区别在于华军的武器装备先进程度已经超过当时的奥地利。
华军野战军的轻武器已经全面换装击发米涅,炮兵则以类似拿破仑1857炮的新式炮兵为主。
这两样武器都比拿破仑时代先进一个档次,唯一的问题在于华军预备队和民兵的装备仍然以燧发枪为主——当然,在这个时代这不是问题,毕竟这里没有一个1810年的哈布斯堡奥地利。
更重要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华夏帝国的经济条件已经越来越好,国库积攒的钱财和粮草已经足够支撑三年颗粒无收的饥荒。
民间的储备应该也有差不多的数字——现在八成以上的华夏平民已经在帝国国内生活了两年以上最近两年流民进入华夏的数量已经明显下降),只要勤奋工作,两年时间已经足够华夏平民长时间都保持三个月以上存粮了。
这一点,从帝国各大银行的民间储蓄数额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由于国有银行信誉的稳步上升,华夏的老百姓已经很少把大量现金藏在家里——存在银行最起码还有点利息,更多的则是买成国债。
在华夏,钱是真的能生钱的。
人口、武器、经济上都有余力发动战争,一项好战的华夏自然就会发动战争。
第585章 陇西之战1
共和1792年5月,华夏帝国发起对党项伪夏的战争。
华军并没有一头扎进灵夏寻求跟党项军决战,具备绝对战略优势的华夏非常从容的首先发起针对横山一线的进攻。
横山、青唐一带有许多吐蕃部落,这些部落人口众多,生产力也不错,此时是党项伪夏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可以给党项人大量兵员和粮草补给。
此外横山有利于防御的地形,还可以为伪夏南方掩护。
可以说,横山、青唐一带,是党项伪夏除了灵夏之外最重要的控制区——虽然这个控制区更像是半盟友关系。
负责横山开拓的指挥官,毫无疑问选择了左鹤林。
作为陕省世候出身的军官,他对横山、青唐一线所有势力都很熟悉——在西域,左鹤林曾经跟青唐蕃的援军一起抵御帕尔斯的军队。
这份人情对开拓青唐会有很大好处。
此时,左鹤林手下有一支陕省野战军抽调的特别战斗群,兵力五千人,另外徐世杨把辽北来的两千索伦兵都给了他。
七千兵力,对付横山、青唐蕃已经足够了。
根据左鹤林的了解,横山、青唐一带所有吐蕃部落合计大概有二十多万,不到三十万人口。
极限动员的话,能动员出十万大军,但其中只有两三万是有马有甲,战斗力不错的部队,其他男丁类似于辅兵,虽然马不少,但几乎无甲,在冷兵器军队中也算不上强有力的部队。
……
五月底,左鹤林带队进驻陇西。
他并没有急着发动进攻,而是先给与自己相熟的吐蕃部落分别写了信,邀请他们在陇西商谈。
这大概也算是先礼后兵了,但真正来到陇西的一共只有七个小部落,代表不足一万人口。
而且,这七个小部落也是吐蕃中的二等公民,因为他们多少都有点汉人血统——前朝强盛时期曾经经略西域,一路抵达葱岭。
但随着王朝衰落,远离统治核心的西域成了累赘,自然也是第一批被放弃的土地。
只是当时有很多汉民和少数驻军被隔离在遥远的西域,跟当地人混居后,他们留下的后代跟吐蕃、回鹘、羌等民族已经没有太多区别,只在老人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中才能想起祖先遥远的辉煌。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对他们自己和对真正的吐蕃人来说都已经足够了。
吐蕃人会瞧不起他们,而这种瞧不起会让他们更加倾向于内地的汉人政权。
所以,左鹤林一招手,他们就来了,带来了两千士兵——虽然这些士兵的装备水平很差。
左鹤林对只有这点人来支持自己,感到很是失望,他原本以为自己的面子结合帝国的国势,应该能招来更多盟友的。
六月初,左鹤林还在等待其他吐蕃部族做出最后决定,却没想到,他还没发动进攻,吐蕃人倒是先来招惹他了。
河州蕃部最强大的首领,赞普蒙正率领七千骑兵从西方逼近陇西,与他呼应的,是伪夏驻扎兰州的将领也是领主)禹藏花麻,后者手中有两万兵。
来袭的两个蕃人统帅,蒙正是吐蕃第一位共主松赞干布的直系子孙,虽然目前只是河州吐蕃的首领,但在所有蕃人心中的地位都十分尊崇。
而禹藏花麻是兰州一带的吐蕃领主,他在十年前背叛吐蕃,带着兰州周边的土地和部族投靠了夏国。
夏国皇帝对此十分赞赏,把一位宗女公主嫁给禹藏花麻,这让他一跃成为夏国的驸马将领,实力居然超过以前的主子蒙正。
蒙正与禹藏花麻的关系不怎么好,因为以前蒙正算是夏国的盟友,而禹藏花麻只是他的部下。
现在禹藏花麻成了夏国的驸马,于是这个前手下成了跟自己平起平坐,甚至略略高一头的存在,这让蒙正的心态一直有些摆不平。
如果不是这次汉人的压力实在太大,蒙正是不可能和禹藏花麻合作进攻陇西的。
这次联合进攻,是当地著名喇嘛,活佛吴皆叱腊从中撮合的。
吐蕃人和党项人都信喇嘛教,吴皆叱腊不论在河州还是兰州,地位都十分尊崇,他以活佛上师的身份请两人联合出兵共同攻打汉人,蒙正和禹藏花麻还是给面子的。
只是两人仍然没有选择合兵,而是分头出击,各自打各自的。
这给了左鹤林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而左鹤林这种传统的将领特别喜欢抓这种能一击定胜负的机会。
六月十八,熙州,洮水河附近渡口,赞普蒙正骑着马,遥遥望向东方。
渡过洮水河,在走一百五十里,他就能抵达陇西城下了。
那里有七千汉人军队,兵力跟他差不多,所以在这位吐蕃赞普心中,只要那个叛徒禹藏花麻能牵制一部分汉人,那么他就有获胜的机会。
啊,对了,陇西那边还有两千叛徒,不过那些杂种没什么战斗力,流着松赞干布血脉的赞普丝毫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唯一可虑的是,兰州距离陇西比河州近的多,而禹藏花麻有两万战士,他很有可能在自己抵达之前抢先占领陇西。
那样的话,所有战利品都会落入禹藏花麻手中。
蒙正在河州的时候,曾经听说过东方的汉人发明了全新的武器,端在手里的武器能把人的头颅打成碎片,而且最好的青唐瘤子甲都不能抵挡分毫,威力十分巨大。
蒙正非常希望能够得到一些那种武器,那会让他的战士变得更强,而他的地位也就会更加稳固。
若是能抓到一些汉人工匠就更好了——不仅仅是制造武器的工匠,其他工匠赞普大人也是来者不拒。
汉人能工巧匠一直是各部的宝贝,对赞普来说也是如此。
若是不能在禹藏花麻之前进入陇西,那么那叛徒一定会把陇西所有人口全都掠走,连根毛都不会给他剩下,吴皆叱腊的面子也不会好使。
至于汉人的抵抗,蒙正并未放在眼里,他甚至不觉得刚刚灭亡了大金的华夏很强——因为这个吐蕃人从未见过女真人,也从未见过华军的威势。
他倒是见过当地的汉人,这些退化成部落散居的前朝遗民,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确实已经不复前朝横行西域的威势了。
第586章 沙尘之中
赞普蒙正现在最担心的,不是汉人的抵抗,而是他自己的进军速度有可能赶不上这场胜利的饕餮盛宴。
至于原因吗,倒也简单他距离陇西本来就远,结果今天又遇到了沙尘暴……。
风呼啸的吹着,卷起大片黄褐色的尘土,仿佛空中有一个怪物在一边怪叫一边玩扬沙子的游戏。
呜~~~,呜~~~。
风声十分骇人,沙尘暴的威势更是如此,乌压压的黄沙漫天而来,连天地都变了颜色,即使站在高处的斥候,也无法看到任何东西。
好在这种天气其实也不需要派出斥候,因为蒙正连自己身边三步之内的护卫都看不清了,敌人肯定也没法在这种时候打仗——若是此时此地居然真有敌人的话。
蒙正实在没办法,只好下令扎营。
七千吐蕃士兵,三千匹马,八百头骆驼,两千匹骡子组成的大军猬集在一起。骆驼在最外围,这些大牲口比人和其他牲口都更能适应现在的天气,它们一个个曲腿跪在地上,闭着双眼,不动也不叫,仿佛一座城寨一般让人安心。
骆驼组成的围墙里,吐蕃士兵拼命安抚这焦躁不安的战马,这个时候没法打水,战马这种灵敏的生物喝不到水就会变得暴躁,何况现在的天气也让它们异常不安。
“这种时候,怎么会有如此诡异的天气。”
听着帐篷外骇人的风声和马儿不安的嘶鸣,赞普蒙正心中也变得惴惴。
陇西这个地方,他以前也常来,可没记得六月时节会刮这种怪风啊——倒是更西边的沙洲、瓜州那边常年有这种天气。
“这是不是佛祖在预示什么?”
吐蕃人都是虔诚的喇嘛信徒,蒙正自然也不例外,遇到自己理解不了的人和事时,信徒总是习惯性地归于虚无缥缈的神。
“去请吴皆上师来!”
好在赞普蒙正身边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砖家。
没过多久,蒙正帐篷的帘子被人一把掀开,一个穿着肮脏僧袍的光头壮汉大咧咧走进帐篷中。
“上师!”吐蕃赞普赶紧上前一步迎接。
“嗯。”脸上挂着伤疤,手里提着沉重的镔铁禅杖,像土匪多过像僧侣的吴皆叱腊沉着脸回道“蒙正,你找我有何事?”
“上师,今天这风吹得我心中不安。”蒙正小声说道“这会不会是佛祖的警示?”
“不是。”吴皆叱腊毫不客气的说道“这是佛祖在帮你。”
“呃?”
“佛祖要你在这里休整一阵,等禹藏花麻先跟汉人打一阵,再让你上场。”吴皆叱腊面不改色的编着蒙正肯定喜欢听的瞎话“这次的汉人不同以往,他们很强,虽然不及吐蕃的勇士,但若是你直接打过去,难免会有所损伤,所以佛祖要让禹藏花麻那个叛徒先打上一阵。”
“蒙正你不要想太多,佛祖会保佑你的。”
“谢上师。”
宗教是麻醉剂,蒙正被吴皆叱腊猛灌一肚子之后,似乎也变得安定不少。
“此次攻占陇西,弟子一定准备一份足够的香火敬献佛祖。”
“你有这个心就好。”
吴皆叱腊满意的微笑着。
他的寺庙有上万亩田地,数十间店铺的佛产,真要说起来,吴皆叱腊也能算是一个小封建领主。
这份庞大的佛产,就是吴皆叱腊游走于世俗领主之间,鼓动他们到处征战后,大家分给他的战利品。
这也是吴皆叱腊如此热衷于鼓动战争的原因。
反正谁打赢了都拿他这披着宗教外衣,德高望重的大和尚没辙。
而只要开战,他就一定能有收获。
……
此时此刻,阿虎迭就站在距离蒙正大营不足半里远的地方,静静等待着。
作为一名前蓝军庶民兵,阿虎迭没有装备火枪的权利,因此他这次依旧带着那些传统的冷兵器大刀、盾牌、弓箭还有手斧。
唯一让阿虎迭显得比正牌野战军华丽一点的装备,是他身上穿的一件镔铁鳞甲——这是前年灭亡伪金时,他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
帝国野战军的制式装备里早就取消了铁甲这种东西实际上重骑兵还有胸甲),因此当时缴获的金军铁甲,就直接分配给了阿虎迭这样跟着大军行动的动员兵。
这套在金军中属于谋克级以上军官才能装备的铠甲,就是那个时候到了阿虎迭手里。
在沙暴中等待的时间总是显得很漫长,阿虎迭的手不断在自己的武器上一一摸过,钢铁的冰寒从手指浸入心间,让他渴求杀戮的心变得略微冷静一点。
女真人总是渴望杀戮的,因为杀戮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以前他们抢劫杀戮汉人,因此过了差不多二十年好日子。
后来汉人反杀回来,他们成了汉人的奴隶,不过道理还是没变,女真人可以帮汉人杀戮别人,抢到东西后,只要汉人分给他们一点,他们还是能过上比在辽东老家冰天雪地打猎跟舒服富裕的生活。
“战争就是机会,我只差三个功劳就能升平民了……。”阿虎迭蒙在一块毛布下的嘴不断小声嘟囔着“战争就是机会,我只差三个功劳就能升平民了……。”
一个穿着红衣服的野战军士兵钻出沙尘,出现在阿虎迭面前。
这个汉人看了一眼阿虎迭头盔上绑的红布条,确认这是一个友军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向后传,一刻钟以后跟着前面的人前进。”
阿虎迭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那红衣兵又消失在沙尘中。
阿虎迭知道,野战军有一种叫做指南针,能在沙尘中辨清方向的装备,他们也有能精确确定时间的手表,因此他们能在这沙暴天气中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对敌人发起进攻。
他很羡慕,作为一个老兵,阿虎迭很清楚在这种天气中,传统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而装备指南针和手表的军队就能更加轻易杀光自己的敌人。
可惜,野战军不招收平民级别以下的士兵,阿虎迭这次也是作为民兵跟来参战的。
他想要类似指南针和手表之类的装备,还得获得三个以上的功劳成为平民,然后想法进入野战军服役之后才有可能获得。
当然,阿虎迭并不着急,只差三个功劳而已,眼前有好几千吐蕃人,多杀几个应该就够了。
第590章 陇西之战2
雪亮的刺刀如同毒蛇的信子,恶狠狠的弹出,再收回,然后就会带出一捧温热的血泉。
刚刚转过身来,立足未稳的吐蕃兵被当场刺倒一排,两轮火力打击外加一轮刺刀,蒙正好不容易纠集起来的一千人刚一照面就已经被打倒超过一百二十,对于一支封建军队来说,这是沉重的打击。
原本就士气不稳的吐蕃兵重新变得混乱,而华军不依不饶继续突击,野战军士兵一组,互相掩护着用刺刀将所有挡在身前的敌人一一杀死,而后续跟进的冷兵器士兵呐喊着杀戮从野战军刺刀下侥幸逃生的幸运儿。
吐蕃赞普亲卫队组成的阵线瞬间被只有十分之一兵力的华军用冷兵器打了个对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