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世桢手下的少年们看着半空中炸开的绚丽色彩,一个个兴奋的不得了。
“真的来了!”
“两枚红色,一千上下!”
“呼哈,咱们每人至少能分一个!”
“教官说鞑子伤亡承受能力不会超过三成,也就是说咱们杀三百他们就得跑,分不到一人一个。”
“没关系,抓到的俘虏全宰了就够了。”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徐世桢无奈的摇了摇头,大声喊道“肃静!”
哗啦,少年兵发出的嘈杂声音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只剩下乡兵茫然的看着这些突然变得严肃无比的孩子。
“一、二排上前!”
徐世桢继续命令
“三、四排做好准备!”
“各自检查弹药!”
四个少年兵排两两一队,在胸墙前密集站好。
另有一个排作为预备队留在略微靠后的地方,与乡兵们站在一起。
军官和士官们在士兵身前走动,挨个检查他们的步枪装填情况,检查通过就拍拍士兵的肩膀以资鼓励。
“全体都有,上刺刀!”
齐军燧发枪的刺刀其实是枪刺,说到底不过是一块三角铁用螺丝固定在枪管上。
而新式击发枪则使用剑型刺刀,这种东西平时可以当做长匕首之类的工具刀使用,平时不像燧发枪枪刺那样长时间装在枪上,而是替代以往士兵佩刀的位置挂在左边腰间。
命令下达后,只听刷刷刷的一阵轻响,齐军阵地上顿时变得寒光闪动,杀气凛然。
少年兵们目视前方山谷谷口,静静等待,或者说期盼着敌人的到来。
二十几分钟后,谷口出涌出一股骑兵,密集的马蹄隆隆声震动着大地,徐世桢略有些诧异的发现,蒙军冲在最前面的居然是一批具甲骑兵!
“鞑子也真舍得。”徐世桢微笑着自言自语。
今天这功劳有的赚了。
“一二排瞄准!”徐世桢大喊一声,然后把哨子叼在嘴里。
随着敌军骑兵气势汹汹的逼近,他们已经可以感受到大地都在微微发颤,没怎么经历过战场的乡兵产生了些许骚动,不过有第五排看着,身前还挡着胸墙和两列少年兵,他们的惊慌也没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少年兵在军校中就曾经多次面对蓝军旅的骑兵冲锋训练,他们都曾见过骑兵在刺刀墙或胸墙面前打转的样子,再加上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他们面对敌骑反而变得更加兴奋了。
看他们的样子,如果不是军纪束缚,徐世桢估计他们会不等命令直接近距离打一轮,然后不管不顾挺着刺刀跟敌骑白刃战。
那样可就太浪费新式火枪的性能了。
“距离一百二十步180米)。”
一个正在测距的老士官大声提醒道。
齐军阵地鸦雀无声。
“距离一百步150米)!”
“嘘!”
尖锐刺耳的哨子声响起,齐军胸墙上方猛地腾起一条橘红色的火蛇!
第533章 射击2
呯呯呯呯!
一阵清脆的枪声响过,整整220条击发枪同时开火,经过仔细的战前检查,火帽击发线膛枪的第一次实战射击居然打出一个百分百的发火率!
底部中空的米涅弹头在火药气体的驱动下于枪管中变形膨胀,紧紧咬住四条线膛开始高速旋转,在长达一米的枪管中不断加速,最后随着一声枪响猛然出膛。
只消片刻,圆锥形弹头迎面撞上目标高大的骑兵,蒙兀骑手华丽的铁鳞甲也无法抵挡最便宜的铅弹,因火药冲击而变得不规则的弹头击穿甲叶和衣衫,钻入人体,一路把肌肉、骨骼和内脏全都绞烂,然后混着被切断的血管里温热的血液一起喷出……。
一轮半齐射过后,冲在前面的蒙兀重甲骑兵瞬间倒下一排!
使用米涅弹的击发线膛枪可以准确打击五百米外的目标,但因为不太信任这个数据,因此徐世桢还是把敌人放近到一百五十米。
距离的缩短使这种前所未有的精确步枪发挥出巨大威力和令人惊叹的准确性,220发子弹一举杀伤八十多骑兵,巴图的手下瞬间伤亡一成不说,前面突然倒下的人马还成了天然的障碍,后面猝不及防的蒙兀人有许多被战友的尸体绊倒,整个蒙兀骑兵阵列一片人喊马嘶,混乱无比。
蒙兀骑兵原本气势汹汹的冲锋为之一滞,后续的蒙兀骑手花了差不多十多秒才重新开始发起冲锋。
这表现已经算是相当出色,毕竟他们瞬间承受的损失已经足够一只普通封建军队崩溃了。
但蒙兀人的英勇并未超脱出这个时代,而他们的对手却已经完全不同。
十几秒钟的时间,足够完成射击的少年兵转到后队,胸墙上方又露出一排狰狞的枪口。
咻!
又是一声哨响,齐军阵地上枪焰如龙,子弹呼啸着扑向逐渐逼近的敌人,随着距离的接近,这一次蒙兀人一次性被击倒超过一百人。
巴图非常幸运的在两轮枪击中幸存,但一发子弹带飞了他的头盔,顺便在额头上划出一道很深的沟槽。
这伤口并不深,但鲜血铺满了他半张脸,巴图双眼赤红,血气上涌,依旧在大呼小叫的命令手下骑兵冲锋。
今天他所有手下都是各位札木合和各位蒙兀万户帐下最强的勇士,然而遭受两轮打击之后,伤亡接近二百却连敌人的衣角都没摸到,若是现在放弃战斗回去,那么他除了损兵折将什么事都没干成。
不用多说,这样回去后札木合和诸位万夫长一定会碎刮了他。
况且现在这倒霉的峡谷地形,进入冲锋状态的骑兵也无法立刻转头撤退——那样会有半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的后背留给敌人,足够齐军射击至少两轮。
徐世桢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他把蒙兀人放的太近了,一百五十米距离射击,只要蒙兀人承受住两轮打击,绝对能进入白刃战距离。
当然,能进入白刃战不代表他们能取得什么战果。
蒙兀骑手嚎叫着从马镫上站起来,双手离开缰绳,只用双腿控制马匹,就这样直接在高速冲锋的马匹上用骑弓向齐军抛射轻箭。
然而在这样的速度下用骑射战术,除了吓唬人以外毫无实战意义,蒙兀人抛射过来的箭矢轻飘飘的,散布大得可怜,以至于少年兵们都懒得管他们。
蒙兀骑兵逼近到壕沟前,一排急了眼的骑兵刹不住脚直接跌进沟里,战场上顿时响起一阵令人牙酸的骨骼断裂声。
齐军的壕沟就像是一张饕餮大嘴,瞬间吞噬了近百骑手和他们的坐骑,少数蒙兀人催动马匹踩在战友的尸体上越过壕沟,但仍被胸墙挡住,聪明的马儿们嘶鸣着强行扭头躲避胸墙和那上面一排雪亮的刺刀。
咻!
呯呯呯!
第一、二排士兵完成重新装填,听着哨音在近乎于零距离上齐射悲催的蒙兀人骑兵。
紧接着作为预备队的第五排上前,对濒临崩溃却未能取得任何战果的蒙兀人进行最后一击。
至此,蒙兀人伤亡过半,巴图本人也在预备队的补射中被命中脖颈,大口径子弹切断胫骨和皮肉血管,一张狰狞的脸飞上半空,又重重跌落在地。
徐世桢收起口哨,大声命令“全军反击!”
不需要继续射击了,蒙兀人已经彻底崩溃,三轮半齐射之后,他么在冲锋路上已经伤亡过半,任何一支封建军队都无法在野战中承受这种伤亡而不崩溃。
剩下的蒙兀人正拼命试图调转马头,从原路脱离战场。
然而,可悲的是,他们来时的狭窄道路上此时已经铺满了人和马的尸体,这些新增障碍物对心急火燎的骑手来说,就是最危险的陷阱。
齐军少年兵齐声呐喊,推倒之前留好的出击通道前最薄弱的胸墙,然后大呼小叫的挺着刺刀猛的扑向蒙兀骑兵。
晋省乡兵紧随其后——在现在这种毫无危险的情况下,即使最懦弱的人也能激发出无比的勇气,何况能跟到这里来的乡兵并不缺乏勇气,他们只是从未品尝过胜利的甜美滋味,以至于缺乏自信而已。
今天正是最好的机会,以往不可一世的蒙兀骑兵被那些齐国来的半大孩子打得跟野狗一样,不断有人被一丛丛的刺刀从马背上扎下来,有人干脆下马,跪在地上不断磕头求饶。
乡兵们挥舞着各式各样的冷兵器,跟在少年兵身后兴奋的追杀着蒙兀骑手,他们一直追出这个谷底,追到蒙兀人的出发营地才停住脚步。
一场历时不过三刻钟的小规模战斗就此结束,齐军付出少年兵三人牺牲十一人受伤,乡兵五人死亡十九人受伤的代价,先后击杀蒙兀千夫长巴图以下五百一十九人,俘虏二百二十人,真正能够脱离战场的蒙兀人不到一百。
俘虏中没有一个伤员,因为少年兵非常认真的对每一个倒地的蒙兀人补刺,没有人对苦苦哀求的蒙兀伤员有丝毫怜悯——别看他们年纪小,实际上所有人都亲眼见过真正的人家地狱,因此也就不能指望这些少年兵能对敌人大发慈悲。
第534章 王师
二百二十个髡顶留辫没错,蒙兀人也留辫,只是发型不怎么固定,不像女真人那样完全金钱鼠尾而已)的蒙兀骑兵垂头丧气的拿着锄头之类的农具,在少年兵和乡兵的监督下把胸墙拆除,重新填平壕沟。
这里的山路对附近村民的日常交通来说非常重要,打仗的时候管不了这么多,打完仗还挖坑不填会被人骂娘的。
还有那些鞑子兵的尸体,必须火化或者挖神坑埋了,否则如今六月的天气,恐怕会引起时疫。
从鞑子身上缴获的所有衣甲兵器和随身财物都要进行分门别类的登基,之后除了金银甲胄武器等必须上缴外,其他铜钱小刀衣服等物资可以归各人——这是当初十五屯时期就留下的规矩,只是现在少年兵对这些东西都不怎么感兴趣。
他们分了分少量铜钱,然后每人留了一件纪念品,其他全都分给跟着一起来的乡兵了。
当然,对乡兵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那几件羊皮袄子,而是大量死马。
少年兵和乡兵一起动手,马匹剥下来备用,马肉选好的煮上十几大锅,大家可以敞开了吃。
由于死马太多,齐军军官们商议一下,打算做些马肉干分给一起跟来的乡兵,还有附近的村民,谁愿意来帮忙打扫战场就可以带走一些马肉作为报酬,甚至连蒙兀俘虏都能得到一碗肉汤。
当然并不是所有俘虏都能得到着碗肉汤,因为吃完饭之前,徐世桢还要按照齐军一直以来的传统,对外族俘虏执行选五杀一程序。
乡兵们用复杂的眼神看着这些特别喜欢唱歌,平日活泼灵动的少年兵们嘻嘻哈哈的做出一大把木签,一共220根,其中44根是短的,其它稍长一节。
任何抽到短签的俘虏都会被处决,不论他是英勇的战士还是蒙兀贵族,也不论他如何求饶或哭诉自己家中还有父母幼儿在等着自己回去,一视同仁。
44个被扒的精光的倒霉鬼哭哭啼啼的跪在掩埋尸体的深坑旁,那大坑底部已经扔了几百具蒙兀人的尸体,用不了几分钟,他们就得滚下去作伴了。
少年兵们略带兴奋的用刺刀一个个从背后刺杀俘虏,大部分俘虏被刺后都是惨嚎一声,然后被一脚踢进深坑。
但也有找不准关键位置的少年兵,没能一刀刺入要害,受创严重的俘虏疼的在地上打滚,少年兵也不急着补刺,刺刀慢条斯理的在鞑子身上比划着,重新寻找合适的位置。
边上还没挨刀的俘虏惊恐的看着坑里不断抽搐的尸体和身边嚎叫打滚的同伴,这大概是人世间最恐怖的体验了,有人承受不住压力失禁,现场顿时飘起一阵恶臭。
徐世桢捂住鼻子,厌恶的挥挥手。
军士官们立刻上前抽了行刑队每人一通条,让这些拿杀人当游戏的熊孩子尽快解决问题,然后强迫其他俘虏把大坑重新填埋好。
“杀他们是为了震慑鞑子!不是因为杀俘虏好玩!”
一个军校教官出身的军官对着行刑队的少年兵们怒吼道
“你们是军人!服从命令,上战场杀敌是本分!别他妈的堕落成禽兽!行刑队每人写一份检讨,不得少于五百字,这次战役结束后交给我!”
少年兵们再受宠,教官的话还是不敢不听的。
一帮少年兵只能点头称是。
不过即使这样,晚饭的时候再听他们唱着曲调欢乐轻快的歌,不论是乡兵还是俘虏,看他们的眼神还是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真是令人头疼。”
作为一名老兵,徐世桢能明白他家三哥为啥每次战斗结束后都要选杀异族俘虏,无非就是提高民心士气,消除几十年来女真、蒙兀甚至党项、吐蕃等各路鞑子对汉人的蔑视给人民带来的心理阴影而已。
徐世杨想要的只是“我们轻易杀光了他们,相比之下果然还是我们汉人厉害”这个结果,而非能从屠戮俘虏的行为中获得什么兴奋点。
因此徐世杨搞屠杀却厌恶虐杀,而今天这些孩子的行为,却已经有点过火了。
‘等回去之后,得建议三哥想办法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徐世桢想着
‘我们大齐军是王师,而不是兽军!’
……
或许巴图对世侯们来说是个了不起的底牌,但对齐军来说,这根本只是个进军路上的小插曲罢了。
六月底齐军横扫大同府,并且北路军和绕道草原而来的骑兵部队与七月初一在大同府城城下会师,完成对大同府城的包围。
期间齐军骑兵部队轻易击溃由世侯家丁、庄客组成的核心武装,杀死范永斗的一个亲生儿子,打破了世侯武力对抗齐国的最后希望。
中路军、南路军各战斗群进入太原府,包括徐世桢战斗群在内的部分部队直扑河曲、保德州而去,主力部队则一路经过代州、忻州,直驱太原。
最后,由左鹤林、折可适指挥的陕省世候兵于六月底前占领平阳府全境,并且已经开始向沁州、潞安州、泽州三地推进。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晋省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齐陕联军手中,军事上八大世候已经完全无戏可唱,但他们仍然带最亲信的子侄、家丁、宾客组成的军队坚守在大同。
他们自然已经没有丝毫胜利的希望,但他们也并未绝望。
因为他们还能指望来自北方和南方的外援。
齐军似乎也在等待什么,他们围困大同二十多天,始终未对这个十分易得的目标发动总攻。
齐军甚至并未把大同彻底围死,徐世杨允许城中的人出城与齐军和齐国来的商人贸易。
除了军械不准入城外,大同城中的所有人都可以安全的在城外采购粮食、蔬菜、盐、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甚至酒类和肉类等较为廉价的奢侈品。
围城期间,大同城内各种物价居然没有明显上升,甚至布匹和酒类价格还有点下跌。
更奇葩的是,围城十多天后,大同城内的居民发现齐军对他们态度很好,于是有人每天出城在城外支起小棚子开了个茶铺,为交战双方清茶和各式小点心。
这种奇特的围城战在世界战争史上绝对是第一次。
第535章 大同城下
围困大同的齐军部队每天都在城下进行演习。
有些时候只有队列训练,排列整齐的齐军步兵方阵在大同城墙下不断变换着花俏的队形,红色的军装让士兵极为显眼,新发的高筒皮靴踩在地上嘎嘎作响,长长的枪刺反射着阳光,给初夏炎热的天气增添了一丝冰凉的感觉。
穿着耀眼的银色胸甲,黄铜头盔上一根长尖高高挑起红缨的胸甲骑兵骑在高大的帕尔斯蒙兀混血马上,手持挂着三角小旗的长枪,威风凛凛的小步前进,如同赛马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