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兴 >

第209章

汉兴-第209章

小说: 汉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立刻大规模装备!”海军的罗海涛叫道“有这种枪,我军就天下无敌了!”
    李井槐有些不满的提醒道“我军本来就天下无敌。”
    “怎么,你们陆军不想要这种枪?”罗海涛冷笑道“那正好,请司令给我们海军吧。”
    “这种枪没有引火药,不惧药池潮湿,射程、精度、威力足够,绝对是海战利器,装备给我们海军的陆战队,这样即使无炮的运输船也能轻易压倒敌舰!”
    “呵呵,罗海狗你真是想多了。”李井槐不以为意的笑着说“海军装备这么好的武器是用来打谁呢?那些最近都不敢出来的破倭子?还是李家的海盗?”
    “真要装备,也只能装备我们陆军,我们还要打蒙兀鞑子,还要打党项鞑子,还要打江……,呵呵,反正少帅指向何方我们陆军就打哪里!”
    “但是,我很好奇,这种枪产量怎么样?没有引火药,那个火帽产量如何?没有这个,这枪跟烧火棍也没有太大区别吧?”
    “李师长尽管放心。”汤隆接话道“现有燧发枪可以直接改造成击发枪,产量是没问题的。”
    “至于火帽吗……,这个其实也不难,我们保证可以给每条枪每次准备60发子弹。”
    齐军燧发枪手的一个战役基数备弹就是60发。
    然而徐世杨这时说道“60发不够,按90发备弹储备。”
    从徐世杨来的那个时代历史来看,枪械发展史实际上是一路朝着操作傻瓜化发展的最早的火门枪需要能在十步距离内对敌人射击的老兵;火绳枪时代仍然需要经过几年训练的熟练战士,否则有引爆随身火药的危险;燧发枪普及之后,军队已经可以从田间地头随便拉个壮丁用皮鞭军棍教育三个月就送上战场。
    之后击发枪、击针枪、栓动步枪一代比一代对士兵的要求低,等到了阿卡时代,枪械已经简单到随便来个黑小孩都能用的地步了用得好用不好另说)。
    但是,与枪械操作简单化发展相辅相成,子弹消耗量也呈极具上升态势用一杆火门枪,你一次战斗绝对打不了10枪;拿破仑时代燧发枪手的备弹通常是60发;一二战时期栓动步枪则是120发;二战之后的突击步枪时代,所有人都喜欢朝着任何可疑的目标漫射,以至于米国佬给步枪装上了连射限制器……。
    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枪械准确度越来越高,却很少有人去在意精确射击了,大量泼洒弹药以期压制敌人的战术得以大行其道。
    正处在军事武器变革初期的将领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徐世杨这个穿越者却知道——按燧发枪的备弹量给击发枪手做准备,到时候是一定会吃亏的。
    “看起来,现在考虑击发枪的真正用途还有些太早,不过我们可以做些准备了。”
    徐世杨最后说道
    “陆军各师,军校和海军陆战队都要抽调标兵组建一个实验部队,先行实验换装,半年后我会组织一次大规模实弹演习,各部主官在此之前都要好好想想你们打算怎么运用手中的武器,演习之后我们要编写新的步兵条例。”
    “是!”
    “对了,司令,这种枪可以对民间出售吗?”
    “当然可以,但是一定注意,不管是什么枪械,没有特许一律不准出售给庶民和奴隶!”
    保持武器代差还是很重要的。
    ……
    徐世杨在二月初十才动身离开登州,此时徐睦河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他还在路上的时候,齐王就屡次派遣太监前来催促,徐世杨却依旧毫不在意的选择乘坐工部第一机车厂新生产的四轮马车而不是骑快马返回泉城。
    选择乘坐马车倒不是因为徐世杨的生活开始变得奢靡了,而是他希望利用这个机会亲自测试现有马车的性能,同时还要看看齐国路政建设水平。
    事实证明这两样都做的不错,于是徐世杨建议第一机车厂把这种新型四轮马车推广到国外市场。
    徐世杨还给新型马车设计了一个标志,并且定了个好听的名字“奔驰”。
    他就这样乘坐古典版奔驰车进入泉城,然后光荣的被堵车了……。
    建造美泉宫的时候,为了尽量不扰民,宫殿实际上是在泉城郊外选址开工的,因此在徐世杨心中,美泉宫周围应该显得比较荒凉。
    但实际上,随着齐国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围绕美泉宫的服务设施也开始迅速增多——比如为上早朝的官员早点的小吃铺子,让太监宫女歇脚的茶铺,吸引美泉宫工作人员消费的各种点心、香水等店铺等等,泉城的重心已经逐渐开始向美泉宫周边转移。
    再加上为了宫廷官员上下班方便,而围绕美泉宫建造的住宅区和相关办事机构,以及徐世杨为推广马车而大力支持的公共交通机构公共和出租马车)……。
    徐世杨一年多没回泉城,他根本没意识到这年头乘马车去美泉宫到底有多么愚蠢。
    于是做出蠢行的徐世杨只能选择下车步行前往美泉宫“尼玛,不论哪个时代都城交通都是变态!”
    好在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太多人关心,也就没人知道徐世杨犯了什么蠢。
    二月十五,徐世杨进入美泉宫不久,立刻被齐王徐睦河召见。
    这一次齐王只召见了徐世杨一个人。
    既然只有父子俩,那么有些话就可以直接明说了。
    “世杨,你觉得为父何时称帝为好?”
    “实际上现在随时可以。”徐世杨回答“不过孩儿建议还是得等一个契机。”
    “什么契机?”
    “等一个隆道皇帝犯蠢,给我们口实的契机。”徐世杨笑道“这堵不住当今士林悠悠众口,但可以用来说服民间,以及历史。”
    “嗯,为父可以理解。”
    关于这方面的事,徐睦河一向是一点就通,完全不需要做过多解释。
    “如果父亲等不及,现在完全可以使用全套皇帝仪仗,只是表面上给江南留些面子,暂时别走最后一步就行了。”
    徐世杨用无所谓的语气说道
    “总是用亲王仪仗面对附属国使节,确实不太好,还有汉地的军阀也会担心我们的前途,以前没办法我们还得披大周的皮,现在鞑子都没了,朝廷对我们也就只剩一张皮的价值了。”

第516章 军改方案
    听到徐世杨的话,徐睦河笑道“呵呵,世杨你对朝廷还真是够不客气的。”
    “鞑子灭亡后,我们之间的矛盾就会逐渐变得不可调和。”徐世杨摇摇头说道“这种情况下我嘴上说的再客气都没有。”
    “嗯,光嘴上说没用,还得靠实力。”徐睦河严肃的说道“世杨你今年有没有扩军的打算?”
    兵部已经两年没有正常扩军了,只是增添了一些工、骑、炮和海军单位,现在齐国的常备兵仍旧是十万人级别。
    相比之下,军费倒是年年激增,户部一直有人质疑兵部的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为啥以往军费只有现在三分之二的时候能养十万兵,现在多出那么多钱粮还是只能养十万兵。
    徐睦河把这种声音全都压了下去,户部官员质疑经费问题是本职工作,但站在齐王的角度来看,统一天下没有一直强军是肯定不行的,兵部不论花多少钱,只要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只要军队能够一次次取得胜利,那么就是值得的、该花的、毋庸置疑的!
    只是,徐睦河总觉得,只靠十万兵就统一天下似乎太单薄了,若是有可能,哪怕允许兵部花更多的钱,也该养更多的兵。
    “父亲勿忧,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实际上十万野战军已经足够了。”
    徐世杨笑着解释道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把野战军更加专业化、军士官化,以此作为骨架,有需要的时候,动员预备兵和民兵填充基层部队。”
    这实际上是二德子一战战败后玩的那手十万国防军全部军士官化,一旦有需要,士兵具备担任班长的素质,班长具备担任排长的能力,排长足以胜任连长。
    只需填充动员兵,几个月时间,十万国防军就扩充成八十万大军。
    接下来,徐世杨计划借助击发步枪对单兵战斗力提升的契机,对齐国军事系统进行一次大的军改。
    按照他的初步计划,最晚从明年开始,海陆军彻底分离,陆军保持十万人的常备兵力规模,海军限定在二到三万人上下。
    陆军每个师兵力七千人含两个步兵旅以及工兵、骑兵、炮兵、辎重兵、师部指挥机构等单位),再加上参谋部直属的独立炮兵含要塞炮单位)、战斗工兵、骑兵和其他单位机构含军校)。
    与此同时,蓝军旅和陷阵兵旅将被取消,这两个冷兵器单位不再作为野战常备军存在,而是转成预备役分散到全国各地。
    这样,军改完成后齐国常备军将全部火器化。
    为了能够在有需要的时候迅速填充野战部队,军改后预备役部队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徐世杨希望将一级预备役人员有过服役经验,每年维持最少一百天的基础训练,能够接到动员令后三天内就近前往所在地驻军报道,享受野战军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军饷)扩充到二十万人。
    民兵所有身体健康的适龄男女,只进行最基础的军事训练,但是每年要有至少十发火枪实弹射击的训练)扩充到六十万人。
    屯兵以外族为主的庶民、奴隶壮丁,只装备冷兵器)扩充到十万人。
    “这样的话,一旦有需要,半年内我们就可以把十万野战军扩充到百万大军!”
    徐世杨大概解释了一下自己的军改设想,算是给徐睦河画了个特大特香饼,然后说道
    “当然,其实我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人能让我们进行全面动员,我的这个设想,只是在维持强力军队的情况下,尽量少花军费而已。”
    还有就是,随着齐国领土的不断扩张,齐军野战部队早晚会分散到全国各地去,如果军改能够成功,这个制度就可以推广到全国,到时候就可以建立军区制度,适应大扩张时期兵力总是不如领土多的瓶颈。
    “一旦有事,半年就可以动员百万大军?”徐睦河问道。
    “对,最多半年时间,百万强兵。”
    “呵呵,半年可得百万强兵,纵使与天下为敌,孤又有何虑?”
    儿子的保证,让徐睦河变得洋洋自得起来。
    徐世杨笑了笑,没有继续解释可动员百万大军与真正的百万大军之间的差距。
    反正这个时代也不会有总动员的可能,也就无所谓齐王怎么理解军改了。
    ……
    此时,金国灭亡带来的时局变化仍未平息。
    在辽北,完颜宗干率领的禁军残兵突破了齐军第五路军的阻击,与隆道六年三月初三抵达墨龙江流域,并且在墨龙江南岸建造两座木城瑷珲和雅克萨。
    此时,宗干系金军残兵经过一路苦难行军和不断逃亡,真正抵达墨龙江的部队已经不足五千,而且他们疲惫不堪,缺少农具、食物和盐。
    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宗干只能默许手下甲兵用兵器甚至铁甲交换当地打虎儿人交换一些粮食,然后又融化一部分武器和铠甲,用以制造工具,以便在瑷珲和雅克萨附近屯田。
    结果,金军残兵还什么都没做,就已经失去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武器和盔甲。
    北迁之前,完颜宗干确实想过他的部队会很快退化,但是退化的如此之快,还是让人有些触目惊心。
    原本他还打算在安定下来后,召集些生女真去攻打汉人在墨龙江口的那座木城呢,现在看来,这纯粹属于想多了。
    ……
    与此同时,选择向西迁徙的完颜宗望仍在风雪中长途跋涉。
    他的部队同样一路有人逃亡,不过好处是,他选择的路线实际上是经过漠北喀尔喀蒙兀人的传统领地,荒凉的确是荒凉,但也不至于毫无人烟。
    而且漠北蒙兀穷的很,冬天躲白灾的时候,连五百个可以抵抗的壮丁都凑不出来,自然不是完颜宗望残军的对手。
    完颜宗望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挖地鼠一样依靠喀尔喀人的部落补充粮草、食物、丁壮,居然一直走到斡难河流域,古尔汗札木合才得知金军残兵正在尝试穿越自己的领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
    若是以往的冬天,札木合说不定就这样轻轻放过完颜宗望了,不过今年,他已经提前集结了一部分人马,准备趁着金国崩溃,齐国又没在辽东建立稳固统治的时机去辽东抢些地盘。
    现在好了,他不用去跟徐世杨冲突了,只要追上去把完颜宗望宰了,就足够他大发一笔了!

第517章 世侯1
    集结在札木合身边的部队共有八千骑兵,但其中只有两千披甲,而且大部分所谓的甲兵装备的其实是皮甲,防护力与铁甲兵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蒙兀军的优势在于骑兵机动性,即使最穷的蒙兀牧民也有最少两匹马,多的甚至有三四匹,这一点不仅是齐国做不到的,就连鼎盛时期的金国都同样做不到。
    另外就是相对于完颜宗望,札木合拥有差不多两倍的兵力优势。
    战争吗,人多打人少就是最好的计谋,历来如此。
    此时的完颜宗望手上全部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四千多一点,然而抵达斡难河后,他的部下逃亡现象戛然而止——因为在这冰天雪地的荒原里,个人是完全没法活下去的。
    已经走到这里的人,再离开队伍完全等于自杀。
    因此,此时的完颜宗望军实际上处在某种类似破釜沉舟的悲壮氛围中。
    而且女真残军此时还有两千甲兵,实际上具备与蒙兀人一战的实力。
    ……
    齐国。
    接下来一段时间,齐国的主要战略方向放在山陕。
    在泉城休息期间,徐世杨得知,在左鹤林的劝说下,山陕世候中的左、杨、丁、贺、郭五家,加上折家都愿意主动与齐国合并。
    但是各家都提出了一些额外的要求
    比如齐国以赎买的形势购买世候家大部分领地,但属于世候家族的私有田产应该予以保留。
    齐国汉不为奴的法条暂不在山陕推行,世候家族希望可以保留那些买断了人身权利的家奴,直到齐王用外族奴隶顶替他们,为他们赎身为止。
    最后一个条件,是世候家族希望能够保留部分私兵,人数在两千到三千之间。
    这些条件让徐世杨冷笑连连。
    世候家族简直有些不知所谓,这么夸张的条件居然也敢提出来!这不就是想成为半独立的军阀吗?
    嗯,其实连半独立的军阀都算不上,他们这些条件,实际上只是名义向齐国效忠而已。
    毕竟,连高丽这个标准的外邦蕃国,其军权都还掌握在齐国顾问手中呢。
    而且,除了这六家世候以外,其他八家山陕世候家族干脆就没给齐国合理的答复,他们甚至希望今后能与齐国平等交往,连表面上的称臣都不愿意答应!
    对此,徐世杨的评价是“人作死就一定会死。”
    三月初,齐王给包括折家在内的十四家山陕世候家族写了一封公开信,直接驳斥了左、杨、丁、贺、郭、折六家的要求。
    齐王在信中非常明确的表示
    第一、六家世候每家只允许保留一百人左右的家族护卫,其余武装力量必须全部遣散。
    第二、汉不为奴是铁律,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折扣!而且王国方面不会给予任何补偿——没有因为他们蓄养汉人奴婢而惩罚他们已经是不知者不罪的天大恩典了!
    第三、土地治权必须收归国有,但齐国允许世候家族保留部分私有土地,至于每家可以保留多少,需要齐国方面另外派遣刑部和户部官员前往山陕进行审计之后才有结论。
    第四、山陕普通汉人老百姓欠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