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兴 >

第197章

汉兴-第197章

小说: 汉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完左鹤林的信,徐世杨把那张纸收好,抬起头开始仔细思考些什么。
    过了片刻,他问王启年:“这个左鹤林,在信中说他有六百私兵,都是能开一石硬弓,能马上左右开弓射箭的好手,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
    生意原因经常跟山陕世候打交道的王启年回答。
    “他还说,他16岁就出去打仗,这十年来参与过不下数百场战斗,而且大部分都打赢了,是真的吗?”
    “是真的,这个人很出名。”王启年说道:“其实,在世子殿下您之前,蒙兀人最重视的汉人是这个左鹤林。”
    “一个战术天才?”
    这个问题并未得到答案,因为王启年不太确定所谓战术天才的标准是什么。
    在他看来,现在最大的战术天才就是眼前这个只比左鹤林大两岁的年轻人。
    徐世杨可是真正百战百胜,不管敌人有多么强大,不管是百多人的战斗还是双方合计兵力十万以上的大战,他一场都未输过!
    徐世杨自己或许不觉得,但在王启年看来,外人给他按的这个“天下第一名将”的称呼,真的名至实归。
    “我还是见见他吧。”
    徐世杨接着说道:
    “他说他是来助战的,我这个总司令不见见他似乎不太好。”
    ……
    山陕世候家族的正式代表由齐王接见,徐世杨只是单独在自己的住处(他在泉城有个小院子,不住正在逐渐成型的美泉宫)召见了左鹤林。
    在徐世杨眼中,这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从这方面来看,确实是个经常在外奔波打仗的战争贩子。
    身量比徐世杨略微低一点,但在这个时代也算个高个,体型很强壮,蜂腰猿背,是那种传统观念中功夫高手的体型。
    如果说一个冷兵器时代的战术大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眼前这位就差不多符合条件。
    在左鹤林眼中,徐世杨是个高大的巨人(他身高一米八五,在这个时代确实太高了点),因为不缺营养,也不缺锻炼(徐世杨经常跟手下几个高手,如林冲、鲁智深等人学习拳脚功夫,加上异常好的身体素质,现在他甚至能单挑李逵),整个人显得十分强壮,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压迫感。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名将?’左鹤林有些意外的心想:‘怎么看起来跟我一样像个莽夫?’
    “本相(他现在是首相,以此自称)听王启年说,你曾经帮蒙兀人打过党项,也曾经帮党项人打过帕尔斯?”
    没有太多客套,两人见面不久,徐世杨直入主题:
    “既然你都见识过,本相很好奇,你对这些军队的评价如何?”
    真正的战术大师,能很快看出敌我双方军队的优缺点在哪里,既然左鹤林见多识广,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出各国军队的特点。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一个考核,徐世杨想看看这个人有没有真才实学。
    “回禀徐帅,蒙兀人多马多,札木合手下号称控弦三十万,实际上十五六万能上阵的人是有的。他手里有不下五十万匹马,牲口百万,因此几乎人人都是骑兵,在下看来,这就是最大的优点。”
    “只是,蒙兀人缺铁缺的厉害,装备方面就显得弱很多,除了札木合亲领的五十个千人队,其他部落兵能有两成人装备皮甲就算不错了。”
    “党项人的话,装备其实比蒙兀人强不少,他们的铁瘊子甲质量不错,还有一种被称为旋风砲的玩意,架在骆驼上,威力不错。”
    左鹤林瞥了徐世杨一眼:
    “当然,没有您的大炮强。”
    “另外就是,夏军兵力吹起来很多——号称二十万大军,其实真正的战兵不过六、七万人。”
    “至于帕尔斯,在下所知甚少,只是从俘虏那里得知这是一个比西域还往西的强大国家,俘虏说他们有人口千万、丁壮数百万,能出动五、六十万大军。“
    “在下没见过,不知道是真是假,在下在西域见过的最多一次有8万人上下,高昌、回鹘、党项人一起上才勉强挡住他们,就这样还把疏勒丢了。”
    “疏勒丢了?”徐世杨问道:“那岂不是说,帕尔斯人在西域已经有落脚点了?”
    “是,确实如此。”左鹤林说道:“帕尔斯人的铁甲骑兵很厉害,人马具甲,人数也不少,若不是有党项人,西域那些穷鬼早完蛋了。”
    “哦,帕尔斯有很多具甲骑兵。”徐世杨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实际上,以前的时候,他曾经在达尔克那里听到过一点关于帕尔斯的消息,按那个帕尔斯贵族的说法,这个国家的军队由国王属下的王国军、贵族手中的贵族军以及地方军队组成。
    王国军全部都是骑兵,贵族军的装备根据所属贵族的地位和经济情况有很大不同,不过总的来说步兵占大多数,地方军全部都是步兵。
    这些军队到底有多少兵力,达尔克很机警,一直没有明确数字。
    只是,如果那个总兵力五十万的数字是真的,那么徐世杨估计其中大概能有十万骑兵——这帕尔斯的国力还真是蛮恐怖的,也难怪党项人加西域各国一起上还打得那么悲催。
    “你对女真鞑子有什么印象?”徐世杨继续问。
    如果说之前的问题还有收集情报的因素,这个问题就纯粹是考校,毕竟徐世杨跟女真人打得次数比左鹤林多多了。
    “以前的话,铁甲特别多,盾车掩护重甲步兵接近,用重箭平射,击溃后骑兵追杀。这就是女真人的传统战术,看着有点死板但其实很好用,至少蒙兀人正面打是打不过的,只能游骑骚扰。”
    以前周军也拿这个战术没辙——当然,当时女真鞑子不用这个战术周军照样打不过。
    “现在的话,他们在盾车阵后面增添了大炮和火铳,正面硬打的话,几轮下来蒙兀人就崩了。”
    “在下看来,女真人现在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兵力太少了。”
    “去年札木合带兵打辽阳,在下参加了,把汉兵算在内,女真人总兵力不到四万,虽然战力比蒙兀人强,但只能先龟缩在辽沈附近,等确定蒙兀人的进攻方向之后才出击决战。”

第486章 选择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札木合六万骑兵分三路就是个错误。”
    左鹤林边思索边陈述:
    “如果聚集一处,面对最多四万人的女真鞑子,就算是输,应该也不至于输的那么惨。”
    徐世杨看着他,有些想笑。
    这伙计或许确实只是战术天才,或许只是没接触过战略方面的问题因此暂时搞不明白这种后勤方面的问题。
    这不奇怪,也不必过于苛责,毕竟左鹤林不像徐世杨那样经历过网络时代海量资料信息的洗礼,而且他之前也从未有过战略方面的经历和学习。
    徐世杨问道:“当时札木合有六万人?那他有多少马?”
    左鹤林回答:“蒙兀人马特别多,当时差不多一人双马,几乎没有步卒。”
    “只吃粗饲料的话,一匹马一天至少需要15斤,12万匹马,一天180万斤饲料。”
    徐世杨笑道:
    “六万人集中在一起,别说人吃什么,你让札木合用什么喂饱他那12万匹马?”
    “这……”
    左鹤林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考虑战事,总是只考虑如何更轻松的获胜,却从未考虑过如何才能维持能够让自己轻松获胜的大军,让他们不至于饿死。
    “你想没想过,女真鞑子之所以缩在辽沈一线不出来,其实还有缩短补给线,节约粮食消耗方面的考虑?”
    徐世杨解释道:
    “还有,从草原到辽中,道路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支持六万大军集中在一起前进?补给就更不用说了。”
    “蒙兀人行军可以带着大量牛羊,他们平时主要吃酪……”左鹤林无力的辩解一句。
    “再带上大量牛羊,那么牛羊吃什么?”徐世杨摇摇头:“就算把辽东的草根都挖出来,也不够补给这么多马牛,所以札木合不敢带那么多牛羊——当然他也怕这些牲畜拖累他的速度被女真鞑子逮住。”
    “实际上,蒙兀鞑子进攻的同时,我们也对辽中平原进行了破袭作战。”
    徐世杨笑着说道:
    “我们出动的兵力更少,真正进入辽中的一共不过三千轻骑而已,而且一百人为一队,分兵分的比札木合细碎多了。”
    “但我们在鞑子设立的焦土地区有临时据点,女真人所谓的焦土也不是那么干净,总有人能躲开女真人的强制迁徙继续在家乡生活,这些人的存在对我们的补给也有利——补给六万骑兵和补给一百骑兵的压力差的可不只是明面上这六百倍。”
    “而且,我的骑兵不是去劫掠的,他们不用带着大量劫掠来的牛羊财帛女子行军,可以时刻保持强大的机动性,所以女真鞑子拿我们毫无办法,却能抓住机会通过一连串机动作战打垮札木合。”
    这些话不难理解,听一遍,左鹤林就能大概搞清楚徐世杨话中的意思。
    但仔细想想,他又觉得这些事只是听起来很容易办到,做起来可就太难了。
    徐世杨话中最重要的一条无非就是:
    后勤补给能力决定了一线兵力的最大上限。
    如果你能通过一条道路运输十万铁骑并且给他们充足的补给,那么你就可以把十万大军集结在一起使用。
    如果你只能通过一条道路补给两万人,那么你的十万大军就只能兵分五路,否则人越多就越容易爆发一场灾难。
    只是,知道这一点容易,怎样才能具备利用一条道路补给十万铁骑的能力?
    一想到这个,左鹤林就感到有些头疼,要知道,目前为止他手下最多的时候也没超过一千骑兵。
    “你现在不用想怎么解决这种问题,闭门造车要不得。”
    徐世杨对左鹤林说道:
    “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愿意见你吗?因为我从你身上看了我们汉人年轻一辈的进取精神。”
    左鹤林瞥了徐世杨一眼,仿佛再说:‘年轻一辈?说得好像你比我大多少一样。’
    徐世杨装作没看见,继续说道:
    “左鹤林,我很欣赏你,所以我可以跟你说实话——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对付山陕世侯,因为他们的存在于国无益!”
    “只是,到时候是用武力对付,还是用柔和一点的手段,给世侯们留一条路,这就要看世侯家族自己的表现了。”
    “左鹤林你也是世侯子,你愿意主动来帮忙,我很欣慰,这一点我可以算在左家头上,到时候我会给你们家一点别的优惠条款,但具体优惠到什么地步,还得看你的实际表现!”
    “你想参战,我同意了。”
    “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你自己决定怎么办:第一,你带你那六百私兵作为一个单独的建制单位参战,服从命令完成任务就好;第二,你个人作为观察员在我的前敌参谋部实习,在这里你拿不到什么具体的功劳,但如果认真,你能学到很多东西。”
    “你选哪一个?”
    如果是在往常,自视甚高的左鹤林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第一条路。
    因为他熟悉这种几百人到千余人上下的骑兵部队,能够熟练运用他那六百老兄弟取得相应的战果,无论在哪,那都会是值得炫耀的战绩,
    然而,意识到自己不具备指挥十万人战略军团的能力后,左鹤林觉得自己应该想办法弥补这个缺陷——他不想永远只做一把锋利的宝刀,他想要成为真正的万人敌!
    何况,在参谋部那种指挥机构实习,更能了解齐军的运作方式,从而看出这只军队是否具备席卷天下的能力。
    “我选择第二条。”左鹤林下定决心:“我去参谋部实习。”
    徐世杨点点头:
    “那好,我给你一个临时上尉的军衔,方便你的行动,但你在参谋部要尽量多听多看多学,尽量不要说话。我会给你一个笔记本,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记下来,战后找我汇报。”
    “再提醒你一遍,齐军军规:战前所有人都可以提意见,但战时,最高参谋部对前线拥有决策权!一旦参谋部下定决心,所有人都得不折不扣的执行计划!不允许讨价还价!”
    “好。”
    左鹤林简短但有力的答应下来。

第487章 期待决战
    徐世杨转身从身后的橱柜里掏出一个笔记本。
    这是他为自己准备的记事本:32K大小,牛皮纸封皮,200页质量很高的白纸。
    徐世杨把它和一根鹅毛笔一起递给左鹤林。
    现在这个时代,这种精装笔记本价格可不便宜,何况在汉人的传统观念中,笔墨纸砚这类礼物还具备金钱以外的文化价值。
    “拿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想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可以记下来,相信我,记日记是个好习惯。”
    “恭敬不如从命。”
    之前左鹤林不喜欢写字,主要是因为他的启蒙老师是个老学究,只会给他讲解经义八股,要不就是诗词歌赋,左鹤林对此十分头大,但他确实是会写字的,甚至文化水平还不低。
    那老学究曾经说过,如果左鹤林去江南科举,只要不去那几个科举望县,至少一个举人是有希望的。
    因此,徐世杨让他记日记,尽量多学习,他也不会太反感。
    反正这里面记得只会是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跟诗词歌赋或经义八股不会有一点关系。
    “我再给你批个条子,你去领一套军装、军衔,装备方面你想领新的还是用你以前的武器都行。不过在参谋部里,大概也用不着长兵器。”
    “我能问一下吗,这是要去打谁?”左鹤林问道。
    “你觉得我是去打谁?”徐世杨笑着反问。
    “来的时候,我看到向东开进的队列,觉得应该是去辽东。”
    左鹤林回答:
    “但现在我不太肯定了,因为刚才我听徐帅您的话,突然想到这时集结部队,等到可以发动进攻,应该已经是辽东的冬天了。”
    “冬天的辽东不适合打仗!天寒地冻、雪地难行,不但是粮草,前线还要有还有冬装和御寒的柴草,补给根本跟不上。”
    “呵呵,不错嘛,已经学到不少东西了。”
    徐世杨笑着说:
    “我们这一次的战略目标刚刚通知到将军级,你这个临时上尉暂且没权利获悉,所以别问了。”
    “等到该你知道的时候,自然会有人通知你。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参加一场大战的准备。”
    “真的有大战啊……。”左鹤林思索一下,最后下定决心道:“跟我一起来的……”
    “他们跟你不一样。”
    徐世杨直接打断他的话,很不客气的评价道:
    “我听王启年说过他们,一帮公子哥,有点年轻人的闯劲,不过跟你比差的太远了。”
    “也就那个折可适还算不错,但他是党项人。”
    徐世杨摇摇头,用有点可惜的语气说道:
    “我这个人天生不信任外族人,他折可适也还没表现的值得我信任。”
    “所以,他们只能得到最基本的待遇了,战争开始之后,他们会跟世候家的正式代表一起编成一个观察团,去前线好好看看我大齐军威!”
    ……
    “今年秋天,汉狗居然没来。”
    “哪有什么好奇怪的,肯定是在准备更大规模的攻势,怎么,他们不来你想他们了?”
    “这个时候别说笑话。”完颜宗弼有些不满的说:“既然会有更大规模攻势,那咱们现在就该想想怎么应对!”
    “还能怎么应对?用去年打蒙兀人那种办法,我们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完颜宗望收起笑容,冷冷的说道:
    “其实,对我们来说,他们发动大规模进攻,比只用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