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第346章 未雨绸缪
最近一段时间……,嗯,大概是自从得知齐省兵马顶住鞑子全师进攻的消息之后吧,李飞虎就经常感到有些后悔。
他后悔当初徐世杨一穷二白下江南的时候,没有下更大力气拉拢他。
若是当时李飞虎知道徐世杨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他觉得自己应该劝说大哥,直接把李飞凰嫁给徐世杨——当时徐世杨还没有正妻呢。
可惜,李飞虎没有未仆先知的本事,他当时对徐世杨不错,但对一个有可能问鼎中原,至少也是能永镇一省的牛人来说,那点投资还是太少了。
再得知徐世杨反攻辽南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之后,李飞虎立刻下定决心,这次无论如何也要把李徐两家绑在一起!
哪怕自己的嫡亲女儿嫁给徐世杨的庶次子!
提出这个提议后,李飞虎就紧紧盯着徐世杨看,生怕在他嘴里说出个不字来。
实际上,听到李飞虎的联姻要求,徐世杨并未感到意外。
现在徐家已非往昔,齐省都督府的实力如何,有女真鞑子这个参照物,世人都能看得出来。
就算徐家人不想面南而坐,一定要给大周当忠臣,至少永镇齐省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已经是个响当当的独立势力,绝对的土皇帝了。
有野心的人不来联姻才是怪事。
没看连对朝廷忠心耿耿的文家都在这边留了条退路吗?
只是徐世杨没想到李飞虎提出的联姻对象居然是自己刚刚出生的庶次子。
“李兄,我可以同意这门亲事。”
徐世杨疑惑的问道:
“只是我很好奇,你为何选择我家小二?你嫡亲女儿如今是两岁?那应该跟我家老大正般配才是吧?”
徐世杨的庶长子今年三岁,比李飞虎的嫡亲小女儿长一岁,这似乎跟比女方小两岁的庶次子相比,更合适一点。
“没啥,我不想让你误会。”李飞虎很大方的说道。
“误会?啊哦……,原来是为这个啊。”
徐世杨在这方面有些迟钝,经李飞虎提醒,他才勉强想明白一些道理:
徐家是很有前途的独立势力,这样的家庭,未来家长的交接班必然跟皇宫一样处处充满危机和竞争。
但通常来说,对那个位子最具竞争力的,应该是年纪较大,有更长时间建立自己势力的庶长子,以及具备大义名分的嫡长子。
庶次子在这方面处在天然劣势地位,相反也就更有机会不去卷入危险的竞争,李飞虎觉得这样对自己的女儿更好,仅此而已。
“娶妻娶贤,正妻大一点更会疼人。”
李飞虎笑着说道:
“这对你们家小二也挺好的对吧?”
“呵呵,说的也是。”徐世杨没去跟他解释自己对未来继承权的想法,只是应和道:“既然李兄是如此想的,那就这样办吧。”
“那就找个机会,把两个孩子的事正式定下来。”见徐世杨答应了,李飞虎略带兴奋的说道。
徐世杨沉思着说道:“嗯,不过我这边有个提议。”
“什么提议?”
“孩子现在都还小,长大后会成长成什么人,咱们都还没个谱,不如这样吧:等两家孩子长大到5岁之后,让他们在齐省和双屿两边来回住着。”
“正好你家闺女大两岁,她到五岁之后先来我这边,我和我夫人对她照顾两年,也让孩子们好好熟悉一下。两年之后我家小二到5岁,再跟着你闺女回双屿,拜托李兄照顾两年。”
“这样,孩子的成长咱们都能看得到,对自家孩子的未来也更放心一点。”
这也算是徐世杨对给自己儿子强压一桩封建婚姻的补偿吧——从小就跟老婆生活在一起,感情应该能比对陌生人好一些。
“这做法挺新鲜,你舍得?”李飞虎笑道:“还有,此事没有前例,旁人不会嚼舌根?”
“李兄,你我都是做大事的,还在乎这个?”
徐世杨笑着说道:
“我希望我所有孩子,不论男女嫡庶,都能有开阔的眼界,都能有美好的前途,能够开拓他们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为我给他们留下的那点家产争执不休。”
还有,不管怎样,徐世杨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深宫妇人或太监抚养照顾,那对国家民族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
李飞虎带着满意的结果走了。
按照约定,他将在一个月内把从扶桑织田家那里得来的硫磺运抵齐省,今后三年,他还会每年再运输一万斤硫磺来。
另外,李飞虎以及其便宜的价格赎买了徐世杨在旅顺捕获的船队,包括李飞豹的那些逃入旅顺港的船和扶桑、高丽商人的船——反正徐世杨自己没有足够的水手操作这些破烂。
这对李飞虎来说是个不小的加强。
作为交换,李飞虎将派遣一些能远航南洋、天竺洋的老水手为齐省培训海军军官。
徐世杨打算在前世岛城位置开办一所海军军官学校以及专门的海军兵工厂,李飞虎的水手将成为齐省海军教习。
按照徐世杨的设想,岛城海军学校暂时分为两个学科:
指挥学院主要研习航海、炮术、海军指挥和海上战术。
科技学院则以造船、造炮等科学专业为主。
前者在校学习三年,然后上船实习两年。后者在校学习五年,但期间每年都会找出几个月时间参加在海军兵工厂的实习。
对于海军兵工厂,徐世杨希望他们能为海军提供专业化的舰船、设备以及武装。
徐世杨特别提出几个下一阶段海军需要重点发展的设备:包括六分仪、各种光学瞄准器具以及专业的海军舰炮(省的每次作战海军都得拿陆军炮充数,陆军上了岸,海军就重新退化成无炮舰队)和更适合大海航行的风帆舰船。
海军是高度专业化的军种,现在徐世杨的水师可以依靠火炮在东方近海称雄,但他们不可能永远缩在黄水,早晚有一天,他们升帆远航,去未知世界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开拓崭新的生存空间。
到那时候再开始建设专业化海军未免太晚了,徐世杨现在为海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将来未雨绸缪。
第347章 海军
8月初,徐世杨开始重整齐省水师。
即使不提未来的扩张,在他彻底占领辽东半岛之前,水师对齐军来说也是重要的核心力量。
原因很简单,辽东半岛所有重要城市几乎都靠海,一只强大的水师能让徐世杨具备高度战略机动优势。
8月初十,齐省海军在旅顺正式成立,徐世杨自己兼任第一任海军司令。
海军下属如下单位:
第一分舰队:建制内有十艘排水量300吨上下的中号福船,每艘编制船员60人。
第一分舰队在徐世杨的设想中属于战斗舰队,按徐世杨的要求,每艘船两舷各有6门10斤炮和6门神机炮。
每艘炮舰24门炮,在这个时代是无敌的存在。
但因为齐省现在还没有专门的海军炮,因此所有炮位全都暂时空着。
第二分舰队:建制内有十艘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大号福船,每艘编制同样是60人。
大号福船的排水量接近中号福船的两倍,但船员数量一样,原因是第二舰队在徐世杨的设想中属于运输舰队,每艘船只保留6门神机炮用来自卫,没有更多大炮,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船员操作大炮。
第三分舰队:建制内有五十艘排水量在70吨左右的小型海船,其中包括小号福船、广船、沙船,此外还有三十艘齐省水师特有的改进型登陆船等各种船型。
海船每艘编制20人,保留两个可以安装神机炮的炮位,登陆艇7人,没有预留炮位。
第三分舰队主要执行近海或内水运输任务,以及必要时的强行登陆工作。
三个分舰队共有大小一百艘船,建制水兵约2400人,另外徐世杨专门给海军编制了包含5个燧发枪连和1个炮兵连,共600人的海军陆战队。
齐省海军正式成立是,共有官兵3000人。
除了海军建制内的一百艘大小船只外,齐省其余海船将分别划归给新成立的官办航运公司和渔业公司。
海军建立后,徐世杨动身返回齐省,对各地产业和今年的农业收成做一个巡回调查,然后编制新的陆军部队,等待新的战斗。
……
齐省,登州。
因为徐世杨制定的主要攻击方向是辽南,因此齐省新军总司令部被迁移到登州,徐世杨的住宅自然也转到这边。
他的家是登州城西侧一座五进的院子,面积不算小,但相对徐世杨的身份,到也不能算是大。
居住在这里的人暂时只有徐世杨的正妻文月,她的两个陪嫁侍女;两个妾室赵珊和赵琳,她们姐妹两个每人一个贴身侍女;徐世杨的两个儿子,小儿子的一个奶娘,容嬷嬷以及十几个粗使的男女仆役。
实际上,文月从江南过来的时候,文家给她的陪嫁侍女仆役就有足足200多人,徐世杨娶正妻的时候,他的父亲,大都督徐睦河也专门给他调派了一百多上次留下的宫女和太监。
然而,徐世杨只允许妻子留下两个侍女,妾室留下一个侍女,其她人,不论是文月的陪嫁还是徐睦河给的宫女,一律外放嫁人——徐世杨为了增加本族人口已经有些不择手段了。
徐世杨现在粗使的仆役,女性都是五大三粗,在徐府轮班干活的已婚妇女,男性则是外放出去也没什么用处的前宫廷太监。
徐世杨的妻妾对他的做法并未多说什么,倒是容嬷嬷对此颇有些怨言。
在她看来,既然徐家已经成为齐省最富裕强盛的家族,那么作为家长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小姐(徐世杨的母亲)唯一的儿子就应该享受相应的待遇。
然而,现在徐世杨身边留的这点仆役,看起来比一个江南中型地主也没强到哪里去。
容嬷嬷一直很想给徐世杨多找几个年轻侍女照顾生活,如果能顺便照顾点别的,她也并不反对。
因此,当一位江南来的漂亮的小娘主动找上门来,要投身徐府的时候,容嬷嬷很大方的把她直接引到主母文月身边。
“横波姑娘?”文月苦笑不得的说:“你怎么来齐省了?”
文月曾经参加过家里举办的诗会,虽然她不能露面,只能带着面纱在女席上欣赏才子们的诗篇,但她也见过横波。
毕竟后者是小樊楼力捧的著名花魁,参加文家诗会的次数可能比文月还多一点。
横波低笑着回答:“徐小将军当初在江南救过我。”
“所以你就要以身相许啊?”
“算不上吧。”横波认真的说道:“我的出身,夫人也是知道的,我可配不上小将军,现在也只是想在贵府当个下人罢了,夫人尽管放心,我没有非分之想。”
“呵呵,姑娘,你有没有非分之想我都管不着呢。”
文月无奈的说:
“别看我是这个家里的主母,可容嬷嬷是夫君的乳母,地位超然,她敢直接把你引荐给我,就是已经决定要留下你了。你看她可像是在乎我有什么想法的样子?”
“这样啊?”横波低头笑着说:“真是苦了夫人了。”
“大户人家都是这样,我嫁过来之前就有觉悟了。”文月说:“别忘了,我来的时候,夫君已经有两位妾室了,而且人家是一对姐妹,如今还都诞下麟儿。”
“夫君就是这样的人,我能怎么办?”
文月苦笑着说:
“既然姑娘已经来了,那就留下吧。也别说当什么婢子,你跟夫君的关系我也知道一点,他当初为了你冲冠一怒,我把你当侍女岂不成了善嫉的毒妇?”
如今,江南文艺界流行的故事是这样的:
徐世杨在小樊楼为名姬横波姑娘冲冠一怒,火烧都亭驿,杀光女真使节团。
事实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特别喜欢这种带点风月和暴力,感觉还很爽的故事。
当老百姓都相信这个故事的时候,这个故事就成了事实。
连徐世柳这知道真相的人,在方腊威胁临安城的时候,都特意派兵把横波救了出来,就是害怕她出事,影响到徐世杨的名誉。
现在横波又玩了一出“千里寻情郎”,不管徐世杨之前跟她有没有关系,现在都说不清了。
文月不是傻瓜,她不会把横波赶出去,因为只要那样做了,她在民间的名声恐怕就全完了。
“姑娘在徐家先享受妾室的待遇吧,请容嬷嬷给您安排个手脚麻利的年轻婢子,至于今后……,等夫君回来他自己决定吧。”
第348章 宣传
“家里又进来一位漂亮姑娘……。”
“嗯,我知道,江南名姬吗,怎么可能不漂亮。”
“听说是容嬷嬷亲自带进门来的……。”
“嗯,我知道,容嬷嬷就是想把天下所有漂亮女人都塞给她的少爷,然后每个女人都给他生十七八个孩子,这主动送上门来的她怎么可能不要。”
“夫人也答应留下她了,听说待遇跟我们一样……。”
“嗯,我知道,夫人出身大户人家,她受到的教育就是……”
“琳琳!”赵珊略带愤怒的打断妹妹:“你怎么一点都不关心这事!?”
赵琳无奈的放下手中的笔记本,苦笑着说:“我们关心这个有什么用?你没看到夫人都没有多说什么吗?夫君现在是什么身份?他身边女人多些本就是很正常的好吧,实际上,他现在才收第四个才是奇怪的事。”
“呜……,现在觉得若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家就好了。”赵珊哭丧着脸说道:“就我们夫妻在一起,没有别人……”
“噗……哈哈哈,姐姐你发什么傻?”赵琳满不在乎的笑道:“普通人家?若是普通人家,咱们早就被鞑子折磨死了!”
“呜……”
“别想了,哭哭啼啼没有出息。”赵琳又一次拿起自己装订的笔记本,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他今后一定还会收别的女人,收一个你伤心一次,只会让人对你越来越生厌。你也有工作不是吗?好好想象你能为你夫君的事业提供些什么帮助吧。”
“娘,娘!”
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横冲直撞的跑进屋,身后还跟着几个大呼小叫的太监。
那熊孩子冲着赵珊大声喊着:
“娘,爹回来了,我要去骑马!”
没人知道他爹回家和要去骑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不过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倒是清晰明了。
“不行,不准。”赵珊的回答同样明确。
于是熊孩子开始瘪嘴,准备用哭声抗议母亲的暴政。
“让他去吧,姐姐。”赵琳劝道:“现在还是乱世,男孩子学骑马不算坏事。”
“那多危险啊!他还小!”
“又不会让他骑战马,骑小马驹没什么危险的,何况还有军马场的鞑子奴隶照看,他们知道若是摔了司令的长子会有什么后果。”
赵琳对着熊孩子轻轻一挥手,那小家伙立刻欢呼雀跃着转身跑出门去:“骑马去喽~~~,骑马去喽~~~!”
其实,按封建道德观,妾室的子女应该认大妇为母亲。
不过徐家的情况略微特殊,文月抵达齐省这还不到半年,已经记事的孩子不可能把她当母亲看待,文月也没有专门强调自己的这个权利。
因此,徐世杨的庶长子徐代灼现在仍然可以称呼亲生母亲赵珊为“娘”,他对文月的称呼则是较为正式的“母亲”,对赵珊是“二娘”。
不过,徐家代字辈的孩子,包括赵琳刚刚诞下的庶次子以及赵珊今后的孩子在内,恐怕也只有这小家伙有这种权利了。
“我们的地位低,今后连听亲生孩子叫娘的权利都没有了。”
“那不一定。”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