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兴 >

第121章

汉兴-第121章

小说: 汉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前被一个鞑子骚扰,要不是徐世杨当时就在场,恐怕就要被那鞑子抓走糟蹋了。
    之后,方腊反军攻入临安,也有一队人冲进樊楼抓走很多姐妹,她跟如是隐藏在柴房里,也差点被抓走。
    后来是徐世柳的顺义军正好在樊楼附近路过,这才救下她们。
    经过这两件事之后,横波对文人之间的游戏就没什么兴趣了。
    这世道,江南也不是什么和平安定的世外桃源。
    在临安往东不远处,就有官军反军各几十万人在互相厮杀呢,却还是一点都不耽误士子们在中秋节玩这种文绉绉的游戏。
    “如是姐姐。”横波突然说道“中秋过后,我要去江北。”
    “嗯?去齐省吗?”如是对此倒是并不意外,这些时日,横波已经多次有过类似的表示了。
    “是啊,我要去齐省找徐世杨。”横波点点头。
    “可是,听说他要娶文家的女郎。”
    “做妾为婢都由他,只要收留我就行了。”横波下定决心“本来我就没资格肖想正妻,能做个妾室就算最好的归宿了。”

第297章 改编1
    莒州,原徐家十五屯,新军总部所在地。
    再过一段时间,新军总部将被改编为更具近代化特质的总参谋部,成为一个单独而不是临时的机构。
    徐世杨任齐省都督府下辖的战争部长兼任总参谋长,少将军衔,总领齐省一切军务。
    然后,总参谋部将被迁徙到登州,与辽东隔海相望。
    不过,那都是二、三个月以后的事,一切准备妥当,拖到明年年初都不是不可能,因此现在,新军的军事会议仍然要在莒州开。
    今天的会议是之前战争的总结会,新军所有少校级别(这个军衔相当于所有副营级以上,以及之前战斗中表现出色,即将得到提拔的人)以上军官全部参加。
    按照以往的传统,营级以上主要军官们全都坐在一张圆桌前,只是圆桌不够大,刚刚获得与会资格的新人不得不再围着他们坐一圈。
    “部队上普遍反映,战斗中表现最好的神机兵,其次是选锋和陷阵,锐士兵的表现……,嗯,不太好。”
    现在发言的是公孙胜,上次黄河之战的时候,他负责南线的指挥,直面鞑子天会汗完颜吴乞买,由于距离问题,他算是新军中少见的有单独指挥大战经验的将领。
    “怎么个不太好法?”
    徐世杨一边问,一边自己拿支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原本这个任务是赵琳的,但几天前赵琳被检查出怀了身孕,容嬷嬷强迫她脱离工作休养去了。
    “他们的长枪太长了,又不能远射,在壕沟里使用不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也就防守胸墙的时候能用用。”
    公孙胜回答:
    “队伍上有人建议缩编锐士,把多余出来的人分给选锋和神机。”
    “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一次都挖好堑壕等着鞑子来撞。”
    徐世杨头也不抬的说道:
    “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得跟鞑子野战,到时候没有长枪,用什么抵御鞑子骑兵?”
    “刺刀也可以。”新近才有机会参加这种重要会议的徐宁立刻说道:“马很聪明,也很胆小,只要有个尖锐的东西在眼前,它们肯定不敢硬冲,属下看了看火枪上的刺刀,那东西足够了。”
    “刺刀的产量不够,现在只有燧发枪有,连火绳枪手都得配把腰刀防身。”代表第一兵工厂的汤隆说道。
    新军的火绳枪和燧发枪只在枪机上有区别,其他部件是同一规格的产品,它们完全可以使用同一款刺刀。
    之所以燧发枪有刺刀而火绳枪没有,原因就在于产量——最简单的套筒式刺刀也是需要攻螺纹的,那玩意生产速度实在快不起来,更要命的是,面对鞑子的甲兵,它其实还是易耗品。
    “说起刺刀,还有一件事。”新兵营营长冯三虎说道:“每个营都是燧发枪与火绳枪混编,这样指挥太过不便,战前检查枪支状态……。”
    “这个等会再说,事情一个个解决。”
    徐世杨暂时打断他,直接下命令道:
    “锐士需不需要缩编,得试过才能知道。”
    “正好有几百个鞑子甲兵投降咱们,我打算把他们编制成一个蓝军营,兵器战法还是原来鞑子的样子,以后新编制如何,先跟他们在训练场上试过再说。”
    “但是有一点,无论是否缩编,现在的锐士都不能只练长枪了——他们也得参与火枪射击训练,这样如果遇到长枪无法发挥,而身边神机兵战友伤亡的情况,可以用锐士暂时顶上。”
    “他们能学那许多吗?”
    “怎么学不来?增加些装填射击训练而已,长枪兵本来就是跟火枪兵一起练队列的,训练强度增加并不多。”
    大家还没学会畅所欲言,大多数情况下,徐世杨的发言就是结论了。
    其实徐世杨也是在为未来考虑。
    如果青州兵工厂产能提升上去,不仅长枪可以取消,甚至神机兵中的火绳枪兵也应该全部升级成燧发枪。
    到那时候,有射击训练基础的锐士完全可以迅速转职成火枪手,这对保持部队战斗力有很大好处。
    话又说回来,发展下去,又涉及到刚才冯三虎提的问题了。
    “关于枪械混编的问题,冯营长提的很好,但现在燧发枪的产量不足以满足新军的规模和今后的扩充需要,若是把所有燧发枪集中给某几个营,很容易让只有火绳枪的部队产生自己不受重视的错觉。”
    “还有,火绳枪不适合新手,所有营都是新兵居多,把火绳枪给新兵容易出安全事故。”
    冯三虎想了想,最后建议道:“司令,您看这样行不行:就像蓝军营一样,先挑出一个营做实验性营伍,完全装备燧发枪,看看这个营伍的战斗力是否比混装高很多。”
    若是真的高很多,不改也得改。
    反正现在没有大仗要打,部分营暂时的战斗力下降可以接受,大不了今后再补回去。
    “这个建议好。”徐世杨赞同道。
    “要组建新营吗?”
    “不,从现有步兵营中挑一个,嗯,就定远吧,这个营资格最老,其他营应该不会对此产生太多不满情绪。”
    徐世杨转头对汤隆说道:
    “这里面有我的问题,因为我没法给你们提供太多资源生产最好的武器。但也有你的问题,你们军工厂还有潜力可挖!这方面你和老戴那边要多注意!”
    “是。”汤隆苦笑着点点头。
    “那些乱七八糟的武器不要造了。”徐世杨接着说:“这次你们分给民兵的实验性装备,其实都是那么回事,除了其中两三种可以小规模批量生产外,其他的都放弃吧。”
    “包括大抬杆?”汤隆问道。
    这玩意可是击毙鞑子一个勃极烈的功臣。
    “包括大抬杆。”徐世杨用肯定的语气点点头:“我不反对你们设计实验新武器,但你要记住,装备给部队的武器必须具备容易生产、容易大规模装备、容易操作等优点,否则我宁可不要。”
    除非是大杀器,否则个把只能装备极少数部队的特色武器,要来何用?
    新军又不是二战米帝,有资格尝试那么多奇形怪状的武器,容错率高的吓人。
    齐省现有的有限资源,还是得让大家尽量收敛一点。
    炫技的玩意,玩玩也就好了。

第298章 改编2
    现阶段,军事会议最重要的问题当然还是扩军。
    冯三虎的新兵营已经经历过一次战斗,训练时间也不算短了,完全可以直接编入部队。
    这样,新军一下多了近两千新兵,加上那些战斗中获得优先招兵承诺的前民兵战士和志愿参军的人,兵力方面新军已经有了继续扩大的基础。
    但是,徐世杨依旧不打算组建新的野战营,他选择把旧有的野战营扩充到大约是原来两倍的规模。
    名称也顺势改变,由野战营改称为野战旅。
    其中,定远旅作为实验性的标杆部队,建制内完全撤销长枪和火绳枪,但编入部分正规骑兵,形成两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连加一个炮兵连的基础编制。
    步兵营每营暂定6个100的连,加上军官,共计620到630人。
    其中包括一个以冷兵器为主的选锋兵连和五个燧发枪连。
    燧发枪连将成为步兵的主体,而选锋兵连今后将更加侧重个人技战术和散兵作战。
    骑兵连编制上有120人,完全由正规骑兵组成,目的是给步兵旅提供远程侦查能力和必要时的快速追击能力。
    根据这个任务需求,骑兵只装备简单的皮甲和头盔以减轻负重,武器装备方面只有马刀和手枪,若是对自己的武艺有信心,士兵还可以自行装备一些其他武器,但要求是增加的负重不能影响侦察任务。
    按新编制,炮兵连将会获得八门大炮,其中包括两门野战炮和六门神机炮。
    这个编制完全剽窃自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炮兵,只是用野战炮来代替榴弹炮,以神机炮填充加农炮的坑罢了。
    因为神机炮很轻,所需炮手较少,因此徐世杨的炮兵连比拿破仑法军少超过三分之一,连军官带护卫加炮手和照顾骡马的士兵,一共只有100人。
    这样一个两营两连的编制,加上旅部军官、护卫人员和通讯兵,总兵力在1500人上下。
    编制比较小,徐世杨任为这有利于破碎地形的机动作战。
    好吧好吧,说说而已,其实还是什么都不足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毕竟,现阶段,即使以上这个小到可怜的编制,除了定远营不打折扣的完成外,其他几个步兵营都得凑合。
    比如步兵,其他旅的步兵营必须保留两百锐士兵填充火枪兵缺额,而且还得三百火枪兵还得是燧发枪火绳枪各半。
    骑兵也是如此,由于上次作战缴获的战马不够,徐世杨把整个致远营全拆了,也填不满每个旅所需的骑兵连,因此除了定远之外,旅下属的骑兵连暂时只有80骑兵。
    拆分致远营之后,这个原本唯一的正规骑兵营被改造成完全的步兵旅,与镇远、经远等旅完全没有任何区别。
    孙立对此很是伤心,但徐世杨决心已定,致远营必须变成彻底的步兵旅。
    至此,新军唯一的骑兵营只剩下使用杂马充数,以骑马机动,下马步射为主战术的靖远旅。
    靖远旅编制与步兵旅略有不同,共8个连1000人,其中骑马步兵6个连各120人,合计720人。
    2个各有6门神机炮、120人的骑兵炮连,以及旅部所属的军官、警卫、旗号手等40人。
    除了十个野战旅之外,徐世杨手中依旧有单独编制的陷阵兵,这支队伍依旧以犯了罪的庶民或外族奴隶组成,是一支完全冷兵器的死兵部队,由于有了大量俘虏补充,这个营扩充成800人之多。
    新组建的蓝军营有200人,徐世杨留在自己身边的近卫队被扩充成500人。
    近卫队有选锋和神机各200人,专业骑兵100人。
    这样的话,一线部队编制合计16000人,兵力扩大了一倍以上,好处是,之前算是新兵的人,都经历过激烈的战争,可以当做老兵看待,这个时候,即使大量新兵补充进来,也不会因为稀释老兵比例而造成战斗力下降。
    为了尽量提升新兵素质,所有新招收的士兵都要在新兵营待三个月,参加基础训练,之后才会编入各个野战旅。
    与此同时,按照主官轮换制,新军十个旅的旅长还要进行轮换。
    各旅新的主官分别是:
    定远旅:新任旅长是李井槐。
    镇远旅:新任旅长是以前的新兵营冯三虎。
    经远旅:新旅长解珍。
    来远旅:新旅长是前禁军将领徐宁。
    平远旅:新旅长公孙胜。
    济远旅:新旅长解宝。
    威远旅:新旅长王勇。
    致远旅:改成步兵旅之后,旅长由林冲接任。
    靖远旅:旅长是唯一没有替换的栾廷玉。
    驭远旅:旅长由孙立接任。
    原来的营级军官中,徐世杨担任总司令,身边又有近卫部队,因此不再兼任部队主官。
    徐世松去了江南,不可能遥控指挥齐省的部队。
    徐世柏调离军队,去莱州担任地方官员。
    徐睦河的小舅子张业被都督大人调动到泉城,同样担任地方上的职务——此时的齐省都督府,已经有资格开始尝试将军方和地方官员分开了。
    这样以来,齐省新军中除了徐世杨一人之外,其他已经完全没有徐家人担任高级军官职务了——实际上,连张业这样的“外戚”都没了。
    这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强调了徐世杨对新军的完全控制权。
    当然,作为齐省实际意义上的“太子”,徐世杨还有些军队之外的权利。
    比如他还控制着齐省绝大多数工厂,进而控制了很大一部分财政来源。
    所以,徐睦河自己也很清楚,现在齐省可以没有他这个都督,但肯定不能没有徐世杨这个司令。
    啊,对了,还有一个。
    除了军队和工厂,徐世杨实际上还控制着齐省的水师。
    现在这支舰队一共有五十多艘海船,其中10艘是与“登瀛洲”同级别的中等福船。
    这些舰队将成为下一阶段,徐世杨战略进攻的核心。
    没错,不仅仅是要拦截李飞龙给辽东运送岁币的船队,海路还是徐世杨反攻辽东的第一选择。
    原因很简单,从登州出发,走海路进攻可以直通辽南的旅顺,一个来回连两天都用不到,可以完美避开荒凉的冀省那可怕的陆路补给路线。

第299章 海盗
    当然,依靠现在的十艘中型海船和四十搜轻型海船,把一万六千士兵和充足的补给运到辽东,依旧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因此下一阶段,徐世杨还得找机会加强自己的水师。
    这方面倒是不像加强骑兵那么麻烦,因为江南是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徐世杨可以想办法从那里得到船只补充。
    何况还有李飞虎和李飞凰,若是他们配合,海上运力就不会出任何问题。
    有问题的是,如何避免敌对海上力量的干扰。
    女真鞑子是没有水师的,但现在的东方第一海上力量李飞龙有变成敌人的可能性,徐世杨必须做出防备。
    为此,徐世杨打算把兵工厂开始试制的新型火炮安装在等瀛洲等中型福船上,以火力压倒李飞龙的数量优势。
    为此,计划中所有十艘中型福船将分别安装2门新型8斤加农炮旧斤,相当于西方的10磅以上,如今陆军只有两门装备给定远旅,其他全都给了海军)以及6门2斤神机炮。
    战术运用上是以8斤炮远程攻击敌舰船体,近距离之内,神机炮以急速射压制敌舰甲板,掩护跳帮作战。
    上次徐世杨去江南的过程中,拦截遣周船的战斗表明,这样的战术可以让齐省的军舰以很快的速度,很小的伤亡制服一艘同等级对手——估计越级挑战大号福船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若是李飞虎、李飞凰能好好配合,十艘炮船加上他们的舰队,是有机会打败李飞龙等人的。
    前提条件是,在这种江南主战派逐渐发展到能与主和派分庭抗礼,而自己陆地上大败鞑子的情况下,李飞龙还有胆子跟徐世杨为敌。
    果然,黄河之战两个多月后,甘雄来找徐世杨,说是他们家大掌柜派了个代表来,想跟徐世杨谈一谈。
    甘雄作为李飞龙安排在徐世杨身边的信使,参加了之前与鞑子的堑壕老鼠斗。
    在徐世杨眼中,他就算是“老战友”了。
    所以,谈一谈就谈一谈吧。
    甘雄的面子得给,何况双方还没有正式翻脸。
    只是没想到,来的人居然也是一个大柜——李飞龙之下,原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