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睦河甚至都有些佩服自己这个儿子了!
“世杨……。”他感慨道“徐家有你,甚幸!甚幸!!!”
“父亲,您过奖了。”
徐世杨低着头,掩饰自己嘴角的笑容。
“不必自谦,过于自谦就是自大。”徐睦河说道“按你想的去做吧!我暂时不会把所有村子都给你,免得让旁人觉得你要独吞二房的财产。”
“不过,我会全力支持你!你想要什么,直接来找我!只要我有,都可以给你!你可以指挥二房所有村子,我也会尽量想办法,说服你叔伯支持你!”
“谢父亲!”
这声谢是真心实意的——得到父亲的全力支持,徐世杨能动用的资源就宽裕多了。
而且,今天他给徐睦河出的主意,如果能够实现,对徐世杨本人同样好处多多!
如果徐家能正式获得莒州、日照两县的管辖权,徐世杨就有机会动员县内所有坞堡,一致对外。
如果徐世柳能在江南做官,现在二房必然全入自己囊中不说,他也能给自己带来大量物质和政治支持!
朝中有人好办事吗,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后世也同样如此。
如果……,不用如果,今天这些话说出来,徐世杨等于拿出一份徐家未来十年,或者更久的战略规划,而这份规划已经得到“家族三巨头”之一的鼎力支持。
5个村子一起干,总是比自己单打独斗强很多的。
“父亲刚才说,500到1000个鞑子首级就行,对不对?”徐世杨确认到。
“没错!”徐睦河沉声应道“我在江南还有些同年,只要有500个鞑子首级,你说的这些事都好办!只是,最好能一次获得,如果能做到,那就是我朝建兴年以来对鞑虏最大胜纪!”
“如果不能有一次大胜,那就得积攒的多一点……。”徐睦河的声音又低了不少,他似乎觉得对鞑子一次性斩首500实在太难为人了。
当初那许多朝廷官军都做不到的,让自己尚未成年的儿子带领一帮农民去做,这让徐睦河自己都觉得脸红,而且,也很不现实。
“鞑子下次再来,还有一段时间。”徐世杨也猜到老爹在想些什么了,他淡淡的说道“咱们做好准备就是,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咱们徐家,还得一步一步向前走。”
“这第一步,就是先打下浮来山,给自家安排好最后的退路!”
第26章 干翻这世道
“100斤生铁、2000斤煤、800斤上好的炭、200斤硫磺、200斤硝、500斤铅……。”胡老头看着手中的清单,瞠目结舌的说“少爷,这……,这也太多了吧?”
“你没看完。”徐世杨平静的回答“还有一户铁匠,一户木匠,一户猎户,用来运这些东西的骡子和车也不用还回去,都是咱的。”
“就用两匹战马换回这么多东西?”东西都已经放在眼前了,胡老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战马确实值钱,但也不至于值钱到这种地步吧?
来之前,胡老头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不算工匠车骡,两匹战马能换回剩下东西的三分之一就算不错了。
“你不是说我们父慈子孝吗?父亲愿意赏赐多少,那就是多少,这跟我奉上的礼物价值几何并无关系。”
徐世杨有点得意,实际上,给徐睦河的两匹战马,二老爷也没自己留着,而是分别赏赐给手下马上功夫最强的栾廷玉和孙立。
徐世杨一番话,让徐睦河重新有了目标,燃起扩充家族势力的野心之后,二老爷也开始向着物有所用的实用化行为准则发展,而不是把所有东西都当成财宝,储存在自己庄子上的仓库里。
既然徐世杨说急需这些东西,徐睦河也不会感到心疼,全都搜罗出来给了徐世杨。
还有那三户人口,都是十五屯急需的技术人才,对徐世杨今后的发展目标有着重大意义。
“多一户铁匠,我看张铁匠还敢不敢拿捏我!”
徐世杨得意洋洋的说
“还有李木匠,他以前倒是听话,我打算把他推出来当个榜样。”
“嗯,你知道吗,老胡,那户猎户也很有用!”
徐睦河给的猎户一共有两个兄弟,名为解珍、解宝,这又是一对水浒人物,不过他们出现到也在意料之中。
因为这对兄弟是孙立的姑表兄弟,算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之前一直在孙立的坞堡中混饭吃,手上功夫还算不错,射术也有一套。
徐世杨之前在鞑子手中缴获了很多战弓,目前十五屯里只有他一个人能射几箭,现在多这么两个强壮的猎人,对民兵的战斗力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在徐世杨能为民兵更先进的火枪之前,这两位加上自己,一共三把硬弓,就是除了木炮之外,最可靠的远程火力了。
听起来很可怜对不对?但这就是现实,必须面对。
而且,有这么三个弓箭手解珍解宝可以算优秀,徐世杨自己只能算是合格),加上鞑子手里抢来的步弓,这种远程打击能力其实已经超过八成江北的坞堡,恐怕也比大多数强盗强一些。
“行了,你尽管把东西放好就是,都到了咱手里,飞不了。”
话虽如此,徐世杨的笑容怎么都压抑不住,毕竟今天的收获实在太丰盛了。
“对了,让你买卖的东西怎么样了?”
“少爷尽管放心,按您说的,丝绢用来交换铅、铁和硫磺,小老儿这里也换了百多斤。”
胡兰山点头哈腰的答道
“金银用来买盐,换了15石粗盐,够咱全村吃很长时间了,而且还剩下百多两银子,小老儿想,少爷可能还有想买的东西,不敢全花光。”
齐省靠海,原本也是出盐的,但朝廷南渡后,百业凋零,煮盐所需的铁锅等工具都凑不够,再加上到处闹流民、盗匪,还有鞑子时不时过来晃荡两圈,这边的盐业也就彻底崩盘了。
以至于,莒州往南不远的日照,都得靠小船贩卖江南的盐过日子。
“做得好!”徐世杨高兴的拍拍胡老头的肩膀“老胡你虽然胆小,但办事却让人放心,好好干,将来,说不定我会给你个安稳点的村子管着。”
胡老头感觉自己像是被天上掉下来的大饼子砸到了——一个坞堡!在如今的江北,这几乎是平民老百姓所能奢望的人生最高峰了!
“谢少爷!谢……少爷……。”
话说到后面,已经带上了哭腔。
“行啦行啦,多大年纪的人了。”徐世杨故作老成的拍拍年龄足有他两个大的胡老头的肩膀,乐呵呵的说“我的前程绝对不会仅仅是一个坞堡,所以,好好干,在我手下,你们所有人的前程也绝对不是眼前这一点!”
“是,少爷……。”胡老头的眼泪开始稀里哗啦的往下掉,声音也哽咽了“老头子我一定……,一定做牛做马报答您!”
“行了,别哭了。”任胡老头跟个娘们似地悉悉索索抽泣半天,徐世杨终于不耐烦了“咱俩去集上看看有什么好买的东西,尽量把银子花光。”
银子对徐世杨来说,好看不中用,还不如换成各种急需的物资,哪怕是多一点粮食都是好的。
“是,少爷,这边走。”
胡老头用手胡乱抹了一把,把自己那遍布皱纹的丑脸抹得一塌糊涂。
徐世杨摇摇头,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不喜欢胡兰山,以前不喜欢,现在也只是因为没人可用只能用他,而稍微改观了一点点。
但看这老头的表现,却让徐世杨心里有了一点点压抑的感觉。
这老头已经六十多岁了,这种年纪,别说现在这人均寿命不到40的倒霉时代,就是在徐世杨灵魂来的那个世界,也该到了退休的年龄。
可他现在,仍然得为了他自己,以及他那个傻乎乎没什么心机的儿子能活下去而努力拼搏。
得到徐世杨一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兑现的承诺,就感动的老雷横流,甚至连做牛做马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这让两世为人,始终以民族主义者自居的徐世杨,十分心疼。
不是心疼眼前这个老头子,而是心疼这个世界的这个民族,怎么就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我们明明是个勤劳、勇敢、聪明、强大的民族啊?
这世道怎么成了这样?
徐世杨强忍着心痛的感觉,低声说道
“我一定带你们活个人样出来!”
同时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还要干翻这狗曰的世道!’
第27章 集市
徐家是莒州地界上最强的地方豪族。
不,比那还要强一点,以莒州为中心,往北到沂水县、往南到日照县,往西到费县、沂州,往东到诸城,这么大一片区域,徐家的实力,大概也能排到前三位。
所以,每年徐家开集,对周边所有县区的坞堡来说,都算得上一个不大不小的节日。
到了这一天,相邻州县的坞堡主,都会派遣信得过的亲信,带着几个强壮的堡民,或挑着担;或推着鸡公车独轮车);或牵着驴骡大车,到徐家第一屯来,互相交换各自需要的物资。
甚至,在这个范围内,山上的土匪,以及平时躲在不知道哪个旮旯角里,跟野人差不多的流民,都会跑到徐家来,用一点点积蓄,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
十几年前,汉族的集市是跟着节日或节气走的,但是现在,一切都得以避开鞑子为第一要务。
鞑子入关打草谷,时间自然都是在秋高马肥的季节,入冬之前他们必然会出关回家,否则战马就会掉膘,对鞑子来说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因为总有别的部族在一边虎视眈眈。
所以,如果某一年,深秋过后,鞑子还没来,那除非特别倒霉,否则鞑子就不会来了。
另外,鞑子也不会年年来,因为中原疲敝,年年收割根本抢不到什么东西,搞不好连大军行进的人吃马嚼都收不回来。所以,鞑子也知道,隔几年抢一次才有好的收获。
这跟休耕或游牧是一个道理。
因此,若要开集,基本都要选深秋以后,冬雪还未下的时机,这个时候没有鞑子,家里也正好有些余粮没有余粮的也不必担心没法赶集了,准备做流民去吧)。
前两年,鞑子没有来,各家坞堡积攒下不少财货。
今年鞑子倒是来了,但劫掠结束的异常早莒州这一路半途被徐世杨打断了),日照、诸城、沂水以及莒州一代的坞堡受害轻微很多地方今年干脆就没见到鞑子),这对沿途的每一个村子来说,都相当于多收了“斗”,因此今年大家手头上都宽裕了不少,集市也就显得更热闹了。
还没走到地方,仅仅是近了一点,就能感受到集市所在地——第一屯南北长街上,人声鼎沸,摩肩擦踵。
道路两边,人挨着人、摊位排着摊位,层层叠叠的摆放着各种杂货。
有卖皮草的,虽然绝大多数都是不值钱的兔子皮,以及现如今非常常见的狗皮、狼皮来自于阡陌间游走的野狗群、狼群,它们会攻击落单的行人,甚至小股流民,自己却也是人类的肉食和衣物来源之一)。
有卖吃食的,主要是一些猎户抓到的兔子、野鸡,河里捞出来的各种鱼虾,以及更常见的狼还有狗,穷人们需要把这些肉食换成粗粮,这样粮食能稍微多一点。
卖盐的这个主要是徐家自己在卖,而且有铺子,不摆摊),还有卖布的,卖肥油的,卖针头线脑的……。
甚至还有个家伙的摊子上摆了几根铜簪子!现在这年月,对坞堡民来说,这可是了不得的奢侈品,馋的几个第一屯的农户婆娘连脚都挪不开了。
这场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徐世杨置身其中,居然有了一种现在也算太平盛世,永远这样过下去似乎也还行的错觉。
直到他看见一大溜老老实实跪着的孩子为止。
这些孩子有男有女,共同的特色就是瘦的跟猴子似得,脸色黄黄的,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状态。
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插着一根枯草,小小的脑袋耸拉着,仿佛一点都不关心自己的未来,没有一点孩子的活泼气息,却像是一群僵尸。
徐世杨的胸膛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一阵难以忍受的悲怆涌上心头。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一个民族主义者如何可以容忍他们被这样糟蹋?
“这些孩子是你的?”徐世杨强忍着情绪,走到一个手持木棒,站在孩子们前面的壮汉面前,冷冷的问道“多少钱?”
壮汉瞥了徐世杨一眼,他不认识这个年轻人,但他认识跟在后面一脸尴尬的胡老头,因此也就能明白眼前这个一脸愤怒的傻瓜少年到底是谁。
“小堡主,这些……,这些人确实是在下的。”
如果是别人用这种语气跟他说话,壮汉恐怕就要杀人了。
毕竟是在徐家的地盘上,这壮汉既然认出眼前这位是徐家的堡主,他也不好太过放肆。
“多少钱?”徐世杨冷着脸又问了一遍。
“呵呵,这些……,这些人不适合小堡主。”壮汉眯着眼笑了笑“小堡主要是想买人,在下在集市那头还有个铺子,那里有俊俏的小娘,小堡主可以去那里看看。”
“我再问一遍,多少钱?”
徐世杨的语气中已经带上一丝森然。
那壮汉却是一点不怕,他没再理会徐世杨,而是对后面的胡老头大声说道“老胡,你就任你家堡主这样闹?我可就真卖了?”
“郑掌柜,稍等……,稍等……。”
胡老头赶紧上来打圆场,他轻轻拉住徐世杨的衣袖,在年轻的堡主耳边说
“少爷,这些……,人,没什么用处,咱们去别处看看吧。”
“有用没用你说了算?”徐世杨冷哼一声“你刚才叫他什么?你认识他?那你跟他讲价,这些孩子,我全要了!”
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强的,眼前这些虽然显得很没精神,而且年龄偏小,不过没关系,这样正好。
吃几顿饱饭,身体再长长,好好教育几年,这些吃过苦的孩子都将是有用的人才。
“少爷,这些人是……,是……。”
“是什么?”
“是菜人。”那壮汉笑嘻嘻的接过话茬“小堡主好胃口啊,买这么多人吃得了吗?”
“郑掌柜你!”胡老头愤怒的看着壮汉,有些恼怒他把这种事公开挑明。
“菜人?”徐世杨楞了一下,片刻后才反应过来“你们在徐家的集市上卖人肉?”
“哈哈哈,多新鲜啊。”郑掌柜大笑着说“这又不是第一次啦,小堡主你们富贵人家不吃,可不代表别人也不吃啊。”
第28章 老规矩
“谁?谁吃人肉?”
徐世杨突然从近乎疯狂的暴怒中冷静下来,只是问话的语气愈发冰冷了。
“徐家谁吃人?”
“少爷少爷,咱家没人吃人,您千万别听他瞎说……。”胡老头手忙脚乱的解释“吃人的都是盗……,都是山上的好汉,跟咱们徐家的人没关系。”
“呵呵,胡老头,你说这话也不嫌臊得慌,你们徐家人是不吃人肉,可把人一点点逼死跟直接吃了他们有啥区别?反正都是个死。”
没看出来,这大汉还挺会强词夺理。
“而且,这些菜人都是他们爹娘自愿卖给俺们的,又不是抢来的,这可比你们抢流民好多了!”
“郑掌柜,你可少说两句吧!”
胡兰山被徐世杨的脸色吓坏了,他清楚的记得,那天派自己给鞑子送东西的时候,堡主的表情跟今天一模一样。
当天晚上,那些鞑子就把脑袋丢了。
没错,这郑掌柜是个狠人,可再狠能狠得过鞑子?
“胡老头,你怕什么?”那郑掌柜笑嘻嘻的说“你放心好了,俺不会拿你那傻儿子当菜人。”
‘我怕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