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50章

明末汉之魂-第50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也一时悲从中来开不了口,两兄弟默默无语眼泪在眼眶打转,许久多尔衮才平复了情绪劝告阿济格道:
  “十二哥息怒,此事还得从长计议,八哥带着人马随后就到,他乃是大金国皇帝,是否攻取遵化当由他来决断。”
  “也是,凭借我们兄弟的人马貌似也打不下遵化城。”
  ……
  经过这一次谈话,原本貌合神离的两兄弟貌似有了改善关系的可能性,他们合兵一处共同扎营等待主力到来。
  第三天后金主子带着中军来到了遵化南门外。
  四个多月过去了,红歹是故地重游感慨良多,这里曾经是他意气风发的地方,就在遵化城外名将之花赵率教凋零,四千余大明血性男儿折戟沉沙。
  如今奴酋完成了把战火烧到大明腹地的战术构想使得威望空前,志得意满的红歹是没想到,还是遵化这座城,可是换了一群人就截然不同,前前后后居然有一千左右八旗子弟的伤亡与来自遵化明军的攻击。
  由此可见明国的刘之纶不亚于曾经的辽东经略熊廷弼,红歹是真的有意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坚战,他渴望把遵化明军斩尽杀绝,不能留下刘之纶和黄汉、马世龙之流成为大金国心腹大患。
  后金军陆陆续续来到遵化南,一部人马堂而皇之押着七八万汉民和诸多劫掠来的牛马大车满载着粮食、铁器、丝绸和布匹等等物资往北经过大安口出关。
  这样的运输队行动缓慢,一天也只能走三五十里而已,整个队伍的长度有二三十里,队伍里不时传来汉民的嚎哭声、建奴的咆哮声、皮鞭着肉的"啪啪"声……


第一百二十一章:实者虚之

  八旗主力在遵化城外安营扎寨,黄汉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率领“红旗军”出城去劫杀建奴的运输队。
  他只想着能不能诱惑野蛮人攻城给予他们大量杀伤好出一出心头恶气。
  红歹是有夺取遵化的意图,他带着莽古尔泰、代善、阿济格、岳托、萨哈廉、阿巴泰等等大小贝勒沿着遵化转悠了一圈。
  奴酋越看面色越是凝重,因为他发现此城比去年十一月份之时更加牢固,守城的明军人数不下于一两万而且人人精神抖擞。
  大明又冒出了将才啊!奴酋很不开心。如果明军就此厚积薄发人人敢战,大金国岂不是岌岌可危?
  他问身边一众贝勒道:“诸位已经看过遵化城防,可有什么想法?”
  野猪皮因为代善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是努尔哈赤的次子,是四大和硕贝勒之首。
  他看出来了八弟的意图,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他认为此时大金军人心思归,再发动攻击打恶战已经属于勉为其难,攻击目标而且是准备充分的大明坚城很明显不可取。
  他倚老卖老劝告道:“八弟啊!我大金国刚刚入关之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连遵化、薊镇、三屯营这样的重镇都一鼓而下这是何故?如今连抚宁和昌黎这等小城都拿不下又是什么原因?”
  红歹是遥望遵化城,轻声叹了一口气道:“人心不足尔!朕何尝不知。可是遵化城里有偷袭遵化夺了我大金军诸多物资的刘之纶,还有那个屡屡游击我八旗子弟的黄汉,不除掉这俩人,朕总觉得如芒在背!”
  代善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哪能处处让咱大金国随了心意。集中所有的人马不计后果,哪怕遵化城高墙厚有一两万敢战之师,我大金军咬咬牙也能吃得下。
  可是会有多少八旗子弟在这里丧生?明国孙承宗如今已经带着辽镇人马再次入关,川军也在勤王路上,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够到达,那些白杆兵的战斗力在浑河之时咱们都领教过,不可不防腹背受敌啊!”
  “二哥言之有理,朕知道明国兵多将广,不是我大金国一次入关就能够伤筋动骨,朕只是不愿意看到刘之纶和黄汉、马世龙之流形成气候而已。如果能够在此时扼杀他们,朕则无忧矣!”
  代善安慰道:“区区刘之纶、黄汉何足道哉,他们比天聪元年时的赵率教如何,那时八弟同样被那厮气得咬牙切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才过去了两三年而已,当时不可一世的赵率教还不是被我大金军阵斩。”
  “还是二哥知心啊!放心吧,朕心里有数,断然不能选择两败俱伤的恶战,总要想到巧取的法子才会付诸行动。”
  “八弟不因怒而战善莫大焉!我大金国此时入关打出了军威得到了大量财帛、粮食和人口,国力倍增不在话下,此消彼长长期以往何惧明国?”
  “善!朕不着急,徐徐图之乃是上上策。遵化能取则取,朕不会也舍不得为了此城过多消耗我大金军勇士。”
  岳托献计道:“大汗,属下以为我大金军可以布置一个圈套诱惑遵化城里的守军出击,我军利用野战优势集中人马来一次聚歼。
  遵化城里的骑兵难道还会有赵率教的人马厉害?只要被我军困住无论马世龙还是黄汉都难逃一死。”
  红歹是怦然心动,笑问道:“岳托贝勒可有妙计速速讲来。”
  “遵化守军出击两次都抢了不少钱粮,大汗所言人心不足正是如此。
  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幻想得寸进尺,咱们兴师动众在往口外转运物资,一路绵绵一二百里,明军骑兵可以下手的地方何其多也?”
  “汝准备有意露出破绽让遵化骑兵再次出城突袭,然后围而歼之?”
  “大汗圣明,属下以为我军不要在遵化附近驻扎,也有意在哨骑游斗之时渐渐的落下风让出侦察线。
  估计明军发现咱们往口外运输物资如此庞大的队伍,一定会眼馋不已,一旦他们的人马出来了就约等于来送死。”
  “善,此计甚妙。只不过我军还要在遵化城外扎营三日,给遵化守军造成为了给大军往口外运输物资提供保障的假象,在大规模运输队通过后主力拔营徐徐北归,然后才能够集结两万精骑悄悄南下找一处隐蔽。”
  岳托恭维道:“还是大汗高瞻远瞩,想必明军也不敢下手抢夺主力护送的运输队,如果让这样的队伍故意示弱简直是欲盖弥彰尔。
  后面还有蒙古人的队伍也有我大金国断后的队伍陆续北归,不用刻意诱敌,他们携带的财货自然会被遵化明军的哨骑发现。”
  红歹是自信满满道:“真亦假时假亦真,兵法云实者虚之就是这个道理。不给遵化明军看到实实在在的甜头,他们如何肯乖乖地出城送脑袋?”
  野蛮人的一众酋长都哈哈大笑起来,貌似已经看到了“红旗军”被他们重重包围的惨状。
  此刻遵化城头也聚集了几十位将领,刘之纶看到了远处的黄龙幙,知道应该是红歹是的正黄旗中军来到了这里。
  他笑着对众将道:“诸位大人,东奴主力已经来到遵化城下,看来攻防战在所难免,本官预祝大家旗开得胜,多得东奴首级。”
  此时的遵化城中士气空前,明军根本不害怕后金军来攻打,他们也认为城里有守军超过两万还可以发动四五万老百姓来协防,后金军没有十万人马参战那简直是来找打。
  明军将佐都知道八旗子弟兵总人数都不会超过十万人马,他们哪里有这个可能性全部用在夺取遵化的一场战斗。
  诸将此时都对刘之纶拱手道:“大人放心,下官都有守土之责,东奴敢来攻城,下官会带着麾下儿郎跟他们拼死一战。”
  黄汉笑道:“没那么简单,东奴又没有得了失心疯,他们不可能兴师动众攻打拥有诸多火炮的遵化城,此时那帮野蛮人应该是想什么鬼主意再次来个巧取。”


第一百二十二章:假戏真做

  刘之纶点头道:“饶是如此,强攻遵化东奴肯定输不起。可是他们又能够有什么诡计可施呢?”
  黄汉老老实实道:“不知道,卑职也不想费那个脑筋,反正无论是谁来诈降、诈门诸位尽管让他们来卑职驻守的南门,届时卑职会让他们后悔一辈子。”
  马世龙道:“黄大人言之有理,以前我大明辽东的坚城之所以被那些野蛮人夺取,就是因为诸多大人不知兵。
  他们被鞑子或者大明降军蒙蔽,把那些貌似被东奴追击岌岌可危的白眼狼放入城池,最后东奴来一个里应外合,大明的一座大城就没了,城里的钱粮、物资和兵器、人口等等都变成了东奴的资本。”
  刘之纶叹口气道:“唉!书生误国此言不假。诸位大人放心,本官不会昏聩如此,断然不可能中了东奴奸计。”
  诸位将领都连忙拍马屁道:“大人明察秋毫,我军幸甚至哉!”
  这时却有一个声音十分刺耳,“大人莫要把话说满了,东奴无比邪恶,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啊!”
  刘之纶见是黄汉在说话,问道:“黄将军何出此言?”
  “如果大人发现成千上万大明子民哭嚎着往遵化奔来,他们身后有千百建奴在肆意射杀我大明父老,此时大人该当如何?
  放老百姓入城很明显不可取,这明明是东奴奸计。可是依旧大门紧闭,城外的老百姓会在您的眼皮底下被建奴一一屠杀。以后言官御史哪里会善罢甘休?大人你可曾有这个心理准备?”
  “这……”刘之纶张口结舌,他狠狠地瞪了黄汉一眼,他还真的不知道眼看着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被建奴追杀自己是不是还能坚持不打开城门。
  刘之纶最终选择了回避黄汉这个尖刻的提问,道:“黄将军,遵化城下的形势,未必就会糟糕如斯吧?”
  这一次是马世龙开口了,因为他看到了刘之纶的犹豫,这个犹豫有可能就是致命的。
  马世龙在辽东为将多年,哪里不知建奴的鬼伎俩,他道:“慈不掌兵,大人万万不可有妇人之仁,之所以出现大量奔逃到遵化的老百姓,无疑是东奴刻意为之。
  里面就应该有不少汉民是东奴甲兵假扮,本官以为不但不能开城,还要发炮无差别轰击。”
  吴自勉心里根本没有老百姓,他大喇喇道:“被东奴裹挟来冲击大明城池的都是敌人,我军理所当然无差别攻击,况且万一被敌人攻破城池谁来可怜我们?”
  马世龙道:“本官在辽东多年,曾经亲眼见到过东奴用此等手段骗开我军墩堡。这一次东奴主力来此,想必他们又会故技重施,刘大人千万要有心理准备。”
  诸将你一言我一语最后都认为不能瞻前顾后,我军的首要任务是坚守遵化确保不失,遵化城池在手就意味着能够保全小十万军民,切莫要因小失大。
  刘之纶只能面色痛苦下达了命令,在建奴主力兵临城下之时,为了以防万一不放任何人进入遵化。
  还好早给刘之纶打了预防针,第二天下午莽古尔泰还真的驱赶着几千老百姓往遵化西门而来。
  莽古尔泰知道红歹是订计三天后就会撤兵北上,他认为即便如此也应该进行攻城尝试,假戏真做才能够更加迷惑明军。
  他还有一个设想,万一明军主将刘之纶又是一个食古不化之人,他不忍心见到数千老百姓被屠戮动了恻隐之心开了城门。
  保不准化妆隐蔽在汉人老百姓中的八旗子弟就能够夺门而入,如果获得夺取遵化的大功,他势必要压红歹是一头。
  莽古尔泰带着正蓝旗甲兵四处劫掠的同时有意不大开杀戒,而是刻意把汉人集中起来往遵化方向驱赶。
  铁蹄隆隆,箭矢乱飞,被破家的汉人哪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跟风逃窜,老人和体弱者当然跑不了被斩杀了几大百。
  由此可见放慢脚步唯有死路一条,背着娘抱着儿子逃生的汉子都在竭尽所能,没多久年迈的母亲就拒绝了儿子背着逃跑,她们选择留下等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下一代。
  盲目奔逃的老百姓糊里糊涂就跑到了遵化城外,见到了飘扬着大明旗帜的城池老百姓无一例外拥到了城门处。
  一个身穿儒衫的中年人仰望遵化西门城门楼子哀求道:“大人,求您打开城门吧!建奴凶残见人就杀,乡亲们已经有几百人糟了毒手啊!”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面对城门楼子跪下道:“军爷,小女子不要进城,您能不能放下下吊篮救一救我的孩子,他只有三岁啊!”
  大概离城墙三百步距离处,后金军狞笑着挥刀砍向手无寸铁的老少妇孺,霎时间尸横遍地……
  刘之纶和一众将领在城头看着老百姓凄惶无助,看着建奴高举屠刀无能为力,一个个怒发冲冠。
  刘之纶沙哑着声音吩咐道:“所有炮手进入待战状态,红夷大炮即刻装填,本官令旗落下,火炮立刻齐射,哪怕发十炮只打死一个建奴,本官也要狠狠地轰那些畜牲。”
  遵化城头的明军都在严阵以待,抬枪早就装填完毕只等着建奴进入射程,床弩手、弓箭手也做好了迎战准备。
  黄汉不在西城,他的驻守地是南门,但是他派遣宋鹏飞来联络西门守将,让守将组织明军喊话。
  意思是告诉老百姓紧紧的贴着城墙根儿往南门方向走,届时南门会打开半个时辰放老百姓入城躲避。
  西城守军见南门驻守的“红旗军”准备放那些可怜的老百姓入城都主动齐声高呼道:“城下的百姓听好了,南门将要打开接纳大家,你们不要怕紧紧地贴着城墙往南门跑!”
  刘之纶看着城外受苦受难的大明子民却爱莫能助只觉得心如刀割,他已经偷偷地擦了几回夺眶而出的泪水。
  他不知黄汉又要有什么动作,但是他相信黄汉不会献城投敌,相信“红旗军”的战斗力,他也知道让老百姓紧靠城墙走好处不少。
  于是他下达命令,让炮手、抬枪手严阵以待,只要建奴进入打击范围全部开火。


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门有活路

  老百姓听见了明军的喊话,得知遵化南门守将愿意放他们入城,都一窝蜂往南而去。
  追杀的建奴同样晓得了这一消息,他们认为计策成功刻意放慢了追击速度,有意不屠杀落后的老百姓,而是驱赶着他们接近南门。
  混在难民队伍里的真奴都换上了汉人老百姓的衣衫,带上了棉帽,汉奸卖国贼更加如鱼得水,有几个还跟跑在附近的老百姓套近乎,甚至于帮着妇女背孩子。
  参与化妆夺城的披甲人和汉奸都知道一旦冒险成功就是奇功一件。
  莽古尔泰主子布置任务时就说明白了,如果夺取遵化城,所有参与潜伏的汉人都给予抬旗优待、给予他们自立门户拥有阿哈的权利,所有乔装打扮混入城池的披甲人都给两个前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建奴和汉奸有一两百混杂在几千汉人难民之中,他们耳听明军告诉大家,南门会开启半个时辰放老百姓入城人人以为奸计得逞,一个个发足往南飞奔。
  南城墙上鲜艳的红旗迎风猎猎作响,刘之纶部署在这里的二十杆抬枪和四门红夷大炮已经装填待发,为了防止在紧要关头炸膛影响我军士气,黄汉没有允许装填木头大炮。
  黄汉认为可以放一部分老百姓入翁城,既然已知老百姓里面混杂着后金军甲兵,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在救下一部分老百姓的同时斩杀那些奸细?
  “红旗军”只不过需要冒一些风险而已,黄汉认为能够解救几千汉人,冒险试一试是值得的,“红旗军”要广而告之老百姓,让他们配合才能够让其中的奸细无处遁形。
  老百姓刚刚拐过西城墙就听见南城墙上有明军大喊大叫,内容很简单,所有的男丁必需脱掉帽子,把一支胳膊连肩膀裸露在衣服外面,如果是肯光着膀子的汉子优先获得进入城池的机会。
  汉人真的不傻马上明白了明军的意图,大家纷纷扔掉了帽子继续奔跑,许多青壮年一边跑一边从衣服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