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54章

明末汉之魂-第354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多久,吴有性、沈朗仲分别带着医疗队加入两支水师陆战队员组建的探索队往亚马孙森林、南美安第斯山脉前进。
  他们要收集橡胶树、金鸡纳树的种子,割胶、收集金鸡纳树的树皮,还要争取尽可能多的移植成树,任务不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少时间。
  每个队伍都有一千土著奴隶推着五百辆满载物资粮食的独轮车,一个千总水师陆战队官兵负责安全、负责寻找金鸡纳树、橡胶树。
  前往南美洲开拓的将士们在热带丛林一边开路、一边探索之时,黄汉已经率领人马来到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城。
  通州有四条黄汉投资,用以工代赈形式修筑的混凝土大马路,一条直通山海关、一条通往天津卫,还有一条通往永平府。
  通往京城的大马路当然是最宽的一条,现在这条道路周边一片繁荣。
  太平了八年的通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更大的商品集散地,不仅仅拥有陆路的快捷,还拥有大运河的便利。
  以前在大运河冰冻期间,通州应该是最萧条的时候,这两年截然不同,海运转陆运的货物源源不断,不少纤夫推着独轮车跑运输反而能够赚得比拉纤还要多。
  “汉江郡王”率领三万“红旗军”穿越京畿之地渡过黄河几十万军民亲眼所见,因此流寇再次泛滥杀入河南的消息没有引起太多恐慌。
  去年底,挖了皇帝祖坟的张献忠被“红旗军”俘获解送京师后,数百万京畿之地的军民得知流寇遭遇惨败更加安心。
  如今又得到最新消息,“汉江郡王”挥师返回辽东,今年就要发动总攻,剑指沦陷十余年的沈阳卫。


第九百章:三叩九拜

  崇祯二年建奴入寇,京畿之地首当其冲,太多军民官宦家破人亡。
  “红旗军”不但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而且组织受害者控诉建奴暴行,向数百万军民灌输委曲无法求全,唯有拿起武器抗争到底才能够避免重蹈覆辙的真理。
  如今足九年时间过去了,不少京畿之地军民有了“永不为奴”的觉悟。
  十数万青壮年已经参与乡勇训练超过两年,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太多优秀的青壮年被选上卫所军,通过正兵考试成为“红旗军”火枪手、骑兵的人数不在少数。
  这些主动从军的青壮年整体素质远高于大明营兵,得到军属待遇的家眷当然是“汉江郡王”的铁杆支持者。
  天寒地冻白雪茫茫,农民基本上无事可做,太多人都出来围观“红旗军”。
  乡勇武装主动承担了维持秩序的任务,这很正常,乡勇相当于是民兵组织,百总以上官员全部是“红旗军”退役老兵担任。
  搞好军民关系乃是争天下的法宝之一,为此黄汉特意在通州逗留,几万将士们在城外扎营。
  为了让更多人设身处地体会到“红旗军”的强大,黄汉下令搞了军营开放日,接待军民、官宦,并且组织军民联欢。
  阮大铖排演的新戏在搭建的能够容纳六百余观众的硕大蒙古包里开演。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排演,新戏“收复辽东”正月初十已经在京师不夜城大剧院隆重上演。
  精彩的剧情、全新的演绎方式,直白的对话、动听的主题歌和插曲,使得观众耳目一新,每天演出两场根本满足不了京师军民、官宦的需求。
  阮大铖看到自己的心血被如此之多的观众认可,激动不已,他已经偷偷地躲在没人处哭了好几回。
  来到京师坐镇,确保置张献忠于死地的黄四方见这部戏如此轰动,立刻安排人在通州城外搭建了用于演出的硕大蒙古包。
  他亲自来不夜城大剧院后台跟阮大铖见面,告诉阮大铖“汉江郡王”将要率领人马在通州停留几日。
  阮大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黄汉认可,他立刻通知演出班底,告知大家将要去通州向“汉江郡王”和进入河南打流寇的将士们汇报演出。
  整个剧组的二三百演员、乐师、工作人员得知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顿时欢声雷动。
  正月二十五,在京师已经演出了足三十场的“收复辽东”剧组在通州激情演绎,赢得了一致好评,将士们以最热烈掌声表达对这部新戏的喜爱。
  跟憨子、孙传庭等等一起观看戏剧的黄汉根本没有好好看戏,而是看文官武将和战士们的表情,见他们一脸认真和专注心里有数了。
  来自于后世的黄汉自然见识了太多,这种小打小闹的戏剧基本上看不下去,但是见如孙传庭这样的学霸都看得津津有味,意识到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一定能够成为潮流。
  新戏“收复辽东”的主题是唤起汉人觉醒,激励汉人永不为奴,如此正能量的作品当然要扩大影响面。
  黄汉召见阮大铖予以表彰,身边只有值班的亲卫弟子、旗卫头子黄四方和发小憨子,激动不已的阮大胡子见大帐里没有外人居然三叩九拜行君臣大礼。
  黄四方和憨子见状,相视而笑,心中无比畅快,他们早就有了成龙之臣的觉悟,而且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果然,小人自然有小人的妙处,用起来比那些道德君子顺手多了。
  黄汉没有假惺惺指责阮大铖僭越,当场表态给予他官升两级的提拔。
  阮大铖再次跪下叩头,口中道:“臣谢主隆恩!”
  有才华、没节操的文人最是能够为政治家张目,他们甚至可以造神。
  比如说,刘邦出生之时的可笑神话。在史书里写出刘邦老娘跟龙交配的谎言者,难道不无耻吗?
  无耻没关系,只要有利于统治阶级就行。
  黄汉现在就是不折不扣的统治者,能够造神让更多升斗小民盲从善莫大焉!
  将要发动灭亡满清的国战,统一思想尤其重要,不把建奴的罪恶广泛宣传,暴露出满清灭亡大明的野心,怎么能够彰显黄汉的丰功伟业?
  黄汉坦然道:“阮大人免礼,本王看了你创作的戏剧,很精彩。但是能够接纳的观众人数太少会直接影响宣传效果,你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阮大铖道:“王爷,臣一直在为此事谋划,现在已经以备用演员为主体组建了第二套班底且排演了七八天,再有个三五日完全能够登台,下个月剧组就能够同时在两地演出。”
  “还不够,如此好戏要让更多人看到,最好尽快组建最少十套班底,但是要保证质量不能相差太多。在能够容纳八百观众的不夜城大剧院上演之时,必须是最强阵容。”
  阮大铖犹豫片刻,小心翼翼道:“王爷,组建班底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找到形象、演技俱佳的男女主角,急于求成难以保证质量。”
  黄汉这时条件反射般想到了秦淮八艳,此时的柳如是应该正当妙龄还没有嫁给钱谦益做妾,如果用一部正能量想戏剧去吸引她加盟“红旗军”宣传队管理的剧组,十有八九能够成功。
  历史上的河东君一腔热血,肯殉国自杀,被世人称为“风骨嶒峻柳如是”就可见一斑。
  如此才貌俱佳又有一身正气的奇女子,应该成为剧组的腕儿,成为万人瞩目的巨星,万万莫要让钱谦益这头猪给拱了。
  黄汉指点道:“江南艺伎何其多也,有才有貌者不在少数,你可以花银子雇佣,如果哪一家的鸨儿不放人,直接动用旗卫或者当地官府施压。
  本王虽然远在辽东,也得知不少江南名妓的名声,如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李十娘、龚之路、黄艳秋、杨宛、王微等等。
  据传这些都是才貌俱佳的艺伎、优伶,阮大人完全可以把她们纳入剧组,为新戏增色啊!”


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艳

  其实黄汉在这一世根本没听说过这些女子,而是把后世几个版本的“秦淮八艳”的名字一股脑说了出来。
  他不知道真实世界里是不是有秦淮八艳曾经存在过,也不知道马湘兰其实已经在几十年前就死了,还有几个此时年纪太小根本没出道。
  更加不知道陈圆圆已经不在苏州,而是被田弘遇带到京师府邸里调教,准备作为大礼献给“汉江郡王”。
  秦淮名妓杨宛、王微虽然有才有貌,但是从来没有被纳入秦淮八艳,这俩人是茅元仪的两个爱妾。
  茅元仪曾经在辽东追随孙承宗在军中做赞画将军,有著作《武备志》、《督师纪略》等等传世,崇祯十二年酗酒过量猝死。
  阮大铖流汗了,他在江南混迹多年,由于有才、多金拥有士大夫光环,在青楼颇有名气。
  “汉江郡王”说出的这些江南名妓他倒是认识几个,已经成名的柳如是、顾横波他甚至见过几面。
  金陵媚香楼主李贞丽的养女李香君才豆蔻年华之时阮大铖就见过几次。
  可这些都是江南院子里炙手可热的红牌,有的甚至于是一个人撑起一家青楼,雇佣她们可不是仨瓜俩枣能够拿得出手,这得增加多少开销?
  况且这些红官人的背后大多数有世家大族的富家子撑腰,有在职官员、有实权在手的勋贵给予关照的也不在少数,处理不好会惹得一身骚啊!
  阮大铖流汗了,结结巴巴道:“这,这……如此一来需要靡费不少经费。有可能还有得罪不少官宦权贵,臣恐怕……”
  黄汉摆摆手道:“放心吧,‘红旗军’宣传费不少,你尽管用,女主角一定要挑出类拔萃的,要让观众觉得我见犹怜,才能够达到同仇敌忾的效果。”
  又对黄四方道:“四方,你安排下去,胆敢阻挠‘红旗军’剧组选拔演员者不惜动用一切力量予以打击。
  本王听说原户部尚书侯恂家的那个叫做侯方域的小子一直在纠缠一个叫做李香君的红牌,那小子是个人渣。”
  桃花扇的故事,不少后世之人都知道,黄汉也不知现实中有没有这一出,反正能够判断侯恂不是个东西,他的儿子侯方域是个败类,早日搞掉侯家没什么不妥。
  黄汉看故事书仅仅是为了消遣而已,只大概知道有怎么回事,哪里会记得清发生的时间?
  此时的侯方域根本不认识李香君,哪有纠缠一说?
  崇祯十二年的秋天,名闻遐迩的“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才会邂逅正当十六岁花季妙龄的李香君,在桃花扇这个故事里,阮大铖是个十足的大反派。
  如今的阮大铖将要以正面形象出现,把涉世未深的小才女李香君率先一部纳入正能量的剧组,让她能够为宣传事业做出贡献。
  黄四方一贯坚决执行黄汉的命令,从来不问为什么,他立刻立正敬礼道:“王爷放心,侯方域肯定没几天活头了。”
  黄汉见黄四方如此暴戾,道:“用不着要他的狗命,想办法让此人名声顶风臭三里即可。对付其他人也莫要用极端手段,采取全家流放海南岛的办法貌似不错。”
  黄四方道:“属下遵命!”
  后来侯方域名声就真的臭不可闻,整个士林唯恐避之不及。
  无他,侯方域不但跟七八个男优伶搞基被十几个南京国子监的秀才们撞个正着,还去最低档的暗门子风月染上了花柳病,长了一身烂疮。
  这不奇怪,所谓的“复社四公子”又不是什么官员,徒有虚名而已!跟考不上好大学,怨天尤人骂教育制度缺失没什么两样。
  应社、复社的创始人张溥、张采如今都在“汉江省”孜孜不倦地工作,他们为了考绩全优获得提拔尽心尽力,活得充实,早就不掺和骂政府这样的无聊之事。
  复社中不少党羽为了前程不肯空谈误国选择进入“红旗军”体系工作,这个文人团体的号召力大打折扣。
  “复社四公子”中的方以智、冒辟疆这俩人屡试不第,连举人功名都混不到,对大明科举制度失望透顶。
  这其实不怪大明科考不公平,而是这二位是杂家,学得太杂,无法心无旁骛读圣贤书,故而过不了八股取士制度的门槛成为士大夫。
  他们发现“汉江省”选拔官员重实干轻士大夫身份后,参与了选拔,如今已经在“汉城”就职一年多。
  在“红旗军”体系工作,知识面广故而通不过八股取士反而成为了优势,他俩能够做实事感觉如鱼得水,算得上仕途一帆风顺。
  他们一边工作一边读新学,由最初的从九品做到了正八品,再能够升职就会成为县太爷治理一个下县。
  方以智、冒辟疆年纪不大,对未来充满希望,已经爱上了“红旗军”体系、渴望能够治理一方。
  他俩每每想起在金陵之时放嘴炮抨击时政,博得“复社四公子”的虚名,于国于民没有半分用处,空耗光阴而已,都觉得羞愧难当。
  宜兴人陈贞慧是“复社四公子”中唯一的士大夫,因为他乡试高中名列第二拥有举人功名,故而没有远去“汉江省”求职。
  侯方域因为他老子侯恂得罪了“汉江郡王”而被皇帝关在昭狱至今没有放归。
  他当然不会投靠“红旗军”体系,被旗卫使绊子整得声名狼藉没脸在金陵混,灰溜溜回了归德府老家。
  由于精神上、肉体上受到了双重打击,连羞带气,侯方域没几年就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再也不可能助纣为虐害死上百万汉人。
  说话直来直去的憨子开口给阮大铖打气道:“阮大人,咱们‘红旗军’从来不仗势欺人,但并不表示肯受人欺负。
  你无需鸟什么权贵,更加不用担心南直隶的文官武将,那都是些坐冷板凳的货,有谁不开眼,纵然不整死他们,也会让他们去海南岛种橡胶树。”
  憨子是公认的“红旗军”第一猛将,拥有左都督、太子太保、山海关总兵官光环,这一次黄汉要求朝廷给予平辽伯爵位。


第九百零二章:警觉

  憨子戎马倥偬近十年,又跟着黄汉增长了太多见识,也掌握了不少新知识,眼界非同一般。
  他确实没把大明的权贵、官宦瞧在眼里。
  在他心里连皇帝都不会鸟,只要汉哥儿一声令下,他就会毫不犹豫率领直属加强营五千六百人马杀奔京师。
  找些红牌加入剧组而已,这才多大事,哪个不长眼的敢叽叽歪歪?
  黄四方安慰阮大铖道:“放心吧,旗卫在南直隶可以说无处不在,本官会下达命令,届时他们肯定会暗中协助你成功。”
  阮大铖听了憨子的豪言壮语,又听到人见人怕的旗卫头子黄四方会安排人暗中相助,顿时信心百倍。道:
  “王爷,现在的两套班底已经成熟,用不着下官盯着,下官明天就疾驰南直隶寻那些红牌清倌人加入剧组。您说的那些才貌俱佳的女子下官认识好几个,劝说她们加入应该不太难。”
  见阮大铖不辞劳苦准备即刻南下,黄汉再次予以肯定,叮嘱他可以去金陵不夜城请求楚楚王侧妃协助,不夜城就有不少才貌不俗的优伶,如果有表演天赋,完全可以加入剧组。
  黄汉为了不让看戏成为升斗小民的沉重负担,没有要求剧组盈利,强调社会效益。
  新戏的门票定位比较低,每个场次还得给烈属、拥军模范留一成左右免费票。
  正月初十在不夜城大剧院上演之时,门票价格最高为一百文,后边、旁边那些位置不好的座位价格为五十文。
  平时搭建戏棚、蒙古包演戏,门票价格只有一半,夏天露天演出之时座位票掌握在十到二十文铜钱。
  为什么不免费?演出需要成本,演出班底需要攀比,不收门票就约等于没有引入竞争机制。
  没有门票收入,从何判断出哪些剧组大受欢迎,哪个剧组备受冷落?创收高者收入多才能够激发活力。
  “红旗军”体系可以给予工作机会,但是不会给铁饭碗,优胜劣汰总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