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就在这时忽然传来尖锐的破空之声,天空中刹那间爆开了几十朵烟花。
这种烟花不是绚丽多彩的那一种,而是亮白色,相当于照明弹,只不过亮度有限,必须靠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
顾吉祥一直在一个高地观察,发现了村子里的动静后果断下令发射照明弹,命令埋伏到位的米尼枪手利用短暂的光线射杀视野里的流寇。
张献忠等等刚刚上马还没有发动,埋伏在村子南边的一百余米尼枪手纷纷开火,不足二百步的距离,米尼枪手的准头很足,立刻有至少二三十流寇应声落马。
贼精的张献忠发现烟花炸开之时就暗叫不好,就势一滚就滑下战马,堪堪躲过了至少十颗射来的米尼弹。
方寸大乱的张可望左顾右盼,他还想怎么在不触怒义父的情况下让义父放弃如同自杀般的突围行动,没有来得及反应,被三颗米尼弹打中要害当场死亡。
第八百八十六章:兵败身亡
张定国运气不错,由于他手中有一面缴获的轻钢圆盾,下意识的格挡,导致两颗米尼弹打在圆盾的钢板上深深地嵌入其中。
立刻滚鞍下马趴在地上的张定国兀自心有余悸,无比庆幸这段时间盾不离手使得他逃过一劫。
他知道这面精钢圆盾是“红旗军”的制式装备之一,是跟明军京营人马交战之时缴获,他身上的全钢胸甲也是。
张定国此时更加理解了装备的重要性,本来准备靠一股血勇冲出去厮杀一番的心思顿时淡了。
实力悬殊很明显,他们已经陷入死地插翅难逃,稳操胜算的“红旗军”这是在玩猫捉老鼠的好戏。
他们这一百人无法效仿甘宁,不对现在恐怕凑不出一百人,能有一半就烧高香了。
因为除了死伤,还有不少吓破了胆,他们应该不肯爬起来继续上马冲出去战斗。
想着、想着,张定国已经透心凉,即便他带领愿意厮杀的汉子冲锋也是无济于事,他们根本无法接近“红旗军”营地,半途就会被铳手干掉。
刚刚死里逃生的张献忠被吓得不轻,他终于识相了,道:“可望,你说得对,投降咱们还有一线生机,突围肯定十死无生。”
张能奇带着哭腔道:“义父,大哥被打死了,他听不见你说话了。”
“啊?”张献忠更加绝望了,他道:“事已至此只能听天由命了,能奇,你喊话让‘红旗军’莫要再放铳了,咱们缴械投降。
张定国觉得脸上发烧,可是不知怎的,鬼使神差般,他居然忍住了没吭声。
这时村外又传来喊话声,这一次是嗓音洪亮的憨子亲自拿起了喇叭口。
“张献忠,如果没死给老子听好了。本官乃是太子太保左都督杨大郎,本官亲手斩杀的建奴和鞑子已经超过一百。
别说你们现在仅仅残余一二百人,即便是二百猛虎也枉然。投降‘红旗军’不丢人,这是尔等求生的唯一机会!”
艾能奇举起一面钢盾,慢慢地站起来高声道:“杨将军,我们决定缴械投降,请军爷们千万注意,不能再放铳了。”
“你是什么人?张献忠有没有被打死?”
“回稟杨将军,小的是八大王的义子张能奇,我义父活着,就是他命令咱们归顺‘红旗军’。”
“你问问张献忠,想不想立刻烤火、喝酒、吃肉?如果想,立刻扔掉武器带着你们到篝火前点名。”
……
第二天晌午,曹州热闹非凡,被俘获的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和他们的几百大小头目步行入城。
虽然“红旗军”在维持秩序,但是憎恨这些贼骨头的群众多不胜数,总是出现偷袭的民壮,张献忠几个还是被烂砖头、冰块、瓦片砸了满头包。
“红旗军”承诺不杀俘虏,不表示不清算罪行,只不过除非以杀人为乐的罪大恶极之徒,其余儘可能判处劳动改造。
纵然张献忠罪恶滔天,黄汉也没有下令斩杀。
没有必要自己拉仇恨,张献忠屡次三番降而复叛,每每用最残忍的方式杀害大明官员,朝廷应该有更加恨之入骨的诸多大臣。
黄汉决定解送张献忠进京交给皇帝处置,与此同时,“红旗日报”刊登文章揭伤疤,大谈献贼三年前在中都凤阳挖崇祯祖坟的恶行。
安排舆论炒作,再次揭发张献忠的累累罪行,是为了防备崇祯脑袋又被驴踢了,万一崇祯还放过张献忠,黄汉岂不是白忙一场?
为此不仅仅布置“红旗日报”刊登文章激化官绅、皇族、军民的仇恨,还暗中布置黄四方去京师坐镇,如果出现意外,要勾结锦衣卫确保张献忠死在昭狱。
黄汉派遣朱大典押解张献忠进京,并且交代他一个任务,上奏朝廷,请求用罗汝才、刘国能这两个流寇大头目换襄王朱翊铭、秦王朱存机、端王朱常浩和那些郡王、镇国将军。
这是给崇祯出难题,无论他是否同意都会对名声有损。
崇祯同意换回几个王爷,哪怕最后跟高迎祥谈判的结果只可以换回一人,这位王爷肯定感念“汉江郡王”的救命之恩,回朝后恐怕要找当朝皇帝讨说法。
老朱家的家业、江山交给崇祯打理,他居然如此糟糕,直接导致藩王罹难或身陷囹圄,已经倾家荡产、一家人基本上死绝的藩王回来还会跟崇祯这个晚辈皇帝客气?
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室宗亲们为了的家事闹起来,也不可小觑,毕竟崇祯不佔理,毕竟藩王是受害者,宗室何其多也,群起发难,也够崇祯喝一壶。
崇祯要是不同意交换,那么他的刻薄名声不仅仅被文官武将议论,宗室恐怕也会群情激奋,众叛亲离的局面为时不远。
黄汉在给崇祯出难题的同时也在考验朱大典,这位曾经的东林党大员能够旗帜鲜明投靠“红旗军”会带动一大片。
只不过不能让他脚踩两条船,必须逼他站队。
朱大典乃是地方官,没有宣召不可以私自进京。
黄汉虽然是大明目前唯一的王爵“汉江郡王”,但是根本管不着曹州知州。
如果朱大典服从命令押解张献忠进京,直接的后果就是崇祯认为他彻底投靠了黄汉,以后更加不会重用。
要是在几年前,朱大典根本不会接受黄汉调遣,但是时过境迁,又经历了曹州攻防战。
朱大典实实在在看到了“红旗军”的强大,也明白如果不是“红旗军”出手,他只有两个结局。
坚守城池兵败身亡。
弃城逃跑,成为大明罪官。
见“汉江郡王”根本不见外,直接命令他办事,朱大典没有一丝犹豫,当场答应,表态第二天就北渡黄河赶往京城。
最是头疼的是如何处置张献忠的三个义子?
张献忠是个心里变态的混账王八蛋杀人如麻,但是李定国应该属于民族英雄範畴,他一直坚持抗清死而后已。
艾能奇、刘文秀这二人也是南明时期主要将领,一直到死都没有投降满清。
思前想后,黄汉决定冒险收留这三人留在亲卫营言传身教。
第八百八十七章:忘乎所以
张献忠的这三个义子都是少年,年纪最大的张定国只不过十八周岁,可塑性很强。
他们从小就在流寇军中长大,见惯了所谓的老营精锐,被俘后设身处地瞧见了“红旗军”的军容,被深深地触动。
跟张定国三人一起被俘的诸多马贼都想方设法撇清自己,努力表现,争取获得成为“红旗军”辅兵的机会,他们的目标当然是成为“红旗军”骑兵。
而张定国被俘后一言不发,他没有试图反抗,也绝不向镇抚官、宣传员谄媚。
他的精神受到了打击,那是被押进曹州城之时看到了群情激奋的数万军民向他们吐口水、丢垃圾、叫嚷着把他们千刀万剐。
他看到了“红旗军”在维持秩序,阻止准备冲上来动手的青壮年。
可以想象,如果“红旗军”想要他们这些人死,用不着自己动手,只需袖手旁观,几万老百姓就会把他们活活撕成碎片。
张定国终于知道了何为流贼?也检讨了自己从贼的这十年,回忆起义父的所作所为,认为被老百姓撕了也应该是罪有应得。
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他的性格又注定使他做不出低三下四的行为。
黄汉抽空让八个亲卫弟子带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觐见。
两军交战互有伤亡,谈不上仇恨,投降后没有被虐待吃得饱、穿得暖,李定国三人心里其实没有什么怨气。
张献忠被送交朝廷处置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他乃是挖皇帝祖坟的元凶,“汉江郡王”于公于私都应该如此办理。
能够混得风生水起的人都有眼力劲儿,李定国三人得到黄汉召见立刻端正了态度,进入大厅不敢东张西望,连忙跪下磕头。
用不着劝降,因为他们其实不是被俘获,属于放弃抵抗主动归顺。
见到了这三位大西政权的大将军,南明时期的晋王、蜀王,黄汉没有多说什么。
他让现在还叫做张能奇、张文秀的二人改回本姓,赐张定国黄姓,留他们三人在亲卫营当兵。
忽然被黄定国了的张定国脑子一片混乱,跟艾能奇、刘文秀一起叩谢出来之时犹自觉得浑浑噩噩。
黄定国狠狠地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疼得龇牙咧嘴,他道:
“不是在做梦啊!‘汉江郡王’怎么就饶恕了我们,还收做‘红旗军’正兵,而且是留在最精锐的亲卫营?”
艾能奇也觉得如同南柯一梦般不真实,道:“二哥,咱们就这样成为了官军,而且是声名赫赫的‘红旗军’正兵?”
刘文秀有些不理解,问道:“二哥,你以前见过‘汉江郡王’?”
黄定国道:“四弟,我是什么人你难道不清楚?我十岁之时就家破人亡从贼至今,怎么可能见过千百万军民爱戴的‘汉江郡王’。”
“那么为何‘汉江郡王’独独给你赐姓?我和能奇为何没有姓黄?”
黄定国挠挠头道:“这……我真不知道啊!”
艾能奇忽然想明白了,道:“二哥,‘汉江郡王’会不会瞧你高大威望长得俊,准备收你为义子啊?”
刘文秀道:“有可能,二哥,你刚才如同傻了一般,为何不磕头拜谢?当时就叫两声义父把父子名分落到实处多好啊!现在猜来猜去多烦人。”
黄定国顿时懊悔不迭,道:“还说我呢,刚才你们还不一样如同傻子般,只是磕头不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黄昂跑了出来叫住三人,艾能奇见这位年轻人乃是百总服饰又跪下磕头,黄定国、刘文秀也准备跪下。
黄昂大声道:“黄定国、艾能奇、刘文秀起立,记住了,‘红旗军’将士们不用行跪礼,本官来此就是专门教授你们军礼,以后你们的文化课也归我管!”
虽然年纪没有黄定国大,但是黄昂从小就在永平府知名书院读书,这几年又读了新学教材,接受了正规军事训练,教李定国三个礼仪、文化绰绰有余。
没几天换上红色军服的黄定国三人就熟悉了环境,也知道亲卫营中有不少跟着家主姓黄的将佐,但是他们都不是“汉江郡王”的义子。
原来自己是自作多情了,黄定国有些失望之余又有些庆幸,看过三国演义的他可不想让人家称作“三姓家奴”。
黄定国跟艾能奇、刘文秀透露了想法,告诉他们,“红旗军”将要发动平定辽东的国战。
这一场大战会打得昏天黑地毋庸置疑,亲卫营骑兵肯定会得到参战的机会,届时他会奋勇杀敌用建奴巴牙喇的首级来证明自己乃是一条好汉。
杀建奴,听起来都带劲,艾能奇、刘文秀当然赞成,他们还扬言在战场上比一比谁得到的斩获最多。
几万流寇,接近十万流民跑得漫山遍野,不可能全部被抓捕,不少漏网之鱼成功逃脱跑回河南。
腊月十七,坐镇开封的高迎祥见到了跑回来的张献忠部几个老营心腹。
得知“红旗军”出手了,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等等率领的那一路人马有可能全军覆没。
此时这些侥倖逃跑的流寇还不知道他们的大当家已经成为了俘虏。
开封距离曹州不足四百里,隆冬季节,官道、田野都可以行军,如果“红旗军”再接再厉往开封杀来,至多两日就能够包围开封城。
高迎祥立刻通知方圆百里内的大头目齐聚周王府议事,议题当然是河南这么大的地盘要不要?是否坚守开封跟“红旗军”决一雌雄?
这一年以来顺风顺水,导致不少流寇头目忘乎所以。
“红旗军”忽然出现,并且一亮相就把比较强大的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闯塌天刘国能部吃掉了。
这才给流寇诸多头领上了一课,使得他们明白何谓实力悬殊,不再头脑发热。
此时没有人会考虑是不是继续东进劫掠大运河沿线,大多数贼骨头都在考虑是不是立刻会陕西老家。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劝高迎祥早早地带领大家回陕西称王称霸。
第八百八十八章:崭露头角
然老家就在河南的狗头军师李岩不想刚刚认的主子高闯王放弃河南。
他经常读“红旗日报”还研究缴获的大明邸报,对当前形势有一番见解。
李岩建言道:“闯王,属下认为不可放弃开封、洛阳等等已经到手的坚固城池和上百万人口。”
举棋不定的高迎祥特想听听这个前大明举人老爷的高见,问道:“军师可有良策?”
“闯王,‘汉江郡王’承诺的五年平辽之期临近,‘红旗日报’已经在发动宣传。
不仅仅关外‘红旗军’在厉兵秣马,还在鼓励关内‘红旗军’抽调人马出关加强攻击力量,属下以为‘红旗军’不应该在此时跟咱们义军争夺河南。”
靳明虎、赵十三也参加会议,见李岩如此分析对视一眼,靳明虎开口道:
“军师为何这么笃定?以‘红旗军’的战斗力,有可能利用两三个月席卷河南也未可知,咱们如果不撤退,等到黄河解冻,恐怕想回去也做不到了。”
高迎祥道:“靳大将军言之有理,军师,如果‘红旗军’选择先打义军后打建奴怎么办?”
李岩道:“不可能!属下关注‘汉江郡王’,一直在研究此人。他不会冒险让‘红旗军’在河南陷入苦战。因为他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有建奴、义军,还要时时刻刻防备朝廷下黑手。
义军在河南攻城略地使得大明朝廷无暇他顾,其实有利于‘汉江郡王’,他终究会跟大明反目谋取万里江山。”
高迎祥听得很认真,此时若有所悟,道:“军师分析黄汉此人所图甚大,最终目的是全取大明江山,由此可见我义军早晚都会跟‘红旗军’拼个你死我活,为何你就能断言黄汉不会率领人马乘胜来厮杀?”
“我们义军能够组织十万人马固守开封,‘红旗军’入关的人马加上内地人马总数不可能超过十万。
他们必须留下兵力安定地方,能够集结六七万麾下已经是极限,凭借这些人马攻打守卫兵力还多于‘红旗军’的开封坚城,战事肯定旷日持久。
关外鞑子从来没有消停过,建奴还有雄兵盘踞辽东,‘汉江郡王’此时断然不会在河南倾尽全力。属下判断只要义军不自动放弃开封,‘红旗军’不会浪费时间前来攻打。”
高迎祥继续追问道:“军师也仅仅能够判断今年、明年‘红旗军’由于要发动平辽大战不会跟我军决战,可是以后我军还是要面临‘红旗军’的攻击,不知军师可有对策?”
“闯王所虑正是义军将要面临的主要问题,‘红旗军’为什么强大如斯?因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