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40章

明末汉之魂-第340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一好不容易把重炮运输到位,“红旗军”撤了,来个你打你的哪怕你重新夺取锦州,我打我的直接率领主力往盛京推进。
  即便最后是各取所需,清军也损失不起,重新夺回锦州毫无意义,盛京丢了红歹是岂不是成为了亡国之君?
  红歹是脑子里成天在琢磨对策,以至于夜里经常通宵失眠,满心疲惫,身体更加差了。
  置死地而后生,唯有选择在最有利于大清国的战场,才能够一战翻身,红歹是咬着牙关在坚持。
  粮食短缺,清军为了能够坚守盛京跟黄汉决战,在城内大量屯粮,他们要确保城内存粮能够满足二十万人马使用一年才能够略微放心。
  交了主子的秋赋,太多建奴披甲人家的粮食眼看着不足以渡过春荒,纵然天寒地冻积雪数尺也不得不冒险上山狩猎,去湖面上开洞捕鱼,日子更加艰难。
  只有乌真超哈营的两三万汉军的家小得到了崇德的额外施恩,才算勉勉强强过得下去,普通阿哈饿死、冻死者比比皆是,最惨的是处在最底层的高丽阿哈。
  眼看着没有了活路,太多阿哈开始了逃亡,还好经过不遗余力的宣传,得知“红旗军”不再赶尽杀绝接受投降后,建奴、鞑子的态度有了大变化。
  一般情况下只要逃亡的阿哈不杀人、不顺走主子的财物,他们基本上不去追杀。
  伪满清国其实是从一盘散沙凝聚起来没有多少年,在上升期可谓顺风顺水,种族、部落间的矛盾会被不间断的军事胜利和扩张所掩盖。
  历史上的建奴一直走大运,真上演了一部蛇吞象的大戏,几十万人口的小部落吃掉了亿万人口的泱泱大明。
  在这种情况下,女真人内部矛盾自然被淡化。
  清军从攻打大明中能够得到的利益太大了,使得女真人的日子蒸蒸日上,自然就让不少被老奴血腥征服的女真部落忘记了仇恨。


第八百六十五章:海西四部

  然由于黄汉的出现,“红旗军”的逐渐壮大,从崇祯八年朝鲜遭遇攻击清军无力争夺开始,伪满清走向了衰落。
  所谓的“穷吵架,富烧香。”就是如此。
  可供分配的资源不够了,特权阶层就会多吃多佔,跟着老奴起家的人马当然要得到最好的待遇。
  海西女真乌拉部、挥发部、哈达部、叶赫部都是被建州女真征服,血腥的战斗打了十几年,双方当然存在着仇恨。
  阮大铖这个学霸成为宣传队主官之一后,刻意研究了野猪皮发家史,培训了几百知识青年宣传员,做了许多针对性的宣传计划。
  这一年内,每天都有宣传员带领蒙古、女真降卒在跟清军对峙的前线喊话。
  拨动海西女真的心弦,挑动他们对建州女真的仇恨,是主要目的。
  宣传员大谈万曆年海西各部首领得到大明都督、都督签事、都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忠于大明。
  然而反贼努尔哈赤挑起了战争,至今辽东大地战火纷飞五十年,多少海西女真家破人亡部落消失?苟延残喘的海西旧部能够吃得饱肚子吗?
  阮大铖杜撰的叶赫部首领叶赫那拉·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氏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被传得家喻户晓。
  宣传战要把握时机,要是伪满清国女真人还如同历史上那般拥有大量汉人阿哈伺候、劳作,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这样的宣传就会是个笑话。
  由于被黄汉重新封锁,现在的伪满清国爆发粮食危机,太多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通货膨胀率令人咂舌,十两白银都买不着一石杂粮。
  连建州女真的日子都变得艰难,在满清这个等级森严的半奴隶制社会,海西女真的日子可见一斑。
  随着“红旗军”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封锁更加周密,满清方面的情况愈来愈遭。
  原本只有汉人逃亡的现象被改变,不少蒙古人开始脱离建奴控制,主动投奔锦州的已经有了好几百。
  对于这些人的优待更加多,不仅仅给饱饭吃,每个月还给一块银币五斗麦子让他们得以养家糊口。
  接下来居然发展到有女真人主动投奔“红旗军”,这些人大多数来自于满清八旗中的正蓝旗、镶蓝旗、镶白旗。
  莽古尔泰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备受排挤,正蓝旗一直都是小娘养的。
  前一段时间,莽古尔泰的几个儿子、同胞兄弟德格类和妹妹莽古济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夺爵圈禁,正蓝旗人马被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导致人心惶惶。
  跟原旗主莽古尔泰过从甚密的将领绝大多数选择洗心革面另择高枝,也有少量将佐抱不着红歹是的大腿混不下去了。
  将佐的日子不好过,麾下士卒当然没有了前途,于是乎,出现了不少原海西女真主动投奔“红旗军”,其中原叶赫部最积极。
  镶蓝旗旗主是阿敏,在被红歹是囚禁期间死于天花,镶白旗旗主多铎被崇祯千刀万剐了,这两旗当然被兼并得厉害,出现许多心怀叵测的基层佐领和披甲人不足为奇。
  招降纳叛那是必须的,蒙古人、女真人成为“红旗军”辅兵、正兵都能够得到好待遇,他们的家眷同样会享受军属待遇,摆脱饥饿得到温饱毋庸置疑。
  但是所有的异民族骑兵都没有得到自生短铳装备,镇抚官给出的理由很充足,蒙古人、女真人以骑射见长,犯不着扬短避长。
  蒙古人没有意见,女真人更加理解,因为满清方面一直强调弓马无敌,从来没有训练女真人使用火铳,连打炮都是以汉军为主。
  介于分化瓦解建奴的需要,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四部女真的旗帜重新竖起,人马虽然只有象徵性的五百余人,但是影响力不小。
  不少清军斥候曾经遭遇“红旗军”海西四部独立营阻截,这些人只要瞧见清军两黄旗就不死不休,发现其余六旗往往是动嘴不动手。
  眼看着投降“红旗军”的女真人不仅仅过得好还得到自由,还身穿坚甲骑着骏马耀武扬威,清军更加相信了投降能够活命的承诺。
  大量招募异名族骑兵打满蒙骑兵善莫大焉,为此冒些风险也值,用不着担心平辽后尾大不掉,北海道、南美洲、北美洲、澳洲的地方大着呢,十万异名族骑兵都不够用。
  着名戏曲作家、进士出身的阮大铖人品或许有待商榷,但是水平确实比刘在旗、姜新等等宣传队主官高了一大截。
  这段时间他竭尽所能做事,在宣传战中发挥了大作用,黄汉特意召见他并且留下他共进晚餐给予鼓励。
  出席晚宴的阮大铖诚惶诚恐,因为他发现“汉江郡王”除了他,只宴请了第一猛将杨大郎、第一赞画孙传庭、旗卫头子黄四方以及及宋鹏飞、郑孝文、高有谋、杨大年、王展鹏八人而已。
  眼看着军事上节节胜利,接下来必须加强政治攻势,宣传工作尤其重要,形成统一战线团结大多数将要成为主流。
  在轻鬆的氛围中,黄汉跟孙传庭、阮大铖、憨子等等把酒言欢,酒酣耳热之时黄汉跟心情放鬆下来显得不那么拘谨的阮大铖谈论戏剧创作。
  这个时代的戏剧都是舞台剧,当然比不上后世电影、电视剧的观赏性,黄汉根本看不下去,但是他知道能够如何让舞台剧更加具备观赏性。
  话剧、音乐剧的模式,再加上苦尽甘来,最后来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肯定能够令人赏心悦目。
  黄汉提了一个大纲,无非是一对苦命鸳鸯由于遭遇建奴祸害家破人亡,然后男主角投笔从戎加入“红旗军”,最后为家人报仇雪恨重新见到了女主角……
  新的表演方式,不再是咿咿呀呀唱戏,而是通过话剧形势展现故事情节,其间穿插一首主题歌五六首插曲。
  被点拨后的阮大铖眼睛发亮,文思泉涌,当天晚上回去后就熬夜创作,没几天就送来了剧本,黄汉给予修改和指示后,阮大铖继续修改。
  半个月后得到了大量经费支援的新戏“收复辽东”就开始了紧张的排练……


第八百六十六章:异域扬威

  黄汉不仅仅在厉兵秣马加强训练,经营新的防线,还在积极布局沿海。
  黄勇再次出海跑南洋已经三个月,这一次应该是商船和一部分战船先回来,他会率领十八艘战船两营水师陆战队协助郑芝龙在马六甲海峡抢地盘。
  刘香年初花银子购买了十一艘战船,这些都是龙武水师准备换装“飞剪式”外加轮桨驱动船型,准备淘汰的“老闸船”式战船。
  有了这些带轮桨中西合璧的“老闸船”式战船,刘香在海上的实力大增,以前追不上的盖伦船现在被盯上了基本上跑不掉,抢劫效率杠杠的。
  刘香认识到“红旗军”的强大,亲眼瞧见龙武水师更大、更快、火力更猛的战船与日俱增,明白唯有紧抱“汉江郡王”的大腿才能够混得风生水起。
  他听从黄勇建议,一直在蚕食小吕宋本岛,如今已经拿下七八千平方公里的地盘,一座周长六里的棱堡在离小吕宋北端五十海里处紧锣密鼓施工。
  这座港口城池被刘香命名为“忠汉堡”,建在小吕宋本岛西海岸,离南边的马尼拉四百海里左右。
  西班牙殖民者的主要活动範围在马尼拉周边,他们纵然想完全吃下整个小吕宋也是力不从心,因为人口是他们的短板。
  马尼拉南部一直是苏禄王国的势力範围,他们已经跟西班牙人进行了六七十年的游击战。
  然小吕宋本岛北面的热带丛林里没有大规模的部落,约等于是无主之地,刘香带来了几万人口,几千海盗武装就稳住了局势。
  西班牙人以他们的国王菲利普二世把小吕宋命名为菲律宾当然得不到大明的承认,黄汉更加不会承认。
  况且他们在万曆年前后两次屠杀了在小吕宋生活的几万甚至于是十几万汉人侨民,此仇不报非君子!
  汉人何其驯良,穷凶极恶的西班牙人居然大开杀戒,由此可见他们在殖民小吕宋期间杀了多少土着、灭了多少部落。
  历史上的崇祯十二年西班牙人再次集体屠杀汉人商贾和侨民,那是由于大明内乱冒险出海讨生活的人数很多,有十几万汉人生活在小吕宋。
  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一年,但是今非昔比,异域扬威的龙武水师已经称霸南海,西班牙人战战兢兢,唯恐得罪了大明引来灭顶之灾。
  借给他们虎胆,西班牙马尼拉总督也不敢下达针对汉人举起屠刀的命令。
  刘香得到龙武水师支援在离马尼拉八百余里陆路的北方修建大型城堡,西班牙人得到了消息也只能选择观望,实在无力远征。
  这不奇怪,在小吕宋殖民的西班牙人总数都不超过一万,青壮年男子仅仅三千左右,全部拉上去干仗也无济于事。
  西班牙总督不选择忍气吞声又能如何?
  他们唯有祈祷在马尼拉附近居住生活的汉人不发动起义推翻殖民统治,为此他们减少了税赋向汉人示好。
  “红旗军”要征服的区域大着呢,敌人很多,一口吃成胖子当然做不到,慢慢来,小吕宋汉人值得拥有,但是不争朝夕。
  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拥有强大的祖国才会有足够的话语权,侨民才能够得到尊重,瞧上哪里去殖民之时才能够做到稳而准!
  如今“虎穴城”人口高达四十余万,天津卫、汉城已经是人口超过三十万的繁华城市。
  青泥洼口成为了龙武水师大本营,水师学院所在地、水手培训基地、仅次于“虎穴城”排名第二以建造战船为主的大型船厂所在地。
  登州也恢复到了孔有德叛乱前的状态,南通州已经是最大的补给地之一,不仅仅能够提供船舶保养维修服务,船坞也在建造内河战船和海运商船。
  现如今在大力发展中的沿海城市有胶澳、海州、吴淞口、舟山、太平、金门、香港、琼州港。
  明朝时期的沿海跟后世大不相同,由于倭乱几乎伴随着整个大明王朝时期,故而沿海一片萧条。
  补给基地需要配套船坞、港口、粮库、物流仓储,需要大量铁匠、木匠、泥水匠、油漆匠等等,还需要不少工厂、作坊。
  来自于后世的黄汉当然明白口岸城市的发展潜力,在“红旗军”资本推动下,在政府工程“补给基地”大项目的带动下,在内地资本、人口大量涌入的情况下。
  胶澳、海州、舟山、琼州等等地区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相信不出三年,就会一片繁荣。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教育、人才培养何其重要!况且“红旗军”体系根本不穷。
  黄汉每年都会加大教育投入,三年小学、三年初中的六年义务教育在“红旗军”体系全覆盖,三年高中、两年专科、三年本科的大学已经形成了规模。
  “红旗军”官话教学已经普及,“崇祯大字典”体系内几乎家家必备。
  坐落在汉城江华岛的“汉江大学”、虎穴城的“汉华大学”、“陆军学院”、天津卫的“津门大学”、青泥洼口的“水师学院”已经拥有了三万莘莘学子,其中有两千不足是女生。
  封建王朝持续数千年歧视、压制妇女的影响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弭,解放了小脚未必解放了芸芸众生的思想。
  强行推动六年义务教育虽然涵盖了女孩子,也不可能使得她们都得到家庭的支援上需要自费的高中,因此能够上大学的女子比例更加低。
  为了给基层民众出路,在黄汉大力办学之时就严格规定了升学制度,择优录取是原则,特长生的接收必须得到徐光启或者王徵等等主官中三人的联合审核,而且是一票否决制。
  烈属的子女会得到加分,加分数不可以超越总分的百分之五,而且是以考生的总分为基数,也就意味着考得越好,分数加得越多。
  军属、异名族一视同仁没有优待,介于“红旗军”的地盘还没有大到存在着巨大地区差的地步,因此目前执行相同分数线的招生政策。


第八百六十七章:各凭本事

  寒门学子没有被忽视,政府帮扶必不可少。
  他们只要能够考入高中、大学,就能够得到每年二十块银币的无息助学贷款。
  只不过要完成手续,必须提供家庭收入调查表,经过甲长、里长签字证明后知县用印送到“四方钱庄”才能够每个季度领取五块银币。
  只要不大手大脚,二十块银币足以承担一个寒门学子的大部分学杂费和生活费。
  鼓励勤工俭学,大发展中的“红旗军”体系工作机会多着呢,年轻力壮的知识分子很容易就能获得。
  只要寒门学子吃亏耐劳,利用假期打工,一年挣五六块银币不成问题,不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完全做得到。
  由于是在公平竞争下择优录取,又由于六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生、专科生、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每年都在提高,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已经超过一千人。
  黄汉不准备办过多的大学,准备走精英教育的路子。
  因为普通人用不着浪费教育资源掌握深奥的数学、化学、物理知识,只要具备生活中的常识即可。
  高中生的录取率保持在不足两成,应届高中生录取专科、大学的比例掌握在三成左右。
  “虎穴城”第一初级中学由于拥有了八年办学史,是新学教育的元老,生源整体素质高,录取率高达四成。
  升学率超过平均水平双倍有余太具备吸引力,使得体系内不少望子成龙的家庭纷纷找门路,出现了不少择校生。
  直接导致“虎穴城”第一初级中学的一个班级达到六十余人。
  四十八人一个班级是规定,然“虎穴城”第一初级中学的四十二个班级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