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21章

明末汉之魂-第321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如今我大清国痛定思痛,不惜血本铸造天佑助威大将军炮。
  诸位爱卿刚才都瞧见了火炮的发射,我大清军的炮火跟明军相比毫不逊色。
  朕要诸位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带领麾下都来看看这些火炮,让所有的兵丁从今往后不要担心明国的炮火,让所有的满蒙将士们都知道我大清国的炮火同样可以压倒明军。”
  呼啦啦,满蒙军事贵族跪了一地,异口同声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没落的鞑子们贫穷落后,哪里有什么见识,不少参战的蒙古将佐见识过了“红旗军”的炮火后,失去了战而胜之的信心。
  这一次见到了大清国也能够自主铸造如此多的大炮,信心还真提高了不少。
  由此可见辽东争夺战鹿死谁手还不确定,现在就抛弃建奴主子而去恐怕为时过早,再等等看看是绝大多数蒙古军事贵族商议后的共识。
  这完全是最近二十几年被建奴杀得太狠,导致鞑子心有余悸,他们担心万一建奴取得了辽东保卫战的胜利后秋后算账,故而不敢带领麾下不辞而别。
  兴致勃勃的崇德没有急着回去,他不仅仅把盛京四面城墙的布防火炮全看了一遍,还询问了即将铸造火炮的准备情况。
  接下来又特地看了看曹振彦、曹玺父子如何训练炮兵,给了他们半个前程和三百两银子、四匹骏马的恩赐。
  这俩人乃是曹雪芹的先祖,不折不扣的大汉奸,天启元年在沈阳卫被俘后做了建奴的包衣奴才,后来跟着主子杀明军、杀汉民得到了官职。
  历史上的曹振彦、曹玺父子参与了大同城的大屠杀,十几万汉人成为了他们的刀下冤魂。


第八百一十六章: 截断归路

  心情放松不少的红歹是有了决断,他检讨得失,认为前几次大清军主力遭遇“红旗军”主力之时都没有得到天时、地利。
  还因为是长途奔袭无法携带重武器,故而面对躲在独轮车阵后打枪放铳的“红旗军”之时无计可施,满蒙骑兵不想着逃窜,唯有用血肉之躯去撞。
  如果携带了天佑助威大将军炮,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只需三轮炮火打击,“红旗军”的阵列就会混乱不堪,届时大清军铁骑冲杀就会势如破竹。
  红歹是痛定思痛,认定每一次接战都是黄汉那厮以逸待劳,故而让大清军十分被动。
  那厮已经狂言五年平辽,好的,朕等着在盛京城下跟“红旗军”决一雌雄。
  辽东当然是满蒙骑兵的主场,盛京离大海最短的距离有四百余里。
  届时“红旗军”的补给线会遭遇满蒙骑兵奔袭,运输重炮的人马需要大量人马保护才能够到达战场,大清军以逸待劳的城头火炮当然不会落於下风。
  只要打掉了“红旗军”的炮火优势,崇德自认为完全能够率领满蒙骑兵打赢盛京保卫战。
  只要能够在盛京城下打得“红旗军”元气大伤,崇德就有自信收复朝鲜,打入大明关内。
  崇德还是强调一句话“朕要火炮多多益善,朕要炮手越多越好!”
  唉!殊不知要得盛京不受攻击,仅仅是红夷大炮远远不足以形成防御,他们还得拥有高射炮才行,否则“红旗军”的“飞行军”来空袭,崇德一定会得到惊喜。
  平辽计划第一步圆满完成,得以建功的文官武将成百上千,除了“红旗军”的原班人马,孙传庭、陈奇瑜、毛承禄、尚可义等等的表现抢眼。
  有功者赏有过者罚,立功将士们不仅仅得以加官进爵还得到了斩首赏银,体系里万户千家辞旧迎新的爆竹放了一大箩筐。
  大战刚刚尘埃落定,黄汉刻意给参战的将士们放了假没有过早集结,一直到了正月十六才在山海关召开千总以上级军事会议。
  “红旗军”守稳鸭绿江防线,在镇江堡港口还留下了几十艘小型战船、哨马船,留下了曾同享率领的水师陆战队。
  龙武水师鸭绿江分遣队会巡航鸭绿江中下游,水师陆战队会参与毛承禄、尚可义发起的蚕食、恢复鸭绿江西岸原明军城堡。
  对于清军来说鸭绿江边很危险,他们早已收缩防线,沿江一百里内基本上瞧不见清军。
  防线经营到了鸭绿江西岸,“汉江省”自然固若金汤,黄汉为了便于指挥,不可能依旧在汉城或者平壤城待着,以后会在山海关坐镇。
  整个“红旗军”体系千总以上的军官会有超过一半人与会。
  这一次的议题是如何大量歼灭建奴,避免他们北遁的人马过多使得平辽后的战役不知道需要拖多久。
  参加会议的将佐没有文盲,知识青年占比超过七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红旗军”将佐都研究建奴的体制,知道满清的战术,明白他们拥有的战斗力。
  大家都知道五年平辽不在话下,夺取辽东这块领地仅仅具备象征性意义,如何对付超过十五万的满蒙骑兵?如何形成大举歼灭,才是面临的大问题。
  众将畅所欲言,最后还是陈奇瑜和孙传庭的提案具备建设性。
  陈奇瑜认为已经把建奴成功困住,沈阳其实变成了鸡肋,成为了留下建奴在辽东消耗的由头。
  为了使得建奴北逃的人马大量减少,最好的办法就是组建军团歼灭、征服助纣为虐的科尔沁蒙古七旗。
  孙传庭的意图略有不同,他建议完善包围圈,把胆敢窜入大明为祸陕西的建奴鞑子斩尽杀绝,并且把“红旗军”骑兵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归化城、青城、扶余卫。
  用不着劳师远征西安,孙传庭提议多派哨马侦查,在青城一带集中十个甲种营以逸待劳,建奴派遣后续人马支援陕西战场会被截下,从陕西退回来的满蒙骑兵也会面临截杀。
  半道而击的好处不言而喻,孙传庭果然是个设伏高手,不枉历史上伏击生擒高迎祥,把李自成打得只剩下十八骑躲入商洛山中。
  黄汉采纳了孙传庭的建议,派遣四个新组建的乙种营替换憨子的加强营和杨大年的直属营。
  山西、宣大的驻防和经营交于以房连栋为首,汪兆祥、陈松、祝连山三位营主将为副的四个甲种营、外加四个乙种营接近三万“红旗军”正兵。
  憨子、杨大年等等驻防山西、宣大一年半已经发展了不少卫所军、给大量立功的原明军骑兵转了正。
  不仅仅山西方面军骑兵数足额,还给其他营伍支援了骑兵几千。
  他们俩人的骑兵总数已经突破三千五百,这个数量还在增加中,因为他们还节制着渴望得到卫所军、正兵待遇的两千四百鄂尔多斯蒙古骑兵,骑兵数量能够达到六千。
  点这二人的将绝对是用人得当,因为他们的营伍以骑战见长。
  第三被点将的当然是打起仗来一往无前的王疯子王志诚,接下来是刘奋勇、王展鹏、张扬、桑羽、袁思明、杨汉威、黄农生。
  这十个甲种营拥有“红旗军”的精锐骑兵一万六千,外加两千四百鄂尔多斯蒙古骑兵、从青城方圆三百里内臣服“红旗军”的喀喇沁部落中选拔三千控弦人,骑兵总数突破两万。
  为了更加保险,黄汉把亲卫营也派去大草原锻炼,使得能够骑战的骑兵数量超过两万五千,比例达到参战人马的一半。
  此次出兵大草原的主将当然是憨子、副将杨大年、顾奎,总镇抚官顾吉祥、总赞画孙传庭、陈奇瑜。
  不知何时遭遇满蒙骑兵根本不重要,组建的北伐军会在正月底二月初完成集结,二月初十出兵,他们不会消极等待,歼灭、征服以元宝山为中心五百里内的所有蒙古部落。
  辽西走廊忙完春耕后,三月中旬,将要发动雇佣五到十万民壮在霜冻期来临前修建一座周长十里的城池,地址当然是后世的赤峰市,名称叫做赤峰卫城。


第八百一十七章: 夜长梦多

  赤峰卫的地盘上矿藏丰富,有超过十亿吨铁矿,几十亿吨煤炭储量,几十万吨铜矿,还有金矿、银矿。
  “红旗军”体系钢铁产量平均两年翻一番有余,对于铁矿石的需求与日俱增,建设新矿区增加产量迫在眉睫。
  因此黄汉瞧上了拥有大量矿藏的赤峰卫,占领并且固守住这片区域,把这里经营成为资源提供地势在必行。
  黄汉虽然不知赤峰卫矿藏的具体位置,但是知道个大概。
  多派人手有的放矢当然会提高效率,重点钻探元宝山、大黑山,很快就会找到煤炭、铁矿石和铜矿、金银矿的矿脉。
  这里会长期驻扎一个甲种营正规军,经营好赤峰卫使得这个卫所拥有足五个千户卫所军。
  随着矿藏不间断被探明、开发,相信不久后这里会成为关外最繁华的所在之一。
  黄汉一向稳扎稳打,没想着一口气灭了建奴,会上提出了攻取锦州把建奴压缩到三岔河东的战略构想,初步决定辽西走廊完成秋收,辽东秋收刚刚开始之时发动进攻。
  这样的布置比较狠毒,本来粮食就难以为继的满清被逼得完成不了秋收,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
  诸将得知崇祯十一年将要不间断打仗人人一脸兴奋,屡战屡胜的军队士气高昂,将士们都渴望上战场。
  因为执行战斗任务的普通士兵包括卫所军、随军劳役都是双饷,军官的收入也高出三成,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够博得军功获得提拔,还能够得到不菲的人头赏。
  在陕西肆掠的满蒙骑兵不知道“红旗军”发了狠要断了他们的归路,这段时间他们不仅仅打了从咸阳出来的明军,还把尝试突破重围的西安守军打掉了三千余。
  眼看着围城一月有余,已经出了正月,济尔哈朗和阿济格见高迎祥把西安团团包围就是不肯攻城着急了,他俩派遣范文程前往流寇中军交涉。
  这段时间阿济格二人已经往盛京派遣了几批信使,把远征陕西大清军的战果向主子崇德通报,得知远征军损失小战果辉煌,红歹是赞赏有加。
  现在来自盛京的信使已经到了三批,他们不仅仅带来了封赏圣旨还带来了许多信件,包括崇德写给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的亲笔信。
  红歹是在信中勉励他们再接再厉,既然已经在陕西立足衣食无忧,那么不妨再坚持一段时间。
  发现“红旗军”主力被吸引来火速脱离,让流寇跟“红旗军”消耗,万万不能再折损大清国勇士。
  很明显,主子委婉的表示调动“红旗军”主力进入陕西才是达到预期,其他都是虚的。
  可是陕西闹得天翻地覆就是不见“红旗军”出现,别说主力,连几百人马都没发现。
  由此可见有可能流寇还闹得不够狠,是时候打破西安城擒拿大明藩王、郡王了,倒要看看大明的藩王究竟有没有份量。
  范文程带着任务而来,想用三寸不烂之舌劝说高迎祥、李自成等等尽快组织总攻,避免夜长梦多。
  流寇的大头目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他们何尝不知太多陕西军民躲入西安城里。
  陕西连年粮荒,西安城里的存粮有限,如今有义军围困,有清军打援,只要熬到明军粮食告罄,西安城就会不攻自破,犯不着消耗实力蚁附攻城。
  高迎祥和李自成等等将领客客气气在中军宴请范文程,因为这段时间清军又给了他们不少缴获自明军的武器铠甲。
  见他问起义军何时发动总攻,李自成解释道:“咱们钱粮充足耗得起,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段时间都在加强义军的训练,几十天下来儿郎们战斗力提高了不少。
  眼看着城里就会断粮,那时西安城说不定就会唾手可得,那里的三十万军民都有可能向义军投降,咱们的实力再次倍增不在话下,犯不着互相打生打死把城池打得残破不堪。”
  范文程问道:“咸阳王如何能够肯定明军的粮食一定会在义军之前告罄?万一城里粮食足够,反倒是义军先吃光了粮食,岂不是弄巧成拙?”
  李自成道:“范大人且放宽心,义军在汉中城还有不少屯粮,足够大军饱食,本王估计西安城里的粮食至多再撑一月余就应该没有了。
  这绝对不是本王自说自话,不仅仅是前期收集情报得出的结论,还是这几天询问几百明军俘虏得到的可靠消息。”
  范文程道:“我大清军擅长骑战,其实无所谓是否得到城池。
  义军拖家带口几十万,没有城池可凭万一来了大股明军增援,你们的队伍有可能被一战击溃也未可知。
  本官还是认为应该早早下手夺城才是上上策,以免夜长梦多出现不可抗拒的变数。”
  李自成道:“范大人此言差矣,清军从辽东远赴陕西难道是为了攻城掠地?以本王所见应该是为了缓解辽东面临的压力,是想着调动'红旗军'吧?”
  多次和流寇将领接触,范文程对李自成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此人足智多谋应该是流寇中难得的大将之才,见李自成能够意识到清军远赴陕西的目的倒是没有显得惊讶。
  他一脸波澜不惊的样子,端起酒杯做了个请的动作后一饮而尽,这才开口道:
  “咸阳王的分析不无道理,我大清军确实有围魏救赵的意图,联合义军自然是为了增强实力。
  大清军毕竟不可能在陕西久留,因此我们才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助义军夺取更多城池,拿下更大地盘。”
  李自成笑道:“西安城如同一块叼在嘴里的肉,不吃下去更加有机会调动'红旗军'。
  明军为了大明两位藩王十几位郡王的安全无论愿不愿意都得硬着头皮前来救援。
  如果已知西安丢了,藩王、郡王死了或者被俘虏,本王估摸着援军应该不会来了,‘红旗军’更加不会来陕西,因为五年平辽的任务比争夺陕西重要多了。
  明军应该选择在潼关、黄河一线重新经营防线以阻止义军、清军向河南、京畿之地攻伐。”


第八百一十八章:割地为王

  保全义军实力争取割地为王和大明分庭抗礼是高迎祥的最终目的。
  不把西安城里的明军饿垮了,他不会发起总共,见女婿李自成对答得体很满意。
  他道:“本王之所以愿意花时间在西安城下干耗就是为了更多调动明军,这样才能够使得清军能够歼灭更多大明军队,才会逼迫大明皇帝下决心抽调'红旗军'来援。
  咱们引而不发,贵军依旧留在陕西不走,大明朝廷期待中的大清军主动退兵会化为泡影,他们当然知道西安城里的粮食何时告罄。
  本王估摸着此时大明朝廷已经在调兵遣将准备前来救援藩王”
  见李自成、高迎祥分析得头头是道,听起来也有道理,范文程没有予以反驳,问道:
  “不知秦王、咸阳王有没有想好了如何应对以'红旗军'为主力的援军?他们的战斗力非同小可,对阵义军真可以以一当十。”
  高迎祥满不在乎道:“本王就根据以一当十来算账,如果'红旗军'人马超过两万,本王会带着麾下跑路,惹不起咱躲得起。
  如果他们的人马低于两万,本王就会下定决心跟'红旗军'拼个你死我活。
  本王相信大清军不会袖手旁观,咱们两军联合起来,如果连两万'红旗军'都打不了,以后的日子也就没法混了。”
  范文程抚掌大笑道:“秦王快人快语本官佩服之至,但是本官要纠正一下。
  '红旗军'来三万人马,义军跟大清军同心同德,完全可以围而歼之,届时义军能够得到'红旗军'精良的装备,实力再上一个台阶不在话下。”
  高迎祥很高调道:“就这么说定了,哪怕有三万'红旗军'前来救援,我们都不退一步,竭尽全力把他们消灭在陕西境内。”
  范文程最终目的就是为主子红歹是分忧联合流寇争取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