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32章

明末汉之魂-第32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了半肚子酒跟着“红旗军”战士吼了半阙清平乐·红旗的锦衣卫总旗官热血上涌,他大着舌头开口了:
  “黄大人,卑职也是条汉子,根本不怕跟后金军玩儿命,只不过卖命也得看对方值不值,黄大人可有说服卑职跟着你干一票的理由?”
  崇祯年的锦衣卫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没什么了不起,可以跟他们敬而远之,黄汉没打算搭理这位一直横眉立目的锦衣卫总旗官。
  但是展示军功显摆一下“红旗军”的威风有利于扩大宣传面,也顺带着镇一镇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锦衣卫。
  他对宋鹏飞道:“小宋,你以为咱们能够拿得出什么理由说服天子亲军?”
  宋鹏飞太灵透了,立刻站起身乐呵呵道:“师傅,弟子懂了,立刻去拿来理由。诸位稍等片刻,卑职去去就来。”
  不一会儿宋鹏飞带着十几人背着筐来了,他们在篝火边把九十三颗建奴首级、八十一颗鞑子脑袋瓜和一百余旗丁项上人头摆了一地。
  人人爱显摆,已经是朝廷正六品武官的宋鹏飞也难免俗,他就是想让这些衣服光鲜的锦衣卫自惭形秽。
  两三百死相不同的后金军人头算什么?
  已经多次经历血战的“红旗军”人人面不改色继续喝酒吃肉谈笑风生,痛恨建奴的王展鹏和王志诚几个甚至借着酒劲用一个建奴巴牙喇的首级在踢皮球。
  锦衣卫校尉里有一半人和四个小宦官哪里受得了这个,一个个都把刚刚吃下去的东西吐得一干二净,人人脸色苍白。
  那个总旗官虽然有些面色苍白倒是能够强制镇定,见到了这些斩获,看见了那些踢敌军首级取乐的真汉子,他终于知道黄汉带领麾下在外面打游击搏斩获是何等了得。
  他双手抱拳躬身施礼道:“卑职李若琏领教了黄大人的军威,如果您不嫌弃,卑职愿意留下跟着大人上阵杀敌。”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黄汉用不着炫耀武力值,拿出三百左右斩获立刻镇住了锦衣卫几十校尉,总旗官李若琏前倨后恭当然不足为奇。
  黄汉听见了总旗官自报家门,抚掌大笑道:“你是李若琏?哈哈,你就是忠肝义胆的李若琏啊!失敬失敬!”
  李若琏心里腹诽:“娘的,这是个什么人啊!连奉承人的词汇都是换人不换词,老子何时做过什么称得上忠肝义胆的事情?”
  这下子轮到方正化乐了,他尖着嗓子笑得像夜枭,“来来来,咱们都是忠肝义胆的好汉,今天喝酒吃肉,明天上阵杀敌,痛快、痛快哈哈……”
  黄汉真的不是奉承人,这位李若琏也是名垂青史,他在崇祯十七年位居锦衣卫指挥同知,是屈指可数战斗到最后一刻光荣殉国的锦衣卫。
  可是现在说出来难免让人家误会,毕竟那是十几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
  黄汉犹自加把火道:“两位不惧安危准备亲冒矢石上阵杀敌,由此可见卑职认为二位忠肝义胆乃是慧眼独到,来来来,来喝酒,今日咱们大口喝酒来日挥舞大刀向建奴、鞑子的头上砍去。”
  ————
  跪求推荐票啊!书友们千万别忘了,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第七十五章:死生同

  貌似被黄汉言语所激决定留下杀敌的方、李二人其实心底里都有英雄心结,他们不过是想搏军功、想得到证明自己的机会顺水推舟而已。
  既然决定跟“红旗军”一起杀敌,方正化、李若琏二人立刻不拿架子,主动跟战士们划拳行令。
  方正化还扯开尖尖的嗓子吼了一阕宋代词人贺铸词作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此词应时应景顿时把篝火晚宴的气氛推向高潮,黄汉、郑孝文、李若琏都齐声高唱,众男子汉一起高歌取醉,一顿大酒倒是喝得酣畅淋漓。
  第二天一大早,方正化和李若琏就安排其他人回去。
  锦衣卫总旗的校尉们有四人不肯走,他们也是铁骨铮铮的好汉儿,自愿留下追随总旗官参加游击战,黄汉刻意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其余校尉和几个小宦官高高兴兴走了。这帮人为什么脸变得如此之快?
  这里当然有原因,因为黄汉把三百余颗首级分了一小半让他们带回京师报功,说明白了得到这些斩获是因为方正化、李若琏带领天子亲军参与袭击后金军的结果。
  如此大功带上小宦官和几十锦衣卫分润,这么大的人情差一点让他们纳头便拜了,当然一个个喜笑颜开,再也不会计较在山上过了半个来月的苦日子。
  校尉们和小宦官都不傻,自然会添油加醋把方正化和李若琏以及四个袍泽为何留在黄汉军中的前因后果如实回禀曹化淳和王承恩。
  他们心里还有期待,保不准留下的兄弟们能够再次得到斩获也未可知,有了如假包换的实战经历哪怕只有几个人参与了,也会坐实了分润到的功劳。
  黄汉没在九里台村呆着空耗光阴,当天就进行动员,战士们都做好了再次出发的准备工作。
  “红旗军”上上下下都已经适应了游击战,纷纷爱上了出其不意冲杀出去,一顿暴揍把那些劫掠老百姓的后金军打得尸横遍地,最后笑嘻嘻割下他们的脑袋瓜,把他们光溜溜的躯干抛弃在荒野喂狼。
  经过不间断的实战练兵,“红旗军”战士每天平均都有一半时间在马背上度过,骑术不精的战士们进步神速。
  黄汉厚待麾下,饱食三餐那是必须的,每天都要搞到肉吃,最不济也能够吃到马肉。黄汉还不吝啬,舍得给麾下军功赏。
  现在大部分“红旗军”战士都有了不少于十两银子的赏银到手,一百零七位参加过遵化大捷的家丁每人都有了不低于六十两银子塞进腰包。
  “红旗军”战士不肯把现银随身携带,因为他们打杀了诸多后金军,每一次都能从这些强盗怀里搜出许多金银。
  娘的,出来混总要还的。银子是准备留给父母妻儿的卖命钱,人死了银子也不能丟啊!
  为了照顾“红旗军”战士们的情绪让他们无后顾之忧,黄汉在教大家识字的时候宣布所有的战士都可以把银子存在军中,并且写下遗嘱指明谁是这些存银的继承人。
  以前都是宋鹏飞帮着管理战士们的存银,每一次回九里台就会专门把战士们的存银送上避难所交给黄勇保管,现如今有了主簿文官,签收存银的白纸条上还有了一方主簿官印,更加让战士们放心。
  “红旗军”战士人人都要立遗嘱,黄汉、憨子、宋鹏飞也不例外,新来的郑孝文也补上了遗嘱。
  所有人都知道上了战场刀枪无眼,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够活着回来,他们都认认真真写遗嘱,遇到不会写的字会请问战友甚至于直接请问既是主将又是授业恩师的黄汉。
  黄汉跟“红旗军”子弟兵之间的感情已经变得比较复杂,一方面这些人是家丁,应该属于主仆关系,这些人还是隶属于黄汉指挥的一位战士,还有一层关系最是了不得,师徒关系。
  这个年代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师徒关系上升到了父子关系的高度,黄汉获得“红旗军”的爱戴和忠臣当然不在话下。
  黄汉不辞劳苦每天都用足一个时辰教所有的战士识字、算术。
  由于需要布置岗哨和伏路军,每一堂课都要上两个晚上,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人得到学习机会。
  黄汉明明白白告诉所有的家丁战士,以后提拔战士们升官不仅仅看武力值看战功,文化成绩会放在第一位,如果读书识字不行,当上小旗官就到头了。
  都是成年人,谁都懂能写会算的重要性,以前是苦于家里穷读不起书,现在不但有了师傅免费教育,学得好还会得到表扬给予物质奖励。
  “红旗军”战士都认真听课努力完成作业,坚持了几个月效果不错,成绩好的如宋鹏飞几人已经掌握了二三百常用字,磕磕巴巴写出的遗嘱大家都已经能够读懂。
  “红旗军”中也不所有人都是文盲,有赵坤、刘四海、黄峰等十几人读过两三年私塾,他们现在是黄汉教大家文化的好帮手。
  黄汉不搞一言堂,刻意培养麾下独立思考的氛围,既然决定要去袭击后金军,那么就必须制定计划,时间、地点、投入兵力,预期目标都是战前会议上的讨论内容。
  在下午召开的小旗官以上级军事会议上,黄汉提出了预期目标,要求大家集思广益发表看法。列席会议的有郑孝文、方正化、李若琏。
  方、李二人见黄汉在会上跟麾下讨论得失,还制定撤退计划,完全不是其他明军将领即将出战之时那种有进无退的决然大感奇怪。
  他们开始冒冷汗,心道:“允许大头兵自行决定是否撤退,会不会太儿戏,美其名曰撤退,实质就是调头逃跑啊!要是上阵之时,‘红旗军’跑了,咱们怎么办?”
  黄汉当然不知道方、李二人的小心思,跟麾下设定了伏击方案后第二天上午就开始行动。
  “红旗军”骑士全体出动,顶盔掼甲的方正化和李若琏以下五个锦衣卫当然一同前往。
  ————
  谢谢一直给予支持不断投推荐票的书友,今天加更表示感谢!谢谢打赏小作的书友们。


第七十六章:出手了

  大不了杀身成仁而已,方正化、李若琏以下六人豁出去了。
  他们跟着黄汉来到永平府南面的一段官道设伏,“红旗军”就准备在这里袭杀后金军。
  此时郑孝文带着两个小厮和三十几个骑战技能差强人意的家丁在林子深处管理备用马。
  郑孝文知道自己不会射箭也没有舞过刀枪,他服从命令履行他的主簿职能,为队伍管理钱粮、马匹。
  但是他没有肯四个弓马娴熟的家丁也来当弼马温,命令他们跟随主力冲锋,争取得到斩获。
  这里是平原地带,以前黄汉根本没有来这里打过游击,因为担心在无边无际的麦田和旷野小小队伍无处遁形。
  这一次为了好好带着方正化和李若琏干一票从此以后和他们结下战友情谊,黄汉甘心冒些风险,也要利用好队伍里有天使和天子亲军的优势。
  他准备找一股几十人的后金军狠狠干一票后不回头,直接走直线往京师方向疾驰。
  得到被袭击消息,得知“红旗军”来到平原地区的后金军一定会认为这支队伍是自寻死路,他们应该会抓住难得的机会发动追击。
  但是黄汉有先跑超过一个时辰的先手,而且是一直往大明实际控制区奔驰,建奴恐怕追不上,鞑子应该不会脑子进了水来跟“红旗军”玩命。
  再说有方正化这个太监和李若琏这个锦衣卫总旗随军,只要遇到有明军坚守的城池,叫开城门进去躲避应该不成问题。
  如果是黄汉自己带着“红旗军”,他根本不可能尝试叫开某个城池,因为平辽将军赵率教都做不到,黄汉这个连将军都不是的中级武官肯定会自取其辱。
  然而“红旗军”现在是以保护天使的名义要进入某城,里面的文官武将除非吃了豹子胆,否则根本不敢拒绝。
  兴奋莫名的方正化有可能从来没有经历过实战,由于太激动提着斩马刀的手有些颤抖,埋伏时始终都静不下心,一直在东张西望。
  李若琏这个武进士出身挂正六品百户虚衔的总旗官也好不到哪里去,面孔涨得通红,汗水顺着脸颊直滴,也不知是顶盔掼甲太闷气热成这个样子,还是由于太紧张才如此。
  主动要求留下的四个锦衣卫校尉反而属于神经粗大之辈,此刻倒是没有显得过于紧张。
  校尉艾国栋轻声问李若琏道:“头儿,难道‘红旗军’就是这样杀敌?要是咱们躲在林子里等不来鞑子,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李若琏没好气道:“废话,这是偷袭是伏击,当然要看看运气,等不来敌人打什么紧?明天接着等就是。”
  校尉娄允忍不住笑了:“娘的,咱们怎么就被黄汉那小子忽悠了,如此打法完全是望天收,要是一个月也等不到鞑子,咱们回去时岂不是要被兄弟们笑死。”
  憨子听见了锦衣卫的嘀嘀咕咕,告诫道:“注意战场纪律,不许说怪话,本官告诉你们这一条官道敌军来往不绝,要是三天内等不到下手机会,老子愿意用脑袋打赌。”
  憨子牛高马大像个杀神,又是有着从五品虚职的百总武官,锦衣卫倒是不敢顶嘴,一个个撇撇嘴不吭声了。
  方正化耳聪目明他貌似觉察到了什么,敛声屏气一会儿后忽然笑了:“来了,哈哈,果然有建奴来了。”
  李若琏和四个校尉立马来了精神,问道:“在哪里啊?我们怎么看不到?”
  黄汉选择的这个伏击点是相对忙碌的一段官道,附近无遮无拦,只有这里有一大片树林可以隐蔽。
  来到必然有后金军通过的官道设伏,就是为了不让方正化和李若琏几人久等后失去了热情。
  他相信已经把方正化、李若琏俩人包装成了铁人,除非这俩小子是倒霉鬼,否则战死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按理说一直活到大明亡国死在京师保卫战的这二人不应该属于一打就死的士兵甲啊!
  这段路经过的地方大多数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根本没有遭遇过“红旗军”袭击,因此后金军走得放心。
  方正化没看错,有三骑建奴打马如飞往林子这里奔来,急匆匆的样子貌似是为主将送信。
  由于黄汉准备搞一把就走,因此不可能攻击仅仅只有三五个人马的小队伍,他耐着心等待准备挑肥拣瘦。
  主将不动声色,“红旗军”上上下下静如处子。
  方正化和李若琏以及四个校尉急得抓耳挠腮,他们也经受过良好的训练,知道令行禁止,当然不会自顾自发动攻击。
  黄汉来到方正化身边小声道:“‘红旗军’这一次出动几百人,怎么着也要干一票大的,少不得斩获百八十才不虚此行啊!”
  “咱家醒得,黄大人放心,你不宣布攻击,咱们不会乱动。”
  李若琏和校尉们亲眼见到了这条路上有敌情,都安心了,他们十分期待冲出去痛下杀手。
  可是,几个校尉眼睁睁看见了好几拨建奴、鞑子从眼皮子底下通过,就是不见主将传达命令让兄弟们下手,心情更加迫切,最后简直发展成为了煎熬。
  等待最让人容易焦躁,就在方、李和四个校尉快外焦里嫩之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大鱼上钩了。
  隐藏在树林边的黄汉远远的就瞧见了官道南面滦州方向来了一大群人马,到达二百步左右时基本上看清了这是一支押解劫掠物资的后金军队伍。
  队伍里有建奴甲兵,肯定不会超过六十人,还有大概四五十旗丁和包衣奴才,应该有八百左右的汉民在皮鞭招呼下赶着马车、牛车或者肩挑背扛这财货埋头赶路。
  黄汉决定出手了,干这一票不仅仅能够斩杀后金军夺取许多物资,还能够解救七八百汉人壮劳力太划算。
  黄汉高高的举起拳头,宋鹏飞、憨子等等军官也有样学样,紧接着所有的“红旗军”都高举拳头,人人都露出财狼般的凶狠。
  方正化和李若琏以及四个校尉知道终于可以出击了,而且来的敌人一眼看上去就不少。
  他们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霎时间身体亢奋异常,李若琏由于太过激动,腿肚子不由自主哆嗦起来。
  ————
  跪求推荐票啊!书友们千万别忘了,这件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第七十七章:妖娆

  林子外边一马平川最适合骑兵冲杀,当那支后金军队伍的前锋接近道林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