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找了片刻,黄汉有些失望,三间主屋已经变成了断壁残垣,很明显里面有不止一具烧焦的尸体,也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主人。
没有完全焚毁的屋子里只有一些粗陋的家具,根本没有发现什么可以利用的东西。
来到快要变成废墟的马厩时,黄汉踩到了一个硬物随便踢了一下,发现了一架被烧焦的铡刀。
这东西是有牲口的农家必备品,用来把稻草、秸秆等等切碎喂牛马,黄汉从军前也经常用到铡刀,因为他家里有牛马,所以对这东西并不陌生。
想不到能够找到这么大的一件铁器,黄汉有些喜出望外,赶紧踩住中间挖槽的长方形木料双手握住铡刀的刀把左右摇晃,已经被烧朽的木槽很容易被剥离。
黄汉拿着铡刀挥舞几下,掂掂分量,虽然没有常用的斩马刀重,但是肯定超过十斤。
现在拥有的半截戚刀,刀刃才七寸左右,太短了根本无法挥砍,由于没有刀头,刺这个动作也用不上,只能当做菜刀切马肉。
有了这柄铡刀就不一样了,黄汉感觉自己的战斗力瞬间得到提升,他自认为能够挥刀斩断马腿,把身穿铁甲的建奴劈开也有十成把握。
毕竟这柄大号铡刀长四尺有余,刀刃足三尺开外,同样能够满足双手挥砍和单手挥舞。
现在的环境如此恶劣,自己的情况太糟糕,无论什么东西都没有武器和装备重要,保养武器当然也很重要,黄汉不急着赶路,找了一块大石头磨刀。
大明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五,天色阴霾寒风萧索,遵化城外三十里的一条小路上,一位壮士在大踏步前进。
他的装束比较奇怪,背上背着一条烤熟的马腿,腰里别着半截戚刀,肩上扛着顶头有个圆窟窿的大刀,身上穿着满是血污的明军制式棉甲。
此时壮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回家,早一点赶回家,让家里人包括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上山躲避,因为擅长烧杀抢掠的建奴过不了多久就会来祸害永平府。
一天一夜的交融,两个思想融会贯通。彪悍的赳赳武夫明军骑兵黄汉已经成为一位上知五千年下知三百八十八年的智者。
历史知识告诉他,大明崇祯二年也是后金天聪三年,也就是公元一六二九年,这一年是炎黄子孙灾难的开始。
此次建奴入寇大明劫掠京畿之地,神州大地成为通古斯野人的猎场,上百万汉人家破人亡,永平府在劫难逃。
黄汉马上意识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回家,而且要在建奴劫掠九里台之前赶到家里。
他根本没有想着去找大明官军出谋划策,更加不会去找某知县或者某府台大人毛遂自荐协助守城,因为他很清楚的认识自己。
伍长又不是武官,一个大头兵而已,还是一个自己营伍全军覆没的幸存者,如何解释袍泽都战死了,唯独自己活着逃离战场?
不被官老爷直接杀了就是万幸,根本不可能有人会给自己说话的机会,有说话的机会也根本说不清来龙去脉。
况且一个小卒命贱如狗,哪个官老爷会有耐心听你絮絮叨叨?
因此救自己这一世的亲人最重要,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太高大上,目前轮不到一个小卒去考虑。
想到在大明还有父母还有一大家子,黄汉就觉得特别温暖,想到他们有可能马上会死于建奴劫掠就感到心惊肉跳。
遵化地处燕山南麓,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成,遵化城离永平府城有将近四百里,如果有两匹战马换乘,黄汉能够在两天内赶到永平府。
可惜现在情况很糟糕,不仅仅是雪地难行,还要时时刻刻因为躲避建奴而绕道,走在路上听见马蹄声就必须离开道路奔入树林躲避。
在这种状态下,一天走二三十里都要碰到好运气。
再这样下去,别说及时通知乡亲们避难了,自己都说不准能不能活着回去。黄汉很郁闷,他开始打主意弄一匹战马。
第四章:想打劫建奴
战马是骑兵的命根子,黄汉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跟马的感情很深,现在动了夺取一匹战马的念头,当然要向后金军下黑手。
来往的建奴肯定不好惹,如果被他们发现,黄汉不可能得到公平决战的机会。
人家不会傻到放弃自己的优势来近身肉搏,只要保持离他二三十步距离射箭,靠挥舞铡刀拨挡箭矢,无论是谁也保证抵抗不了多久,最后都会落得个变成刺猬的结果。
又过去了一天,很明显这片区域是刚刚遭受建奴荼毒的地方,黄汉没有发现一个活着的汉人,至于是被建奴杀了还是躲了不得而知。
路过了两个被建奴焚毁的小村庄也没有发现什么可以利用的物资,粮食根本没瞧见。
黄汉喜欢读明史,特别关注大明末年的这一段历史,每每看到野蛮愚昧的后金如有神助,运气好得爆棚就会哀叹汉人何其不幸。
后金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汉人死于非命的基础上,崇祯二年的入寇更加把劫掠的范围扩大到了大明关内。
被这些强盗祸害过一次,本来就由于小冰河恶劣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勉强维持的脆弱平衡被完全摧毁,辛勤劳作的汉人花费七八年时间也无法恢复元气。
建奴入关的目的就是抢劫和讹诈,但大明帝国是历史上最有骨气最倔强的王朝,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即便敌人兵临城下,敌酋红歹是多次表态可以和谈,但是倔强的大明不肯有丝毫妥协,没有人跟建奴谈判,更加不理会奴酋妄图勒索的任何好处。
建奴打到哪里当然就是抢到哪里,他们还抓捕大量汉民准备带回辽东做奴才,逼着他们赶着牛马大车或者肩挑背扛运送战利品。
一路上许多不堪虐待的汉人倒毙,最后能够历尽艰辛到达辽东的汉人会成为建奴军事贵族眼里的阿哈。
汉人在这些野蛮人眼里就是商品,他们可以用一个青壮年汉人去换一只羊或者几斗谷子。
建奴可以任意打死属于自己的阿哈,汉人来到后金不仅饥寒交迫还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建奴发现粮食不够之时,瘦弱的汉人阿哈会被残忍杀害,原因就是为了少一张嘴吃粮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真的不适用于所有人,最起码成为建奴阿哈的许多汉人就没有了灵魂,他们如同行尸走肉,有的甚至于谄媚建奴成为了野蛮人的帮凶。
来自现代的黄汉简直无法理解,人的脊梁骨原来真的可以被压断,人性真的可以被洗掉沦落成可怜可悲的两脚牲口。
明末的汉人太懦弱,当年驱逐匈奴的汉家好儿郎已经没有了汉之魂。
黄汉则不一样,险些熄灭的生命之火重燃的火苗更加的旺盛,他绝不允许自己沦为奴隶。
他现在渴望得到一匹战马,希望能够获得弓箭、铠甲。很明显祈祷上苍毫无用处,无论是明军伍长还是来自后世的技术科长,这两个灵魂都不信鬼神不信宿命。
那要怎么办?如何冲出战区踏上回家的路?
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靠着前主的勇武和后主的智慧来伏击建奴,想法很好但也是危险重重。
黄汉不怕危险,这样藏头露尾活着有什么意思?每天嚼干巴巴的粗糙马肉,穿满是虱子、跳蚤的臭衣服?
他受够了,决定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去搏命,运气不济人死鸟朝天,要是时来运转抢劫一把后金军貌似收获不会太差。
黄汉一直都不是很服气,他认为自己的思维糊里糊涂跟大明骑兵黄汉合二为一太蹊跷,说不定重新死一回自己还能够回到熟悉的二零一七年也未可知。
一个有武力值不怕死而且准备找敌军拼命的人不可理喻,要么活得快快乐乐要么光荣战死的想法促使黄汉变得更加坚强。
大胆的设想是预备火中取粟抢劫后金强盗,心里内定的目标是落单的建奴哨马。
黄汉默默地制定了如同找死般的抢劫计划并不表示伸头让建奴去砍,前世今生他都恨这些通古斯野人,怎么着也会竭尽全力杀几个建奴快活一下,实在无力回天才会认命死了算求。
对现在的生存状态极度不满的黄汉胆子很肥,他匆匆做出了决定就准备付诸行动。
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日啊!老子也是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分子,现在活成这副鸟样子也太对不起自己的智慧和前主的勇猛!如今一定要靠手中刀砍出一方天地。”
拿定主意后,本来根本不敢走官道的黄汉来到了大路上寻找伏击点。
也没有太多讲究,发现一段官道通过一大片树林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黄汉就决定隐藏在一棵大树后随机应变。
这个隐蔽地点离官道只有十余步,建奴哨马或者落单的鞑子骑兵只要路过这里,黄汉会猛然蹿出去砍上一铡刀,面对突然袭击除非被算计的人是战神转世,否则难逃一刀。
为了把握速度,为了熟悉环境,黄汉进行了不下于往返十次的演练。
画面很搞笑,没有行人的官道上,一个大汉忽然从一棵参天大树后面蹿出来“蹭、蹭、蹭”几个大步就跑到路中央,然后挥舞起一个怪模怪样的大刀挥砍几下退回原地。
还好没有观众,否则一定会被人认为这里有个神经病。
一个时辰过后,果然听见了马蹄声响,黄汉大惊失色,连忙跑到树后大气都不敢出。
不是黄汉胆小怕死,而是被人家群殴致死太憋屈,因为久在辽东从军的他听出来了一队骑兵,规模绝对不可能少于一个总旗五十四骑。
黄汉的心在“砰砰”狂跳,雪地里留下的脚印虽然经过他二十几次的来回已经不容易分辨,但是如此明显有人活动的痕迹还是清晰可辨。
“不好,万一建奴或者鞑子决定浪费时间前来看看,老子恐怕很危险。”隐藏在大树后的黄汉心里思量。
他觉得有必要早作准备,已经在观察逃跑路线,甚至开始计划先跑到哪一棵树下,接下来再依靠哪一棵树作为掩体,计算着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避开敌人射出的箭矢安全跑入密林深处。
黄汉的担心很明显多余了,疾驰而来的一队建奴貌似有任务在身,根本没有人在黄汉演练的地点减速,转眼间就消失在视野。
“娘的!真玄!”黄汉用肮脏的袖口擦了擦额头冒出的冷汗自言自语道。“哈哈,不会每一次都是成群结队的建奴,这不符合常理,老子不信等不着倒霉鬼。”
在守株待兔的黄汉没闲着,他又开始演练假设在被建奴箭矢攻击的情况下往林子深处跑,来来回回几趟倒是跑出了一身汗,路况当然已经无比熟悉。
有了一次几十建奴骑兵在十几步左右距离打马而过没有发现自己的经历,黄汉心理素质好了许多,接下来又有三拨骑兵过路,两次是鞑子百人队,一次是建奴的三个骑兵。
白白等了一天也没有发现落单的建奴或者鞑子,郁闷无比的黄汉只能在天色已晚之时离开伏击点,找了一个倒了一半的房子过夜。
没有火种,这里离官道不远黄汉怕被敌人发现有火种也不敢生火。
他缩在墙角啃昨天烤熟的马肉瞎对付,喝水的问题好解决,这个时代的雪应该纯天然没有污染,小口小口的吃不会使身体极速失去体温出现问题。
第五章:一个倒霉鬼
大明的世界和后世不能比,首先人口有可能只有后世人口数量的十分之一强,植被当然好于后世太多,因此野兽是必须防范的存在。
黄汉只有一个人在睡着时如何保障安全?在没有办法用升火来避免野兽攻击自己的情况下,只能采取找安全地方过夜的笨法子。
以毁坏的房子为依托,再搬来一些破木板、土胚、石块,粗粗修建一个野兽蹿不进来的窝必不可少。
浑身上下肮脏不堪,黄汉甚至感觉到身上有虱子、跳蚤在爬,要是后世的黄汉早就不堪忍受了,但是现在这具大明骑兵的身躯耐受力惊人,也有可能是应了一句老话,债多不愁虱多不痒。
身处如此恶劣的处境,和衣而眠的黄汉居然没多久就进入梦乡,做了许多两个人的大头梦,可惜醒来之时能够记忆起来的所剩无几。
天色微明,黄汉立刻起来活动筋骨,把那把样子古怪的铡刀舞得虎虎生风,直到出了一身汗才停下来。
这具体魄真的很强壮,让后世有些亚健康,身体毛病不少,有颈椎病、轻微腰椎盘突出、血压已经面临临界点的黄汉觉得捡到宝了。
他对自己制定的袭杀落单建奴或者鞑子夺取战马的计划充满信心,在吃饱了马肉后,黄汉继续来到选择的伏击点守株待兔。
毕竟是官道,鞑子、建奴不时有队伍疾驰而过,可惜黄汉没有发现落单的。就在黄汉觉得这样做有些徒劳之时,运气来了,马蹄声响,骑兵的本能马上就判断出这是一匹战马由西往东而来。
黄汉看看东边,再仔细聆听,发现那边貌似没有骑兵接近,他决定放手一搏,旋即全神贯注盯着西边的官道,一个黑影已经越来越近,渐渐的可以看清楚来的这一骑是建奴,从穿着分辩应该是一位马甲或者步甲。
建奴正是上升期,军纪近于残酷,他们的披甲人根本没有滥竽充数之辈,一个个都有两把刷子,战斗力比明军士兵强了太多,也只有明军将领们精选家丁的武力值才能够跟建奴八旗子弟兵硬撼。
黄汉当然不会担心打不过一个建奴披甲人,他如果有装备在身,甚至不怕建奴的精锐甲士巴牙喇,所谓的巴牙喇也就是传说中的建奴勇士白甲兵。
明军关宁铁骑家丁队伍长黄汉从军前就有一身战斗技能,三四年的军伍生涯历经太多血战,早就神经粗大得不管见着任何敌人都敢亮剑,哪怕被人家乱刃分尸也要进行主动攻击。
建奴甲兵越来越近,黄汉凝神静气,然后就在心里开始计数,“一、二、三!”
正在骑马小跑的建奴名字叫做葛尔呱,是一位马甲,他眼角余光忽然发现右侧前方十步有一条黑影闪出,他本能地一夹马腹,战马猛然提速飞奔,建奴顺手抄起前不久得到的武器——斩马刀。
葛尔呱这段时间日子过得畅快无比,他由衷佩服英明神武的大汗红歹是,本来得知主子带领他们潜行两千余里的目的是绕过明军的宁锦防线发动奇袭战,他不敢议论主子,但是心里已经把自己当做了死人。
在野蛮人的思维里大明何其大也,军队何其多也,咱们这一点点人马在关外茫茫大草原、辽东林海雪原,依靠骑兵优势能战且战,事不可为退避三舍再寻战机,主动权始终在己方,如此战法拖都能把大明军队拖垮。
杀进关内就不可能自由自在,需要面对雄关坚城,还要防止明军截断归路导致有了必守之地、必克之城,消耗战、恶战在所难免,咱们这点人马还回得来吗?
这不仅仅是葛尔呱一个人的想法,大多数建奴披甲人都心存顾虑,天朝上国几百年的积威还是有些震慑力。
入关后,建奴们才知道貌似强大的大明居然如此虚弱,沿途遇到的汉民都如同待宰的羔羊,葛尔呱三天前参与围歼了明军可堪一战的赵率教部后,遵化附近的明军营伍都望风而逃,遵化城被一鼓而下。
葛尔呱跟赵率教部对阵之时作战英勇,有一级斩获,缴获了一副铁甲和一柄精铁打制的明军制式武器斩马刀,很明显这种好刀应该是大明军官或者家丁才会装备。
今天葛尔呱的牛录获得了战斗任务,他们将要跟随甲喇额真成为攻击丰润县城的主力,牛录额真命令拔什库阿尔岱带领葛尔呱等等十个骑兵探查即将行军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