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88章

明末汉之魂-第288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传庭这个人做事果断,立刻赶去中军求见征虏大将军。
  “大将军,下官认为依托清军现成的壕堑网把汉城围困后来个瓮中捉鳖最好不过,我军在夺取汉城之时如果能够擒获耿仲明那个汉奸王送达京师千刀万剐才是大快人心啊!”
  看着一路跑来全然不顾自己的士大夫形象,又由于自己耳朵不太好因此说话的声音大得如同吼叫的孙传庭,黄汉乐了。
  黄汉心里还是有一点歉意的,如果不是自己横插一杠子,去年孙传庭就会崭露头角,击败流寇主力杀敌过万,生擒高迎祥立下赫赫之功,成为了大明封疆大吏。
  为了给予孙传庭补偿,不让他被埋没,黄汉干脆让他去指挥攻城、指挥接下来的巷战。
  说不定他与擒拿高迎祥的功劳无缘,有缘活捉耿仲明这个满清汉奸王。
  孙传庭如今在“红旗军”中担任第一赞画,相当于总参谋长。
  他乃是经过历史验证的名将,这一两年又在“红旗军”中和基层官兵一起摸爬滚打,见解应该还要高于历史。
  把攻城任务交给他应该比自己亲自指挥还要面面俱到。
  黄汉道:“孙大人,本爵命令你负责指挥攻打汉城,你可有信心活捉耿仲明?”
  轻而易举解决了汉城外围,发现清军毫无战心,接下来攻破汉城应该在旦夕之间,孙传庭见征虏大将军要把这个大功劳送给他,乐不可支。
  他建议道:“大将军,下官认为汉城和耿仲明等等都是煮熟的鸭子飞不了,没有必要紧接着夺城。
  为了尽可能减少我军伤亡,为了更好的打击敌军士气,瓦解他们的军心,下官建议组织投降的清军绕着汉城兜圈子喊话。”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名将不是盖的,孙传庭果然不一般,跟诸多“红旗军”将领想到一块儿去了。
  刘在旗其实已经在甄别、组织降军,很快就会开始喊话劝降。
  黄汉更加满意孙传庭不肯徒然增加袍泽伤亡的态度,肯定道:“孙大人此计甚妙,你可以立刻联络刘大人,本爵估摸着他已经在为劝降汉城内的清军做前期准备工作。”


第七百三十二章:开疆拓土

  大喜过望的孙传庭都走出大帐了,忽然貌似想起了什么,又回到大帐里扑通一声跪下,口中道:
  “大将军,下官一直没有恭恭敬敬给您行过礼,那是因为下官太过狂傲,没有真心服了大将军。今日下官给您补上迟到的大礼!”
  黄汉急急忙忙搀扶起孙传庭,诚恳道:“孙大人才华横溢忠贞不屈乃是汉民族的脊梁,你莫要如此,以后咱们还要精诚团结亡建奴、灭鞑子再为汉民族拓土万里!”
  孙传庭没有注意黄汉是为了汉民族开疆拓土,他此时激情澎湃,大声道:“下官今生今世愿意以大将军马首是瞻,渴望为大明征讨四方臣服蛮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天晌午,一万余清军分为四面列队来到汉城一百步左右喊话,这个位置其实已经在布防火炮的攻击范围,但是守城的清军没有开炮。
  炮手绝大多数是汉军,其余是高丽兵,没有一个真奴和鞑子。
  炮手们都是混饭吃而已,以前干明军对大明没有什么忠诚度,现在做了汉奸在建奴这里更加需要低三下四,对满清国更加不会有忠诚度。
  听见了曾经的同伴呼喊自己的名字,言辞灼灼“红旗军”不会杀俘,投降后能够吃得饱,城里的汉军、高丽兵一大半有了投降的意图。
  督军的甲喇额真阿尔津急眼了,汉人、高丽人甚至于蒙古人只要选择投降都有可能被赦免,八旗子弟恐怕不能投降。
  道理很简单,一千五百八旗子弟来自于八旗共同出兵,他们的家眷都在辽东,如果投降了明军,一家老小肯定会被主子杀光。
  阿尔津急急忙忙找到耿仲明要求他命令炮手打炮,不能任由那些降军扰乱军心。
  耿仲明此时其实已经绝望了,他不是不肯投降,而是知道投降后其他人或许有活路,他这个满清汉王一定会被解送京师交于皇帝处置。
  崇祯皇帝杀大臣如同杀鸡,他这个最有名的汉奸之一不被千刀万剐的可能性基本上被排除。
  此时他无比愤怒,最恨的人不是黄汉,而是杀了毛帅的袁崇焕。
  如果不是出现这个变数,他肯定还是东江镇大将,还会跟建奴打游击,怎么可能成为了建奴的鸟王爷?
  见职位比他低了十几级的阿尔津直接来呵斥他,本来就如同困兽般即将陷入疯狂的耿仲明咆哮道:
  “你大爷的!老子乃是大清国王爷,你个狗奴才居然敢对本王无礼,信不信老子撕了你?”
  阿尔津惊愕莫名,他还从来没见过汉奸敢在八旗将领面前如此蛮横,一时间愣住了,片刻后才反应过来,大喝道:
  “你这个尼堪说什么?老子才是主子!你是想献汉城投降吗?老子可不管你是不是什么鸟王爷,你敢有任何举动老子立刻砍了你!”
  失去了理智的耿仲明又不是被吓大的,此时哪肯服软,回骂道:“操你八辈儿祖宗,老子还受你这个王八蛋威胁,老子剁了你!”
  没有了幻想,失去理智的耿仲明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瞧着阿尔津留着金钱鼠尾的狗头更加来气,“呛啷啷!”抽出顺刀摆出要砍的架势准备威胁这个建奴。
  耿仲明手下的家丁见家主抽刀,误认为家主想好了意图杀建奴、鞑子带领大家归明,顿时来了劲,大喝道:
  “兄弟们并肩子上!乱刀剁了阿尔津投奔‘红旗军’啊!”
  几十个家丁一拥而上,一顿嘁哩喀喳,阿尔津和几个亲卫就被大卸八块。
  杀得兴起的家丁顿时进入亢奋状态,瞬间就冲出怀顺王行辕,一路上呐喊“兄弟们杀建奴、杀鞑子投奔‘红旗军’!”见到建奴、鞑子就砍。
  耿仲明见状欲哭无泪,顿时颓然跌坐在官帽椅上口中喃喃道:“完了、完了,里外不是人,老子恐怕要归西!”
  他没有阻止麾下,因为发生的一切太快了,耿仲明还没有反应过来阿尔津就被砍得支离破碎,死得不能再死。
  祸事已经闯下了,此时制止家丁杀建奴、鞑子乃是自寻死路。
  因为建奴、鞑子一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束缚住自己麾下的手脚,没准汉军就会被鞑子、建奴杀得狼奔豕突。
  见汉军处于劣势,高丽兵肯定会倒向建奴那一方,后果不堪设想。
  汉军开始杀奴,高丽兵也纷纷下黑手,接下来满大街都是汉语、高丽语的呐喊,整个汉城顿时沸腾了。
  建奴、鞑子人数处于绝对劣势,城里又无法骑马疾驰。
  他们的骑战技能根本无法发挥,被爆发的汉军、高丽兵打得东躲西藏。
  在群殴模式下,憋屈了太久的汉军一个个如同武神附体,卑微的高丽兵也沉浸在复仇的快感之中。
  建奴、鞑子的战斗力可圈可点,他们不可能束手待毙,回过神后抵抗越来越强,没多久就跟叛军混战在一起。
  “红旗军”宣传队组织俘虏喊话劝降之时,工兵已经在指挥劳役用镀锡角铁预制件和螺丝、螺母等等标准件快速搭建瞭望塔。
  很快汉城的每个方向的二里外都出现了三个比城墙还要高一丈有余的瞭望哨,每一个瞭望哨上都有一架刚刚研制成功,达到二十倍距以上的固定式望远镜安装到位。
  宋鹏飞、孙元化、孙传庭等等将领都分别在瞭望哨上用新式高倍望远镜观察汉城守军的布防。
  城内刚刚乱起来之时,“红旗军”的观察员立刻发现了端倪。
  黄汉也想看看根据伽利略三十二倍距望远镜原理研制的固定式望远镜的效果如何,来到汉城南门外的瞭望哨亲自使用固定式望远镜观察。
  没多久,汉城里混战场面就尽收眼底。
  孙传庭一直在观察,他笑着回禀黄汉,汉城里爆发了内乱,此时正在自相残杀,现如今敌我难辨,建议下达命令暂缓攻城,等汉城内情况明了后在做计较。
  孙传庭果然不是迂腐之辈,跟黄汉想的完全一样。
  “红旗军”拥有太多火炮,中世纪的城池已经不是太大障碍,用不着趁乱夺城,他立刻接受孙传庭的建议。


第七百三十三章:无赖精神

  暂缓攻城的军令下达后,所有的将领都明白了征虏大将军这是准备坐看清军玩窝里斗,根本不在意城内的倒戈清军是否能够取胜后献城投降。
  没有谁认为不妥,拿下江华岛和汉城外围,所有的文官武将都见到了清军是多么怂包,即便清军没有爆发内乱,“红旗军”拿下汉城也只是旦夕之间。
  如今城里清军自己打起来了,那么就多留些时间让他们好好干一场,在“红旗军”眼里清军那是狗咬狗一嘴毛,被打死了谁都无所谓。
  即便不肯投降的清军占了上风又待如何?等待火炮运动到位,在数百门火炮攻击下,汉城注定半天都无法守住。
  因为根本不是有预谋的造反,而是由于耿仲明一时间头脑发热跟阿尔津挥刀子,使得家丁误会家主要倒戈叛清投明,导致一场无组织的厮杀瞬间爆发。
  又由于耿仲明跑回汉城后立刻用预先准备好的巨石、沙包堵死了几个城门洞,导致没有人能够往城外跑。
  鞑子、建奴马术好也没有用,他们没有牛掰到能够打马飞跃城墙。
  约等于被家丁绑架,耿仲明捶胸顿足了不到一刻就淡定了,他具备无赖精神,属于恬不知耻的恶徒,决定赌了。
  耿仲明很迷信,他认为这是天意,老天爷在他无法抉择之时替他做了决定。
  如果他带着斩杀建奴、鞑子足四千外加献汉城的功劳回归大明,不但能够保住性命,保不准还会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
  耿仲明当然不会痴心妄想到当上大明的王爷,他心里也知道所谓的满清怀顺王听起来不错,其实屁都不是
  振作精神的耿仲明开始率领麾下攻击还保持建制的建奴、鞑子,这个汉奸人品很差,能力却是不差,有了他亲自指挥倒戈军的情况好了许多。
  由于是城市巷战,使用火绳枪的汉军和高丽兵近距离射击,建奴巴牙喇都发挥不出战斗力,往往被以前无比鄙夷的尼堪们迎面打成筛子。
  也是因为汉军和高丽兵拥有不少火绳枪,如果都是使用冷兵器,即便人多势众也未必就能够打败四千左右的满蒙联军。
  耿仲明组织了足八百汉军铳手列阵进行三段击,往往打得列阵迎敌的建奴横尸遍地。
  虽然汉军、高丽军的伤亡率不低于满蒙骑兵,但是好在人多势众,没多久城里的局势就被叛军控制住。
  发现倒戈军占了上风,汉城里的军民都开始痛打落水狗,连建奴带来的旗丁和阿哈都纷纷叛变。
  在满城十几万军民、奴隶都喊打喊杀的情况下,还在负隅顽抗的鞑子、建奴已经越来越少。
  建奴、鞑子在驻守汉城期间安家娶妻纳妾的不在少数,他们这些家庭原本是汉城里人上人的存在。
  卑微的人群一旦爆发更加残忍,不仅仅平时高高在上的鞑子、建奴被乱刃分尸,家中女眷……
  城外的“红旗军”中有不少人渴望杀入汉城擒拿耿仲明千刀万剐,这些大多数是有亲人在孔有德和耿仲明等等祸乱登莱之时罹难。
  崇祯五年春天投奔“红旗军”的张庚乃是原登州总兵官张可大的幺儿,他痛恨孔有德、耿仲明等等叛将,立志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张庚十六岁主动加入“红旗军”由于有文化底子在军事训练中肯吃苦,六个月后就成为了正兵,这几年多次参加军事行动立下军功,现如今已经是毛承禄营火枪手百总。
  黄汉用了不少东江镇旧将,委任为营主将的有好几位,但是不意味着这些人马就是东江兵。
  东江镇已经被“红旗军”同化,原来的东江兵包括黄龙、毛承禄、尚可义等等高级将领的家丁通过正兵选拔后都打散到了“红旗军”各营。
  因此黄汉实际控制了大明九边重镇中的辽镇、薊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达到了九边的一大半,还外加不在九边之列的东江镇、登州镇。
  “红旗军”将领不豢养家丁,由于将士们的钱粮都是在“红旗大粮行”、“四方钱庄”发放,将领们也无法贪污喝兵血。
  为了提高将领们的忠诚度,黄汉给予将士们的待遇基本上是参照大明营兵标准加一倍发放。
  一个游击将军的年收入接近五百两银子外加五十石麦子,达到大明县太爷年俸的十倍,是普通“红旗军”正兵的十五倍。
  有了这样的收入,即便这个游击将军家有三四十口人不工作,完全靠家主的俸禄过日子也足以温饱达到小康水平。
  东江镇将领本来就不富裕,能够克扣的军饷有限,现如今用不着养家丁,到手的俸禄都可以留给老婆孩子,绝大多数将领的日子反而过得更加好。
  毛承禄就对现在的收入比较满意,他是大明副将,一年能够拿到接近一千两的俸禄。
  如今在虎穴城安了家,几个儿女都在大学堂读书,闲不住的妻妾也在工作,还都是体体面面的管理者,月饷能够到手三四两银子。
  毛承禄知恩图报,憋足了劲想为征虏大将军效力,可惜没有摊上去山西打建奴的好事。
  现在终于等到了争夺朝鲜之战,毛承禄一直想亲冒矢石参与夺城立下大功,谁知清军怂得一塌糊涂,“红旗军”至今都没有得到拉开架势好好打一仗的机会。
  眼看着汉城又有可能唾手可得,毛承禄郁闷无比。
  吴襄拥有总兵官头衔,如今不再领兵而是负责后勤管理军需,隶属于总赞画部,拥有赞画将军职务。
  知道老熟人张存仁被关在木笼囚车里唉声叹气,吴襄拿了一只鸡一壶酒前去探望,自知时日无多的大汉奸此时怂得一塌糊涂。
  见到吴襄如同见到了救星,张存仁立刻哭得泣不成声。
  他赌咒发誓只要征虏大将军留下他一条小命,以后哪怕为大将军牵马坠蹬也心甘情愿。
  已经亲眼见到了“红旗军”攻坚如履平地,去年又亲眼见证了“红旗军”野战打得建奴狼奔豕突,吴襄深知以后主宰天下的就是征虏大将军。
  他要向黄汉表忠心还唯恐不及,哪里肯为张存仁美言。


第七百三十四章:呆若木鸡

  吴襄只是口头安慰张存仁道:“张大人莫要如此,征虏大将军没有意图杀你,而是送交京师请天子定夺。
  ‘红旗军’将领中人才济济,征虏大将军有可能不在意你这样在辽东征战多年的将领。
  但是大明能打敢战的将领少之甚少,说不定崇祯皇帝会留下你重新为大明效力也未可知。”
  闻听此言已经绝望的张存仁内心里又升起了活下去的希望。
  本来食不甘味的他顿时胃口大开,脏兮兮的双手捧着肥鸡啃得满嘴流油。
  张存仁灌下去一口将军凯旋牌高度白酒,赞美道:“好酒,吴大人,本官记住了这顿酒肉,如果有机会活命,以后一定会予以厚报!”
  吴襄笑道:“你要记住了,有机会活命以后也得躲着‘红旗军’,无论你怎么折腾,都不可能是征虏大将军的对手。”
  “唉!悔不当初啊!本官实在不知‘红旗军’已经强大如斯,如果早知道,就会率领家丁擒拿耿仲明那厮倒戈。
  如果成功了,本官恐怕现在应该是‘红旗军’的座上宾而不是阶下囚。”
  吴襄最是了解那帮关宁军旧将,死了赵率教、满贵、何可纲等等铁骨铮铮的汉子后,剩下的都被大舅哥祖大寿带坏了,一个个都是有奶便是娘的东西,对建奴主子也大多数是阳奉阴违。
  当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