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264章

明末汉之魂-第264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憨子道:“无需如此,猛总兵麾下的儿郎没有参与过‘红旗军’的夺城演习,贸然上去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征虏大将军最不愿意见到明军无谓的牺牲,明天的主攻还是‘红旗军’来完成。
  我军长途奔袭又刚刚激战很是疲惫,今晚请虎总兵率领人马严防死守,防止建奴、鞑子趁着夜色溜了。”
  猛如虎咬咬牙主动揽伤亡最大的活儿——蚁附攻城,就是因为想结交“红旗军”,为此可谓下了大本钱。
  谁人家杨大郎姿态高,言辞凿凿不需要,给了他一个没有风险的任务。
  很明显是人家瞧不上自己麾下的战斗力,猛如虎只得抱拳表态道:“没问题,经过此战清军已经丧胆,人马恐怕也没多少了,他们胆敢连夜突围,本官一定率领儿郎们杀得他们片甲不留。”
  憨子笑着在猛如虎肩头锤了一拳,道:“本官麾下的主力人马明天才能够赶到,好酒、好肉当下没有,今天咱们将就一下,咱们就着篝火吃马肉、啃馕喝几口醉不死如何?”
  山西遭受天灾本来就出现了大饥荒,又遭受兵灾,食品的供给更加困难,连猛如虎都许久不知肉味只能吃八成饱。
  此时闻到肉香早就垂延欲滴,他乐呵呵接受邀请,问道:“杨大人,本官麾下儿郎太苦了,不知大人能否让出一部分死马让他们也打打牙祭?”
  憨子道:“没问题,虎大人带来的军民理应由‘红旗军’招待,现在你就可以吩咐麾下去收拾那些死马,只不过鞍辔……”
  一副鞍佩值三四两银子呢,猛如虎哪能贪心不足,立刻道:“请大人放心,本官麾下会把鞍辔收拾得干干净净交于镇抚官。”
  憨子大笑起来,道:“猛总兵误会了,本官的意思是让你的麾下仔细些,缴获也是军中财物,不可以随意毁坏,虎总兵看得上那些鞍辔大可以分走一些。”
  猛如虎也是一条汉子,他对于你的我的分得很清,道:“这怎么好意思?本官无功不受禄,也谢过杨大人美意,本官明天亲自带领儿郎们上战场得斩获、缴获。”


第六百七十二章:步炮攻坚

  王肇坤被“红旗军”的战斗力震慑,他此时根本不计较憨子的漠视,主动上前拱手道:
  “杨大人,本官也许久不知肉味,不知能够在此叨扰否?”
  憨子乐呵呵道:“王大人能够跟着虎大人出城来此可见是个有担当的好官,只要你不嫌席地而坐就着篝火烤肉吃肮脏,本官愿意敬你一杯,请!”
  王肇坤又道:“杨大人,本官有个不情之请,能否请贵军让出一些死马?本官想让人送回宁武关。关内已经快要断粮,人心不稳,此时送回几万斤马肉,定然能够振奋军心、民心。”
  听到这样的话,憨子开始正视王肇坤,欣然同意道:
  “可以,王大人可以安排民壮运五百匹死马送回宁武关,让军民们都弄几两肉吃吃,告诉守城军民们,明天夺下阳方堡肯定能够缴获不少粮食,既然‘红旗军’来了,就不会让军民饿死的惨事发生。”
  这番话义正言辞,王肇坤和猛如虎立刻站起身一躬到地,憨子连忙扶起二人,道:“二位当然不可如此,本官只不过是尽职而已。”
  王肇坤感慨道:“‘红旗军’名不虚传,本官今晚就会上奏朝廷为杨大人夸功!”
  几人围着篝火喝酒吃肉,没多久就少了隔阂,王肇坤得知征虏大将军的部署后,主动邀请憨子率领人马进驻宁武关。
  并且表态明天或者后天“红旗军”拿下阳方堡后,他会积极组织军民来抢修被清军拆毁的这段长城。
  憨子对王肇坤有了好感,他本来就是个实在人,见他如此配合干脆大大方方让他主笔写此战的捷报派人火速上奏朝廷。
  明白杨大郎是一番好意,刻意带上自己分润功劳,王肇坤大喜过望,更加不端文官的架子,施礼表示感谢。
  阳方堡里守军已经剩下了一小半,人马不足一千三百,加上旗丁和包衣奴才也凑不足两千。
  第二天下午,杨坚、房连栋率领两万人马赶到阳方堡。
  他们斗志正旺,连修整都没有去做,直接在骑兵兄弟压阵下把火炮摆开轰他娘的。
  炮火打了三轮,杨坚率领米尼枪手精准射击掩护房连栋披坚执锐亲自率领步兵夺城,简直是摧枯拉朽,不足半个时辰就拿下这个不足一里方圆的城堡。
  观战的王肇坤和猛如虎以及不少一直在宁武关内困坐愁城的将佐们亲眼见证了“红旗军”的步炮协同攻坚,一个个呆若木鸡。
  昨天野战跟清军两军对冲,“红旗军”骑兵的伤亡比是一比五,今日夺关简直没见着清军发动有效抵抗,“红旗军”步兵就杀入城池。
  “红旗军”还是大明的军队吗?我大明有了如此强军何惧东奴?看来以后咱们都得想方设法投奔征虏大将军搏个前程似锦。
  通过观战,宁武关过来的文官武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加不会扯什么不放客兵入关的条例,现在他们的期待着跟“红旗军”联合作战。
  阳方堡驻守的清兵昨天大败而归,其实已经没有了斗志,他们预知人马少了一大半更加守不住阳方堡。
  他们心存幻想,不想刺激明军在破城后赶尽杀绝,因此没敢进行大屠杀,阳方堡内有五六千汉民被解救。
  清军也没敢烈火焚城,“红旗军”得以缴获了不少物资,其中有粮食一万五千余石。
  憨子投桃报李,俘获的四百余清军也全部留下了他们的性命。
  然后坏坏的桑羽释放了二百余清兵伤员,明确告知这些人,之所以得到“红旗军”宽恕,是因为他们没有屠杀阳方堡内裹挟的几千汉民。
  留下这些伤员还得给他们提供救治,何不如放归?
  这些人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回去后也难堪大用,但是会有不少清军通过他们的口得知“红旗军”也可以不赶尽杀绝,只要清军不刻意屠城,“红旗军”也接受投降。
  这其实就是黄汉在出兵前组织把总以上级军官学习之时的讲话内容。
  为了防止建奴临死一击造成伤亡加大,更加防止失去希望的清兵在绝望中进行报复性屠杀使得汉民人口损失不可估量。
  因此规定了政治攻势和军事攻势并举的方针政策,接受清军投降,不采取以前一杀了之的做派。
  反正仅仅是留下这些人一条命而已,以后驱使他们成天劳作为“红旗军”创造财富,远渡重洋殖民之时还可以带上这些人成为第一批移民去屯垦、修建堡垒。
  往往建立一个新领地,最先来到的人最艰苦,因为从无到有是个漫长的过程,没有先行者的付出,哪有城池、港口、仓库和良田?
  夺下阳方堡,收获不少,驻防的三千清兵这半年抢劫的金银财宝和粮食都便宜了“红旗军”,财物和贵金属的总价值已经超过三十万两白银。
  由于是夺城战,建奴、鞑子的战马损失有限,明军缴获到手三千余匹,其中中上等战马超过两千。
  宁武关的人马没有捞到军功,一直跟着“红旗军”打杂,但是这些人没有怨言,因为宁武关粮食紧张早就执行了配给,一天只有两顿七八成饱。
  跟着“红旗军”打仗,不需要他们冲锋陷阵,只需要他们做后勤,每天都能够吃三餐,而且连续三天都有马肉管饱吃,没有人不愿意。
  拿下阳方堡的第二天,解救的汉民和附近发现的汉民以及二百余鞑子、建奴俘虏在几百“红旗军”工兵指挥下修复长城,王肇坤带来的宁武关军民一万余也在不遗余力干活儿。
  由于王肇坤态度好,憨子瞧着顺眼,夺取阳方堡的捷报还是让他看着办。
  摊上了如此好事,王肇坤知道自己马上会升官了至于怎么个升法还不得而知,连升三级也是有可能的。
  王肇坤当然更加卖力,他决定依旧跟着“红旗军”,保不准还会分润到更加大的功劳。
  杨大郎用不着争权夺利,两战过后,宁武关的文官武将和监军太监全部折服。


第六百七十三章:夺取偏头关

  军民们更加认可“红旗军”,因为自从这彪人马杀到宁武关附近,兵丁们就吃到了三餐。
  虽然为了节约粮食,每天依旧采取定量供应的模式,但是兵丁们已经得到八成饱,还吃到了炊饼、马肉和从来没尝过的美味海鱼罐头。
  老百姓依旧是两餐,但已经不是一碗杂粮糊糊而已,除了喝稀的还有了干货,每天保证有一个足三两重的杂粮饼下肚。
  憨子有粮食、有人马还有具备攻击性的强大武力,自然而然成为了宁武关的号令发布者,而且命令都能够较好的执行。
  如今的宁武关和阳方堡众志成城,清军要来这里打攻防战,集中所有抢掠大明的人马都保证让他们铩羽而归。
  三路人马中奔袭目标最远的是杨大年集团,因为他们的出发地雁门关到达偏头关足有四五百里。
  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地处黄河入晋南流的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因东仰西伏而得名。
  这里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关城周长七里,有东、西、南三个城门均建有瓮城。
  由于有黄河天险的便利,偏头关所控制的长城没有完全修建,黄河悬崖天险作为屏障甚至于比城墙更加有防御效果。
  但是最怕数九寒冬黄河千里冰封,前几年流寇之所以用不着夺取潼关就可以从山西、陕西杀到河南就是利用了冰冻的黄河河道。
  驻扎在偏头关的清军守将是和硕额驸达尔汉,他是崇德皇帝的妹夫,镶黄旗固山额真,手里有八旗子弟兵一千余、蒙古轻骑兵不足三千、旗丁和包衣奴才有七八百。
  六月底达尔汉利用麾下蒙古人化妆成买马的商队巧取偏头关,没有发生残酷的攻防战,一半大明守军溃逃,一千余被堵在关城内成为了俘虏。
  由于清兵的袭击太突然,导致关内的商贾、老百姓两万余没有做出反应就变成了战利品。
  这里作为一个边贸口岸拥有的财富不少,达尔汉收集到了不少金银财宝和粮食。
  雁门关到偏头关四百余里,有官道相连,但是得绕过朔州城,因此出击的杨大年、张扬、袁思明、黄峰四营人马没有分兵齐头并进,一路上只发生了几次小规模遭遇战斩杀清军二三百。
  大军赶到之时花了足五天,达尔汉得到的命令是守住这个外长城重要关隘,明知道“红旗军”杀来也没有选择弃关而走。
  因为偏头关距离归化城已经不足五百里,是奴酋预留的撤退通道。
  偏头关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汉家领土的第一道长城关隘,防御力可圈可点,但是布防重点都是防止敌军从外往里打,现如今完全不一样,“红旗军”是从内线往外线攻击。
  虽然关城厚达四步有余高度超过四丈,但是在密集的炮火和米尼枪袭击下城头清军根本无法进行有效防御。
  达尔汉原本准备依托关城固守,他坚信崇德皇帝不可能任由“红旗军”堵了大清军的退路,只要坚持住,很快就会等来援军。
  也是因为偏头关是被里应外合巧取,关城没有遭受破坏,防御功能健全,增强了清军固守的信心。
  谁知杨大年见关城完好也不准备使用野战炮发射实心弹造成大破坏,而是选择米尼枪精准射击外加一磅弗朗机炮散弹打击,配合步兵刀盾手蚁附攻城。
  杨大年很自信,相信在三千杆米尼枪射击下,刀盾手登城之时伤亡可控。
  实战表明确实如此,妄图坚守的清军被倾泻的弹雨当场打死、打伤几百,连在城头指挥负隅顽抗的达尔汉都遭受重创,胳膊被散弹打断了。
  几个亲兵冒死把由于失血过多而昏厥的主子达尔汉拖下城头,失去指挥的清军都一窝蜂寻战马往北门而去。
  当刀盾手攀爬云梯登城之时,城头居然没有一个有战斗力的鞑子和建奴,只有几十个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伤兵在哀嚎。
  半个时辰不到,五千“红旗军”骑兵就在张扬、袁思明率领下穿过偏头关往北追杀清军败兵。
  与此同时杨大年、黄峰指挥步兵肃清残敌,收集缴获安顿解救的汉民、甄别混入老百姓中的旗丁和包衣奴才。
  被清军俘虏的一千余明军被解救,其中有几十个谄媚建奴的武官被兵丁们指认,七个投降后参与杀戮汉民的武官被杨大年枭首示众。
  一座完好的关城到手,里面的粮食不算上“红旗军”独轮车上装载的随军给养,足够五万人马吃四个月有余。
  杨大年和黄峰看过这里的地形后,认为有三个千总步兵加上原明军和民壮四千人守卫关城足以。
  出关掩杀的张扬和袁思明率领的骑兵都拥有双马,当天仓皇出逃的清军被截下了几百。
  伤重无法骑马的达尔汉没有能够跑掉,发现被围之时命令亲兵分得拔什库捅了他一刀子得到了解脱。
  张扬和袁思明都是胆大心细的将领,一直担任“红旗军”骑兵指挥官,他们知道奔逃清军的人数处于绝对劣势,穷追不舍,居然在大草原上过了一夜。
  “红旗军”骑士第二天起大早再追效果杠杠的,鞑子、建奴没想到如今的明军这么牛逼,居然没有在夜里回营,大意了。
  他们被寻着马蹄践踏过的雪地跟踪追击而来的张扬和桑羽打了个运动包围战,五百余清军被打死,足一千匹战马成为了缴获。
  第三天下午,张扬、袁思明才率领麾下回到偏头关,他们收获巨大,不仅仅斩杀鞑子建奴一千挂零,缴获了接近两千匹战马,还得到了接近二十万两白银的贵金属。
  由此可见,在大明劫掠了半年,平均每个鞑子和建奴都拥有了一二百两白银计的贵金属随身携带,从偏头关出逃的清军绝大多数都挑选了黄金和珠宝,导致张扬和袁思明乐得合不拢嘴。
  “红旗军”不私分缴获,但是不表示得到缴获的将士们白忙一场,这些都会记录功勋值,以后将士们的升职、赏银、晋级等等都得看功勋值。


第六百七十四章:赶尽杀绝

  “红旗军”才进入山西参战不足半个月就摆出一副封闭外三关,严防死守内三关的架势。
  明眼人当然看得出这是在完成关门打狗的部署啊!朝堂上文官武将、京城市井间酒楼茶肆的芸芸众生包括说书人都在热议。
  大家争论“红旗军”能够在山西杀多少鞑子和建奴?没有人怀疑征虏大将军的能力,人人都开始盲从,“红旗军”战无不胜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才半个月而已,新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流入每一个家庭,“四方钱庄”排队等着吧新币换成银子的基本上瞧不见,绝大多数是来用银子兑换新币的军民。
  崇祯皇帝的脸色难得有了红润,那是因为这几天吃嘛嘛香,挨上枕头就能够进入梦乡,而且都是一夜好梦到天明。
  平台议事,阁臣和十几个重臣都红光满面。
  阁臣何如宠暂代兵部尚书,他抑扬顿挫读完了巡关御史王肇坤刚刚派遣信使送达的捷报,不由得老怀大慰笑出了声。
  “陛下,老臣观征虏大将军如此布置,是意图把山西的建奴赶尽杀绝啊!”
  温体仁呵呵笑道:“东奴欺人太甚,这次入关居然长达半年依旧不肯退兵,我大明军民官吏被荼毒者不知凡几,老臣支持‘红旗军’狠狠地杀那些反贼,我大明不要俘虏。”
  何如宠道:“陛下,兵部尚书刘大人请旨率领两万人马渡过黄河追击建奴,不知可否?”
  崇祯问道:“河南的建奴退了?他们现在已经走到何处?刘大人率领两万人马过河追击万一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