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85章

明末汉之魂-第185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锦衣卫和京营将佐,包括高起潜在内的所有的将领和文官都认为方正化彻底疯了。


第四百六十七章:孔有德跑了

  高起潜这个监军自从方正化这位携天子剑的监军带着直领的人马来到登莱就只得靠边站。
  太监都知道自己的一切来自于圣眷,邀功、争宠、互相算计属于无师自通。
  眼看着登莱叛军只剩下了最后的一块地盘登州城,明明知道叛军无粮,登州大有可能不攻自破,高起潜心里恨透了横插一杠子的方正化。
  理由很简单,如果不是方正化带领京营和锦衣卫来登州,平定叛军收复失地的滔天大功就会被高起潜获得。
  眼看着竞争对手方正化在犯大错,高起潜心里暗自高兴,他根本不出言阻止,心里已经在盘算。
  一旦今夜的攻击损兵折将无果而还,他就要密奏天子弹劾方正化独断专行不肯接纳众将逆耳忠言,导致京营损失惨重。
  他此时刚巧发现吴三桂嘴唇动了动想要出班建言,立刻使眼色制止,他比较喜欢这个心思玲珑的干儿子,还想着重新夺回第一监军的位置后多多提携他。
  吴三桂现在是个正三品游击将军比黄汉小两岁今年二十,血气方刚相当好战。
  此时被锦衣卫和京营集体请战要求夜袭的举动感染了,他也想着率领本部人马参战,刚刚想开口请令,却被死太监干爹制止,只得赶紧闭嘴。
  认一个太监做干爹乃是权宜之计,哪有一丝的真心,当方正化携带天子剑来监军,吴三桂就有意创造机会巴结。
  可是由于好友黄汉的缘故,方正化对关宁军没有一丝好感,见已经认了高起潜为干爹的吴三桂上赶着来拍马屁觉得无比恶心。
  方正化今夜更加失望,不仅仅对关宁军寒了心,对其他援剿人马也是心灰意冷。
  他内心里本来还认为打进登州守住四门把叛军的财帛全部收入囊中做法太狠吃独食的吃相太难看。
  见了这些明军将领麻木不仁的态度,方正化没有了任何愧疚,他想着与其让这些渣渣拿了银子纸醉金迷,还不如自己和李若琏带着麾下分一部分,留下大头继续练兵。
  他看见了吴三桂意图出班说话,心里还存有期待,谁知高起潜一个眼神,那个少年将军就缩了脖子。
  方正化更加不喜欢吴三桂了,同时心里也在提防高起潜,很明显那孙子在给咱家玩阴的。
  比阴毒方正化不亚于高起潜,他还亲手杀过几十人心理素质甩高起潜半条街。
  况且方正化还有家传武艺弓马娴熟,还有嫡系人马几千,职位大了高起潜足四级,高起潜跟他斗纯粹是自寻死路。
  高起潜不知道自己的一个眼神暴露了他居心叵测,他还想着方正化带着京营和锦衣卫上了战场之时私下联系关宁军做些以防万一的准备。
  谁知方正化乃是高智商,下达了开始行动的命令后诸将分头行动,他直接拉上高起潜上了挂榜山观战,并且命令四个精选的功夫宦官带领一个百总亲卫守卫左右,所有人准进不准出。
  方正化和黄汉合作多次,如今的做派有些模仿黄汉,他最是知道准进不准出的必要性,因此不管谁有什么心思,只要坚守住准进不准出这一基本原则,任你足智多谋也是枉然。
  京营人马一万一千加上锦衣卫人马两千三百左右,其中方正化和李若琏的嫡系相加足有八千三百多,在叛军开始出逃之时选择一面城墙蚁附攻城成功的概率很大。
  逃跑的孔有德带上的都是嫡系,绝大多数是辽兵、是东江镇旧部,战斗力当然是叛军中最强大的存在,其他叛军要不就是乱民、要不就是被俘的明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基本上没有。
  如果不是有坚城可凭,这些非嫡系兵丁受到打击会即刻溃散。
  崇祯六年二月十三,月明星稀,明军在四更天忽然在登州城南发动了突然袭击。
  消停了足半个多月的神机营部署在挂榜山上的红夷大炮全部开火,偷偷运到登州南城下的弗朗机炮也统统打响。
  刹那间登州南城墙上乱成一锅粥,随即就有守将派遣家丁前往水城禀告在那里坐镇的“都元帅”。
  可是水城大门紧闭,城头黑灯瞎火没有一人应答,被抛弃的叛军顿时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很快“都元帅”带着嫡系人马跑了的消息蔓延开来。
  接下来在南城进行抵抗的叛军一哄而散,他们都涌向水城,期望能够找到船舶逃之夭夭。
  四更天开打正是时候,给了孔有德足两个时辰的逃跑时间,使得城头守军根本找不着指挥官,还有一个大好处,天越打越亮。
  锦衣卫试千户张超果然勇猛,亲自率领他的百户率先登上城头立下先登大功,接下来简直是摧枯拉朽,叛军一触即溃,许多人冲入水城在争抢十几艘马船和数量不少的小船和渔船之时被挤入大海……
  由于马船属于大型运输船比较笨重船速比二号福船和三桅炮船慢多了,孔有德担心大型马船会拖累整个船队的速度留在水城,也算留给被抛弃的将士们一线生机。
  可是叛军涌上了马船之时发现他们中没有人懂如何使得这个大家伙航行,一个个欲哭无泪……
  八千京营人马和锦衣卫进入城池一刻也不敢浪费,收缴金银财宝,夺取物资忙得不亦乐乎,平均砍死一个叛军能够收缴一百两以上白银计的金银细软。
  到了晌午围困登州的将领们都知道了登州已经被拿下的好消息,他们顿时急不可耐纷纷点兵而来。
  可是所有要求进城的将领都无一例外遭到了锦衣卫的拒绝。
  锦衣卫的理由很充分,为了把明军将领中有可能私通叛军的将佐们挖出来故而严禁任何人入城,目的是防止销毁书信之类的罪证。
  来打仗的锦衣卫现在很高调表态在办案,并且明确告知,哪一位将领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迫不及待要求进入登州,就得重点查查他的动机。
  此言放出,吓得蠢蠢欲动的各路将佐立刻又带着人马老老实实坚守防线去了,明知登州城里好处不少也不敢去跟锦衣卫和京营人马去抢。


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脸面

  监军大太监方正化嗜血,最喜欢充满断臂残肢的战场,喜欢闻血腥味,明军刚刚突破南城墙,他就带着四个武术家宦官下了挂榜山。
  他还特意带上了高起潜,免得这小子在背后使坏。
  进入登州杀敌是方正化的最爱,面对面砍死敌人溅自己一头一脸鲜血的感觉每每都让他觉得亢奋。
  高起潜本来胆子不小,被方正化拉着入城杀人之时还一脸淡定。
  十几个叛军被方正化赶上或是斜肩铲背、或是一刀两断,鲜血混着肠子和大便流了满地都是,顿时使得高起潜肠胃翻腾脸色煞白。
  然后方正化伸出血红的舌头舔九环大刀上的鲜血,方正化惨白带着病态的脸配合那红得不正常的舌头,吓得高起潜裤裆里湿漉漉的。
  没办法,太监本来就不太容易控制尿意,受得了惊吓往往都是这样。
  方正化阴恻恻道:“小高啊!咱家最喜欢杀敌取乐,你是不知道其中的乐趣,这样吧,你也拿上刀子跟着咱家砍几个漏网之鱼乐一乐。”
  此时此地方正化捏着高起潜的小命呢,因为如果他死了,方正化只要上报天子,高起潜亲自入城参与砍杀叛军不幸死于混战就万事大吉,没有人去为一个太监的阵亡开动脑筋分析死因。
  皇帝更加不会在意一个家奴的死活,所有人的焦点都会落在平定登莱的监军大太监方正化身上,落在立下先登大功的锦衣卫身上。
  高起潜普通一声跪下了,他哀嚎道:“爹,收下儿子吧!儿子以后一定会听话,儿子以后唯爹爹马首是瞻,爹……”
  这下子足够光棍直接跪下叫爹,也算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枭雄。
  见跟自己年纪相仿的大个子高起潜蜷缩在地上叫爹,方正化差一点气乐了,他认为此人没骨气更加瞧不起他,也就淡了捉弄这个毫无还手之力小人的心思。
  他慢悠悠道:“小高,登州已然拿下,本监军滔天大功到手了,只要是跟咱家一条心的人,届时天子的厚赐一个也不会少。你好自为之吧!”
  “爹,儿子明白!儿子一定会孝敬您!”
  被震慑住的高起潜接下来跟着方正化亦步亦趋,小心伺候,真的像个孝子贤孙,哪里还敢生出对付方正化的心思?
  孔有德和耿仲明等等的海上大撤退蓄谋已久,家眷早就在水城居住,守卫水城的无一例外是前东江兵。
  正月里该收拾的金银细软就打包好了,要带走的大炮都是以换装战船火炮为由头弄上了船。
  从二月初十开始,东江兵就开始清理已经开始融化的冰层,在这期间将佐们的家眷干脆就上船生活,免得到了大撤退之时影响兵丁们的登船速度。
  两千余东江兵花了三天时间清理冰层,使得水城里的战船都能够开动,二月十三二更天,一万三千多人趁着月色开始登船、没多久接近一百艘战船、商船扬帆陆续出了水城。
  抛弃了超过一半叛军的队伍不仅仅不会影响战斗力,有可能还得到加强。
  因为除了水手炮手外剩下的六七千兵丁都是辽人,一大半都是打过建奴的东江镇老兵,孔有德对接下来夺取镇江堡立足颇有信心。
  叛军出海的接近一百艘大海船的队伍航行速度很慢,因为这些船都是满载甚至于超载,而且船型比较杂乱。
  孔有德和耿仲明使用的二十几艘二号福船型号的战船能够达到五节航速,可是装载了红夷大炮和一些战马的十几艘中型马船速度只能保持在三节左右。
  缴获自天津水师的五艘三桅炮船个头大于二号福船,但是速度只能达到四节,这五艘船应该是整个船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存在。
  孔有德刻意委派王子登、李应元、陈光福、苏有功、高志祥五位自封的总兵官各自率领一艘,每艘船上除了水手炮手都安排有二三百战兵。
  很明显船队的主战船就是这五艘三桅炮船,要是他们打不过围追堵截的大明船队,其他战船更加没有了获胜的可能性,唯有扬帆逃之夭夭。
  叛军船队出了水城没有敢满帆航行,是担心近海的浮冰会撞伤己方船舶,毕竟月光下的能见度不足,好不容易逃出来了人人都懂得安全第一。
  方正化和李若琏夺下登州斩获真的不少,因为除了腿快逃入水城为了争夺为大型马船和小船自相残杀的四五千,城里还有叛军超过一万。
  这些人中大凡是投降的明军眼看着登州城破立刻又选择投降回去,剩下的就是些青皮、混混和暴民,他们的战斗力不值一提,被锦衣卫和京营将士们杀了三四千。
  本来就不是良民的这些渣渣加入叛军就是为了抢劫和强奸,被剿杀之时人人怀中鼓鼓囊囊,甚至于不少混混还背着包裹。
  晌午之时除了有十几艘小船由于有少量懂得航行的叛军操帆、划桨、掌舵得以逃出水城,其他小船基本上都是在原地打转,许多旱鸭子兵丁把胆水都吐了出来。
  笨重的大型马船没有专业水手升帆根本无法挪窝,挤上船的叛军最后放弃了逃窜,选择跪地投降,中午之时基本上结束了战斗
  接下来是锦衣卫监督缴获归公,期间三百余投降的叛军被砍了脑袋,因为这些人居然私藏了不少财物。
  血腥和暴力很是适合无政府状态下的形势,在锦衣卫大刀挥舞人头滚滚制造出的恐怖气氛下,金银财宝被不断发现收缴集中。
  一整天时间,锦衣卫和宣传的京营代表统计到了价银不低于二百万两的贵金属,还有丝绸、布匹、铠甲、兵器和一百余门大小不等的火炮。
  去年春天崇祯帝特遣中使送来登莱前线助战的六门重炮中的四门被发现了。
  那一次从京师运来红夷大炮是为了配合明军打胜仗,谁知事与愿违,明军在沙河被李九成率领骑兵突击打得溃不成军,六门大炮一弹未发全部成为了叛军缴获。
  缴获的其他火炮都不算什么,唯有这四门重炮意义非凡,因为这关系到皇帝的脸面。


第四百六十九章:断子绝孙

  去年皇帝得知他亲自下旨安排入手、牛马费心劳力送达前线的红夷大炮寸功未立全部被叛军缴获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当即下旨逮拿兵部侍郎都督刘宇烈进京问罪。
  如今方正化夺回了其中四门红夷大炮,完全可以上奏天子夸功,内臣露脸了皇帝当然脸上有光。
  登州城里的居民没有被叛军吃光,还有三四万面黄肌瘦的老百姓被解救,方正化和李若琏不仅仅是为了捞名声,也是可怜那些饥寒交迫的登州老百姓,他们立刻用黄汉支援的倭国精米熬粥赈济饥民。
  都快饿死的登州老百姓喝了两碗稀粥后一个个感激涕零,人人感激朝廷兵马解民之倒悬,都在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谢监军大人给活路!”
  二月十三凌晨,接到快马送来的消息,当天晚上住在莱州的山东巡抚朱大典吓得面如土色,眼看着登州城将要不攻自破,此时监军发动夜袭遭受失败乱了部署岂不是前功尽弃?
  朱大典带着十几个家丁立刻往登州赶,谁知被锦衣卫挡在了城下,任凭这位巡抚暴跳如雷,锦衣卫根本无动于衷。
  见此情形,陈洪范、刘良佐、邓玘、金国奇等等总兵官和关宁诸将都气炸了肺。
  他们几路人马最短的跟叛军打了小一年,时间最长的打了一年多,唯有锦衣卫和京营人马在十月底才赶到登州,如今却捡了桃子,当然导致众将不服。
  这时大家都想起了出战的那一夜,一个个都悔不当初。人人都在暗地里骂娘,骂监军断子绝孙。
  冷静下来的朱大典此时反而心如止水,不管怎么说,登莱平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是不争的事实,他作为统兵的最高文官到手大功理所当然。
  至于谁得到了大量缴获,哪一路人马得到了大量斩获,对于朱大典来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反正肉烂在锅里。
  其实朱大典对方正化的感觉不坏,相处几个月,他发现这个太监根本不索要无度,还利用他跟平辽将军的关系搞来不少粮食,使得严重缺粮的大军少了许多负担。
  想必锦衣卫和京营不肯其他军队入城就是为了多得缴获,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毕竟攻破登州就是他们血战的结果,毕竟他们肯定欠下了平辽将军不少粮草银子需要归还,朱大典干脆不闻不问战后争利的琐事。
  方正化何尝不知群情激愤,他才不在乎呢,他掌握一条原则,对皇帝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嫡系负责,他太监一个又不怕被人诅咒断子绝孙。
  把登州城里搜刮一空后,京营人马锦衣卫才撤出去城外驻扎,把这个烂摊子交给朱大典和一帮文官接管,捷报和请旨回京的奏疏已经在攻破登州的次日就由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估摸着皇帝的圣旨没几日就会下达,平叛军队各回原驻地在情理之中,只不过运气不好的将领会被调入山陕参与剿杀流寇。
  方正化分析刚刚立下大功的京营不会被远调,有一支能打且贴心的军队在京师驻扎,皇帝应该会觉得安心许多。
  通过登州平叛,证明了训练京营人马卓有成效,接下来怎么办?
  自然应该是再次选拔京营将士们加强训练,减少影子兵、样子货,增加敢战、能战之人。
  确实如此,其实崇祯皇帝从来都是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只不过他的眼力实在够呛。
  历史上从破格用一介布衣申甫为副将带着七千人马送死,到把一个从来没有带兵经验的翰林院庶吉士连升八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