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182章

明末汉之魂-第182章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腊月二十,黄汉来到山海关拜见辽东经略高第,当然要带上一份厚礼。
  大舅子秦翼明和马祥麟此时还没有回四川,正好一起聚一聚,历史上明年秋天天他们就会踏上回川的路途。
  白杆兵简直是一路打回去的,在崇祯七年还恰好赶上了秦良玉参与围剿张献忠的一场大战,几个流寇大头目被干掉了,献贼丢了全部步兵仅仅带着老营骑兵几百仓皇远遁。
  但是从此以后白杆兵就陷入内战的泥潭一直到崇祯十五年,最后的结局是马祥麟坚守襄阳孤军无援城破后慷慨殉国。
  马祥麟和张凤仪都是大明英烈,可惜不是死得其所,都是死于内战。
  关键所在还是末代的大明太适合滋生流寇,秦良玉、马祥麟、秦翼明、张凤仪等等白杆兵将领在粮食短缺物质匮乏的环境下只会越打越弱。
  因为他们做不到如“贼将军”左良玉那般抢劫老百姓、裹挟良民比流寇还要凶恶三分。
  黄汉从倭国回来之时带回了几十艘海盗、海商的武装商船,体系内又建造了二十几艘排水量四五百吨的专业商用的老闸船下水。
  加上原有的商船,运力仅仅是运送漕粮做朝廷的生意已经富余。
  发展民间运输增加收入锻炼水手搞活贸易刻不容缓,为此黄汉成立了“日月海运”,现在已经拥有了几十艘可以经过南通州沿江而上直达石柱排水量四十到一百吨的小型船舶。
  也不知白杆兵回川之时朝廷会不会布置任务,如果没有这样的安排,黄汉大可劝马祥麟和秦翼明利用江海联运的便利回石柱。
  山海关到石柱的水路两千海里不足,以平均三节航速日夜兼程计算,一天可以航行七十海里,减去不利于航行的天气,理论上一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够到达目的地。
  算上过三峡需要拉纤速度只能达到一节出头,沿江而上有四十天也足够了。
  但是如果沿江而下,就能够拥“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酸爽,到达山海关恐怕根本用不了一个月。
  秦良玉在崇祯二年接旨后带领白杆兵勤王,走了小半年才到达京师,一路上耗费巨大无比辛苦,伤病减员好几百人。
  在这个时代有长江水路不好好利用简直是暴殄天物,因为风帆年代,乘船长途旅行最有效率、最舒服,成本比走陆路最少节约七成。
  在辽东经略的宴席上,老高第果然谈起白杆兵崇祯三年出川进入北直隶勤王,至今已经足三年,如今人心思归再留恐怕要出乱子。
  因此他同意了马祥麟、秦翼明所请,白杆兵现在就等着圣旨下达后回川。
  只不过山海关走了这七千人马势必空虚,接下来兵部也不知派遣哪一路人马接替白杆兵,为此高第忧心忡忡。
  他人老成精对大明军队的德行知道得一清二楚,七千白杆兵忠诚且勇敢,又由于是步兵居多,所费粮饷还不多。
  换了其他营头来山海关,一万五千人马也达不到白杆兵七千人马的战斗力,说不定还纪律涣散索要无度。
  末代的大明经常有兵丁闹饷,即便高第没想着在辽东经略任上贪墨军饷也无法保证朝廷是否有这个能力按时给饷。
  高第担心换了军队,届时那些兵痞被人稍微蛊惑就不分青红皂白打砸抢烧,清官、贪官都是一样是结局——死官。
  崇祯元年,一两银子都没有贪墨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关宁的毕自肃何其冤枉?这位人品、口碑皆佳的大员被乱兵羞辱羞愤自杀,这个结局老高第不可不防。
  酒过三巡高第主动道:“本官得以安然坐镇山海关仰仗者“红旗军”、白杆兵是也。
  如今马、秦二位将军不久就要率军回川,本官在山海关内再也没有了依仗,黄将军麾下人才济济,不知可否派一营人马驻扎山海关?”
  黄汉苦笑道:“大人看中‘红旗军’,下官受宠若惊,只不过朝廷恐怕不可能派遣‘红旗军’入山海关驻防。”
  染指山海关是黄汉的计划,按理说此时辽东经略主动开口应该是瞌睡送来了枕头啊!
  其实未必尽然,欲速则不达,老高第一开口“红旗军”就顺势入山海关,兵部该怎么想?皇帝又会怎么看?
  听了黄汉的话语,高第心里有数了,他年纪大了,自认为没几年光阴,根本不忌惮黄汉实力壮大。
  恰恰相反,为了高家子孙着想,他希望“红旗军”强大得无人能够撼动才好呢。
  高家子弟多有在军中任职,族人也有不少在虎穴城安家做生意,儿子就是托黄汉的福被天子赐予举人功名做到了兵备道,离封疆大吏只有一步之遥。
  高第宦海沉浮几十年,手段很老辣,他笑道:
  “本官今天厚着脸皮请黃将军割爱,本官瞧上了阵斩喀喇沁左翼大台吉色愣的薊镇副将杨大郎,本官决定保举他升任山海关总兵官,不知黄将军肯给面子否?”
  这个总兵官不是虚授,是准备给实授,历史上的吴三桂献山海关投降建奴之时其实根本不是山海关总兵官,而是平西伯、辽东团练总兵。


第四百六十一章:屡剿不绝

  山海关在万历年间才开始设总兵官,权限和人马都不如蓟镇。
  崇祯十七年的山海关总兵是一个也叫做高第的陕西榆林人,字汉冲。
  他当时只有一万正兵,实力远远不如吴三桂这个辽东团练总兵,因为吴三桂拥有关宁军四万人马,其中铁甲家丁有几千。
  由此可见,明末完全是凭借实力说话,团练总兵属于杂牌只要兵强马壮,一镇挂印总兵官也会低头。
  憨子一旦成为山海关总兵官,单正兵营就可以堂而皇之拥有人马六千,骑兵、步兵对开,还可以节制同样驻守山海关的奇兵营、援兵营和游兵营,人马如果齐装满员能够过两万。
  况且此时朝廷论功行赏,实授蓟镇副将憨子有阵斩色楞的大功在手得到一个总兵官的实授根本不过分,只不过驻防何地有待商榷。
  这个诱惑太大,黄汉乐见其成。
  他抱拳道:“大人抬举杨大郎,下官感谢不尽,只不过升任山海关总兵驻防关城怕是难度不小。”
  老高第哈哈大笑道:“确实如此,其他人来运作此事都会困难重重,但是本官自然能够说服兵部说通天子,因为杨大郎素有憨直美名,朝廷不放心其他人,对于这样的将领是一百个放心。”
  见高第话说得很满黄汉来了兴趣,憨子真的能够当上山海关总兵官肯定会最少接管三四千以上的明军。
  到时候采取如同宁远那般方式组合,把滥竽充数兵丁的淘汰去屯垦,再把兵额用足,在山海关驻扎骑兵、步兵各三千弹指一挥间。
  用不了一年,不管奇兵营、援兵营还是游兵营,整个山海关的驻军都会被“红旗军”同化、连守备营也不例外。
  黄汉没有掩饰自己的心情,乐滋滋敬酒道:“下官谢大人成全,说实话,山海关有秦翼明、马祥麟二位兄长带着七千白杆兵驻扎下官觉得心里踏实。
  咋一听他们要回四川,心里空落落的,下官真的不太放心关宁军,对其他军镇的将领也不是太熟,没有放心的军队在山海关,真的有根基不稳的感觉。”
  高第表态道:“本官有‘红旗军’驻扎宁远,有白杆兵驻扎山海关,任职辽东经略当得比上一次舒坦。
  本官老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几任辽东经略都不得善终,本官也希望有杨大郎那样的猛将在身边护佑本官过上几年踏踏实实的日子最后寿终正寝。”
  见高第话说得很明白,任由“红旗军”发展,只要保障他的安全,能够向朝廷交代即可,黄汉站起身施礼道:
  “下官不仅保证能够让大人这一任辽东经略当得舒服,还保证让大人立下盖世奇功。”
  在座的都是“红旗军”和白杆兵将领,文官就是高第、高有谋,都是自己人,相谈甚欢,马祥麟和秦翼明都举杯预祝憨子将要当上总兵官。
  谁知憨子一头雾水,一脸的不高兴,他嚷嚷道:“汉哥儿,我不稀罕当什么山海关总兵官,我不离开‘红旗军’不离开你。”
  秦翼明笑着道:“杨大郎,怪不得人家都背后叫你憨子,你傻不傻?为什么要离开‘红旗军’?为什么不把你的麾下都变成‘红旗军’?”
  憨子支支吾吾道:“我本来就叫憨子没什么打紧,要改造一支军队谈何容易,我、我一个人可干不来!汉哥儿,让小宋或者大年来干这个总兵官,他们心眼多,肯定比我干得好太多。”
  高第差一点笑喷了,他道:“诸位可知道为何本官为杨将军讨要山海关总兵官能够如愿的原因了,往往朝廷就是如此,刻意要是要不来的,不想要的还推不掉。”
  马祥麟和黄汉乃是结义兄弟,现在又多了一层情亲,他和秦翼明率领七千人马驻扎山海关有些失落。
  原因其实是黄汉率领“红旗军”屡建功勋,而他背井离乡就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来,多出请战却遭到拒绝,如今简直是在山海关空耗光阴。
  母亲来信告知山陕乱局,如今四川也是盗寇四起,因此他跟秦翼明协商后请求带领人马回川,比历史上足提前了好几个月。
  黄汉也不知道两个大舅哥究竟何时能够回家,送给了他们一千匹战马三百副全钢胸甲聊表寸心。
  战马和盔甲是武将的最爱,秦翼明和马祥麟得到了这样的礼物当然高兴,一顿大酒喝得酣畅淋漓,最后双双醉倒。
  老高第乘着酒兴拉着黄汉和长子高有谋秉烛夜谈,大有托付儿子和高家子侄的意思。
  他还当面要求高有谋从今往后以黄汉马首是瞻,要多替“红旗军”着想,要不遗余力向朝廷索要粮饷养好这支赖以立足的劲旅。
  辽东经略的递来的橄榄枝黄汉当然会接着,他当场表态黄家、高家从今往后不分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以后“红旗军”全体都会不遗余力相助高家子侄和门生故吏入朝为官,争取外放几个去当知县、知府。
  山海关固若金汤,在明末一直是大明牢牢控制,没有被建奴或者流寇夺取,最后是崇祯殉国大明理论上亡国后吴三桂送给建奴的大礼。
  对此雄关,黄汉垂涎欲滴,得以有效掌控山海关不仅仅辽西走廊到宁远之间的二三百里沃土从此稳固,还可以往南延伸到抚宁卫、虎穴城,甚至于可以影响永平府。
  关内昌黎、迁安、滦州一带的良田何其多也,可以安置太多不愿意去关外的流民,他们生产出的粮食又能够解决更多的流民,唯有如此才能够解决流寇屡剿不绝的大问题。
  为何流寇愈演愈烈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架势?
  那是因为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其实问题很简单,就是两个字“缺粮”。
  当良民会面临全家饿死,当暴民还有一线生机,出现了这样的选择题,谁肯等死?
  况且还有因为杀官造反获得了大好处,吃得满嘴流油穿得光鲜,霸占着不少美娇娘的如李自成、张献忠等等反骨仔刻意破坏、打烂脆弱的平衡。


第四百六十二章:狂热

  要解决当下饥民四起的乱局唯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建奴采用并且获得了成功的实例,归根结底一个字“杀”。
  粮食不够亿万人生存,那就杀得够吃了为止。
  因此汉人在明末的改朝换代死了几千万,高达总人口的七八成。
  相对于第一个办法简单粗暴却行之有效,第二个办法就得苦心经营,建立根据地生产粮食,救回面临饿死的老百姓再扩大根据地更多的生产粮食。
  如此办法旷日持久还危险重重,苦心经营的王道乐土会被流寇、建奴甚至于朝廷盯上,没有压倒性的武力来确保根据地的安全,一切都有可能化为泡影。
  黄汉没有办法效仿建奴,唯有利用自己拥有先知的优越性增强实力采取增加粮食总量来扭转乾坤,因此山海关志在必得。
  此雄关在手,进可攻退可守。
  山海关还拥有水城能够确保海上补给线的畅通,已经进化发展到了枪炮时代的“红旗军”经营关宁,以现在建奴的实力根本打不下来,以大明的战斗力也没有获胜的可能性。
  以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组织领导能力,走到山海关下的能力都不具备,况且黄汉没准备坐视流寇猖獗,总想着进入内地干死几个贼骨头。
  腊月底郑秀娥和楚楚接到了黄汉的书信后邀请王承恩和曹化淳两位内相来不夜城“全聚德”酒楼品尝烤鸭。
  两个大太监接到邀请喜滋滋前来赴宴,他们不仅仅得到了一份厚礼还有好事可以回禀皇帝。
  那是黄家大妇为圣天子着想,希望皇帝内帑在年底最需要用银子时能够宽裕一些,提前把皇帝应得的一年红利三万两白银交由二位内相呈送天子。
  看着三十张一千两“四方钱庄”的银票,王承恩喜出望外,因为内帑一直是他在管理。
  这几年朝廷月度实在艰难,皇帝总是不得不拿出内帑补贴朝廷。
  再加上刚刚上位之时年轻的崇祯不知道人心险恶,被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谎言蛊惑,差一点砸锅卖铁支持那厮,直接导致魏忠贤手上攒下的内帑所剩无几。
  这一两年,大明形势急转直下,内帑早就入不敷出。
  王承恩正苦于找不着开源节流的门路,现在有这一大笔意外的进账,天子在春节打赏嫔妃、孝敬嫂皇后和两位先帝嫔妃之时手头宽裕不少。
  “咱家谢谢平辽将军良苦用心,圣天子节衣缩食每日勤政,周皇后贤德总是想方设法节俭宫内开支,皇帝的龙袍甚至于都由得皇后缝缝补补接着穿。
  天子的苦衷无人体会,但是咱家瞧在眼里急在心里,纵观满朝文武,唯有平辽将军最是贴心啊!”
  王承恩说着说着眼眶还有些湿润了,他是真心希望皇帝好,希望大明能够天下太平。
  曹化淳以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身份提督京营戎政还兼职提督东厂是不折不扣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他长叹道:
  “圣天子前几日令百官进马,三品以上各贡一匹,余或合进,文武百官哪一家没有这个能力?
  可是群臣一片哗然,送到御马监的马匹能够作为战马的连一成都不足。唉!不知那些人圣贤书读哪里去了?”
  郑秀娥到:“二位内相,妾身夫君积极响应圣天子号召,‘红旗军’官佐一致拥护,现在足三百匹上等战马已经送到京师,明天就会送去御马监点验。”
  曹化淳闻言施礼道:“咱家一定会把平辽将军以及麾下将佐的忠心回禀天子,大明有能战且忠诚的‘红旗军’幸甚至哉!”
  郑秀娥赶紧起身万福回礼到:“内相如此赞誉,妾身感谢不尽,黄家的一切全是圣天子恩赐,自然为朝廷分忧不遗余力。”
  王承恩道:“夫人乃是当朝诰命,咱家以为最好经常去宫里走动,想必周皇后和懿安张皇后见到夫人一定喜出望外。”
  这是摆明了愿意撮合黄家跟天家多多交往联络感情,玲珑透彻的郑秀娥哪能不知,她万福谢到:“妾身早就寻了许多稀罕物想着献给皇后留着赏人,还请内相给妾身安排个机会。”
  王承恩和曹化淳对视一眼,见曹化淳笑着颔首,他放心了,应承道:“正月里咱家就瞅准了时机禀明周皇后,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夫人就会是紫禁城的常客了。”
  王承恩乃是曹化淳一手提携,虽然没有认干爹,但是两人超越了这虚头巴脑的关系,王承恩以曹化淳马首是瞻,如此大事当然要看曹化淳脸色。
  见曹化淳很明显愿意引荐黄家大妇入宫走动,他这才敢于应承。
  黄汉愿意给予崇祯帮助,甚至于想着改变他的宿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