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剑-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晚,众人便集思广义,各抒已见,将顾雍的计谋补充圆满,这才有了第二日的点将台之言。
只见王越站在点将台上,一袭白衣,飘然若仙,气运丹田,缓缓说道:“辽东的乡亲们,我是王越。”
声音虽小,但却如银丝一般,缓缓传遍整个****,甚至向全城散发。
一阵惊呼之后,王越接着说道:“经过我们三十多年的辛苦建设,如今的辽东,已是享誉天下的一方乐土。但在中原,却仍是战火连天,在外胡,在我们四邻旁边,东濊、三韩、沃沮、高句丽、鲜卑、乌桓、匈奴……他们的人也是人,他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人都没得吃,没得穿,只能靠着来我辽东抢掠,才能过活!”
全城百姓哗然,很多老一辈的人,也是经历过那段苦难岁月,便是小年轻们,也常听起家中老人说起过,知道三十年前的辽东,是疾苦的辽东。如今富足了,但这天下,却还是有很多人,同样生活在苦难之中。尤其是边胡,那源不源不断的逃难之人,每日都成百上千的涌入辽东,大家是都看在眼里的。将心比心,众人默然。
王越突然提高声音,呼道:“你们忍心看着他们受苦么?”
短暂沉默之后,众民呼道:“不忍心!”
王越又呼道:“你们愿意解救他们么?”
“愿意。”
“你们愿意给他们带来富足的生活么?”
“愿意!”
“你们愿意去推翻他们的统治者,解/放他们么?”
“愿意!”
“推翻他们!”
“解/放他们!”
“战!”
“战!”
顿时,全城轰动,热泪盈眶。
一场即将席卷天下的解/放之战,从辽东开始了。
………………………………
第32章 半岛攻略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热血的辽东青年们,拜别父老乡亲,拿起了武器,踏上了解放辽东半岛之路。
单单大岭,就是日后所称的长白山;而訾水,就是鼎鼎大名的鸭绿江。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这首一千七百之后传遍东方大地的经典红歌,随便哪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甚至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十个中国人倒有九个,都肯定是唱着的,而不是说出来!
虽然这首神曲不可能出现在三国时代,但用来形容眼前的情形,却是再合适不过。
除了三万人留守辽东,余者十一万人在王越的亲自带领下,热情高涨的向东进发。
丘力居、阿南沙带的先锋军先行十里,只两个时辰,便跨过了乐浪,直达单岭大峡谷。有文央留下的十几名枢密营探子带路,只一阵齐射,两个冲锋来回,便将几千守军杀了个干干净净。
短暂的等待之后,会合了大部队,留下三千弓兵留守,余者归入左军,迅速向北沿江而上,切断了东濊、东沃沮与高句丽的联系,三军联手,如虎入羊群,肆意的攻向毫无准备的东濊各城。
东濊国国土呈长方形,东西三百里,南北七百里,还不到乐浪郡的一半大小;有都城一座,小城十七座,村庄无数;除了都城马赤,其余所有的城镇、村庄都没有城郭,最了不起的防守,也不过一些土沟、篱笆。
这些没有城郭的城镇,在全副武装的王家军面前,就如同脱了衣服的柔弱少女一般,任君蹂躏。
三军之中,丘力居部骑射营、黄忠部神弓营为全弓手部队,加上阿南沙、檀石仇越两部中的精锐弓兵,每到一处,无论是小城还是村庄,都是一通箭雨而下,瞬间将敌方的防守力量杀了个七七八八,接着便是铺天盖地的说教、宣传。
“东濊国的兄弟们,我们是辽东王家军。”
“我们没有恶意,我们是来解救你们的。”
“你们祖祖辈辈生活在疾苦之中,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过上安逸富足的生活?”
“看看我们辽东,日日喝酒吃肉,年年富产丰收,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我家大人仁慈,不忍看你们疾苦,如今愿意接纳你们,助你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没有战争,没有饥寒;有得吃,有得穿……”
“孩子有学上,长大有出路……”
“还在犹豫什么么?只要放下武器,迎接你们的,将是光明的未来。”
这些都是顾雍那怪才想出来的,结合众人的补充、圆润,形成的这些诱惑十足的口号。
在强大的武力面前,整个东濊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而王家军宣扬的这些好处,也牢牢的吸引了东濊老百姓,甚至有些地方王家军还没到,只是听着文央枢密营的几个密探篡搓,便杀了守官,迎接王家军。
不到十日,整个东濊尽入王家军之手,唯一幸存的,只有都城马赤,被王家军三万大军团团围住。
东濊国国主依坎望着城外密布如林般的王家军,只稍做抵抗了半日,便出城投降了。
军队入城,举民欢庆。
王越占据了依坎的王殿,将这里做成了东征军的临时指挥中心。
东濊国的国志、国历、国印、国库都被收缴了上来,王越却发现,库中除了些海产珍珠、珊瑚、奇珍外,竟不足千吊钱!
王越哭笑不得的问道:“依坎,你这一国之库,就这点钱?”
东濊老国王依坎老脸通红,跪在下首,低声说道:“大人,边垂小国,户不过三万,这些钱还是与您王家通商留下的。”
王越听了直摇头,嘴里嘟哝着这一趟买卖赔大了。
要知道只天目城一城,便有十七万户,王家每日进出财物上万吊钱,便是这十日来的战争,消耗也超过千吊!
普通战争,普通部队,按十万之数,十日消耗不过三千石粮食,折算成新铜钱,加上武器、军饷,不过六百吊;但谁让王家有钱呢?吃得好,喝得好,天天有肉,顿顿管饱,长弓利箭跟不要钱似的疯射!
这种奢侈程序,望眼整个天下,怕没有哪家军队敢做,哪方诸侯做得出来!
如果算上那一千精兵伤亡的抚恤金,这场战争怕还真是亏了!
那些珍珠、珊瑚、水中奇珍倒是些稀罕物,只是如今中原战火连天,怕是没有谁还有闲情醉生梦死的去贪图享乐了,难道要拿来赚自己王家人的钱?
王越失声笑了,派百骑将依坎王室整个的打发到了天目城去了,然后便开始调兵遗将,一边安抚东濊,一边着手南击三韩,北攻东沃沮。
三日后,整个东濊稳固得差不多了,各地武装全都缴除,所有武器熔炉造锄;从辽东运来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进入东濊,送到千家万户手中。
新的农耕技术,新的手工做坊,新的彩衣布庄,各种明目令东濊百姓眼花缭乱,纷纷华丽的转身相迎,兴奋的投入王家军的怀抱。
从辽东调来的两万名新兵在王越五千亲兵的带领下,分布东濊各城,迅速的接管了全国的防务,将十万王家军全数腾了出来,兵分南北,齐攻两地。
王越端坐昔日王殿,发号施令:“丘力居、阿南沙、魏延!”
“末将在。”
“整编你们三部四万军为北方面军,丘力居为主将,阿南沙副将,魏延为监军,北攻东沃沮!”
“是!”三人得令,直接出王殿便拉着部队北攻而去。
东沃沮方圆不足四百里,比之东濊还要小,料来四万大军是绰绰有余的了。
分派完北军,王越接着发号施令:“黄忠、太史慈、檀石仇越!”
“末将在。”三人排众而出。
王越道:“你们有六万精兵,黄忠为主将,太史慈、檀石仇越为左右副将,南下分击三韩各国。”
“是!”三人得令,出王殿整编队伍去了。
三韩,其实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联盟总称。
它是由十几个国家组成,其中最大的为马韩、辰韩、弁韩,其他十几国只是这三国的附庸,故称三韩。
在丘力居带领北军直捣东沃沮都城的时候,黄忠南方面军却碰到了第一个难啃的骨头。
南征已有五日,但攻城不过三国,俱都是一城一池之小国,连辰韩的边都没摸到。
三韩之地不比东濊、沃沮的荒凉疾苦;这里的铁工业发达,农耕技术也传自辽东,三面环海,水产丰富,整个辽东海岸最大的盐厂,也在马韩腹地。
王家军的那套解放之词,在这三韩之地,竟不那么好使了。
到第十日,六万大军日夜攻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清除掉了辰韩国周边的己柢国、不斯国、勤耆国、难弥理弥冻国、冉奚国、军弥国、户路国、州鲜国、马延国、优由国等十国,只余下如湛国、斯卢国两国顽强坚守。
这两国其实是友邦小国,都以铁艺称著,两国加起来只有四城,一国两城。
但就是这四城,成犄角布置,相互呼应,成了黄忠南方面军最难啃的骨头。
这四城中,有两城名叫慰礼、伯济,是整个辰韩唯一有城郭的两城,又是整个三韩之地,最主要的铁器生产地,各项防务、武器都层出不穷,比之王家军还要精锐!
“黄将军,怎么打?”太史慈、檀石仇越两个小家伙郁闷的问道。
两人本是满怀热血南征,却是接连受挫,如今连攻三日,却是攻无寸进,把两人给打击蔫了。
黄忠笑道:“怎么?没信心了?就这点困难?”
檀石仇越仗着母亲在辽东的特殊地位,跟众大将混得比较开,挠头说道:“黄将军,我这不是没信心,只是憋气而已。想我王家军天下闻名,威及四海,一个小小的两城之国,竟将能将我们拦下。实是不甘心,很是气愤。”
黄忠笑道:“别看这两国虽小,但那武器、装备,却是连我们都眼馋。这三日时间,他们怕是射出几万支箭了吧。如此消耗,连我们都要惊叹。你说,一边垂小国,他能支撑多久?耐心等着吧。不出十日,四城必破。”
檀石仇越咕哝道:“那……那不是还要等十日么?没准这个时候,丘力居的北军都已经把东沃沮给全灭了!若我们还在辰韩这耗着,难保不被这胡人降将嘲笑。”
黄忠道:“他笑随他笑。若是因为一点面子,便把五万王家军的性命当儿戏,做着无谓的牺牲,岂是一个良将所为?反正这三韩之地已无退路,迟早被我们吞并了,何必要急于一时?”
檀石仇越郁闷道:“那就这么等着?”
黄忠笑道:“就这么等着!我们五万大军围他四城,围而不攻,急的,只是他们。”
檀石仇越不甘心的坐了下来,抱着酒坛喝闷酒,心中泱泱不乐。
良久,檀石仇越似乎想起什么,捻了块羊骨头砸向一旁老神自在的太史慈,说道:“嘿,小慈子,你不是鬼主意挺多的么?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快点破了这四城么?”
黄忠闻言,也转头望向这个白面小伙子,倒想看看,他能有什么亮彩的地方,能让师傅闭门十年之后,再收弟子。
太史慈犹豫半晌,见黄忠没有怪罪,咬牙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
第33章 奇夺慰礼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二日,王家军竟没有来攻城。
躲在慰礼城的辰韩联盟国国主卢明达,站在离城墙五十丈的一座高塔上,眺目远望着城外的王家军,心中暗自奇怪。
怎么不打了?他们在做什么?
只见城外两里处的王家军营,静静悄悄,没有一兵一卒走出。唯有军营后方,隐隐有人影晃动,远处山林中也树木摇曳,不知他们在干些什么。
转眼到了中午,六月的天,正是三韩最热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似乎就在头顶烘烤一般,热得人们直脱虚。
卢明达见王家军没动静,便松了口气,回到屋内纳凉,心想:又一天过去了。这些王家军,果真是可恶!哼,你们怎么也想不到,我这城中早已存储了足够吃三个月的粮食吧!嘿嘿,王越,我看你能守多久!
斯卢国国王本是坐在屋内愁眉不展,见卢明达进来了,站起身来小跑到他身边,小心的问道:“大国主,怎么办?他们不打也不退,这是要做什么?”
卢明达瞪眼说道:“做什么?他们能做什么?当然是被我们无穷无尽的箭雨吓怕了!他以为我们辰韩是好欺负的么?王家军,王家军又怎么样?哼!”
“是,是,是!”斯卢国国王陪笑道:“我辰韩国铁器闻名天下,岂能怕他?只是……这么耗着,也不是办法啊?”
卢明达叱道:“急什么急!他们在外风吹日晒的,都不着急,我们急什么急?这时候考验的就是双方的耐性,谁绷不住,谁就输了。反正我们有三个月的粮食,怕什么!”
“是,是,是!”
斯卢国国王尽管心中不爽,但却不敢表露出来,表情僵硬的走到塔楼边上,望着城外的王家军,心想:你当然不急!你当然不怕!这是我的子民,又不是你的!要不是因为你搭上汉家商号,这辰韩之主,岂会轮到你来做?哼!
说起来,斯卢国才是整个辰韩最大的国家,全辰韩五成的铁器,都是来自斯卢国。而斯卢国最善长的,就是长弓利箭,这也是为什么斯卢国箭如雨下,连着三日不停歇的原因。
只因卢明达早年曾游历过汉朝,颇有些门路,从中原带来先进的农牧、狩猎技术,又把辰韩之地的铁器远销中原,为辰韩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才被辰韩十二国共举为大国主。
只不料,因一时贪念,觊觎辽东富地,结果大败而归,还引来了辽东王家的凶残报复。
“哼!若非你的贪婪,怎会给我辰韩带来这灭顶之灾?”
斯卢国国王恨恨的想着,心中竟有些巴不得王家能快点攻下慰礼城,杀了这卢明达。反正,对面的汉军说了,只要归降王家,一样可以获得那些销路、技术,甚至,比之卢明达给予的,还要多得很多!
两其害者取其轻,这是汉家书上写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斯卢国国王胡思乱想着,忽见城外王家军营一阵骚动,成片成片的汉军从营中冲了出来,直扑慰礼城。
斯卢国国王大惊:“哎呀!大国主,快出来看!有情况!”
卢明达如惊弓之鸟,三步并做两步跑了出来,只见城外眼前乌泱泱的王家军,铺天盖地的涌了过来,吓得他心肝都颤了,高呼:“快放箭!快放箭!射死他们!”
如雨般的利箭急匆匆的向城外宣泄,只是,好像射程不够,全都射在城外空地上,噗噗噗,像是栽小苗一般,落得满地。
三通箭雨过后,果然王家军停步了,就停在长弓最大射程边上,如同被划了一道弧线一般,弧线之内,满是箭雨,弧线之外,全是王家军,就像是魔圈一般,圈里圈外界线分明。
“呼……总算顶住了。”卢明达抹了把冷汗,身上无由来一阵燥热,脑子有些发蒙,扶着发烫的护拦,暗自骂着这些可恶的王家军,转头呼道:“吉旺,还有酸梅汤么?”
斯卢国国王吉旺心不在焉的说道:“早在昨天下午就喝完了,现在一点存货也没有了。”
卢明达不满的叱道:“怎么不多备点?这么热的天,不喝酸梅汤怎么度过?”
吉旺不回话,心中说道:哼!我没备?我不知道要喝酸梅汤解暑么?可你卖得跟白银一般贵,我能买得起那么多么?更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