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刘皇叔-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许都之后,关羽请辞,表示要远离中原,从此不问世事。
正好这时,朔方传来南匈奴背叛的消息,曹操随即说服关羽,让他出任护匈奴中郎将,领汉寿亭侯一职,前往朔方坐镇。
至此关羽信守誓言,终生未踏入中原,他与儿子关平,侍从周仓率领的边军,沿着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足迹,从此横扫漠南、漠北。
为华夏开边拓土八千里,成为北方各族心目中的战神,成就一代神话。此时后话,暂且不再细说。
华容道。
关羽护送曹操离去之后,刘俨对陈到、刘封吩咐道:“关羽救护曹操一事,不得传播出去,此事就此作罢。”
“诺!”刘封和陈到一愣,随即醒悟到刘俨之意。
毕竟关羽与张飞、赵云的关系,若是把消息告诉了二人,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增添张飞和赵云的烦恼。
“集合兵马,沿途收拢溃兵回师樊口。”
一扯马缰的刘俨,统率帐下人马,沿途回到樊口之时,队伍已经扩张至一万五千余人马。
而这个时候,张飞、赵云、徐盛等人也率军,回到了樊口。
同时太史慈、黄射也从江夏郡城和武昌,分别呈送回了军报。
“元直,可有长沙郡的消息?”刘俨见到徐庶的第一时间,便问起了庞统的消息。
庞统督率三江口的人马,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已经攻下长沙郡,甘宁也该率军进驻油江口了。
“暂时还未有消息。”徐庶拱手回答之余,说:“主公,士元和谋略,甘都督的勇略,定可拿下荆南四郡。”
“话虽如此,周瑜、诸葛亮也不是等闲之辈,切不可着了他们的道。”刘俨难免还是有些担心,沉吟之下,他随即道:“招子龙和文向前来。”
趁这时间,刘俨看了下各方战报,赵云收拢一万残军而回,张飞收拢五千残军而回,但却带回来了夏侯惇和许褚的尸体。
“元直,派人把夏侯渊和许褚的尸体,送去章陵郡,此二人皆是忠义为先的名将,虽然处于敌我态势,但不可辱没忠义之人。”
夏侯惇和许褚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将,威名著于四海,如此战死沙场,倒也死得其所。
只是刘俨没有想到,张飞竟然勇猛至此。
“诺。”徐庶点头答应道。
“对了,翼德怎么样?可有受伤?”刘俨醒悟过来,连忙开口询问道。
“确实受了一些伤,但已经请医师看过,没有什么大碍。”一旁的糜竺,这会接腔回了一句。
“那就好,待会我亲自去看看翼德将军。”刘俨松了口气,继续看起了战报。
“竟陵、云杜各得一万人马,武昌方向又得一万人马,如此算下来,我军岂不是有了十万大军?”
看完各方送来的战报,刘俨也是大吃一惊。
“主公说的没错,这还不算荆南方面战果,此番我军若拿下荆南四郡,至少可以再征募三万大军。”
徐庶一脸笑意的摇着鹅毛扇,自信说道:“如今只要解决粮草问题,修养生息一年,我军足以称霸荆州,傲视群雄。”
“元直说的不错,来年开春,荆南四郡,江夏要大面积推行耕种政策,争取让各郡百姓,能够丰衣足食,自给自足。”
虽然现在江夏并不缺粮食,但收拢了曹军降兵,加上荆南各郡的话,粮草问题必然会凸显出来。
这边刘俨与徐庶刚计议已定,赵云、徐盛诸将奉命来到大帐。
“子龙,文向,你二人各率一支人马,前往长江上巡视,若发现我军船只,可接应回寨。”刘俨担心庞统、文聘、霍峻率领的人马,在攻下长沙郡后,无法把消息传递回来。
毕竟现在三江口长江段,主要是江东水师人马在巡哨。
“主公,若江东水师阻拦,该怎么办?”徐盛迟疑之下,问出了心中的顾虑。
“三江口水域,属于我江夏段,若江东水师敢阻拦,那就给予还击。”如今曹操败北,刘俨与孙权的同盟,基本也就形同虚设,双方开战只是迟早之事。
为此刘俨也不在顾虑,当然他也不会主动去挑衅,但若是江东的人马胆敢主动出手,他将会毫不客气的给予还击。
“诺!”赵云、徐盛领命而退。
“陈到,刘封你二人升任讨贼中郎将,立即组建讨贼军,人数初步定为两万人马。”
“陈到为主将,刘封你为副将,冯习升任偏将军,担任讨贼军参军主薄。”
刘俨一声令下,陈到、刘封、冯习三人连忙出列接下军令。
“吕常你升任偏将军,傅彤升任裨将军,组建兴汉军,全军兵力定为两万,吕常担任副将,傅彤担任参军主薄。”
“徐盛担任兴汉军主将,升任兴汉中郎将。”
虽然徐盛现在不在营中,但这并不影响徐盛升迁,正好让吕常和傅彤,把兴汉军组建起来。
“任命太史慈为讨逆中郎将,组建忠勇军,张南、太史亨为副将,简雍担任参军主薄,即刻整编武昌的俘虏。”
“廖化、向宠你二人负责组建亲卫军,升任偏将军……”
刘俨升帐之下,封赏了有功的将士,向糜竺、简雍等人皆得到升迁,组建亲卫军、讨逆军、兴汉军、忠勇军,四军共八万人马。
加上甘宁所部水师两万人马,一共十万兵马。
至于甘宁、文聘等人,刘俨之所以没有封赏,自然是准备等,荆南战事结束之后。
赵云、张飞二将的功劳,战前已经封赏。
刘俨和刘琦早就上表,奏请封赵云为龙威将军,当阳亭候,封张飞虎威将军,乌林亭候的奏表已经送往京师。
这奏表就是走个形式,不管朝廷承不承认,在刘俨军中,也将会既成事实。
此次大战,刘俨收降了曹军近七万降兵,实力大增是不假。
同样孙权也收获不小,周瑜在甘宁的配合下,一把火烧毁曹军水寨,五万江东水师,杀得曹军尸横遍野,战后收拢降兵十万余众。
为扩大战果,周瑜战后第一时间,便派出江东大将程普,陈武率领一万人马,直奔长沙郡。
而周瑜则率领黄盖,蒋钦众将,以及两万大军,杀奔南郡江陵,准备一举夺下南郡,切断刘俨南下的道路。
诸葛亮、韩当率领一军人马,押解俘虏的曹军人马,退往三江口整编,向吴候汇报军情战报。
长沙郡城头。
庞统与文聘坐镇城头,眼看江东人马而来,庞统手摇麈尾扇,大笑道:“扬起军旗,好叫江东人马,知道长沙郡已经归顺我军矣!”
【作者题外话】:今天是中元节,是个传统的节日,缅怀先人,铭记历史,延续香火,是我华夏文明血脉美好的传承。
求一张银票,一个收藏。拜谢!拜谢!
第129章 拿下荆南四郡
“程普将军,长沙韩太守,已经归顺荆州牧刘使君(刘琦),你此番率军而来,莫非是来犯我州郡?”
城头之上庞统倚墙而立,手执麈尾扇,指着程普一脸讥笑。
程普眉头微皱,手执蛇矛喊道:“庞士元,我若没有记错的话,当初我家都督与你家主公有过约定,击败曹操,长沙郡和江夏归我军所有。”
“今日你们这是要出尔反尔,背弃盟约吗?”
“哈哈……”庞统冷笑一声,怒视程普道:“好个厚颜无耻之徒,我主确实与你家吴候有过盟约,可你家都督,统率大军围攻江陵,予以夺取南郡一事,难道也是履行盟约之事?”
“还有你主孙权派潘璋、凌统,率军出豫章,攻打零陵、桂阳二郡,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零陵、桂阳、南郡也是你们江东的不成?”
“回去告诉周瑜、诸葛亮,他们的雕虫小技,我主早已经识破。”
听到庞统的喊话,程普气的脸都绿了,陈武大怒道:“庞统小儿,敢辱我家都督,莫非嫌我江东兵马弓弩不利否?”
“嗖!”
迎接陈武的是一支床弩射出的狼牙箭,长三尺的狼牙箭,破风而出,射落在三百步外的陈武战马下,惊得陈武的战马奔跳而起。
“陈武竖子,就你家江东兵马弓弩锋利?今日这一箭给你一个警告,立即给我滚出长沙郡,否则休怪我文聘,斩下你狗头。”
城头上头戴着,身穿鱼鳞甲的文聘,手执战刀,遥指陈武冷声喝道。
“吁!”好不容易安抚住战马的陈武,被文聘这么骂,臊的满脸通红,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此刻长沙城头之上,旌旗招展,士卒十步一岗,人人弯弓搭箭,严阵以待,让人望而生畏。
程普深深看了眼城头,知道凭借手中区区一万人马,显然打不下城高堑深的长沙城,无奈之下,只得咬牙道:“撤回巴丘,请示大都督再议。”
“左军师,果如主公与你所料,周瑜还真是包藏祸心,若不是我军抢先一步,拿下荆南四郡,如今就真为那周瑜、诸葛亮做了嫁衣裳。”
眼看江东兵马撤退,文聘也是心头一松。
“诸葛亮雕虫小技,不足一提,周瑜虽有大谋,却偏于战略布置,又岂能与主公媲美,今日管叫他计划尽数落空。”
庞统自信一笑,轻摇麈尾扇说道:“程普这一走,短时间之内,必然不敢再犯我州郡。”
“如今甘都督屯军油江口南岸,吾自当前往襄助,以取南郡之地。”
“韩玄此人虽然无甚军谋胆略,但主公有言在先,他若归顺,仍为长沙太守,主公向来守信,但长沙乃战略要地,不可疏忽不妨。”
“我已建议主公,由你出任荆南四郡中郎将,坐镇长沙,统管荆南四郡军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文聘闻言,立马躬身应道:“多谢军师举荐,卑职定当为主公守好长沙,绝不让江东贼子,有任何可乘之机。”
计议已定,庞统随即奔赴油江口,与甘宁、丁奉会合,谋算南郡之事。
与此同时,黄忠率部攻打桂阳,桂阳太守赵范,得知曹操败北,刘琦就任荆州牧的消息,又久闻黄忠大名。
黄忠坐镇长沙多年,在荆南颇有威名,当下赵范随即率领帐下文武官吏,开出向黄忠投降。
黄忠率军入城,按照约定任旧任命赵范为太守,并让赵范清点府库,人口户籍,呈送给刘俨。
赵范见黄忠老当益壮,威风凛凛,设宴款待之下,道:“久闻将军威名,今日一见,实在幸甚。”
“赵太守客气了,公能够识得大体,我主必然欣慰,以公之才,必为我主重用。”黄忠客气的恭维了一句,二人虽是初次见面,却是相谈甚欢。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赵范叹息道:“我本河北真定人氏,说来也有几年未曾回家祭奠父母兄长,心中甚是怀念。”
“说实在这桂阳太守,我做不做都无所谓,若黄将军不弃,请收下印绶官凭,容我返乡祭奠先人。”
黄忠一愣,却是不明所以,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将军无需怀疑,此为范实话,还请将军接下印绶官凭,准我回乡。”
见赵范真心实意,黄忠推拖不得,只得点头道:“赵公辞官回乡,我可以答应,但印绶官凭还请赵公回转樊口,亲手交于我主,请恕我不敢接受。”
黄忠也不是愚笨之人,如今他投效刘俨帐下,若私自接受太守印绶,那就等于私相授受,这事论起来可大可小。
“黄将军说的有理,既然如此,还请黄将军谢一封公文,准我前往樊口,拜见左将军和刘荆州。”
韩玄借着酒意,笑着说道。
黄忠不疑有他,遂给韩玄写了一封书信,让原桂阳兵曹从事陈应,护送韩玄一家老小,经江夏返回河北。
黄忠随即接管桂阳,并派人送信,请求刘俨派遣官吏,担任郡中事务。
这个时候,魏延率领一军,攻打零陵,遭到零陵太守刘度的抵抗,其手下大将邢道荣,自持勇武,率部出城迎战。
结果战不十个回合,被魏延一刀拍飞,差点命丧黄泉,亏得这厮见机得快,纳头拜道:“小的愿意投降,还请将军饶命。”
魏延见其确实有些本事,不失为一员战将,遂收下邢道荣为帐下校尉。
城头之上的刘度见邢道荣投降,大惊失色,不知所以,却见其子刘度,扬声道:“如今曹丞相败北,荆州大局已定,父亲岂不闻,良臣择主而事的道理?”
“我儿所言甚是。”刘度这才下令:“打开城门,我自当奉上印绶官凭归顺。”
就此魏延不废一兵一卒,拿下零陵郡,念在刘度有功,加上出征前庞统曾传达刘俨军令。
“凡是投降归顺文武官吏,一律官复原职,不得轻慢。”
“刘太守,我家主公有令,今后你任为零陵太守。”入城之后魏延笑眯眯推拒了刘度送上的印绶,笑道:“邢道荣从今日起,留在我军中担任前军校尉。”
“令公子才思敏捷,正是我主所需的贤才,自当举荐为我主效力,可随我返回江夏,拜谒我主。”
魏延虽然按照计划,让刘度继续留任太守一职,但连消带打之下,却拔了刘度的爪牙邢道荣,又断了他的臂膀,让其子刘贤跟随前往江夏,等同于人质。
刘度今后也只能死心塌地,为刘俨效力,否则迎接他的,必然是家破人亡。
安定零陵之事,魏延按照计划,率军奔赴油江口与甘宁会合。
武陵郡太守金璇,在得知曹操在赤壁战败,北逃之时,连忙召集从事巩志,儿子金祎,以及一众官吏商议应对之策。
“武陵地处荆南腹地,任谁去的荆州,都不会放任武陵不管。”
从事巩志率先开口道:“如今我武陵既无统兵大将,有无精锐士卒,一旦有兵马来犯,只有坐以待毙。”
“父亲,巩从事所言不无道理,此番赤壁大战,我手下探子来报,是江东孙权,与江夏刘俨合兵一处,上演了火烧曹营一幕。”
“现今来看,用不了多久,武陵必有兵马来犯,到时候不管是江东的还是江夏的,我军都不妨先归顺,以保城中百姓,然后再做定夺。”
“吾儿所言有理,此事就这么办。”金旋寻思之下,也觉得只能如此,毕竟武陵地处南蛮,境内本就不太平,若再经历战事,百姓势必更加苦不堪言。
他金旋虽无将才谋略,但也好歹是一方父母官,倒也不忍生灵涂炭。
武陵郡汉寿县城南潘家。
这日潘濬正在家中悠闲读书,突听下人来报表兄蒋琬来访。
“快快与我更衣,不可让表兄见我如此邋遢之状。”潘濬此刻身居暖阁,手捧竹简,身边却有两个小婢伺候。
一人为他捶打按摩身子,一人伺候他喝茶吃着点心,身穿宽松袍服的他,虽在读书,而两名伺候的侍女,却是脸带红潮,衣衫不整的,明显与潘濬有过欢好之举。
潘濬乃豪绅大族出身,在家中向来放荡,但此人在外,却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还精通律法韬略。
故蒋琬时常夸赞说义形于色,梗梗有大节,将来必成大器。
而潘濬虽然性格放荡不羁,但却最怕表兄蒋琬,因为无论才学所识,他都自愧不如与蒋琬。
“行啦,承明不必伪善与人前,为兄岂不知你形象?”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蒋琬,朗声一笑,大踏步已经走入暖阁。
“你们都下去吧。”蒋琬挥退侍女,看着潘濬问道:“看不出吾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