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刘皇叔-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结果刘俨却一直没有回来,这让黄月英自是一阵难过,以为刘俨还在生自己的气。
“月英妹妹,玄之不是那么小气的人,他肯定是公务繁忙,忙完就回来了。”大乔见黄月英面有忧色,也是连忙上前,拉着她的手安慰。
“嗯,那我们先吃饭吧。”黄月英虽然没有什么食欲,但坚强的她还是露出笑容。
“夫人,老爷派人送来书信。”就在这时,后院的奴婢,拿着一个装着竹简的锦囊走了进来。
“快看看,说了些什么。”大乔上前接过,并没有拆封,便递给了黄月英。
“月英,大乔姐,阔别两月,甚是想念,今日都尉府有贵客需要招待,故无法脱身,来日回家,再向我挚爱的妻子表示歉意。”
“好啦,现在可以放心了吧,赶紧坐下吃饭,都饿坏了。”凑上来的大乔,看着手握竹简,眼眶湿润的黄月英,也终于放下了心事。
黄月英是刘俨明媒正娶的夫人,而她只是无名无份的妾,虽然她与刘俨感情深厚,但大乔也知道,在这个家,必须一家和睦,彼此才能安生。
要是刘俨与黄月英真发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她夹在中间也会十分难做。
“谢谢令仪姐姐。”黄月英点点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都尉府,刘俨与徐庶志向相投,可谓是一见如故。
二人秉烛夜谈,直至天亮方才同榻而睡,徐庶非凡的军事眼光,治军抚民之策,都得到刘俨的赞赏。
同样刘俨高筑墙,广积粮,积累名声,实力的做法,也让徐庶钦佩不已。
尤其是刘俨亲自耕种,提出的‘科学种田’之法,以及培育出来的‘科技一号’稻种,更是让徐庶心悦诚服。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这个乱世之中,耕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夏口亩产六石的收成,这绝对旷古未有之事,这在徐庶看来,完全值得大肆宣扬,作为一种祥瑞,以及扩大名声的一种手段。
睡了一觉,刘俨洗涮一番,见徐庶还在沉睡,便准备回府,见见黄月英和大乔,毕竟两月不见,自是心中甚是想念。
刘俨刚走出都尉府,还未来得及离开,却见一骑飞马而来,马背上的信使气喘吁吁翻身跌落马背。
“快,快禀告都尉大人,下稚城遭遇寻阳江东贼军袭击,城破就在眼前,还请大人速速发兵救援。”
飞马而来的信使,一口气说完,便瘫倒在了地上,显然这是一路飞奔而来,疲惫饥饿导致的。
“传我军令,立即召集夏口文武官吏议事。”得知下稚遭遇袭击,刘俨哪里坐得住,转身便返回了都尉府。
沉睡的徐庶,听到都尉府的战鼓之声,第一时间便惊醒了过来。
随后,闻讯而来的徐盛、甘述、丁封等人,也纷纷赶到。
都尉府长史司马芝、主薄隗禧则是第一时间便到了大堂。
“刚刚接到下稚县送来的紧急军情,下稚县城遭遇江东敌军偷袭,已经危在旦夕,不知诸公可有应对之策?”
刘俨通过信使带来的简牍信笺,已然知道下稚的情况。
下稚城与江东的寻阳城接壤,城中只有五百守军,虽然这次刘俨巡视下稚之时,在下稚设立了八百人的屯田营。
但这支屯田营现在根本没有来得及建成,城池便遭到江东敌军攻击。
下稚本就是一座小城,易攻难守,说实在即便是屯田营形成战斗力,一旦遭遇进攻,也就可以多支撑几日,全靠救援。
可如今的情况,刘俨基本可以断定,下稚城怕是已经陷落。
“主公勿忧,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应该不是江东大军来犯,只是一次边境冲突。”
徐庶虽然初来乍到,但昨日与刘俨彻夜长谈之后,他已经对刘俨手中的实力,有了充分的了解。
其次江夏北边的庐江郡,南边豫章郡,都是江东重兵布置之地。
但江东在这两个郡布置的重兵,主要防范的对象,却不是江夏。
庐江的防御对象,主要是镇守合淝的曹操手下大将张辽。
豫章的兵马,防御的方向,则是长沙太守刘磐,为此孙权特意委任了东吴头号战将太史慈,为建昌都尉,专门应对来自长沙的进攻。
“那军师以为,我军该如何应对?”刘俨见徐庶似乎胸有成竹,连忙开口问道。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江东兵马攻我下稚,无非是寻阳的兵马,亦或者建昌都尉府的人马。”
徐庶自信的道:“主公可率领夏口人马,立即驰援下稚,不管如何,可先收回城池,稳定民心。”
“同时派鄂城守军,迅速向寻阳展开攻势,也叫江东贼军知道,我江夏可不是软柿子,不是他们想捏就可以捏的。”
“军师所言有理,江东入侵我下稚,理当进行反击,否则必然引起百姓恐慌,也会让江夏认为我军软弱可欺。”
徐盛慨然道:“寻阳城我熟悉,我愿意立即奔赴鄂城,统率一军拿下寻阳城。”
徐盛在寻阳担任过县尉,这话倒是没错。
“这样也好,你与兴霸兄调换一下,让兴霸兄前来夏口水寨与我会合,你立即赶赴鄂城统兵。”
刘俨沉吟之下,又说:“让丁奉、甘述二人,协助你出战,苏飞负责接应。”
“诺!”徐盛和堂下的甘述,躬身作揖而去。
“子牙,你立即准备出兵军需物资,明日午后我亲自带兵出发。”刘俨说罢,又补充道。
“此次出兵,我亲率夏口三千水师人马出征,军师、廖化、司马芝随我同行。”
“子牙和伯明负责留守夏口。”
“诺。”留守的隗禧、甘瑰躬身一拜。
“现在各自准备一下,一个时辰之后,出发前往水寨。”会议结束,刘俨匆匆回到家中,准备与黄月英和大乔告别一声。
虽然这一次出征,他可以让徐庶和甘宁负责,可他要是这么做了,他今后在军中将会不再有威信。
所以他必须亲自统兵,只有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军队,才会真正忠于自己。
回到家中的刘俨,先去看望了一下父亲刘业,聊了一些家庭琐事。
得知刘俨即将出征,只是回家来告别的,刘业关切的嘱咐了一番,说:“去跟你夫人她们好好说,别让她们担心了。”
“孩儿告退。”父亲的体谅,刘俨自是很欣慰。
“呜呜……”见到刘俨的刹那,委屈心酸的黄月英,扑进刘俨的怀中,眼泪止不住的流了出来。
“怎么啦,怎么啦?这是谁欺负我家娘子了?赶紧告诉我,我一定把他大卸八块。”
刘俨抱着黄月英,一本正经的问道。
“哼,讨厌,又逗人家。”黄月英掩面失笑,举起粉拳拍打了刘俨。
“咯咯……”一旁的大乔也是掩嘴而笑,至于小丫头阿鱼,这会识趣的去把门了。
第91章 病入膏肓的太史慈
“月英、令仪姐,刚刚接到战报,下稚城遭到江东敌军的攻击,我已经决定出兵救援,需要马上就走。”
刘俨的话语刚落,刚刚还掩嘴轻笑的二女,一时都变了脸色。
“玄之,妾身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但上了战场,千万小心,妾身等你回来。”大乔对于这样的分别,其实早已经习惯。
既然无法阻拦,也只能坦然面对。
“夫君,对不起,对不起,以后妾身再也不使性子了。”黄月英的眼泪再次低落,抱着刘俨的手臂,后悔不已。
“傻丫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在我心中,你永远都是那个美丽聪明的丫头。”刘俨笑着伸手,为她擦拭着泪珠,笑道:“等我回来,我们再洞房花烛夜,到时候我们一起生儿育女。”
“好……”黄月英更咽着连连点头,抱着刘俨却不愿松手。
“月英妹妹,让玄之走吧,将士们还在等着他。”大乔虽然不舍,但作为一个过来人,她其实更懂得取舍。
刘俨心怀大志,注定是要做大事的人,她们作为女人,是不可能拦下男人的步伐。
“夫君,别忘了,我和姐姐在家等你。”第一次体会到分别之苦的黄月英,看着刘俨离去的背影,心痛如绞,眼泪婆娑的痛哭不止。
“傻丫头,别伤心了,玄之是统军的大将,他不会有事的,我们安心等他回来便是。”
大乔抱着倚门而立的黄月英,又是好一阵安慰。
黄月英对刘俨用情至深,才会如此伤心难过,大乔自是心中清楚,也为刘俨能够得到黄月英的真情而高兴。
对于大乔来说,这样的分别,在她的人生之中,早已经习以为常,她相信这不会是最后一次。
“姐姐,我就是担心,害怕……”扑在大乔怀中的黄月英,诉说着心中的担忧。
“我知道的……”大乔拍着她的后背,柔声的宽慰着她。
下稚县城。
经过三日的连番进攻,统率两千人马攻城的江东大将,建昌都尉太史慈,一举攻下下稚县城。
下稚县长、县尉等官吏,城破之下,惨遭俘虏。
脸色苍白,虚汗如雨落下的太史慈,强撑着身体疾病带来的痛楚,策马来到了下稚城门之下。
看着攻入城中的士卒,太史慈强作欢笑的朗声喊道:“立即审讯投降官吏,把新粮种子带回去,还有把下稚能够带走的所有东西,统统给我收拢带走。”
身高七尺七寸的太史慈,身形魁梧,高额阔面,剑眉星目,相貌堂堂,颔下留有一缕长须,更添威严神采。
一身鱼鳞甲,手持画戟的太史慈,话语刚刚落下,眼前一黑的他,突然一头栽下了马背。
“将军,将军……”太史慈突然的落马,让城门下的士卒乱成一团。
原来这几日,太史慈为鼓舞士气,顶着这秋天的烈日,带着病体,亲自在城下督战攻城,三日来不曾合眼的他,一直喝着生水,吃着残羹剩饭,与士卒同甘共苦。
也正是他这份拼命劲头,激励着三军将士,人人争先,最终攻下下稚县城。
这次他率军攻打下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建昌都尉府治下六县,夏秋干旱两个月,数县颗粒无收。
二是他接到消息,下稚今年推广种植的新稻种,不但稻穗颗粒饱满,还耐病虫,比现在百姓种植的水稻,亩产可以提高一半。
得知这个消息,本身就陷入粮荒的太史慈,也顾不得许多,便率领帐下两千精兵,对临近的下稚县城发动了攻势。
这场劫掠之战,对于久经沙场的太史慈来说,不过是一场小的不能再小的战斗。
但实际上在出征之前,太史慈就染上热毒之症,可自幼习武的他,身体素来健壮,所以他压根都没当一回事。
然而,自从抵达下稚城下之后,太史慈就一直在发高烧,但他为了攻下城池,他却一直在强撑。
虽然随军的儿子太史亨,也发现父亲的身体有变,但太史慈为了不影响军心士气,却下令儿子不可声张,只是安排太史亨暗中让军中的医师,给他熬制了一些汤药。
正所谓病来如山倒,太史慈万万没有想到,正值壮年的他,竟然会被这场疾病夺去生命。
“快,快给我去找医师来。”焦急的太史亨,抱起昏迷的父亲,激动的大声对左右的亲兵吼道。
很快军中的医师,以及城中的医工都陆续请到城门下的哨所。
“老朽无能为力,将军热毒攻心,背生痈疽,高烧不退,已然病入膏肓,非药石能够生效矣。”
太史亨在便请城中医师,医工为父亲太史慈诊断之后,得出的结果都是,太史慈的病已经没救了。
“医师,敢问吾父,还有多少时日?”太史亨强忍着怒火与哀伤,拉着医师询问道。
“最多三五日,将军还请节哀。”说话的医师是下稚城中有名的名医,叹了口气的他,背着行囊而去。
“父亲,父亲……”闻言之下的太史亨,一脸恸哭的跪在昏迷不醒的太史慈席子前,哀伤的不能自己。
太史亨今年年仅十七岁,还只是一个未成家的少年,而他父亲太史慈,也才四十一岁,正当年富力强,建功立业的大好年纪。
要知道平日里,太史慈能够日食三斗,身体健壮如牛,更是天生膂力惊人,有百步穿杨之术,能够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可就是这么一个如泰山一般的大汉,转眼就要一命呜呼,别说身为儿子的太史亨无法接受。
军中的将士得知这个消息,无不是悲伤不已,纷纷大哭不止,一时下稚城中哀嚎一片。
仅仅过去两日,病榻上的太史慈,原本红润正气的脸庞,便迅速的黯淡消瘦了下去。
这日,有感生命即将逝去的太史慈,突然醒了过来。
看到跪在面前的儿子,以及手下的一帮兄弟,太史慈的眼中也充满不甘之色的叹息吼道。
“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
“父亲……”太史亨悲戚的磕头喊道:“父亲,父亲你一定要撑住啊。”
“孩儿已经派人飞马前往吴郡,请求吴候派江东名医,前来为下稚为父亲治病。”
“噗!”太史慈一口鲜血喷出,抬手指着太史亨,强忍着病痛吼道:“痴儿糊涂,下稚乃险地,再不走,万劫不复矣。”
“父亲,孩儿并非糊涂,只是父亲的身体,现在根本无法移动,孩儿断不可让父亲再受如此折磨。”
太史亨满脸泪痕,虽然年少,但太史亨对待病痛的太史慈,却是至孝,为了父亲,宁死他也无憾。
“天命如此,为之奈何?”太史慈仰天发出一声长叹,脑海之中忽然想起十年前,他曾在吴郡遇到的太平道人于吉。
太平道人于吉在江东各郡,有神仙之名,往来吴会(吴郡,会稽)各地,为人看相批命,制作符水以治病,为此百姓皆把于吉视作神仙。
当年的太史慈跟随小霸王孙策征伐吴郡严白虎,得知于吉大名,有幸拜会过。
于吉曾给太史慈批命说:“将军勇武过人,但恐怕壮志难以施展,若想要一线生机,就要看将军的运气了。”
“切记,遇破军则吉。”
于吉那句‘遇破军则吉’,太史慈一直以为,是印证在孙策身上,因为曾经有相士给孙策看相时说过,孙策乃是破军命格。
事实上太史慈在遇上孙策之后,也正如于吉所言,短短三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降将,一路高升到孙策帐下的头号大将,官居中郎将,并出任建昌都尉,统辖六县军政大权。
但自从孙策遇刺,愤怒之下处死传道受业的于吉,随之突然而死,转眼六年过去。
太史慈在建昌都尉这个位置上,也整整坐了七年之久。
(也就是在这一年,太史慈病逝与任上。既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享年四十一岁。)
【作者题外话】:求收藏,求银票。
第92章 死马当活马医
太史慈是孙策统一江东,为抵抗长沙太守刘磐,劫掠豫章郡各县,而任命的建昌都尉。
建昌都尉府未设立之前,长沙太守刘磐,每年都要入侵豫章各县,劫掠百姓,各县百姓苦不堪言。
但太史慈赴任之后,仅仅一年时间,便打的刘磐大败,从此数年,刘磐再也不敢轻易踏入建昌都尉府治下各县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