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秦-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嬴子婴说完,又幽幽一叹:“如今谁都知道秦国势微,刘邦如果不被逼迫到绝境,又怎会与秦结盟?”
……
渑池又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蔺相如力斥强秦,不辱国体,使得秦国不敢小觑赵国。
韩信败退关中之后,渡黄河屯兵于渑池。刘邦在南郡战事吃紧,派人数次相招,韩信都推脱不肯南下,以至于连刘邦都起了疑心,派遣郦食其偷偷察访。郦食其一去,依然没带回韩信。汉王相召,郦食其告曰:“大将军一心灭秦,并无二心,还望汉王毋须猜疑!”
刘邦哪里肯信,怒斥郦食其道:“韩信再不至,项羽就要取孤首级了!他数次推脱,还说没异心?是不是你受了韩信好处,替他回来说好话?”
时值张良就站在刘邦身侧,他见刘邦气得胡须都翘起来了,于是弯腰向刘邦行了一礼,面无表情的说道:“既然郦食其带不回大将军,那就证明此行无功。回来激怒大王,那就是有过!臣恳请大王捉拿郦食其,将他押到大牢,让狱卒好好拷问!大王心忧战事,几日都未睡好觉,千万不可气坏了身子。”
张良一说完,就朝帐外喝道:“戟士何在?”
两位戟士冲进军帐,拿绳子将郦食其捆了,拖拖拉拉的就往外走!刘邦看得是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张良如此模样,心中总感觉有什么不对,于是伸手止住了甲士,向张良询问道:“子房为何如此?”
张良冷冷的说道:“汉王既然不相信郦食其的话,那就赶紧将他下狱。韩信若是起了异心,凭借他的本事,吕泽恐怕并非对手!所以我建议大王放弃南郡,向项羽割土求和,然后亲率大军拿下韩信!”
刘邦呆了一呆,身上的那点气焰顿时熄了,喃喃的说道:“怎么会这样?”
张良向前一步,直视刘邦道:“汉王难道已经忘记了在拜将台上是如何对韩信承诺的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王已经起疑,那早晚会逼反韩信。到不如先下手为强,杀了韩信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刘邦明白了,他叹了一口气,瘫坐在席上,对张良说道:“子房用心良苦,我明白了!这几天我坐卧不宁,说实话,我是怕了啊!”
刘邦就这么堂堂皇皇的承认了自己害怕,这话要是换另外的君主来说恐怕会让臣子心寒,但是从刘邦的嘴里说出,却又是那么的自然。
刘邦看着下面这二位自己倚重的臣子,一脸苦涩的说道:“魏王豹、韩王成之所以归附我,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我能对付项羽。天下人都害怕项羽,唯有我不害怕!可是,那是没有真正和项羽为敌啊!自从檄书以来,我就一直在战败,我从颍川退到了宛城,一直在死守,一直在失守!我怎能不怕!心中一旦恐惧,就会日夜的焦虑,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刘邦的话一说完,张良也沉默了。他又何尝不怕?项羽这个名字如今就像是施了魔咒,每个人听了都会感觉心里被压上了一块巨石。
项羽连破十三城,每下一城必让士卒在城里肆意的屠杀,他们用人的颅骨当尿壶,将首级吊在长戈之上,每次攻城的时候,他们就将首级堆在城下,城上的士卒只要一看就士气大降。
连刘邦、张良都感到害怕,那些归附于刘邦的诸侯难道不会心生异心?项羽就是要用这种铁血的手段来告诉那些背叛他的诸侯,这就是与他为敌的下场!
张良沉默了,刘邦也沉默了。就当君臣二人相视无言的时候,郦食其说话了,他挣扎着说道:“大王既然知道此时并非楚王对手,那不如罢兵议和吧!”
张良转头看了郦食其一眼,郦食其从那一眼中读到了“天真”二字!果然,张良质问道:“议和?怎么议和?如今我军处于劣势,你认为项羽会这么轻易的放过我们吗?当檄书天下那天起,我们就没有回头的路了!大王与项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刘邦听了郦食其的话,他只是呵呵笑了两声。他知道郦食其只是个说客,对郦食其出的主意压根就没抱有信心。然而郦食其却罕见的挺起了胸膛,直视张良道:“这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结,也没有回不去的路!项羽恨大王,并不代表项羽与大王之间就没有缓和的余地!”
张良摇了摇头,准备开口说教说教这个顽固的老儒生。然而刘邦却向张良摆了摆手,颇有些好奇的问郦食其:“你这话有点意思,你说说,如何才能使项羽罢兵?”
郦食其将头一撇,犹自看着外面。张良知其意,立即叫甲士将他身上的绳子取下,然后派人端来木凳,请郦食其坐下之后,郦食其才慢悠悠的说道:“项羽之所以恨大王,那是因为大王反对他!就如张良公所言,天下的诸侯都害怕项羽,唯独大王不怕。只要大王声称害怕项羽,这样一来项羽就再无动兵的理由!项羽乃天下英雄,是天底下最为骄傲的人,只要大王肯屈服,说服项羽并不难!”
郦食其话一说完,刘邦、张良的眼睛俱是一亮。特别是刘邦,他深明郦食其的话所言不虚。在当初项梁为盟主的时候,刘邦就知道,项羽是一个非常的高傲的人,等项羽的胜仗越打越多,名气越来越大的时候,他的骄傲也可以说跟着他的本事是天下无双。虽然刘邦自认为是项羽的唯一对手,但项羽是不是这么认为,恐怕很难得知。
但是,一国退兵不仅仅只能考虑项羽,还必须考虑项羽手下的那些大臣。特别是那个范增,一想到那个狡诈如狐的老头,刘邦就觉得一点都不靠谱。因为刘邦也知道,纵然骄傲如项羽,在面对范增的时候他依旧很恭敬。范增此人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并非只是简简单单的臣子,他亦是一个长辈,一个亲人。
刘邦刚想到了范增,郦食其也提到了范增。
郦食其道:“说服项羽容易,说服楚国的大臣并不容易。楚军善战,将军皆有好战之心,这些人想必是不想罢手的。除了能打的将军外,还有一些希望项羽扫平天下,登基称帝的大臣。这些人也不愿意议和,他们的代表就是范增。楚国的将军尊重的是项羽,只要项羽同意,他们纵然心有不甘也无法!然而范增不同,此人能左右项羽的思想,说服他的机会很渺茫。”
张良也点头说道:“范增多智,他是不会同意罢兵的!”
望着刘邦殷切的表情,郦食其微微一笑,一股自信油然而生。他负手踱步,继续说道:“然而能左右项羽思想的,并非范增一人。项羽的臣子里面,还有一群人!这群人如果能利用好,项羽必定会罢兵!”
刘邦心中一动,惊讶道:“莫非——?”
郦食其点头说道:“大王所料不差!就是项氏族人!他们身为项羽的亲族,在楚国过着安逸的生活,他们只希望恢复楚国的荣耀,对于争霸天下之心反而没那么迫切。”郦食其说道这里,转过身来问张良:“吾曾闻张良公与项伯关系匪浅,不知可有其事?”
张良点了点头,有所感概的说道:“当年项伯年轻的时候任侠,与我相交莫逆。后来他杀了人,是我将他藏匿在了家中!”
郦食其闻言大笑:“既有这般交情,那此事必然成矣!到时候大王派张良公私会项伯,施金银以贿其心!然后我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项羽,到时候单单一个范增,怕也无力扭转大局!”
刘邦大笑:“善!”
屋内三人敲定好细节,就立刻准备行事。而远在关中的嬴子婴,万万也没料到在这个时候刘邦也生出了议和的念头,事件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
第二百九十四章 游说
楚汉交战已经打了大半年,从开始的优势到最后的劣势,仿佛让汉军步入了一个死循环,永远都看不到胜利的可能。自从郦食其忽悠魏国出兵关中后,魏王豹害怕项羽发兵,刘邦就以盟军的身份进入魏地,在一次宴会上刘邦灌醉魏豹后,窃取兵符让魏军攻进河东,杀死了殷王司马卬,还送司马卬的首级还楚,由此将魏豹绑入刘邦的战车。刘邦得魏豹之助,用了七天的时间就扫平了魏地,然后筑台祭义帝,向天下控诉项羽不仁,邀诸侯共诛之!自此展开了楚汉争霸的格局。
而在韩国,韩王成(非韩王信)也被张良说服,投靠了刘邦一起出兵灭了河南王申阳。从此刘邦整合了魏韩之地,率大军进攻临江国,分袭南阳和颍川郡。不过刘邦始终有个隐患,那就是真正属于汉国的领土太小,汉中与蜀国接壤,必须时刻驻兵防备蜀国袭击。有蜀国司马陈平的暗通下,蜀王曹咎亲帅十万军,却始终攻不进汉国,也正应了一句古话:“入蜀难,出蜀亦难!”
公元前203年3月,也正是嬴子婴与韩信鏖战北地的那一月,楚王项羽亲自率领三万铁骑偷袭许县,打败所驻汉军之后,日夜兼程,第二日就杀到了颍阳,城破不久,消息就传到了颍阴。那时候颍阴驻扎了韩军精锐两万余人,由韩将司徒通所领。司徒通听闻楚王亲自,后方城池被袭,心怯之下连忙领军回守阳翟。却不料途中遭受埋伏,项羽领骑兵将韩军一截为二,使得首尾不能相顾,然后再慢慢蚕食。两万韩军尽数战死,司徒通的首级被送到阳翟城。此战失利太快,快得让驻守阳翟城的汉军根本来不及支援。汉军主将郦商见两翼尽折,星夜将军撤到了上阳城。上阳城地界多山多水,背依嵩山,离三川洛阳也很近。郦商在山地险峻处布下了营房,几处营房相隔不远,又可互相守望。项羽派斥候调查不久,就舍去了这块难啃之地,然后带大军杀进了南阳。
在项羽未进南阳的时候,与刘邦鏖战的楚将,乃楚国的前将军季布。季布麾下的士卒尽是些精锐,在与刘邦大战的时候却损失颇多,季布不肯派精锐攻城,所以战事一直胶着。项羽到后,问季布道:“你麾下的八万楚军,是天下最能战的士卒,有此强军你迟迟拿不下临江?以至共傲(临江王)被俘?”
季布一脸苦涩的回答:“臣每克一城,损失过千,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伤兵,臣以为纵然勉强的拿下了南阳,我军的伤亡也会非常的严重啊!”
项羽斥道:“你的兵是兵!难道刘邦的兵就不是兵吗?”
季布道:“因魏韩两地的人多,刘邦小儿招的尽多是新兵。新兵虽然有老卒带领,却只有一身布衣,连甲胄都没有。这样的兵若是放到平原,我一鼓可灭之。可他们全部都缩到了城里,依靠城墙与我军对战。他们人又多,一场大战下来,他们拼死都要出城抢夺我军战死的尸体。然后剥甲去衣,穿在了他们身上。可怜我大楚国的这些猛士,战死沙场不说,似乎却连最基本的马革裹尸都做不到。”
项羽戟指季布,骂道:“亏你是天下有名的猛将!却连战士的尸体都抢不回来?孤要你何用?”
言毕,唤两名刀斧手进账,捆了季布便要杀头。直到快要临刑的时候,季布麾下的大将尽涌进帐中,个个向项羽跪地求饶。项羽不听,有偏将就说道:“季将军又何尝不想抢回战士的尸体?可是刘邦实在是太狡猾了!我军一去,他们就在城墙上射箭,等我们一退,到了晚上又偷偷摸摸的出来。我军几次想夜袭,皆被汉军识破。一声鼓响,又全部缩回去了!季将军也是被逼无奈啊!”
众将苦劝,到最后连范增都发话了。项羽只好免去了季布的死罪,不过摘掉了前将军印,直接罚成了一小卒。项羽罢免了季布,却又将季布留在身边,对他说道:“你就在身边看着,看孤是如何破刘邦的!”
项羽先派出斥候四处打探,终于探知胡阳城的城防最为薄弱。然后亲率大军攻城,大战一起,项羽亲自擂鼓,将大军分成几批攻打,不计损伤昼夜不停。然后又在城郊要道设下伏兵,只要有缓兵至,全数劫杀。连攻三日,胡阳告破,项羽即令屠城,让士卒将首级带走。从那以后,项羽每次攻城,就让士卒堆头为山,围城三日不攻,三日之后,楚军攻城必破!
自从项羽到南阳之后,汉军每战必败,城不能守,野不敢战,士气越来越弱,逃兵也越来越多。打了不过一个多月,刘邦就将南阳的大部分城池丢光,汉军退却到了丹水,依靠钙水才能勉强的站稳阵脚。季布见项羽逆转局势,心中是又羞又愧。但他想不明白其中缘由,就向项羽请教。项羽说道:“身为将者,不能只顾着眼前。你也读过兵书,也知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刘邦用新卒,新卒见血少,临阵慌乱,纵有城墙掩护,也不过靠一口气勉强撑着!攻打胡阳,虽然损失了不少人马,但自那以后,汉军士气不振,再加上我用堆人头山,新军胆怯,军心乱矣!不战三日,新卒日夜焦虑,连觉都睡不好,等大战一起,当然溃之如堤。不过,这种方法也只能对付刘邦这种良莠不齐的新军。若是换我楚军守城,这攻心之策意义不大!”
季布问:“为何?”
项羽回答:“楚军乃天下第一精锐,见过的血还少吗?他们的意志已经非常的坚定,别说是围城三日,就是围困半年,也休想他们动摇!这就是我为何要士卒重精不重多的道理!”
季布恍然大悟,心悦诚服的说道:“大王用兵,纵然是孙武、吴起亦不如也!”
项羽哈哈大笑:“孙武如何?吴起如何?未能一战,安知胜负?”
季布见项羽睥睨天下的样子,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邦退到丹水,依靠地利,使得楚军不能过河。两军僵持了半个月,一封刘邦的亲笔书就由郦食其带进了楚军的大营。本来两军交战,项羽不欲见使,范增更是要斩使首级送回去。就在这个时候,与张良私通的项伯进言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我听闻这郦生是一位极为博学的儒生,大王见一见又何妨?”
项羽冷笑了两声,直言道:“我听说暴君嬴政曾经说过,儒生最会妖言惑众,我若见他,说不定会乱我军心!不过念在是使者的份上,孤就不杀了,让他从哪来回来去!我与刘邦,还须在战场上见一个分骁!”
等项羽回到营帐之后,项伯又偷偷摸摸的去求见。项羽看在他毕竟是长辈的份上,也不好赶他出来。二人本是叔侄,也没那么多俗礼,两人对坐接盏,几杯下腹后。项伯突然问道:“籍儿是不是有称帝之心?”
项羽不料项伯突出此言,脸色微变道:“我项羽灭秦,乃是复仇!又岂是觊觎帝位?”
言毕,又有些好笑的摇头:“孤若是觊觎帝位,在咸阳的时候又有谁敢阻拦?”
项伯叹了一口气,唏嘘道:“当初大家都劝你称帝,你偏偏不肯。你言而有信,又大封了诸侯,却没想到,这些人都是些狼子野心,你不去找他,他还要偏偏惹你!你不想称帝,那刘邦说不定却有此心!”
“刘邦?”项羽浅酌一口,蔑视道:“老儿心大,又有何能耐?”
项伯点头说道:“是啊!这刘邦怎么就这么不明道理?他那么大岁数了,又当上了汉王,还不知足!完全就忘记了昔日的那些情分!想当年他在西进入秦的时候,打了败仗,不少人都劝义帝杀他。要不是籍儿一心护佑!哪还有他今日?当初就该信老军师的话,封他一个侯爵就行了!这种人又有什么功劳称王?”
项伯觉得很气愤,越说越激动,到最后都快停不下来了。项羽不知道什么时候却放下了酒杯,盯着大鼎里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