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门村夫 >

第8章

寒门村夫-第8章

小说: 寒门村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谢启还以为宋夫子不是很赞成他练武,但是出乎谢启预料的是宋夫子不但没有斥责他,反而摸了摸胡子赞扬道:

    “不错,习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可益寿延年。而且还对学习君子六艺中的骑、射很有帮助。既然你已经开始接触到这一方面了,那为师也该跟你好好讲述下这君子六艺了。”

    君子六艺谢启也是知道一点的,但知道得不是很细致。

    他没想到这个架空的王朝竟然也有着君子六艺。听到宋夫子要跟他科普,触及到知识盲区的谢启赶忙洗耳恭听。

    见小弟子洗耳恭听了,宋夫子也不卖关子。直接切入主题,他的声音在这小小的书房中响了起来:

    君子六艺如名所见指的是六种技能才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类似于德育教育)。无礼者,吉、凶、宾、军、嘉。

    乐:音乐。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读作hu或者huo)、大武等古乐。

    射:射箭的技术。一共五种射技:白矢、参连、剡注(读作yan)、襄尺、井仪。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听到宋夫子这一番科普,谢启才对君子六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大梁王朝有了新的认知。

    以前谢启觉得只要读好四书五经就能科举当官了,但现在听到宋夫子这一科普,让他不禁感叹道:原来当官还需要全能型人才啊!

    虽然在大梁王朝中君子六艺不作为科举的考试项目,但是在官场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你要是不会这个技能,别的官员和贵族都不屑与你相交。

    像王候或者是高官之子这一类的,他们的孩子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君子六艺的。

    尤其是像谢启这样的寒门子弟出头本就难,更需要学习君子六艺了。

    但以谢启的家庭条件,他是根本接触不到这些的。所幸他拜了一个好师父,宋夫子已经开始在替他绸缪了。

    现在谢启还小,并且谢启的家境还不足以支撑他学习这些,宋夫子也只是顺带给谢启讲讲,他打算再过两年再教导谢启这些。

    但见谢启状若沉思,于是宋夫子打算从最简单的书开始,于是他开口说道:

    “启儿,为师让你去书坊挑的字帖怎么样了?你可选到你心仪的字帖了?”

    宋夫子这话成功把谢启从君子六艺的畅想中拉回了现实,他回过神来见宋夫子望着他,赶忙回答道:。。Com

    “回先生的话,学生已经选到心仪的字帖了。并且昨天已经开始临摹了。”

    听到谢启都开始临摹了,宋夫子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感兴趣的神色说道:

    “哦?是哪位大家的字帖呢?可否让为师一观?”

    宋夫子有些好奇,自己的小徒弟看上的是哪一个流派的字帖。

    听到宋先生这话,谢启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说道:

    “先生,说来真是惭愧,我已经开始临摹这位大家的字帖了,但是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宋夫子听到这话,还以为是谢启不认识字帖封面上那位大家的名字。他眉头紧皱,有些不赞成的开口道:

    “启儿,你有不认识的字尽管问为师。你既习得这位大家的字帖却不知其名讳,可谓是十分失礼,切记以后万万不可这样了。”

    谢启虽然知道宋夫子是误会了,但他还是觉得有些脸红,因为宋夫子说得对,他都已经开始临摹别人的书法了,却不知道这位大家的名讳是什么,真的是十分失礼。

    想到此处,谢启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先生是十分有学问的大学究,并且收藏字帖无数。那这本字帖先生没准有可能见过。

    于是谢启马上从那灰色的布包里,取出叠放得整整齐齐的那本字帖,捧向宋夫子请教道:

    “先生有所不知,学生买来的时候这本字帖就有些破旧,封面已经掉了一半了,上面并没有这位大家的名讳。但是这本字帖上的字,学生真的是觉得写得极好。所以才买下的。”

    “先生可否见过这本字帖,知道这位大家的名讳呢?”

    此时的字帖已经不再是谢启刚买来时那破破烂烂的样子了。

    他昨天晚上重新用麻纸将这字帖给包装了一下,再也看不出原来那破烂的样子了。

    听到谢启这话宋夫子有些讶然。他点了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那为师就帮你看看这本字帖为师认不认识吧。”

    接过这本字帖,宋夫子还饶有兴致的端详了一下。但当他翻开这本麻纸做的封面时,宋夫子虎躯一震手指微微颤抖,满脸震惊之色。

    谢启印象中的宋夫子从来都是云淡风轻像个世外高人一般,他还是第一次见先生这般失态的样子。

    宋夫子这反应让谢启不由得担心的问道:

    “先生,您这是怎么了?”

    谢启这话却是没有将宋夫子唤醒,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记忆中。直到谢启接连唤了他好几声之后,宋夫子才猛然惊醒。

    只消片刻,宋夫子就恢复了从前那个端庄大方,云淡风轻的样子。

    谢启看着宋夫子这异常的样子就觉得宋夫子肯定认识这本字帖,于是有些疑惑的问道:

    “先生,创造这本字帖的大家您认识吗?”

    看着小弟子疑惑的眼神,本不欲多说的宋夫子有些为难,良久之后他才轻轻叹了口气道:

    “罢了,罢了。这本字帖创作之人名为宋生远。”

    听到这名字,谢启并没有多想什么,直接脱口而出道:“先生,这位大家和您一个姓哎,真巧。”

    没想到这话却是令宋夫子的脸色又是一变。



    第19章 上山

    

谢启无心的一句话让宋夫子的内心激起了千层浪,他恍惚间又置身于那年,眉心之间又多了一丝怅然。

    这次的异常不过瞬间的功夫,宋夫子就摸了摸胡子掩饰掉了。他有些郑重的告诫道:

    “启儿,用这本字帖练字没问题,但万万不可用这字体进行科举,这字体会被考官所不喜,无论你多么有才情,卷面多么干净整洁,一样名落孙山。”

    “不过你喜欢这字体的话,你且先练着吧,待后面为师再给你找一本大家的字帖来进行临摹。你日后要科举的话,最好是自己创作一种独特的书写字体,谨防奸人的陷害。”

    谢启看着宋夫子这异常的样子又看了看这本字帖,他下意识的觉得宋夫子好像有秘密,这本字帖的主人宋夫子肯定认识,还与之有渊源。

    但宋夫子不说,他一个六岁的小儿自然是不好追问,谢启也只能把这件事放在心里了。恭恭敬敬的听从宋夫子的教诲。

    后面的话宋夫子也就没再多说了,他又拿出了那本千字文给谢启开起小灶来。

    一晃时间快到晌午了,宋夫子也就结束了今天的教学内容。今天谢启推辞的宋先生的留饭,因为今天下午外祖父要带他上山。

    今天天气正好,一点也不热,还有着徐徐微风吹来阵阵凉意,正适合上山。

    告别了宋先生并借了一本药材大全之后,谢启就快步往家里赶去。

    谢家小院,今天谢周氏已经做好丰盛的一餐了。昨天进县城买的肉菜,谢周氏提去了大哥大嫂家。

    今天她割下了一点大嫂袁氏给的那块腊肉和着屋后采的一点野菜做了个腊肉炒青菜。

    还用老母鸡下的鸡蛋炒了一个韭菜炒鸡蛋。最后在菜园子里摘的一颗大白菜做了一锅猪油白菜汤。以及大米掺杂着苞米粒和红薯闷了一锅干饭。

    这就是为了庆祝周老爷子来到谢家,谢周氏特意做的丰盛一餐了。

    虽然谢启内里换了一个芯子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还会帮给谢周氏一些小忙,替她减轻了不少负担。

    但是谢香茹还小,不能没有人照顾,周氏又要忙着带谢香茹,又要做谢启做不了的家务,还要抽时间刺绣赚钱,整个人忙得像个陀螺一样。

    不得不说,周老爷子来周家之后,谢周氏的压力骤减,让她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周老爷子十分喜欢娇憨可爱的谢香茹,走哪儿都带着她。现在谢周氏都不用拜托隔壁张婶给她带孩子了,不由得令她松了一口气。

    而且周老爷子一有空还会替谢周氏扫扫院子,喂喂院子里的三只老母鸡。看见厨房的水缸空了时,周老爷子还会从院子里的那口井里将水打起来,补满厨房的水缸。

    压力骤减的谢周氏没事就绣绣花,伺候伺候菜园子里的青菜,别提多轻松了。

    谢启回到家之后,谢家三人已经端坐在饭桌前等他了,谢家小院里没有食不言寝不语这种规矩,他们一边闲聊,一边享用着今天谢周氏做的美味。

    用过午食之后,谢启主动承担了洗碗的任务。

    趁谢启洗碗的功夫,周老爷子则是准备起了上山的工具。他今天不是带谢启上山去玩的,而是带谢启去寻找一些常见的药材。

    学武是很费银子的,要想学得好的话,用药浴打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吗,大户人家那些习武的有钱公子们更是拿药浴当洗澡水泡,从小就习得一身铜筋铁骨。

    富人有富人的习法,而穷人则是有穷人的方法了。虽然买不起那些贵重的药浴,但是他们可以自己上山采啊。

    周老爷子就是这么打算的,他打算上午就教导谢启习武,下午没事就去山上转转找点药材替谢启制作药浴。但没想到听到周老爷子的想法之后,谢启则是立马提出想跟着去的想法。

    谢启不仅是跟着周老爷子去长见识的,他突然萌生了一种赚钱的想法,药材这么贵他是不是也可以寻找药材进行炮制,然后再出售给药铺。

    谢启这想法一提出,周老爷子也只是笑了笑,药材要是这么好炮制的话,那药店里的成品药材价格就不会这么高了。但他不愿意打击谢启的积极性,于是决定带谢启自己上山看看。

    很快谢启就洗好了碗,周老爷子也准备好了上山的工具:一把小锄头和一小把镰刀以及一个背篓,外加一大捆绳索。

    有些珍贵的药材因生长习性喜欢生活在悬崖峭壁上,非常不好采摘,不少采药人都因为命丧于这些悬崖峭壁之下。所以绳索也是采药人必备的工具之一。

    带好工具之后,告别了家里的母亲和妹妹,谢启就随着外祖父一起上山了。

    青云村地势不高,背靠着连绵不绝的大山。但奇怪的是青云村附近的山却是不高,跟一个个小土坡似的。

    平日里青云村的村民们去的山就是指的这些个小土坡,除了猎户外他们是万万不敢进到青云村背后那些深山里面去的。

    说起来,这还是谢启第一次上山,因为青云村紧邻大山,山上经常有着猛兽出没,遥远的深山里不乏有着大虫等生物,谢周氏自然是不可能让谢启一个人进山的。

    当然谢启也并没有独自进山的想法,因为他对自己的几斤几两十分有数,不打算进去给那些猛兽送菜。

    还好外祖父周老爷子来了,谢启跟着外祖父进山谢周氏自然是放心的。

    今天周老爷子要带谢启进山就是指的谢家小院身后连绵的那几座连绵不绝的大山了。

    沿着谢家小院后面那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走上半个时辰左右,谢启他们就算是真正的进山了。

    一进到山里,谢启骤然觉得凉快不少,他开始打量起来周围的环境。

    入目都是参天的大树,偶尔有着几根还未长成的小树苗穿插其中,还有着不少低矮的灌木,偶尔还有被谢启惊得飞离树梢的鸟儿,以及不少谢启叫不出名来的各色野草。

    当谢启眼睛盯到一处野草时他的眼睛是再也挪不开了,赶忙问道身旁的周老爷子:

    “外祖父,那是什么草?”



    第20章 红景天

    

远远的谢启就看到灌木丛中中有着一点红,刚开始他还以为是人参,但再看一眼却发现不是人参,是一株他叫不出来名字的植物。

    这植物的叶子没有叶柄,看起来胖乎乎的有些可爱。

    而最奇怪的是谢启刚刚看到的那一点红居然不是这植物的花,而是叶子。但这叶子又只有顶端的一点红色。

    这奇异的植物一下子吸引了谢启的目光。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株植物不是平常的植物,应该是草药一类的,于是他赶忙向周老爷子请教。

    顺着谢启的目光,周老爷子在一棵灌木树丛下看到了一点红色的东西。

    越看越眼熟,随即一股喜色爬上了周老爷子那有些干瘦的脸颊。他暗道:居然能找到这东西,看来真是来对地方了!

    就这么一眼,周老爷子就立马确定了内心的猜想,于是大步向那棵灌木处的一点红走去。

    待临近了,周老爷子才看到了那株草药,赶忙对着身边的谢启夸赞道:

    “启儿好小子,眼神真不错啊!这草药藏得这么隐蔽都能被你发现!不错不错!”

    听到这话谢启的心有些欣喜,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了外祖父一下,没想到这头顶有些红的植物竟然真的是草药。

    只是谢启听着外祖父的语气,感觉这草药应该不便宜吧,于是他向着周老爷子请教道:

    “外祖父,这株头顶红红的草药叫什么名字啊?很值钱吗?”

    听到谢启的话,周老爷子则是爽朗的大笑着回答他的问题说道:

    “当然值钱了,这株草药名为红景天,乃是主治气虚血瘀的药材,也是洗髓汤的重要用料之一,药铺里炮制好的红景天可是卖九十文一钱呢!”

    说到这里,周老爷子还激动的用手指向谢启比划着一钱是多少。谢启之前也了解过,古代的一钱相当于现在的五克。

    来到大梁王朝这么久了,谢启已经知道当地的物价了,九十文一钱,不得不说这红景天可真不便宜啊,再按照现代的物价换算一斤炮制好的红景天就是九千文钱。

    大梁王朝中一千文钱等于一两银子,十两银子等于一两黄金。九千文钱就是九两银子了!!换算明白价格之后谢启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倒吸一口凉气,他发财了!

    见谢启瞪大了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红景天,周老爷子就知道谢启在想什么了,他摸了摸胡子摇着头笑道:

    “启儿,这红景天是要经过炮制晒干之后才能卖到九十文一钱的,你要是这么连根带土的送去药店,最多给你十五文钱就不错了。而且一株生的红景天经过炮制之后,一钱的重量都达不到。”

    听着周老爷子的话,谢启打消了他卖湿药材的想法,这也太亏了吧。但随即他内心又冒出来了一个新的想法,他是不是可以研究研究怎么炮制干药材呢?

    周老爷子自然是不知道谢启现在的想法了,他也就是和谢启这么随口一说。

    见谢启没有吭声,周老爷子继续进行着今天的教学内容,指着红景天对着谢启说道:

    “启儿,你看这红景天根茎粗短花茎直立,一丛一丛的叶子没有柄,且且顶端分支多,长圆状匙形,断面为淡黄色且顶端叶片有着一抹鲜艳的红色,是不是十分好辨认啊。你记住,以后这种再见到这种特征的草你就知道他叫做红景天了。”

    周老爷子一边说,谢启一边将周老爷子口中的特征和这株红景天的样子校对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